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通过胸痛中心数据填报平台实时抓取的胸痛救治患者在线上报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医疗接触后完成心电图检查月平均时间1.3~6.9 min,中位1.9(1.7,2.2)min,符合10 min内完成的质控要求;获取肌钙蛋白检测结果所需时间13.0~48.4 min,中位14.1(13.4,18.1) min,符合质控20 min内完成的要求;从入门至转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时间19.0~100.0 min,中位37.2(29.3,66.6) min,基本达到质控要求的30 min;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导管室率50.0%~100.0%,中位100.0%(73.3%,100.0%),符合质控≥50%的要求。胸痛中心经过积极建设主要质控指标管控良好,上报病例数基本稳定,病种分布基本合理。在转运知情告知和在低危胸痛患者后续处置上需进一步加强。提示胸痛中心建设要建立长效常态工作机制,要加强对重点质控指标的管控,胸痛中心建设要发挥区域救治体系作用。

  • 标签: 胸痛中心 基层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托胸痛中心的情景式医患沟通技能实训课程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生进行医患沟通实训课程,以胸痛中心典型病例为模块单元编写,按疾病类型和医患沟通培训内容分为3个模块。在授课前和每个模块授课后均进行观察效果评价,包括利物浦医生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大学生共情能力评价量表和情绪智力评价量表。结果通过3个模块的实训课程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和情绪智力均较授课前显著提高(均P<0.05)。其中,在模块1、模块2、模块3每次授课后,医学生沟通能力均较前有所提高(均P<0.05),较授课前提高84%[(28.2±2.7)vs.(15.3±3.9)];在模块1、模块2每次授课后,医学生共情能力均较前有所提高(均P<0.05),较授课前提高34%[(132.7±12.5)vs.(99.0±17.4)];在模块2、模块3每次授课后,医学生情绪智力均较前有所提高(均P<0.05),较授课前提高34%[(138.5±13.0)vs.(103.0±16.6)]。结论依托胸痛中心的情景式医患沟通技能实训课程,其作为医学生本科阶段医患沟通学的示教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和情绪智力。

  • 标签: 医患沟通学 胸痛中心 情景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端护理管理网对急诊胸痛中心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胸痛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云端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云端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云端护理管理网进行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患者急救过程所需时间、抢救成功率、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应用云端护理管理网后,云端组患者分诊时间、急诊救治时间、首次心电图完成时间、决定PCI时间、启动导管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云端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5.00%、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为13.16%,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7.50%、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为35.48%,云端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云端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端护理管理网可有效提升急诊胸痛中心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缩短急诊救治所需时间,从而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可对患者的转归进行全程追踪管理,有助于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云端护理管理网 急诊胸痛中心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6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基层胸痛中心成立前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66例设为对照组,基层胸痛中心成立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患者96例设为研究组。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PCI成功率、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to-Balloon,FMC2B)时间、就诊-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以及住院病死率、PCI次日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构成比和PCI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在FMC2B[(185.2±53.7)min比(108.6±46.4)min,t=6.128]、D2B时间[(121.5±23.2)min比(68.7±14.3)min,t=7.341]、住院时间[(10.3±3.5)d比(7.2±2.8)d,t=5.128]、住院费用[(43 582.0±7 186.5)元比(35 479.0±4 213.1)元,t=8.361]、院内病死率[6.1%比3.1%,χ2=4.784]、次日心力衰竭发生率[13.6%比4.2%,χ2=8.253]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建立规范的基层胸痛中心,对于县域内救治范围的患者,能够明显缩短STEMI患者FMC2B时间、D2B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以及预后,节省医疗费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住院时间 死亡率 基层胸痛中心 首次医疗接触 就诊-球囊扩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模式下不同年龄段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救治和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成都地区11家已建设胸痛中心医院的2 833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55岁组(569例)、55~64岁组(556例)、65~74岁组(804例)、≥75岁组(904例)4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既往史、发病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ACS类型和发病至到达医院大门的时间(S-to-D)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救治情况、院内全因病死率及出院1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的差异。主要终点事件为不同年龄段ACS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院内全因死亡和出院1年内MACCE发生情况。次要终点事件为不同年龄段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年龄段组出院1年内MACCE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1年内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年龄增长,男性患者的比例逐渐减少,<55岁、55~64岁、65~74岁、≥75岁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7.2%(496/569)、77.0%(428/556)、66.4%(534/804)、60.1%(543/904),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史更常见〔<55岁、55~64岁、65~74岁、≥75岁患有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41.3%(235/569)、52.2%(290/556)、59.7%(480/804)、66.9%(605/904),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18.6%(106/569)、25.5%(142/556)、27.0%(217/804)、28.2%(255/904),冠心病的比例分别为:10.1%(57/564)、13.9%(77/555)、17.6%(141/803)、23.7%(213/899),脑卒中史的比例分别为:0.7%(4/564)、4.0%(22/552)、4.5%(36/801)、8.6%(77/894)〕,而有吸烟史、典型胸痛/胸闷和血脂异常的比例明显减少〔吸烟史比例分别为:60.2%(340/565)、48.0%(266/554)、33.7%(270/801)、21.7%(195/899),典型胸痛/胸闷比例分别为:96.9%(536/553)、96.4%(516/535)、91.8%(716/780)、90.2%(776/860),血脂异常比例分别为:11.2%(63/565)、9.2%(51/553)、5.7%(46/802)、4.9%(44/896)〕,S-to-D时间明显延长〔min:176.0(73.5,557.0)、194.5(89.3,682.3)、221.0(98.8,940.5)、270.0(115.0,867.0)〕,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降低(g/L:145.44±17.43、135.95±19.25、129.75±19.03、122.19±20.5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8.6%(106/569)、20.5%(114/556)、26.6%(214/804)、26.5%(240/9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5岁患者KillipⅢ~Ⅳ级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0%和12.6%。与<55岁、55~64岁、65~74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接受PCI的比例最低,接受PCI的患者院内全因病死率和1年内MAC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6.0%(28/463)比10.4%(45/434),14.6%(43/294)比24.3%(55/226),均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段组患者的院内全因病死率和1年内MACCE累积发生率均增加(<55岁、55~64岁、65~74岁、≥75岁组院内全因病死率分别为:0.9%、2.2%、5.5%、8.3%,1年内MACCE发生率分别为:5.0%、6.7%、13.9%、18.7%,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源性休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血管病变支数和接受PC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644(1.356~1.993)、11.794(7.469~18.621)、2.449(1.419~4.227)、1.334(1.096~1.624)、0.391(0.247~0.619),均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TEMI、血管病变支数、接受PCI是影响患者出院1年内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和95%CI分别为1.354(1.205~1.521)、1.387(1.003~1.916)、1.314(1.155~1.495)、0.547(0.402~0.745),均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与其他年龄段ACS患者相比,年龄≥75岁的高龄患者NSTEMI比例增加,而接受PCI的比例降低,临床结局更差;但接受PCI的高龄患者预后优于保守治疗者。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年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病死率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需求导向的系统培训模式在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进修的护士设为对照组(n=57),2019年7月—2020年12月进修的护士设为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需求的系统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进修前后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水平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中的临床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需求导向的系统培训模式在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护士中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培训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士 进修 心导管室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认证后,各部门急救流程的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6例临床资料,将认证前收治的9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认证后收治的10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研究组及实验组患者的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进门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总缺血时间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84.5(73.0,96.0) min]、总缺血时间[205.0(159.8,307.0) min]、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72.5(58.3,83.8) min]较对照组[112.0(93.0,132.5) min、241.0(199.0,329.0) min、78.0(68.0,96.5) min]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稍短于对照组[124.5(77.3,201.0) min与130.0(76.3,216.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6.7%(18/108)与28.6%(2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Killip Ⅲ、Ⅳ级(OR 2.618,95%CI 1.244~5.509,P=0.011)、开始发病到初次医疗接触时间>90 min(OR 4.562,95%CI 2.167~9.603,P<0.001)、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60 min(OR 2.227,95%CI 1.087~4.563,P=0.029)是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痛中心流程的持续改进可以促使本地区内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有效地缩短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

  • 标签: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时间 预后
  • 简介:摘要多发骨结核不常见,可累及骨骼的多个部位,影像学表现与转移性骨肿瘤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时容易引起误诊。

  • 标签: 结核,骨关节 胸痛 教学查房
  • 简介:摘要多发骨结核不常见,可累及骨骼的多个部位,影像学表现与转移性骨肿瘤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时容易引起误诊。

  • 标签: 结核,骨关节 胸痛 教学查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25岁,因“胸痛9 d,加重1 d”入院,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多发以上肺为主的磨玻璃结节,数天内影像学变化快,原磨玻璃影渐变实,且病灶范围增多。以“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类结节影”作为鉴别切入点,完善病原学检查、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下肺活检等,最终病理证实为结节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病灶明显吸收。

  • 标签:
  • 作者: 黄文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361012
  • 简介:目的:研究和分析基层医院对胸痛进行急诊处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152例主诉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1月-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2例主诉胸痛患者,2例心包炎、4例肺结核、4例胸膜炎、4例自发性气胸、6例恶性肿瘤或并发胸痛、6例腹部病变所致、6例心律失常(包括房颤)、6例药物不良反应、8例肺炎及支气管炎、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例食道胃炎、13例心绞痛、15例冠心病、15例焦虑症或癔症、17例过度通气、35例肌肉伤、36例肋软骨炎,、37例肋间神经痛,两种疾病导致的胸痛有6例,未明确确诊的有12例,经5-48h的观察和对症处理,胸痛消失,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基层医院在接收到主诉胸痛患者后,要利用好有限的检查手段,尽快给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标签: 基层医院;胸痛;急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管理下急救护理路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STEMI患者64例为对照组,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STEMI患者67例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行CPC管理下的急救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救治效率及效果。结果研究组首份心电图完成、确诊到术前准备完成、门-导管室(D-to-C)、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CI治疗支架植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患者行CPC管理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可显著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及效果。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急救护理 救治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与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救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云南省急救中心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模式进行急救的522例为观察组,实施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急救的32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院前、院内急救相关指标、心功能(采用Killip分级法评估)、救治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1.04±0.11)min、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1.56±0.25)min、急救总时间(10.63±2.26)min明显少于对照组[(2.82±0.26)min、(5.99±1.06)min、(18.65±2.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功救治率(94.25%)明显高于对照组(42.02%),住院时间[(6.09±1.02)d]明显短于对照组[(8.92±1.65)d],并发症总发生率(13.01%)明显低于对照组(3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急诊绿色通道,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不仅可缩短STEMI患者急救相关时间,且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预后,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急诊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与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救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云南省急救中心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模式进行急救的522例为观察组,实施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急救的32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院前、院内急救相关指标、心功能(采用Killip分级法评估)、救治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1.04±0.11)min、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1.56±0.25)min、急救总时间(10.63±2.26)min明显少于对照组[(2.82±0.26)min、(5.99±1.06)min、(18.65±2.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功救治率(94.25%)明显高于对照组(42.02%),住院时间[(6.09±1.02)d]明显短于对照组[(8.92±1.65)d],并发症总发生率(13.01%)明显低于对照组(3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急诊绿色通道,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不仅可缩短STEMI患者急救相关时间,且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预后,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急诊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在急性胸痛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1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96名纳入研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30 min内患者的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GDF15、B型钠尿肽,比较不同组各个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GDF15与TnT/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诊断价值。统计各个患者的Gensini评分、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滞留天数以及支架植入个数,评价这些指标与GDF15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急性胸痛中总的趋势呈现男多女少(72.92 vs. 27.08,%),年龄最大的组别为UA组,年龄为(64.67±13.87)岁,年龄最小的组别是呼吸心搏骤停组,仅为(47.29±9.99)岁。STEMI组、NSTEMI组、UA组中既往罹患高血压病比例较高,所有组别均未在既往罹患糖尿病中表现出明显优势。所有心肌标记物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F15在ACS相关性胸痛组浓度更高[(2.360±1.710) ng/mL vs. (1.380±1.040) ng/mL, P<0.01]。GDF15与TnT联合对于诊断ACS相关性胸痛的价值最高,其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UC)可达0.863。GDF15浓度与心脏射血分数负相关,Gensini评分正相关,植入支架个数正相关,患者住院天数正相关。结论GDF15在急性胸痛中具有很好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GDF15与TnT联合可提高ACS诊断率。

  • 标签: 急性胸痛 生长分化因子15 心肌标记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B型钠尿肽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