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氟具有防龋齿作用,广泛用于牙膏及漱口水中,牙膏配方中加入氟大多为价廉的无机氟离子,如氟化钠、氟化钾、单氟磷酸盐等,目前国内尚无对牙膏中氟离子浓度测定的标准检验方法,本文参考[1],首次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牙膏中氟离子浓度的测定进行探索.

  • 标签: 牙膏 氟含量 离子选择电极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56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阴道产、剖宫产两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产组(P<0.01)。两组第一胎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第二胎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产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分娩方式的正确选择,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39例阑尾切除术时机选择。方法2000~2010年339例行阑尾手术,按发病时间分3组,3天以内组,4~7天组,8天以上组。结果3天以内组229例,手术切除229例(100%)。4~7天组95例,手术切除82例(86.3%),除5例(6%)伤口感染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8天以上组15例,手术切除3例(20%)。结论7天以内发病的急性阑尾炎仍应选择手术切除。

  • 标签: 阑尾炎 手术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食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转基因食品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增加食物营养、增加食物种类,等等。然而,为什么人们还对转基因食品“敬而远之”呢?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选择权 食物营养 食物种类 使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口腔颌面外科急症手术病人麻醉选择及处理。方法配合手术治疗进行麻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血压作为“三高”之一,不仅常见,还已成为现代人如影随形的隐形杀手。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高血压防治中,却普遍存在着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多,既有病人认识上的原因,也有不同医疗单位、不同医生知识结构上的差异,致使药物治疗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从而陷于盲目。

  • 标签: 高血压防治 治疗率 隐形杀手 医疗单位 知识结构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生物体(鱼肉)中的氟,探讨氟检测的适用方法。方法在生物样品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进行消解。通过对生物样品处理获得使用液,再经氟离子电极法测定样品浓度。结果在126℃/0.147Mpa压力下消解40min,所得结果相对标准偏差<5%,回收率在90%~10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易于操作。

  • 标签: 生物体 样品前处理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时切口选择的利弊。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再次剖宫产的4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剖宫产切口的不同分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高于瘢痕处进入官腔的23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原瘢痕处进入宫腔的2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术中切口裂伤、产后出血以及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术中切口裂伤、产后出血以及晚期产后出血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切口应选择高于原切口瘢痕处进入宫腔。

  • 标签: 瘢痕子宫 切口选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骨下段Pilon骨折患者应用分步延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方法的效果进行总结。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胫骨下段Pilon骨折患者,将不同的手术方法应用分别应用在两组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分别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和分步延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评价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和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对照组相比,实施分步延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研究组在观察指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将分步延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应用在胫骨下段Pilon骨折患者中,其效果显著,不但可减少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还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胫骨下段Pilon骨折患者展开手术治疗的首先方法。

  • 标签: 胫骨下段Pilon骨折 手术方法 选择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产后出血如何选择栓塞动脉及止血效果评价。材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在完整的盆腔动脉造影后,应用超选择性插管技术、以明胶海绵(颗粒或条)临时性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及伴随的其他出血动脉。结果:58例出血患者中,共发现子宫供血动脉172支,栓塞130支,栓塞率76%;止血有效57例,有效率98.3%,1例止血失败行子宫切除,无效率1.7%。讨论:介入选择性子宫出血动脉栓塞术,具有保存子宫、微创、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轻微,止血效果明确,术后卵巢功能变化平稳,不影响生活质量等优点;针对复杂子宫动脉供血的产后出血患者,需常规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的基础上,选择性栓塞具有明确或可疑出血的侧枝动脉,如:卵巢、髂内外或其他来源的动脉,并不需要完全栓塞所有子宫供血动脉,辅以适当的产科保守治疗,仍然具有较高的临床止血作用;对于有较多髂内其他动脉(非子宫动脉)来源的、明确的出血动脉,因各种原因导致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超选择插管者,可应用较大明胶海绵(条或颗粒)栓塞髂内或其分支主干血管;来源于卵巢、髂总或髂外的出血动脉,必需采用超选择性插管栓塞,以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产后出血,选择性,动脉栓塞,止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麻醉药物的选择及作用机制。在临床实践中,麻醉药物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手术需求,同时也需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本文着重分析不同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优化麻醉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麻醉药物 选择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PAC咨询后选择不同避孕方式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1月在双流区妇幼保健院自愿接受人工流产的356例患者中选取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AC咨询后选择避孕方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n=56例),研究组(n=30例),对照组采用避孕套避孕,研究组采用复方口服避孕药避孕。1个月后采取电话随访的方法了解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再次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再次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咨询后选择复方口服避孕药避孕不仅能起到良好的避孕效果,且能缩短患者月经恢复时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