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一主体对某种思想、学说和理论等确信的态度是主体在任何社会实践,在一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主观特征。由于主体在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中,对于某种思想、学说和理论等总是在主观上面临着“信”或是“不信”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又总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取其所“信”,舍弃其所“不信”;行其所“信”,否定其所“不信”。

  • 标签: 演化过程 本质 信仰 创造性活动 “信” 社会实践
  • 简介:<正>中国儒家学说东传,对日本的政治思想、社会习俗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成为日本一千多年封建统治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研究我国儒学东渐的过程与东进后的演进与发展的历史,就成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课题。一般说来,日本古代儒学大致经历了间接移植、直接模仿和日本化的三个发展阶段。从晋武帝太康六年(285)朝鲜儒学家王仁携《论语》赴日讲学,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9)日本派遣小野妹子入隋进贡,这三百多年间,是日本间接引进中国儒学的时期,也

  • 标签: 朝鲜儒学 儒家思想 中日文化交流史 儒家学说 日本学者 封建统治
  • 简介:社会契约不论在政治哲学史上或是作为一种正义理论,都有着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后来的研究又将其作为一种基于组织理论的个体权利来加以研究,即它是一种将伦理和道德的合法性与合作的战略和行动进行整合的途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它又作为经济伦理而被提出来。沿着唐纳森和邓菲的研究途径进行追寻表明,如果社会契约被意识到并被作为网络治理过程加以对待,那么其将适用于组织设置过程。这一洞悉有利于行政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因为它能够引起人们对行政程序的关注,在这一程序中,信任在持续的契约交往中得以创设,并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应用于行政自由裁量的新途径(如道德代理),以认识组织的新兴网络形式及其竞争力和道德潜能。

  • 标签: 社会契约 网络治理 信任建构 道德代理
  • 简介:<正>《管子》一书是“稷下学派”研究治国理论与方针的结晶与总汇,特别是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及治理国家方面的理论,对今日来说,仍然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本文只就《管子》与企业思想工作这个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 标签: 企业思想工作 管子 劳动者 治理国家 思想政治工作 经济管理
  • 简介:作为公羊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三世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与“充实”的过程。其初,“三世说”仅仅意味着一种关于《春秋》历史的世代划分方式和记事方法的理论。在《公羊传》看来,“讳尊隆恩”与“辟害容身”是《春秋》“书法”的两个最主要特征。进而,何休创造性地将“内外之辨”融入“三世说”,赋予后者以拨乱反正之新义,“三世说”由是具有了王道论和历史观的色彩。随着清代公羊家对于“三统说”、进化论等观念的引入,“三世说”遂又成为通古达今和革故鼎新的象征。“三世说”的这一演进过程表明:作为经世之学,儒学始终直面现实,关注世界的变化,并试图以自己的理论创新回应、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 标签: 公羊学 三世说 经世济变
  • 简介:10月4~5日在北海道大学召开,由日本北海道大学哲学系主办,中户川孝治教授(KojiNakatogawa)主持。与会学者分别来自日本、中国、意大利、美国。受日方组织者邀请与资助,北京大学陈波教授及辽宁大学青年教师刘靖贤(北京大学博士)、安徽大学青年教师赵震(北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朱薇和王海若共5人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发言。

  • 标签: 哲学系 工作坊 博士研究生 北海道大学 北京大学 逻辑
  • 简介:后孔子时代儒家面临思想与实践的双重困境,子思承接孔子思想,创立五行说,试图解决外在之行缺乏内心之德约束的问题。郭店竹简《五行》篇“形于内”是外在之行与内心之德贯通的桥梁。子思对仁义礼智圣“形于内”的论述,主要在仁、智、圣上用力。子思论证五行“形于内”的同时,同样重视外在之“行”的意义。“行”与“德”并重,体现了子思的中庸思想。此后,孟子与苟子各偏于一隅,皆不得中庸。

  • 标签: 郭店竹简 《五行》 子思
  • 简介:在学术史意义上检讨现代思想研究,我们可以有这样的心得:'文革'时代的理论框架是'两条路线斗争史',继续革命成为历史叙事的元话语;而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则发生了向发展主义、经济中心主义的转换.前者可以说是政治史取向的革命思想史范式,后者可以说是社会史倾向的现代化思想史范式.

  • 标签: 革命理论 政治问题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思想 社会经济
  • 简介:性善论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早期儒家学说体系化过程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儒学的体系化、德行的内向化和德目的简约化,具体表现为五行说的形成,从五行说到四端说,再从四端说到性善论。

  • 标签: 五行说 四端说 性善论
  • 简介:社会工作不仅是一种"助人自助"的科学门类,更是现代社会制度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成型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条件下,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课题.重视社会制度的安排,重视社会管理体制与社会服务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应有之义.这里,现代社会工作的社会体制建构功能与社会服务建构功能则是不可或缺的.

  • 标签: 社会工作 和谐社会 建构功能 社会组织
  • 简介:2013年1月5—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39个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和学界专家学者代表近50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有三项议程:(1)做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计划报告。(2)研讨科技伦理课程建设问题。(3)商讨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报告撰写计划。

  • 标签: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学科建设 专业委员会 专家学者 科技伦理 报告撰写
  • 简介:本项研究以调查江苏省地区高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状况为目的,采用《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江苏省范围内分层随机选取高中教师352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北地区高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苏南地区教师(p<0.05);非重点中学教师在在组织氛围、工作本身及工作回报等方面的满意度低于重点中学教师(p<0.05);男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随着年龄、教龄呈U型发展趋势;本科学历的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显著低于大专及研究生学历教师(p<0.05).这一结果给当前教育管理为提高学校效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工作满意度 中学教师 调查问卷 方差分析
  • 简介:8月2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等出席成立大会。本届“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任期为2013—2017年,主任委员由韩震教授担任,秘书长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江怡教授担任,委员会由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44位专家组成。

  • 标签: 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哲学 成立大会 高等学校 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正>孔子基金会成立以来,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国内和国际上也有了一定影响。对此,我是比较满意的。孔子基金会召开这次会议,总结前段工作,明确今后任务,我看召开这次会议很有必要。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把这次会议开好。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孔子基金会的工作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取得新的进展。在这里,我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参考。一、今后孔子基金会的工作应在提高研究水平和工作质量方面多下苦功夫,

  • 标签: 新形势 研究水平 基金会 孔子 工作质量 改革开放
  • 简介:7月13~21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大学约翰·霍金斯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U40是“Under40”的简称,意指40岁以下的年轻人。U40文化产业暑期工作营是针对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及相应级别的青年研究人员的人才挖掘与培养活动。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化产业 文化研究 暑期 青年研究人员 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