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探究了对人类威胁很大的自然灾害——火山,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另一种自然灾害,这种灾害会让人类付出这样的代价(多媒体播放一段地震灾害的材料)。这是一种什么灾害呢?'学生观看后,齐声说'地震!''我们美丽的家园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老师提出了问题。有2位同学从'地壳的运动','板块的飘移'等角度去阐述,其他同学对这种解释似乎比较赞同,认真地倾听着。老师适时地进行小结'同学们的分析都有一定的

  • 标签: 地震 教学实录 中学 地理 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 简介: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核电站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当时社会上因对地震、核辐射等相关知识匮乏而出现强烈恐慌,致使多地出现疯狂抢购碘盐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根据这种紧急情况,学校课程开发小组组织物理、化学、

  • 标签: 地震 学科教师 紧急情况 课程开发 东北部 核泄漏
  • 简介:有这样一种说法:'只有可溶碱对应的氧化物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这种说法的确适合许多元素的氧化物。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属于难溶性碱,他们对应的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就不能跟水反应生成碱。而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属于可溶性碱,它们对应的氧化物氧化钠和氧化钡就能跟水反应生成碱。但是,上述说法并适合所有元素的氧化物。如氢氧化镧,氢氧化铈的溶度积常数分别为2.0×10~(-19)和

  • 标签: 氧化镁 中学 化学教学 化学反应
  • 简介:〔摘要〕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学生正确理解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的理论依据,是学生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合成新物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重要理论工具。在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三化学教材中,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如下的叙述两种物质(酸、碱、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

  • 标签: 〔〕复分解反应条件浅析
  • 简介:2008年8月20日至21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项业务基金重大项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教育重建研究”课题开题会在成都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教科所所长袁振国教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曾天山博士、中央教科所科研管理处陈如平处长、课程教学研究中心郝志军主任、课题首席主持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课题组副组长四川省教科所所长吉文昌,以及四川省教育厅相关处负责人、四川省教科所相关研究人员和四川省“5·12”地震重灾区教育局负责人等。

  • 标签: 四川省教育厅 教育重建 课题组 开题会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地震
  • 简介:本文针对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类问题的解决的基础——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做了规律性的总结(即高价氧化,低价还原),并在运用中加以拓展用于分析物质的性质。

  • 标签: 高价氧化 低价还原
  • 简介:“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教育重建研究”是由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主持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度专项业务资金重大课题。在一年多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数次深入灾区一线调查研究,收集素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灾区教育的重建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为了使这一研究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本刊特摘选该课题的部分成果,供灾区教育教学工作者及管理人员参考,以期推动灾区教育的全面恢复与发展。

  • 标签: 四川省教育厅 教育重建 课题 灾后 地震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 作者: 侯桂香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2-2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在初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在化学方程式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做化学方程式配平。配平的化学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现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化学计算提供准确的关系式、关系量。本文主要介绍了最常见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在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 简介:“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场“以生命的名义”展开的大营救和“以爱的名义”展开的大援助立刻同时进行。“大义”、“大爱”在灾区学校弥漫、升华,润泽了每一个中小学生的心灵.众多灾区学校因势利导,推行感恩教育。一年多来,灾区学校感恩教育持续开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灾难过去的一年多的时日里,我们有必要对这场大灾之后、大爱之下的感恩教育进行及时总结与反思,

  • 标签: 感恩教育 学校 灾区 地震 子课题 挖掘
  • 简介:根据高考说明和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分析可知:赋予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分值始终占总分10%左右。而且,又因其与化学实验、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这一部分内容始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是综合考查学生的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途径。现用近几年上海和全国高考试题

  • 标签: 中学 高考 化学教学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 简介:〔摘要〕探究式教学正日益成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而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对理论课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同时这种尝试也是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实验探究课型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学习中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建构更容易,因为有他们的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并且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感悟和体验,这样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更能帮助学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提高。

  • 标签: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教学合作交流问题设置
  • 作者: 赵艳,李文超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2-12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
  • 机构:摘要:跆拳道创新性准备活动是为了在平常训练中准备活动的运用能充分、合理地为技术和体前训练做好准备。本研究设计两种准备活动,对天津体院民族传统体育系2002级和2003级的十名男生和十名女生进行两次准备活动前后反应时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两次准备活动的反应时变化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本文认为,编制的这套准备活动在内容的组合和选择性上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