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射频靶点热凝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理念,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6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上述两种微创手段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分别于手术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记录视觉模拟VAS量表及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比较不同时点的治疗结果,并计算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6个月后随访治疗总有效率达89.36%。随访显示VAS、及SF-36分值均能维持在较满意水平,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疼痛缓解、肌力感觉均有不同程度增强、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活动适应性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靶点热凝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射频 等离子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with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本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ACDF组(A组,30例)和显微镜辅助ACDF组(B组,30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132.5±8.9)min,B组为(137.0±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13.6±8.0)mL,B组为(93.7±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7.37±1.73)d,B组(6.63±1.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JOA评分为6.60±1.21,术后12个月为13.83±0.91,改善率为(69.72±7.66)%;B组术前JOA评分为6.87±1.46,术后12个月为14.23±1.17,改善率为(72.51±11.26)%。A组和B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ACDF和常规ACDF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但显微镜辅助ACDF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颈椎 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退变颈椎间盘内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和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中西药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细胞因子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5只4月龄新西兰兔,体重2-3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药物治疗浅层组、药物治疗全层组。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7个月,药物治疗组(浅层、全层)给予抗骨增生胶囊和葡立胶囊(剂量按体重折算),灌胃2次/日,连用1个月。1个月后用耳缘静脉气栓法处死各组动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抗体含量,并在形态学上评定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测定各组动物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明显增厚(P<0.01)。而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应用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IL-1β、TNFα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它们可加速颈椎间盘退变;而软骨终板钙化是颈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二者呈高度正相关。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作用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IL-1β、TNFα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椎间盘 退变 细胞因子 软骨终板 抗骨增生胶囊 葡立胶囊 动物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NM)辅助下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5例CS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例应用多模式NM辅助下PECD治疗(NM组),26例单纯应用PECD治疗(PECD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时颈部和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等指标。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8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NM组和PECD组颈部疼痛VAS分别为(2.1±1.2)、(2.0±1.1)分,上肢VAS分别为(2.4±1.2)、(2.2±0.8)分;末次随访时两组颈部VAS分别为(0.8±0.5)、(0.7±0.5)分,上肢VAS分别为(0.8±0.7)、(0.8±0.5)分,均较术前[颈部:(6.0±1.0)、(5.9±1.0)分,上肢:(7.1±0.9)、(7.4±0.9)分]明显降低(t=12.670~27.305,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7~0.917,均P>0.05)。术后1个月NM组和PECD组JOA评分分别为(12.7±0.8)分、(12.6±0.8)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6±0.7)分、(14.4±0.8)分,均较术前[(11.1±1.0)分、(10.9±0.8)分]明显升高(t=-11.074、-14.829、-9.603、-13.086,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42、0.003,均P>0.05)。NM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PEC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5、-0.922,均P>0.05),但住院时间、并发症均显著减少(t=-2.815,χ2=4.755,均P<0.05)。结论多模式NM辅助下PECD治疗CSR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可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电生理 颈椎内镜 钥匙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患者,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 1年间收治的 40例确诊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而实验组则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椎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术后 1个月及 6个月在 JOA评分上两组均是较术前时刻提高,而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评分( P< 0.05);实验组术后 6、 12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改善率分别为 55.00%、 95.00%,对照组分别为 20.00%、 65.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患者,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有效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 颈椎管狭窄 颈椎损伤 颈椎功能
  • 简介:摘要周围组织供血不足、营养缺失是椎间盘退变、突出的主要原因。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要消除突出物,更需要改善椎间盘周围的血液供应及周围微环境。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突出 椎动脉 组织营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伴头痛及上肢放射痛患者36例,年龄35~68岁,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低温等离子消融组和双极射频热凝组,各18例。两组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分别于责任椎间盘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或双极射频热凝术。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时的数字模拟评分(VAS)及VAS≤3分的例数,并评估术后1周、6个月时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230,P<0.05);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0,P>0.05)。与双极射频热凝组比较,术后1周低温等离子消融组镇痛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17/18例)比88.9%(16/18例),P<0.05]。两组术后6个月镇痛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双极射频热凝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声音嘶哑、咽部不适。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双极射频热凝术均能有效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性痛症状,但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近期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颈椎病 等离子消融术 低温 双极射频热凝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颌枕抬旋后振式(正山Ⅱ式)推拿法配合活血抗炎口服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通过头颈部的左右360°斜旋、颌枕抬旋后振、推捏、拍打等逆向用力,促使向后、左右突出的颈椎间盘回缩或移位。脱离对神经根、硬膜囊或血管的压迫,从而缓解神经、血管支配区域的冷痛、胀痛、麻木或眩晕症状,并配合活血、抗炎药物治疗。结果随机治疗男107例、女155例,共262例,痊愈243例,好转14例,有效率达98.1%,5例改为住院治疗。结论颌枕抬旋后振式(正山Ⅱ式)推拿法,配合活血抗炎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方法简便,适合门诊推广。

  • 标签: 颌枕抬旋 推拿法 颈椎间盘突出 移位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体入路在经皮内镜下进行颈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减压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3—9月,选取4具新鲜冰冻尸体标本进行前瞻性研究,男女各2具,年龄50~70岁。术前CT检查确定手术靶点和设计骨性通道,经C4、C5、C6、C7椎体入路手术各1具。于血管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进行椎体穿刺,置入工作外鞘于椎体内,镜下磨钻磨除骨质建立骨性通道,经皮内镜直视下去除突出的髓核及骨赘。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曝光次数,术后CT检查解剖术区相应组织结构。结果4具尸体均完成经椎体入路的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操作,C4和C5骨性通道方向为前上至后下,C6和C7为前下至后上。手术时间分别为92、73、65和60min,平均72.5min;术中透视次数24、21、19和18次,平均20.5次。术后CT检查证实骨性通道完整,椎体无骨折塌陷。结论经椎体入路在经皮内镜下进行颈椎间盘髓核摘除脊髓与神经根减压是可行的,该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解剖学 局部 经椎体入路 颈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拟“蠲痹散”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筛选出数种重要组成方药,研末为散剂服用。结果“蠲痹散”疗效可靠,治愈率为72%,显效率为27.1%,有效率为99.1%,无明显药物副作用。结论“蠲痹散”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有效药,值得推广。

  • 标签: 自拟&ldquo 蠲痹散&rdquo 颈肩腰腿痛 疗效确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并评定此种方法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住的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以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的对照组,及以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提高。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优良率82.5%,观察组优良率90%。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提高了射频热凝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微创治疗。

  • 标签: CT 颈椎间盘突出症 靶点射频 胶原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生理结构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8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参照组(28名)和治疗组(30名)。参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治疗组行经后路颈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治疗组生理结构较参照组有了显著改善;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疼痛得到改善,其中治疗组较参照组缓解情况更加明显;治疗组临床疗效93.3%(28/30)显著高于参照组75.0%(21/28)。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后路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生理结构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上肢运动功能(4分)0分:自己不能持筷或勺进餐;(不能自己进食持勺困难)1分:能持勺,但不能持筷;(不能自己进食持筷困难)2分:虽手不灵活,但能持筷;(能持筷手不灵活)3分:能持筷及一般家务劳动,但手笨拙;(做家务有困难)临汾市人民医院骨科张珺

  • 标签: JOA评分 颈椎 上肢运动功能 家务劳动 临汾市 做家务
  • 简介:目的评价目前较先进的微刨性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结果.方法介绍椎间盘镜(MEDⅡ)的情况和手术操作,并对88例腰椎间盘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随访1~16个月,平均随访7.6个月,88例的疗效属优者76例,良者7例,可者4例,差者1例,优良率达94.3%.未并发脑脊液漏或椎间隙感染.结论引进的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效果好,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是一项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