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通过胸痛中心数据填报平台实时抓取的胸痛救治患者在线上报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医疗接触后完成心电图检查月平均时间1.3~6.9 min,中位1.9(1.7,2.2)min,符合10 min内完成的质控要求;获取肌钙蛋白检测结果所需时间13.0~48.4 min,中位14.1(13.4,18.1) min,符合质控20 min内完成的要求;从入门至转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时间19.0~100.0 min,中位37.2(29.3,66.6) min,基本达到质控要求的30 min;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导管室率50.0%~100.0%,中位100.0%(73.3%,100.0%),符合质控≥50%的要求。胸痛中心经过积极建设主要质控指标管控良好,上报病例数基本稳定,病种分布基本合理。在转运知情告知和在低危胸痛患者后续处置上需进一步加强。提示胸痛中心建设要建立长效常态工作机制,要加强对重点质控指标的管控,胸痛中心建设要发挥区域救治体系作用。

  • 标签: 胸痛中心 基层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托胸痛中心的情景式医患沟通技能实训课程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生进行医患沟通实训课程,以胸痛中心典型病例为模块单元编写,按疾病类型和医患沟通培训内容分为3个模块。在授课前和每个模块授课后均进行观察效果评价,包括利物浦医生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大学生共情能力评价量表和情绪智力评价量表。结果通过3个模块的实训课程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和情绪智力均较授课前显著提高(均P<0.05)。其中,在模块1、模块2、模块3每次授课后,医学生沟通能力均较前有所提高(均P<0.05),较授课前提高84%[(28.2±2.7)vs.(15.3±3.9)];在模块1、模块2每次授课后,医学生共情能力均较前有所提高(均P<0.05),较授课前提高34%[(132.7±12.5)vs.(99.0±17.4)];在模块2、模块3每次授课后,医学生情绪智力均较前有所提高(均P<0.05),较授课前提高34%[(138.5±13.0)vs.(103.0±16.6)]。结论依托胸痛中心的情景式医患沟通技能实训课程,其作为医学生本科阶段医患沟通学的示教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和情绪智力。

  • 标签: 医患沟通学 胸痛中心 情景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认证后,各部门急救流程的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6例临床资料,将认证前收治的9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认证后收治的10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研究组及实验组患者的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进门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总缺血时间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84.5(73.0,96.0) min]、总缺血时间[205.0(159.8,307.0) min]、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72.5(58.3,83.8) min]较对照组[112.0(93.0,132.5) min、241.0(199.0,329.0) min、78.0(68.0,96.5) min]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稍短于对照组[124.5(77.3,201.0) min与130.0(76.3,216.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6.7%(18/108)与28.6%(2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Killip Ⅲ、Ⅳ级(OR 2.618,95%CI 1.244~5.509,P=0.011)、开始发病到初次医疗接触时间>90 min(OR 4.562,95%CI 2.167~9.603,P<0.001)、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60 min(OR 2.227,95%CI 1.087~4.563,P=0.029)是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痛中心流程的持续改进可以促使本地区内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有效地缩短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

  • 标签: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时间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管理下急救护理路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STEMI患者64例为对照组,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STEMI患者67例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行CPC管理下的急救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救治效率及效果。结果研究组首份心电图完成、确诊到术前准备完成、门-导管室(D-to-C)、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CI治疗支架植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患者行CPC管理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可显著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及效果。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急救护理 救治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EART风险评分在老年急性胸痛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已有急性胸痛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就诊的老年急性胸痛患者,计算HEART风险评分。研究终点为患者就诊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 735例急性胸痛患者来诊,最终入选389例老年急性胸痛患者,其中190例(48.8%)发生MACE。HEART风险评分的范围为2~10分,平均(5.7±1.4)分。在全部老年患者中,HEART风险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95%CI:0.68~0.78),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分别为0.72(95%CI:0.63~0.81)和0.73(95%CI:0.67~0.79),在女性和男性患者中分别为0.76(95%CI:0.69~0.83)和0.70(95%CI:0.64~0.77),在既往有冠心病患者和无冠心病患者中分别为0.68(95%CI:0.64~0.77)和0.77(95%CI:0.71~0.83)。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低危组(评分2~3分)、中危组(评分4分)和高危组(评分5~10分),MACE发生率分别为6.7%(1/15)、22.6%(12/53)和55.1%(177/32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6,P<0.001)。结论HEART风险评分可有助于老年急性胸痛人群的危险分层和处理策略选择。

  • 标签: 老年人 胸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诊处理 风险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在高危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并明确诊断为高危性胸痛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44~78岁,平均(62.43±5.28)岁;体重指数(18.26~24.37)kg/m2,平均(21.34±0.98)kg/m2。统计高危性胸痛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的发生占比情况,测定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20例高危性胸痛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共53例(44.17%),主动脉夹层共38例(31.67%),肺栓塞共29例(24.16%)。肺栓塞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且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在不同病因所致的高危性胸痛中的水平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达较低,呈轻度升高,在肺栓塞患者中升高趋势最为显著,故临床上可通过检测高危性胸痛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来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

  • 标签: 高危性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夹层 肺栓塞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3种快速危险分层方案:温哥华胸痛诊断流程、TRUST加速诊断路径及EDACS加速诊断路径快速评估急诊胸痛患者的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0时~2017年2月1日0时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胸痛患者,按温哥华胸痛诊断流程、TRUST加速诊断路径及EDACS加速诊断路径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终点事件为30 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人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4例患者,TRUST加速诊断路径共筛选低危患者57例,30 d内随访结果出现急性心肌梗死1例,鉴别低危胸痛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43.8%,阴性预测值98.2%;EDACS加速诊断路径筛选低危患者51例,30 d内随访结果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鉴别低危胸痛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39.8%,阴性预测值100%;温哥华胸痛诊断流程共筛选低危患者24例,30 d内随访结果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鉴别低危胸痛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18.8%,阴性预测值100%。结论快速危险分层方案有利于急性胸痛低危患者早期安全离院。EDACS加速诊断路径筛选低危患者比例>30%,且鉴别低危胸痛敏感度≥98%,阴性预测值≥99.5%。

  • 标签: 急性胸痛 TRUST加速诊断路径 EDACS加速诊断路径 温哥华胸痛诊断流程 超敏肌钙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即时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合理且高效的急诊科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为老年急性胸痛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提供救治流程。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等,初步拟定临床护理路径基本框架,选取来自全国的21名临床医疗、护理专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临床护理路径。结果2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为100.00%、95.24%,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61.90%、45.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5、0.88,协调系数为0.23、0.30,经过2轮咨询最终构建了临床护理路径表。结论2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均较高,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符合统计学要求范围内,构建的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及可靠性。

  • 标签: 急性胸痛 老年患者 急诊 临床护理路径 德尔菲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中食道患病率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因NCCP就诊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52.94%),平均年龄为41.2±12.4;女性为40例(47.06%),平均年龄为43.3±10.9。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高分辨率食道测压和24 h动态食管pH监测。均值、标准差(SD)、范围、频率、百分比(如果连续和正态分布)和比例(如果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NCCP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酸反流43.53%,吞咽困难31.76%,烧心24.7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异常者占31.76%,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异常者占67.06%,动态pH监测异常者占34.76%。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联合24 h pH监测确定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为42.36%。基于食管测压检查23.53%的NCCP患者无效食管动力是NCCP最常见的病因。结论通过分析食管源性引起NCCP的病因,有助于临床医生排除其它导致胸痛的高危因素,并为其诊疗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非心源性胸痛 胃食管反流病 食道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684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检查评分系统进行病情评估,观察组患者接受MEWS进行病情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候诊时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主动脉夹层等诊断结果正确率、患者因不同病症致死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时间、满意度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NSTEAM、STEMI、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提高患者临床预检、分诊效率、提高预检、分诊正确率,降低患者临床致死率。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胸痛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儿童不明原因胸痛和/或胸闷患儿血浆儿茶酚胺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研究儿童不明原因胸痛和/或胸闷患者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的变化;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儿童交感神经兴奋相关性胸痛和/或胸闷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以胸痛和/或胸闷为主诉就诊、完善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57例儿童为研究组;男22例,女35例;年龄5~15岁[(8.40±0.35)岁]。选择本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4例为健康对照组;男21例,女33例;年龄5~15岁[(8.87±0.36)岁]。2组儿童均经过病史询问,完善体格检查、胸部平片、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常规及生化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肺、消化道和胸壁疾病。对2组儿童进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检测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绘制ROC曲线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83±0.04) nmol/L比(0.54±0.03) nmol/L、(0.76±0.04) nmol/L比(0.56±0.03) nmol/L及(3.59±0.18) nmol/L比(2.51±0.15)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06、3.611、4.596,均P<0.01)。正常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全程记录中每5 min 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全程记录中每5 min 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值、NN50占所有NN间期个数的百分比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10.49±2.81) ms比(132.13±2.55) ms,(86.37±3.26) ms比(118.96±2.00) ms,(33.46±2.21) ms比(68.91±1.29) ms,(37.63±1.22) ms比(48.93±1.75) ms,(17.37±1.45)%比(22.22±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10、-8.419、-13.682、-5.354、-2.245,均P<0.05)。血浆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诊断儿童交感神经兴奋相关性胸痛和/或胸闷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689、0.746,高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结论儿童不明原因胸痛和/或胸闷与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其交感神经张力升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迷走神经调节失衡;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检测有助于判断此类患儿交感神经张力变化、诊断交感神经兴奋相关性胸痛和/或胸闷;对此类患儿进行心理疏导、放松安静疗法等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可能有助于减轻主观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胸痛 胸闷 儿童 儿茶酚胺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内创伤中心模式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国内6家综合医院的创伤中心收治的1 248例严重创伤患者资料。男987例,女261例;年龄(50.4±15.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622例,高处坠落伤357例,刀刺伤62例,其他伤(重物砸伤、摔伤)207例;患者入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为(24.9±8.5)分;Glasgow昏迷评分为(12.6±3.6)分。均采用综合医院内部创伤中心模式的多学科诊疗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救治。统计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病例数、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结果所有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101例,病死率为8.1%。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重度颅脑损伤(56例)、失血性休克(26例)、多器官衰竭(11例),其他(8例)。结论我国创伤中心的建立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推广模式。

  • 标签: 多处创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治疗结果 多学科诊疗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常成人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凹的位置关系。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成人100名100只眼纳入研究。受试者均行BCVA、屈光度、微视野、OCT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其中,男性42名,女性58名;平均年龄(46.4±14.7)岁;平均屈光度(-1.02±1.99)D;平均AL (23.22±0.47)mm;平均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0.38±0.13)mm2。采用MP-3微视野计行中心固视检查,检查结束后设备自动拍摄高清眼底像,并自动计算视网膜中心固视点。通过Nidek Overlay功能性多模式影像平台对包含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凹的图像进行叠加,观察两者位置关系,并测量两者间距离。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中心距离和年龄、屈光度、FAZ面积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受试眼视网膜中心固视点均在黄斑小凹范围内,但与黄斑中心中心位置不重合。100只眼中,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位于鼻侧、下方、颞侧、上方分别为53、23、15、9只眼。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中心平均距离为(158.31±71.56)μm。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中心距离和年龄(r=0.140 )、屈光度(r=-0.009)、FAZ面积(r=0.038 )均无相关性(P=0.165、0.932、0.707 )。结论正常成人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以中心凹鼻侧多见。

  • 标签: 视野 黄斑/生理学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成年人
  • 简介:摘要心肌病是心力衰竭(心衰)的重要病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热点之一。目前,我国医务人员对于心肌病的认识存在欠缺,漏诊率及误诊率高,治疗和管理不规范;而且,我国尚缺乏关于心肌病中心建设的经验。因此,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家工作组(NCCQI-HF)制定了国家心肌病中心(NCMC)认证标准,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心肌病和心肌炎的诊治,患者的随访,患者和家庭成员的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心肌病及心肌炎医疗质量评价、控制与改进。拟在此基础上开展NCMC建设及认证工作,并采集和分析病例资料,旨在提高我国心肌病的诊治和研究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肌病 心肌炎 心肌病中心 认证 标准 医疗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随着肥胖及2型糖尿病(T2DM)的全球性流行,与其相关的多种代谢异常、器官功能损伤和心脑血管等危害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积极减重、降糖及改善代谢紊乱是治疗肥胖伴T2DM的有效手段。虽然传统的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重度肥胖伴T2DM患者,由于依从性较差,难以达到长期减重及降糖效果。近年来,代谢性手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减重及降糖的治疗手段,可实现长期减重及稳定降糖的目的。因此,对于肥胖伴T2DM的治疗,需要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的联合治疗及中心化建设才能取得最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肥胖症 糖尿病,2型 减重手术 中心化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新冠疫情以来,透析患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居家治疗特点,相对而言,腹透受到影响较小,但是腹透的相对自由性对中心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本视频针对疫情防控中腹膜透析的作用和中心管理,提出一些要点和思考。

  • 标签: 新冠疫情 腹膜透析 尿毒症 防控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