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右美托啶的镇静效应以及对全麻镇静深度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镇静组和全麻组,每组各50例患者,而这两组又分别分为右美托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输注生理盐水,对几组患者进行OAA/S镇静评分以及记录不同时间下的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镇静组中给予右美托啶镇静的患者OAA/S镇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且镇静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中输注右美托啶的患者的BIS明显下降,而且丙泊酚的用量也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患者的BIS没有改变。结论右美托啶的镇静效应明显,而且能够在降低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前提上加深全麻镇静的深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镇静效应 全麻镇静深度
  • 简介:摘要总结80例机械通气患者行达唑仑镇静治疗中的安全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尤其是镇静诱导、呼吸机使用早期老年患者的血压变化,预防一过性低血压;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认真寻找人机对抗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控制药物速度,及时进行镇静深度评分;加强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和停药观察等护理措施,防止意外拔管和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机械通气期,保证通气治疗的有效进行。

  • 标签: EICU 机械通气 咪达唑仑 镇静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氯胺酮联合达唑仑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儿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43例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达唑仑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T0、T1及T3时刻的SpO2、MAP及HP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T2的HP及MA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生理反射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疝气手术采用氯胺酮联合达唑仑麻醉有利于保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缩短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胺酮 咪达唑仑 小儿疝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喉显微手术麻醉应用右旋美托啶进行预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喉显微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进行喉显微手术,研究组给予右旋美托啶进行预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预注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发现,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T1、T2及T3时间点心率,高于T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及T3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低于T0(P<0.05);研究组T1、T2及T3时间点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1、T2及T3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现,研究组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注右旋美托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了良好,值得在临床升推广应用。

  • 标签: 喉显微手术麻醉 右旋美托咪啶 预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无痛胃镜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我院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66例(ASA分级I~Ⅱ级)纳入到研究中,据镇静镇痛药分对照组(芬太尼-丙泊酚n=33)和研究组(舒芬太尼-右美托定n=33),观察其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前、后SBP、DBP、HR、SPO2指数,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SBP、DBP、HR、SPO2指数,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其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研究组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右美托定和舒芬太尼药物联合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时,能够降低应激反应稳定循环、良好的配合而不影响呼吸,呕吐、恶心、肢体活动、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苏醒时间不受任何影响。

  • 标签: 无痛胃镜 老年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依托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进行下腹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的顺序,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依托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参照组患者则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药物泵入速度、意识恢复时间明显较短,单位时间用药量也明显比参照组少,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依托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其用药量少、麻醉效果更好并且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快,值得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广泛运用。

  • 标签: 依托咪酯乳剂 瑞芬太尼 全凭静脉麻醉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依托酯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作用,旨在为临床麻醉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ASAⅡ-Ⅲ老年全麻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推注依托酯,观察组应用靶控输注依托酯,对两组患者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诱导过程中发生肌震颤次数、心率、停药至唤醒时间、术后5h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次数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诱导过程中发生肌震颤例数、心率、停药至唤醒时间、术后5h患者发生恶心呕吐例数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采用靶控模式输注依托酯,其起效及苏醒迅速,能更有效、迅速地抑制围术期的各种应激反应,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靶控输注 依托咪酯 老年患者 全身麻醉诱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定(Dexmedetomidine,DEX),探讨右美托啶对老年患者苏醒期谵妄影响的观察。方法选择行气管插管全麻病人120例,年龄60~80岁,ASAⅠ~Ⅱ级,分对照组(P1组),右美托定标准注射组(D1组),右美托定持续泵注组(D2组),每组30例。麻醉方法麻醉常规诱导后对照组为生理盐水泵注,D1组为DEX0.8ug/kg?h泵注15min,随后根据患者体征变化在0.2-0.7ug/kg.h范围内泵注至总量50ug;D2为DEX0.5ug/kg.h持续泵注,泵注总量同样为50ug。于术前一天和术后苏醒期进行简易智能检查状态评分(MMSE)以及谵妄(Delirium)评定。结果三组老年病人苏醒期谵妄(EmergencyDelirium,ED)发生率分别为27.5%,17.5%和15.0%。结论右美托啶应用于老年全麻患者,可能减少老年患者的苏醒期谵妄发生的风险。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老年病人 苏醒期谵妄 MMS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硫平在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8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单用文拉法辛)和合用组(文拉法辛合用硫平),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合用组起效快,治疗第1、2、4、6周末,合用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单用组;②合用组优于单用组,但在第6周末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文拉法辛合用小剂量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起效快,可增加疗效,安全性好。

  • 标签: 文拉法辛 喹硫平 广泛性焦虑障碍 疗效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硫平与奥氮平用于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疗效,安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单一用药老年痴呆患者奥氮平组39例,硫平35例,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治疗前后对比。结果①奥氮平组2例体重明显增加1例脱落,5例出现嗜睡,头晕走路不稳。2例停药、3例减量嗜睡改善。②硫平组1例出现静坐不能震颤,2例便秘口干,3例出现嗜睡。讨论硫平组用药量与体重有明显差异。奥氮平组用药与剂量有关。老年人用药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两组药比较,硫平用于老年痴呆伴有精神行为障碍更有效,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

  • 标签: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喹硫平 奥氮平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剂量硫平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硫平(研究组)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治疗8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剂量硫平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使用艾司西酞普兰,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剂量硫平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联合用药未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喹硫平 难治性老年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氮平与硫平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我院50例(2013年8月17日—2016年8月17日期间)器质性精神障碍病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对奥氮平治疗组、硫平治疗组,每组患者各25例,经过8周的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量表评分结果,同时用副反应量表(TESS)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奥氮平组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有效率为96%(24/25),硫平组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有效率为88%(22/25),两组之间比较有一定差异,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奥氮平组有不良反应12%(3/25),硫平组有不良反应为20%(5/25)。结论奥氮平与硫平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两者临床疗效有一定差距,安全性也有所差异,相比而言,奥氮平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效果更显著,更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奥氮平 喹硫平 器质性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照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急性期兴奋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进行分组并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硫平治疗的观察组的不同阶段的BRMS得分均显著优于采用氟哌啶醇治疗的对照组,P<0.05;两种用药治疗方式治疗各阶段的BRMS得分均显著改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具有更好的效果,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喹硫平 氟哌啶醇 治疗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兴奋激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唑酮和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伴有BPSD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入曲唑酮组(研究组)、硫平组(对照组),两组各28例,治疗观察8周,应用BEHAVE-AD和MMSE评价其临床疗效,应用TESS评价其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78.57%,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研究组与对照组BEHAVE-AD、MMSE量表评分显示在治疗8周后分别与基线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第6、8周末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曲唑酮与硫平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硫平。

  • 标签: 曲唑酮 喹硫平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阿立哌唑和硫平合并丙戊酸钠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使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硫平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以8周为一个治疗周期,对比两组患者的PSQI、MADRS、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照。结果经过一个周期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MADRS、PSQI总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硫平合并丙戊酸钠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均有较好的疗效,硫平合并丙戊酸钠的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钠 喹硫平 阿立哌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老年期精神病患者予以硫平和奥氮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伴精神病症8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患者用药意愿将其分为Ⅰ组和Ⅱ组两组。将行硫平药物治疗的42例患者看作Ⅰ组,将行奥氮平药物治疗的42例患者看作Ⅱ组,比较观察Ⅰ组和Ⅱ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Ⅰ组与Ⅱ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均低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Ⅱ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高于Ⅰ组(P<0.05)。结论对伴精神病症老年患者予以硫平及奥氮平药物治疗,虽然二者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但相比奥氮平,硫平更能减少不良反应率的发生。

  • 标签: 老年期精神病 喹硫平 奥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地胰岛素联合格列齐缓释片与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胰岛素联合格列齐缓释片组和诺和锐30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各监测点血糖及HbA1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糖比较及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胰岛素联合格列齐缓释片与诺和锐30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且相近。

  • 标签: 2型糖尿病 地特胰岛素 格列齐特缓释片 诺和锐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拉三嗪,对照组应用苯巴比妥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癫痫发作次数、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拉三嗪用于癫痫患者的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拉莫三嗪 癫痫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方法将50例行择期手术的小儿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肌注氯胺酮6mg∕kg,待患儿入睡后,观察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丙泊酚3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地西泮注射液0.25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HR﹑R﹑SPO2,肌紧张程度和术中躁动情况、术后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HR100-120次∕分,R22-30次∕分,SPO2在96%以上,术中呼吸平稳,无肌紧张,无躁动。术毕停止泵药约30-50分钟清醒,而对照组HR110-140次∕分,R20-30次∕分,SPO2在96%以上,术中患儿时有躁动,肌紧张情况需快速推注药液后才能继续手术,术毕停止泵药清醒时间多在1小时以上,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现象。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其镇静镇痛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地西泮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抑制,术后清醒快,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氯胺酮 丙泊酚 地西泮 复合 小儿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