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溃疡性结肠炎伴焦虑抑郁病例采取心理行为干预,并评价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改善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9名溃疡性结肠炎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详细的心理行为干预,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同时对每个患者进行焦虑与抑郁评分测定。结果49名患者经过心理行为干预后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1.84%;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够使溃疡性结肠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降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行为干预 溃疡性结肠炎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大学生就业每年都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医科大学的学生,因其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科今后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与其他大多数文理科专业不尽相同,其就业情形也不尽相同。使用问卷调查法,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医学生为样本,对医科大学生的职业偏好和他们的工作价值观进行考察,分析性别、专业、发展、保健、声望地位等因素,研究医科大学生工作价值与择业倾向。

  • 标签: 工作价值观 医科大学生 择业倾向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4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4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实施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糖控制效果以及完全遵医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护理干预 糖尿病 遵医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50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25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25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女童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护理后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率、护理依从性、儿童行为量表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能改善女童日常生活过程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提高了女童的生活质量,有效抑制了女童第二性征的发育。

  • 标签: 护理干预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 行为方式 影响
  • 简介:摘要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此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中,英国心理学家艾克森认为,儿童期的“遵纪守法”来源于经典条件学习,并且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经典条件学习的影响远大于操作性条件学习。

  • 标签: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不良行为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乡市城乡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乡市6所城乡中、小学校1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84%,其中城市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8%,农村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0%;健康相关行为总形成率为83%,其中城市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5%,农村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0%。部分单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较低。结论要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

  • 标签: 中小学生 健康知识 健康行为 调查分析 Xinxiang city urban and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实施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依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单纯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上认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及BPRS、SANS、TE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差异对比显著P<0.01;同时,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BPRS、SANS以及TESS评分均偏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9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对比采用社区分级管理干预(观察组,103例)与未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94例)的在血压控制与健康行为变化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常规治疗及上述干预措施后,其收缩压下降到了(126.5±12.1)mmHg,舒张压下降到了(81.2±9.3)mmHg;对照组收缩压下降到了(138.2±16.4)mmHg,舒张压下降到了(92.5±10.7)mmHg,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适当运动、低盐饮食、戒烟、戒酒或限酒、控制体重、按时服药等健康行为方面人数比例均有明显升高,干预效果显著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高血压疾病时可采用社区分级管理干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加强患者的健康行为,可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干预 社区 高血压 心血管健康行为 改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操作,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心理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心理行为干预 心理状态 生理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近年来高校中出现了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贫困生要承受的不仅是来自经济上的压力,心理上要承受的压力也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更多,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种种问题。在多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学生中贫困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大多属于人际交往障碍。

  • 标签: 人际交往障碍 心理行为训练 贫困生 高校 心理咨询中心 贫困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宫颈癌手术中,明确通过行为护理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80例,采取分组对照的方法,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患者行为护理。至患者出院为止,统计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从而判定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2.5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中,有15.0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00%,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75.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行为护理的方法,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宫颈癌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行为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对该时间段内未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儿童作为对照组(100例),将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儿童作为观察组(100例);对照两组干预前后婴幼儿行为发育情况。结果两组婴幼儿干预前行为发育情况均无差异,经过分组干预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且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干预,可对婴幼儿行为发育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婴幼儿行为发育 儿童保健工作 基层 健康教育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案进行护理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糖尿病患者,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7.5.5日到2018.3.5日,将其依据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两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基础临床方案为主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社区护理干预(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生命质量指标、遵医行为指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在护理后,其生命质量可观,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更为良好,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方案于糖尿病患者当中的效果理想。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糖尿病 生命质量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风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情绪变化。结果实验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首次缩写要写中文及英文全称)总评分为(10.14±0.88)分,低于对照组(16.47±1.93)分;实验组服药依从性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要写P值是否小于0.05,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认知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更能够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类风湿关节炎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和行为干预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和行为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采用心理和行为干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行为干预 老年心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对55例漫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行为治疗。观察3月,于治疗3月未,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未,入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行为治疗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兴趣,情感活动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行为治疗 阴性症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相关认知、健康信念及行为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产褥期相关认知、健康信念及行为水平情况。结果对照组新生儿护理认知、母乳喂养认知、产后一般认知评分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康复信念、社会角色转变、婴儿护理与母乳喂评分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护遵医依从性、社会角色转变、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评分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高初产妇产褥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增强其健康信念,改善其行为水平。

  • 标签: 健康教育干预 初产妇 产褥期 相关认知 健康信念 行为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作用。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8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40例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护理干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神经行为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行为(39.01±2.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颅内高压发生率35.56%、惊厥发生率31.1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神经行为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并发症 神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