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探讨我国真实世界中甲状腺癌长时间存活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1998年4月至2018年12月初次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记录,病理及后续住院记录并进行随访,按照预后分为无病生存组和复发转移死亡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 038例病例资料,最长随访时间超过20年,共纳入研究1 876例病例,失访162例,失访率7.9%。其中存活1 858例,总生存率为99.04%,死亡18例,总死亡率为0.96%。根据预后情况分为2组,无病生存组1 808例,复发转移死亡组68例。研究发现两组之间在患者年龄[(45.40±11.02)岁,(51.53±15.20)岁,P<0.001)]、性别中男性比例(32.854%,48.529%,P=0.001)、癌灶突破甲状腺被膜(20.077%,33.823%,P=0.006)、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8.834%,70.588%,P=0.001)和侧区淋巴结转移(31.084%,55.882%,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肿瘤的多灶性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较好;根据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特征,临床上应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甲状腺癌诊治之路,坚持早期诊断和规范性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随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重庆医科大学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泌尿生殖系统整合课程改革。整合课程教学通过重组课程体系、重新编写教材、改善教学环境、组建师资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科研能力,为医学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教育改革 器官系统为中心 整合课程 泌尿生殖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镇静肠镜检查中最常见不良反应腹痛、腹胀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收集2017年7月—2019年12月于6家消化内镜中心择期行无镇静结肠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即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检查时间、检查结果、检查过程中腹痛、腹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镇静肠镜检查中腹痛、腹胀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行无镇静肠镜检查的病例2 394例,其中690例(28.8%)患者出现腹痛,1 151例(48.1%)患者出现腹胀。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超重(OR=1.33,95%CI:1.09~1.62,P=0.005)、肥胖(OR=1.55,95%CI:1.14~2.11,P=0.005)、合并高血压(OR=1.58,95%CI:1.23~2.02,P<0.001)为无镇静肠镜检查后出现腹痛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超重(OR=1.40,95%CI:1.17~1.68,P<0.001)、合并高血压(OR=1.39,95%CI:1.10~1.76,P=0.006)为检查中出现腹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重、肥胖、合并高血压是无镇静肠镜检查中出现腹痛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超重、合并高血压是无镇静肠镜检查中出现腹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危险因素 无镇静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记录的静脉药物配置情况及相关护理管理资料,其中2018年1~6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2018年7~12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对比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护士考核情况。结果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37‰,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的理论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的操作考核评分也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PDCA循环法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重组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退药管理中对护士的工作质量及效率的影响,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2017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VAS将流程重组运用在PIVAS退药工作,分别收集流程重组前(2016年8月—2017年8月)和流程重组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PIVAS退药护士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比较流程重组前后PIVAS中护士的工作质量及效率。结果流程重组后PIVAS工作人员退药工作质量评价中,核对错误(91.79±4.03)分、复审错误(91.23±5.91)分、退药归位错误(92.83±4.03)分,均高于流程重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组后PIVAS工作人员日均消耗工时比较,审方(4.12±0.71)min、审药(4.07±0.67)min、退药(3.99±0.59)min,均短于流程重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PIVAS退药工作中应用流程重组,可有效改善PIVAS流程,增强人员专业素质,提高PIVAS中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效率,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 标签: 护理管理研究 流程重组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退药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性前列腺偶发癌(AIPCa)和假性前列腺偶发癌(PIPC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2例诊断为前列腺偶发癌(IPCa)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7.5(55~93)岁;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中位值27.7(12~35)分;48例术前行前列腺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中位值38.6(2.3~130.2)ml。48例行PSA检查,其中47例tPSA中位值6.7(1~46)ng/ml;1例tPSA>100 ng/ml。52例中1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24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RP),15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RCP)。依据术前检查是否完善、有无前列腺穿刺指征、前列腺穿刺流程是否规范,区分为AIPCa和PIPCa。比较3种术式检出的IPCa患者的资料,比较AIPCa和PIPCa患者一般资料、病理及预后差异。结果3种术式IPCa患者年龄、IPSS、PSA、T分期、Gleason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种术式的前列腺体积[39.7(9.80~64.10)ml,65.93(22.20~130.20)ml,23.46(2.34~41.60)ml]和前列腺组织切除率[45.3% (26.2%~50.0%),47.5% (45.0%~75.5%),100.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2例中AIPCa 21例,PIPCa 31例。AIPCa与PIPCa患者年龄[75.5(55.0~93.0)岁与77.1(63.0~87.0)岁]、IPSS[23.8(12.0~35.0)与26.1(16.0~35.0)]、前列腺体积[40.11(6.00~126.02)ml与52.27(2.34~130.20)ml]、前列腺组织切除率[63.0%(45.0%~100.0%)与66.5% (26.2%~100.0%)]、T1b期比例[61.3%(19/31)与33.3%(7/21)]、手术方式、Gleason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IPCa患者tPSA水平明显低于PIPCa患者[3.14(0.87~7.38)ng/ml与14.68(5.36~50.00)ng/ml,P<0.001]。术后随访6~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AIPCa与PIPCa患者中分别有23.8%(5/21)与45.2%(14/31)随访过程中PSA升高,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雄激素剥夺治疗;AIPCa患者无转移或死亡,PIPCa患者中2例出现骨转移,1例死于前列腺癌全身转移。结论PIPCa较AIPCa患者预后相对不良,PIPCa存在漏诊及临床低估可能。临床应严谨定义IPCa,严格遵守穿刺活检指征,强调PSA在肿瘤筛查及穿刺活检中的参考价值,慎重对待PSA异常时的阴性穿刺活检结果,避免术前漏诊。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偶发癌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管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流程在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6~12月住院的患者126例。该院自2015年9月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并在12个科室运行,将2015年6~9月的接受分散式用药护理的患者63例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9~12月的接受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用药护理的患者63例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在配置药物各环节的用时及患者对用药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在配药、领药、贴签、摆药、调配及核对环节的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用药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在临床优质服务中的应用,可进一步优化静脉用药调配的各个环节,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用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化管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或不合并异常中心凹内层(EIFL)患眼手术前后视网膜内层结构变化和视功能改善情况,初步探讨影响IMEM患眼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90只眼中,黄斑前膜(MEM)分级为2~ 4级者分别为68 (75.6%,68/90)、18 (20.0%,18/90)、4 (4.4%,4/90)只眼。据此将2级设为A组,3、4级合并设为B组。两组患者年龄(t=0.015)、性别构成比(χ2=0.060 )、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F=2.2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04、0.809、0.141 );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13,P=0.000 )。所有患眼均行25G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同时剥除MEM及内界膜。观察手术后1、3、6、12个月BCVA、CMT变化以及MEM分级改善情况。手术前后BCVA、EIFL厚度、CMT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方差分析;手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眼解剖结构的改变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手术后1、3、6、12个月,A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50±0.13、0.38±0.12、0.27±0.12、0.19±0.10,平均CMT分别为(364.82±81.29)、(281.65±72.45)、(228.55±55.34)、(182.84±56.13)μm;B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66±0.14、0.60±0.13、0.54±0.14、0.52±0.14,平均CMT分别为分别为(455.88±69.60)、(440.18±68.65)、(383.76±65.38)、(371.39±66.60)μm。两组患眼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logMAR BCVA、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VA:F=37.913、11.479、24.250、39.013,P=0.000、0.002、0.000、0.000;CMT:F=10.987、39.610、55.789、79.987,P=0.002、0.000、0.000、0.000)。手术后12个月,A组68只眼中,MEM改善至1级57只眼;B组3级18只眼中,MEM改善至1、2级分别为1、3只眼,4级4只眼均无改善。两组患眼MEM分级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不合并EIFL的IMEM患眼具有较好的视力预后和解剖改变的可逆性;EIFL是影响手术后视功能和解剖结构恢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黄斑 玻璃体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异常中心凹内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中心新生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neonatal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NSSI)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感染菌源谱及敏感药物的应用。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行新生儿期外科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有无发生切口部位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分娩方式、有无早产、性别、出生体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类型等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按发生感染的伤口类型不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患儿发生率。所有NSSI病例常规行伤口脓液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搜集相关信息,对NSSI感染菌源谱和敏感药物进行分析。结果10年期间共收治新生儿外科手术患儿1 133例。其中,男654例,女479例;平均年龄4.12 d。其中有42例(3.7%)发生NSSI(感染组),伤口感染临床表现时间5.8 d(范围2~13 d),住院平均时间41.9d(范围18~180 d),早产低体重儿感染4例(0.35%)。NSSI与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无关,而与伤口类型明显有关(P=0.001)。NSSI病儿伤口脓液培养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居多,分别为16例(35%)、11例(24%)和10例(22%)。革兰氏阳性菌则以屎肠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多见,分别为9例(47%)、4例(21%)和3例(16%)。革兰氏阴性菌的敏感药物以阿米卡星35例(83%)、妥布霉素25例(60%)和庆大霉素25例(60%)多见,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以利奈唑胺17例(89%)、万古霉素16例(84%)和替加环素12例(63%)多见。结论伤口类型是NSSI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胃肠造口手术部位。感染部位脓液培养结果均呈阳性,以革兰氏阴性菌居多。

  • 标签: 新生儿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信念行为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做好ICU气囊管理规范化培训,降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ICU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经信效度检验的《ICU护士气囊管理知信行评估问卷》对2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80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理论得分为(33.93±12.47)分,信念得分为(7.41±2.63)分,行为得分为(22.63±5.64)分。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为:护士层级、性别及在ICU工作年限均是ICU护士对气囊管理知识的影响因素(均P<0.05);专科类别与性别是ICU护士对气囊管理信念的影响因素(P<0.01);职称与性别均是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论有待提高且个体差异大,信念一般,行为差,应多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制定与完善相关制度与规定,加强ICU护士执行行为的依从性与规范性,促进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在ICU护理临床中开展与落实。

  • 标签: 重症监护 ICU护士 气囊管理 知信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藏地区医院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西藏地区VTE防治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对西藏自治区7个市(地区)59所医院的1 117名护士采用临床护士VTE知识问卷进行VTE知识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士VTE知识得分是否合格的影响因素。结果1 117名西藏地区护士的VTE知识总分为(36.70±15.17)分,其中基础知识维度得分为(7.13±2.99)分,风险评估维度得分为(14.75±7.61)分,基本预防维度得分为(3.92±1.99)分,物理预防维度得分为(4.73±2.62)分,药物预防维度得分为(1.96±1.29)分,发生VTE后处理维度得分为(4.22±2.35)分。西藏地区护士的VTE知识平均得分率为48.94%,护士的知识掌握情况处于中下水平;在预防措施的使用方面,护士的知识掌握不足,其中物理预防得分率为36.38%,药物预防得分率为39.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医院等级、是否参加过培训是护士VTE知识得分是否合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西藏地区护士的VTE知识掌握不足,管理者需对不同特征护士人群以及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开展针对性培训,促进护士将所学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保证VTE的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护士 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喂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1例早产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99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早产儿出生后接受常规护理,指导父母亲常规喂养方法和育儿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随访1年。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时、出院时及1、6、12月龄时的体格检查指标以及喂养状态、母亲产后抑郁率、护理满意率。结果出生时、出院时、1月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月龄时,干预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12月龄时,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母亲在产后1、2个月的产后抑郁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为早产儿父母亲提供有效支持,有利于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改善其喂养状态。

  • 标签: 婴儿,早产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体格发育 母乳喂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质量管控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6月成立质量管控小组,对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全程质控管理,比较实施前(2017年7~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6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器械回收合格率、洗涤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存储合格率、运送合格率、物品发放正确率、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医生及护生对器械灭菌效果、器械包装、器械发放规范化、器械发放记录等方面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程质量管控模式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质量的满意率。

  • 标签: 全程质量管控模式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管理
  • 简介:摘要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作用是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对于完成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具有较大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融入中心的途径和作用。

  • 标签: 新时代 国有企业 党建工作 融入中心 途径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消化道磁性异物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消化道磁性异物危害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28例误食磁性异物患儿的构成、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和临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8例误食磁性异物的患儿年龄6个月~11岁,发病高峰期为2~3岁;病史1 h~3个月。其中20例有肠梗阻表现,形成腹内疝2例。误食磁铁数目1~23枚。自行排出5例,胃肠镜取出5例,手术取出18例,术中发现胃肠道受压未穿孔8例,胃肠道穿孔7例,形成内瘘3例。磁性异物位于食管远端、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自行排出、经胃肠镜取出患儿均顺利痊愈,手术患儿术后肠梗阻3例,2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肠瘘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随访至今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磁性消化道异物病例越来越多见,特别是以"巴克球"为代表的磁性异物,吞食隐匿,容易导致肠梗阻、多处消化道穿孔等严重病情,需要尽早根据磁性异物的数目及位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应加强医务人员及家长对小儿误食多枚磁性异物的认识,尽量避免此类意外伤害。

  • 标签: 儿童 磁性异物 消化道异物
  • 简介:摘要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医疗大数据在临床科研中的深度、高效应用,是医院科研数据平台建设的一大挑战。作者针对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原有临床数据探索系统使用和数据有效利用方面存在的数据低价值密度、医学文本数据结构化难度大和临床科研思维与能力与基于大数据的科研模式不匹配等问题,总结了临床科研大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有效利用医疗数据的相关措施及相关思考,如"前结构化"和"后结构化"结合进行数据采集以控制数据质量;基于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的机器学习技术探索医学文本数据的深挖掘,完善临床科研大数据智能分析应用功能;加强人才培养以促进临床医生大数据利用能力提升;加强跨学科团队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期有效提高医疗大数据利用率与临床科研效率和质量。

  • 标签: 信息管理 大数据 临床科研 临床数据中心 数据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的单中心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79例中重度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血压、血肌酐(Scr)、肾小球清除率(eGFR)及降压药服用种类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1.0±23.1)个月(范围:1~75个月),非手术相关死亡2例。随访期并发症4例(5.1%,4/79),包括1例继发肾功能不全,3例靶病变处支架再狭窄,此3例均行二次球囊扩张术。术后6个月,收缩压及舒张压[(139±20)mm Hg,(85±11)mm Hg]低于术前[(185±26)mm Hg,(106±1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1.50±1.08)种]少于术前[(1.94±1.20)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Scr和eGFR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2)μmol/L比(92±41)μmol/L,(74±27)ml·min-1·(1.73 m2)-1比(71±23)ml·min-1·(1.73 m2)-1],P均>0.05]。结论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近中期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减少服用降压药物种数,但对患者肾功能并无明显改善。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腔内治疗 肾动脉支架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