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CT影像特点,旨在提高影像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N的CT特征.结果混合型IPMN4例,胰头3例,胰尾1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不均匀强化;主胰管型IPMN2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伴结节;分支胰管型IPMN1例,位于胰头,表现为类圆形囊性肿块伴壁结节.病理诊断恶性2例,良性5例.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胰腺 黏液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CT与MR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共50例,所有患者均需要采取CT及MR检查,分析在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患者分别采取不CT与MR检查后可见,MR检查准确率明显更高于CT检查准确率,但MR+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于单独检查准确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对患者采取CT与MR检查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联合检查对患者疾病的检出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超急性期脑梗塞 CT M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甲状腺结节患者取样73例,金标准为病理学检查结果,均行彩超检查,分析超声检查诊断效能、良恶性结节超声特征。结果: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彩超检查灵敏度91.35%(95/104),准确度91.91%(125/136),特异度93.75%(30/32),阴性预测值76.92%(30/39),阳性预测值98.51%(132/134)。同时,恶性甲状腺结节砂粒体样微钙化、内部低回声、结节内丰富血流、边界不规则、不清晰发生率比良性结节高,P<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更高,可提升恶性结节检出率,有助于明确病情,值得应用。

  • 标签: 检出率 甲状腺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产前超声检查与产后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01-2021.12期间到院接受检查的孕妇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产前及产后进行超声诊断,比较两次检查的疾病检出率、诊断指标等。结果:经产前超声诊断,共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5例,漏诊3例、误诊2例。产后超声诊断,共检出20例。产前超声诊断检出率低于产后诊断检查(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产前诊断检出率低于产后,且漏诊率及误诊率低于产后检查(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产后超声诊断具有较好效果,虽然相比于产前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但其检出率更高、漏诊率及误诊率较低,应提高产后超声诊断的重视,积极开展临床推广。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产后诊断 二维超声筛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肺结节分型诊断中CT联合AI肺结节诊断系统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疑似肺结节患者纳入研究;为患者提供CT检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AI肺结节诊断系统。现将单独CT结果设定为参考组,将CT联合AI肺结节诊断系统的诊断结果设定为研究组。就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联合AI肺结节诊断系统得出的研究组的结节检出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得出的参考组,同时漏诊率、假阴性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在结节特征方面,研究组结果中,对于结节大小5cm、8-10cm的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更高;同时对于磨玻璃结节、胸膜中部结节的检出率同样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肺结节分型诊断中,运用CT联合AI肺结节诊断系统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结节 分型诊断 CT AI肺结节诊断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药房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2022月1月-2022年12月到药房取药的患者各30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管理,观察组采取常规药物管理联合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比较两组药房服务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可有效加强医院药房管理质量,提升患者服务满意度。

  • 标签: 药物合理分类 药品监管制度 医院药房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品合理分类结合药品监管制度在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23年1月到2023年10月西药房25名工作人员进行分析,分析药品合理分类结合药品监管制度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管理后差错事件总发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总有效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药品合理分类结合药品监管制度在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总有效率

  • 标签: 药品合理分类 药品监管制度 西药房 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西药房管理期间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管理应用价值。方法 240例本院接受西药治疗患者为样本,时间2022年6月-2023年6月,随机分组,药品合理分类+药品监管制度管理纳入A组,常规管理纳入B组,对比药品发放不良事件率、药房服务满意率。结果 A组药品发放不良事件率较B组低,P<0.05;A组药房服务满意率较B组高,P<0.05。结论 药品合理分类+药品监管制度管理用于西药房管理中,可减少药品发放不良事件,高效可行。

  • 标签: 西药房管理 药品合理分类 药品监管
  • 简介:【摘要】 肝脾肿大是临床常见症状。肝脏与脾脏有一些共同的功能和血液循环上联系,可相互影响,故在临床上两者往往同时增大,但单独存在者亦常见到。目的  讨论肝脾肿大儿科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新生儿期多见巨细胞肝炎、单纯疱疹性全身感染、先天性紫质病。婴儿期多见高雪病、严重半乳糖血症、勒 - 雪病。年龄较长儿童多见韩 - 薛 - 柯综合征、慢性充血性脾肿大 ( 班替综合征 ) 及类风湿病等。白细胞总数减少可见于沙门菌属感染、脾功能亢进、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等。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见于化脓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严重感染、某些血液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等。血小板增多可能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结节病及某些癌肿等。 【关键词】肝脾肿大  儿科  诊断          肝脾肿大是临床常见症状。肝脏与脾脏有一些共同的功能和血液循环上联系,可相互影响,故在临床上两者往往同时增大,但单独存在者亦常见到。          正常小儿肝脏容易触到,在右锁骨中线触诊, 1 岁内婴儿下缘可触及右肋下 2 ~ 3cm , 3 ~ 4 岁时 1cm , 7 ~ 8 岁以上不能触及。脾脏除新生儿期外不应触到。肝脾肿大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质地分为 I , II 、 III 级。         [ 病因 ]          小儿时期免疫力低,感染不易局限,全身症状较重,故感染时易引起肝脾肿大;另外小儿心肺功能代偿差,易充血发生心力衰弱而引起肝脾肿大。贮积性和肿瘤都可致肝脾肿大。         1 .肝脏肿大或肝大为主的疾病         (1) 感染性肝肿大         1) 病毒感染  甲型、乙型、丙型及其他类型传染性肝炎、巨细胞病毒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疱疹病毒肝炎等。         2) 细菌感染  胆囊炎、肝脓肿、败血症、肝结核、布氏杆菌病、伤寒。         3) 寄生虫感染  阿米巴肝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包虫病、弓形属病。         4) 霉菌感染  组织胞浆菌病、放线菌病。         5) 螺旋体感染  先天性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等。         (2) 瘀血性肝肿大  心力衰竭、心包炎、肝静脉阻塞、婴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急性肾炎合并左心衰竭。         (3) 贮积性疾病  胆汁郁积症、铁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肝脂肪变性、脑病 (Reye 综合征 ) 、肝淀粉样变性、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 病 ) 、肝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         (4) 肝肿瘤和囊肿  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肝错构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肝转移癌。         (5) 其他  肝硬变、结缔组织病。         2 .脾肿大或以脾大为主的疾病         (1) 感染性脾肿大         1) 病毒和细菌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登革热、单纯疱疹全身性感染、伤寒、副伤寒、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脾脓肿、布氏杆菌病。         2) 螺旋体、寄生虫和霉菌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先天性梅毒、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弓形体病、组织胞浆菌病。         (2) 瘀血性脾肿大  班替综合征、肝硬化、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3) 血液病  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红血病,恶性淋巴瘤,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婴儿假性白血病贫血,反应性或恶性组织细胞病,骨石化及骨髓增殖性疾病。         (4) 代谢性疾病  高雪病、尼曼 - 匹克病、范可尼综合征、胱氨酸血症、承氏病。         (5) 肿瘤及囊肿  脾血管瘤、淋巴管瘤、脾转移瘤、脾脏囊肿、恶性淋巴瘤。         (6) 其他  营养不良、佝偻病、结缔组织病。         3 .肝脾同时增大         (1) 结缔组织病  如类风湿病、变应性亚败血症、全身性红斑狼疮等。         (2) 代谢性疾病  尼曼 - 匹克病、高雪病、黏多糖病 1 型等。         (3) 肿瘤  如恶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韩 - 薛 - 柯综合征等。         [ 诊断 ]         1 .临床表现         (1) 病史  询问肝炎接触史、输血史、有无化学药物接触及中毒史,有无肝肿大家族史。注意患儿是否来自于寄生虫病流行区;肝吸虫病有否食生鱼史;肺吸虫病有否食生螃蟹或刺蛄史;注意有无与牲口、家畜接触史。         (2) 年龄  新生儿期多见巨细胞肝炎、单纯疱疹性全身感染、先天性紫质病。婴儿期多见高雪病、严重半乳糖血症、勒 - 雪病。年龄较长儿童多见韩 - 薛 - 柯综合征、慢性充血性脾肿大 ( 班替综合征 ) 及类风湿病等。         (3) 伴有症状         1) 发热  可能有感染存在,但某些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及肿瘤等亦可发热。疟疾、黑热病、回归热以及霍奇金病等常有特殊热型,能助诊断。         2) 腹痛  肝组织和肝包膜炎、肝细胞坏死常引起肝区疼痛;脾周围及脾血管栓塞可致脾区疼痛;溶血性贫血危象期肝、脾均能出现显著疼痛。         (4) 肝、脾增大程度         1) 肝脏增大  肝脏向上增大如阿米巴脓肿;向下轻度增大 ( 肝右肋下 <3cm) ,如传染性肝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脂肪肝、白血病及多种传染病;中度增大 ( 肝右肋下 >3cm 至脐水平 ) 如血吸虫病 ( 右叶大为主 ) 、肝癌、肝脓肿、黑热病及结缔组织病等;重度肝大超过脐水平,如糖原累积病、承瘤氏病、包虫病等。         2) 脾脏增大  脾脏轻度增大扪诊时刚可触及或在左肋缘下 <3cm ,如全身感染中毒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沙门菌属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慢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等。         (5) 肝、脾质地         1) 肝脏  质地较软者多见于急性传染性肝炎、全身感染性疾病、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早期阻塞性黄疸。质地硬者多见于肝硬化、肝肿瘤等。         2) 脾脏  与病情长短、病变性质有关。柔软者如急性感染性疾病 ( 如伤寒、黑热病等 ) 。质硬者如慢性疟疾、充血性脾肿大等。         2 .辅助检查         (1) 血细胞计数和分类检查  如白细胞总数减少可见于沙门菌属感染、脾功能亢进、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等。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见于化脓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严重感染、某些血液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等。血小板增多可能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结节病及某些癌肿等。         (2) 外周血寻找异常细胞  如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弥漫性红斑狼疮、黏多糖病 I 型 ( 承瘤氏病 ) ;还可发现疟原虫、螺旋体 ( 回归热 ) 等病原体。         (3) 细菌学及血清学检查  可确定某种病原体感染。         (4) 骨髓、肝、脾、淋巴结和皮肤病灶穿刺液及活组织检查能发现异常细胞及病原体。         (5) 血清免疫学检查  对某种细胞、立克次体、弓形属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类风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助。         (6) 血生化检查  对肝功能的检查尤为重要。对一些代谢病需做特殊酶学检查。         (7) 组织活检、肝、脾、淋巴活检。         (8) 影像学检查  对肝、脾、腹腔及心脏的超声波检查;对肺、膈的 X 线检查及食管吞钡检查; CT 检查对确定肝、脾、肿物有一定帮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贫血是人体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血液中缺氧的状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影响到血液传输氧气的能力。临床研究显示,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的原因比较多,包括营养不良、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遗传性疾病、慢性疾病、失血、骨髓疾病等。因此,在临床上鉴别贫血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具体的诊断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所以,本文就贫血的鉴别诊断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 标签: 贫血 鉴别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腹股沟肿块诊断中应用高频超声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1月接收的 60例腹股沟肿块患者展开研究,将手术或病理结果作为对照分析研究结果。结果 高频超声诊断出腹股沟疝、腹股沟型隐睾、鞘膜积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符合率分别为 58.33%、 8.33%、 11.67%、 21.67%。结论 针对腹股沟肿块进行诊断时可以选择高频超声,其可以为鉴别肿块类型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高频超声 腹股沟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