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移植术中计划性应用体外膜合(ECMO)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7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ECMO辅助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3例受者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乏力、胸闷、心悸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1例因受者拒绝,术前未行右心导管检查,另2例受者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E)筛查,右心导管检查分别确诊为门脉性肺动脉高压和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结果3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受者均在患肝游离后即下腔静脉阻断前,于右侧股动脉及股静脉置管,行动脉-静脉ECMO支持,根据全血凝血时间调整肝素用量,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3例受者呼吸机支持时间分别为54、12、62 h,ECMO支持时间分别为27、61、14 h,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为26(9~52)个月,肝功能正常。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前等待期间应常规行TDE检查,提示肺动脉压高压患者,应进一步行右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经多学科会诊有计划的应用ECMO,可扩大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对肝移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受者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移植 体外膜氧合 肺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体外膜合(ECMO)救治急性重度有机氟气体中毒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1月浙江衢州发生一起急性群体有机氟气体中毒事件,回顾本院应用ECMO救治其中4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体征、化验与检查的变化,治疗方法,ECMO治疗的模式、支持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转归等。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2±9)岁,均在吸入气体后6 h因为胸闷、咳嗽、咽部不适等来院急诊。患者病情进展快速,以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为突出表现,中毒后(13.0±4.8)h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15.5±5.3) h接受ECMO治疗。其中VV-ECMO(1例8h后转VA)、VA-ECMO各2例;ECMO治疗持续(8.8±3.6) d后均成功撤机,呼吸机治疗(23.0±28.7) d,ICU住院时间(42.0±55.4)d。其中1例VA-ECMO治疗后发生下肢坏死而截肢,后转康复医院治疗,余3例痊愈出院。结论ECMO在急性有机氟气体中毒患者的救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应作为区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技术的储备。

  • 标签: 中毒 有机氟气体 急性呼吸衰竭 体外膜氧合 并发症 突发公共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高压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及治疗依从性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高压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高压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组脑梗死患者中19例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占23.75%;61例患者依从性较好,占76.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经济压力、治疗效果、是否首次接受治疗、咽鼓管通气状况、调压动作、耳痛及焦虑症状是影响其高压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咽鼓管通气状况、耳痛及焦虑症状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高压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咽鼓管通气状况、耳痛及焦虑症状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高压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尽早识别并处理焦虑、耳痛等不适感,对于早期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耐心进行解释,使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及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脑梗死 高压氧治疗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联合药物治疗脊柱术后谵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8年9月入住临沂市中心医院骨科的脊柱术后谵妄患者124例,依据患者或其家属的意愿分为高压加药物组和单纯药物组各62例。单纯药物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高压加药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高压治疗,2组治疗7 d后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高压加药物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与单纯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高压加药物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为(20.2±2.7)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为(2.05±0.73)分,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29.7±4.7)分、(3.99±1.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联合药物治疗脊柱术后谵妄能够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高压氧 术后谵妄 脊柱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联合高压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及药物治疗联合高压治疗组(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83%比5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纯音听阈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鸣、耳闷、头晕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力损伤程度与疗效的比较结果表明听力损伤度与临床有效率有关,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临床有效率越高。两组发病年龄、性别分别与疗效的比较结果均示与临床疗效无明显关系(P>0.05)。观察组不同次数与疗效的关系比较结果显示:治疗次数>10次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次数<10次组(76.92%比6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高压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突聋的疗效,明显降低纯音听阈值,提高听力水平。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药物 高压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体外膜合器(ECMO)具有呼吸支持和快速改善心肺功能失代偿状态的作用,是一种有效救治顽固性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的过渡方法,但其使用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和栓塞、严重心律失常、溶血和出血、肾脏损伤和急性肾功能不全、严重神经系统损伤、严重感染以及手术和装置相关的并发症。提高对ECMO治疗并发症的认识,实施科学管理及多学科协作,才能降低其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抢救效率。

  • 标签: 体外膜氧合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预处理对化疗患者注意网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肿瘤化疗患者共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前高压预处理组(HBOPC组)22例、高压同步化疗组(HBOSC组)26例和不接受高压治疗的对照组(对照组)20例,在化疗6个周期后,对3组患者进行注意网络功能(ANT)测试。结果治疗后,HBOPC组和HBOSC组的警觉网络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HBOPC组和HBOSC组的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HBOPC组的执行控制网络效率与HBOSC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OPC组和HBOSC组的总反应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HBOPC组治疗后的总反应时为(648.00±85.16)ms,与HBOS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治疗可有效地减轻化疗患者的警觉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功能损害,相对于HBOSC,HBOPC对患者执行控制网络功能的保护更明显。

  • 标签: 高压氧预处理 认知功能 注意网络测试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68位ECMO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评估ECMO治疗第1、2、3天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24hVIS、48hVIS、72hVIS )。按照是否RRT分为RRT组和非RRT组,比较年龄、性别、体质量、VIS、ECMO前有无心搏骤停、ECMO模式、ECMO治疗时间等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能够预测ECMO患者是否需要RRT的因素。结果73.5%的ECMO患者接受RRT,RRT组的平均年龄、24hVIS、ECMO下机失败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RRT组(P<0.05 )。高年龄(>临界年龄38.5岁)的ECMO患者RRT使用率高达87.8%。根据24hVIS的临界值(33.75)分为高VIS组和低VIS组,高VIS组的RRT使用率和死亡率均超过90%,显著高于低VIS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223)和24hVIS (OR 1.033)是ECMO患者RRT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年龄和24hVIS对ECMO患者是否需要RR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肾脏替代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HBO)治疗时机和疗程对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脑复苏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接诊的89例CPR术后行脑复苏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常规药物治疗,并于不同介入时机予以HBO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3个疗程的HBO治疗。收集患者HBO治疗不同介入时机(CPR成功后<12 h、12~72 h、4~7 d和8~21 d)、不同疗程(1、2和3个疗程)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HBO治疗介入时机或疗程对GCS评分和aEEG评分是否存在影响,然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一步验证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所得结论,评估HBO疗程或介入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共入选89例患者,CPR成功后<12 h、12~72 h、4~7 d和8~21 d开始HBO治疗的患者分别有8、20、33及28例。① GCS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使用格林豪斯-盖斯勒校正法)显示,HBO治疗疗程对GCS评分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F= 71.735,P=0.000)。HBO治疗疗程与介入时机的交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5,P=0.817)。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HBO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GCS评分均数分别为3.56、4.80、5.55和6.49分,两两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aEEG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使用格林豪斯-盖斯勒校正法)显示,HBO治疗疗程对aEEG评分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F=96.965,P=0.000)。HBO治疗疗程与介入时机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35,P=0.112)。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HBO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aEEG评分均数分别为1.71、2.21、2.52和3.03分,两两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BO治疗对CPR成功后患者脑复苏的疗效明显,HBO疗程越长,脑复苏效果越显著。CPR成功后21 d内,HBO治疗介入时机对患者脑复苏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高压氧 脑复苏 介入时机 疗程 振幅整合脑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对体外膜肺合(ECMO)支持期间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认识,发现离ECMO的精准管理尚有距离。ECMO的精准管理涉及原发病及预后的评估、容量状态的优化、心肺功能的维护、最佳ECMO流量及撤机方案等,旨在进一步提高患者撤机率和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重症超声将重症病理生理信息可视化,整合信息将行ECMO患者的管理走向精准。

  • 标签: 重症超声 体外膜肺氧合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线粒体钙稳态在高诱导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大鼠AECⅡ细胞株(RLE-6T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3组(n=18):常组(C组)常规培养箱中培养4 h;高组(H组)培养箱90%O2孵育4 h;高+钌红(HR组)先在培养瓶中加入2 μmol/L钌红溶液,随后处理同H组。处理结束后,采用线粒体Ca2+特异性荧光探针Rhod-2-AM测定线粒体Ca2+浓度,采用荧光探针DCFH-DA测定ROS水平,并观察细胞形态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与C组比较,H组和HR组线粒体Ca2+浓度和ROS水平升高(P<0.05);与H组比较,HR组线粒体Ca2+浓度和ROS水平降低(P<0.05)。与C组相比,H组细胞体积缩小,形态皱缩呈圆形,细胞排列疏松,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断裂、线粒体嵴碎片;HR组细胞形态较H组显著改善,细胞线粒体双层膜结构轻微破坏,线粒体嵴结构正常。结论线粒体钙稳态失衡参与了高诱发大鼠AECⅡ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线粒体 肺泡上皮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警示标识在高压风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高压科自2018年3月开始在高压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护理警示标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实施基础护理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对症处理的55例高压治疗患者作为常规组,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实施基础护理以及高压护理警示标识干预的55例高压治疗患者作为试验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皮肤受损率、管道滑脱率、浓度超标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皮肤受损率、管道滑脱率、浓度超标率分别为9.09%(5/55)、1.82%(1/55)、1.82%(1/55)、0,常规组分别为25.45%(14/55)、12.73%(7/55)、32.72%(18/55)、7.27%(4/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544~33.414,P<0.01)。常规组和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82%(45/55)和98.18(54/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4.869,P<0.01。结论通过在高压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护理警示标识可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皮肤受损率、管道滑脱率、浓度超标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应在临床大力传播。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高压氧 护理警示标识 管道滑脱 风险意识
  • 简介:摘要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较为严重而持久的后遗症。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是慢性意识障碍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出现会阻碍患者的意识恢复。本文就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及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发病机制、高压治疗在其中作用机制与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意识障碍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高压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