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0
  • 简介:在童庆炳先生所说的文化诗学研究的这三个方面中,文化诗学将建立另一种研究文化语境与文学文本关系的范式,文化诗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对文学的文化语境的研究

  • 标签:
  • 简介:曾巩"尚意"的诗学思想根底于"六经",以表现其醇儒的人格胸次和修养践行境界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一种冥搜狂思的观物致思方式。曾巩从儒者心性和人格意趣的表达出发,重意不废文而尚自然畅达,是北宋"尚意"文艺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诗冥搜博取,追求理致,因意的高古和人格的傲兀而表现出高古莽苍、磊嵬雄放的诗境;其清幽闲旷处,亦有清健平实之风。其诗学思想为宋调的形成开辟了另一种道路。

  • 标签: 曾巩 尚意 诗学
  • 简介:网络文学的在线.既表现在文学书写的在线传播.文本接受的在线阅读,同时更体现在在线空间对于网络文学生存和发展的至关重要性上——它既是网络文学的技术形式也是网络文学的文本实质。那么.在线写作.对网络文学的诗学本质意味着什么?“在线”足否仅仅意味着一种新兴的技术背景?或者

  • 标签: 网络文学 诗意 诗学本质 技术形式 文本实质 “在线”诗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兴趣”作为美学概念,不见于宋以前的文学批评与理论阐说中。严羽最早将“兴趣”提升为诗论的审美范畴,之后,人们对“兴趣”进行了标树。与此同时,文论家们对“兴趣”的审美特征展开了探讨,提出了要求。他们并从感兴、学力、兴象、情兴等角度论及到“兴趣”的生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在整体视域上初步构造出了一个“兴趣”的理论创造系统。更多还原

  • 标签: 古典诗论 “兴趣”论 标树 审美特征 生成创造
  • 简介:<正>1)诗学(Poetics)之称,在西方可谓历史悠久,其广义等同于文艺理论,其狭义则专指“关于诗的文学批评”.(哈里·肖《文学术语词典》,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72)在中国、“诗学”一名迄今未为理论批评家们广泛采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等工具书无“诗学”一词,《辞海》虽有“诗学”词条,却指的是西方的含义.但实际上,“诗学”之称,在中国却也是古已有之.元人范德机撰《诗学禁脔》,

  • 标签: 中国古典诗学 英美新批评 印象式批评 新批评派 以意逆志 反讽
  • 简介:蔡僚和周紫芝考证了杜甫《阁夜》诗中两诗句所用的故事,并从中提出用事当“如盐著水”“事在语中而人不知”的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含义大致相似,即所用故事要和诗句完全融合,不能轻易被读者识别出来,从而使诗句具有被多重阅读的可能。其后,人们逐渐采纳了这两个标准,因此成了诗学批评中反复出现的用事理论。以此为契机,我们可以管窥杜诗学对古代诗学的影响与渗透。

  • 标签: 杜甫 阁夜 用事 如盐著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2
  • 简介:[i]文化诗学意在实现文学的语言研究和文学的文化研究的结合,文学文本研究、文学文化语境研究和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当童庆炳先生等人在整体上将西方的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理论作为建构中国当代文化诗学足资借镜的重要理论资源时

  • 标签:
  • 简介:老庄的时间概念认为时间是由"道"所产生的,在人的生命时间之外有一个永恒的"不死不生"的时间,为了与永恒沟通,人就要"安时而处顺",顺应时间规律,"坐忘"、"见独"才能与永恒时间达到大通。老庄的时间概念,对中国诗学产生极大影响,它提倡舒张个性,崇尚自然,发展了中国山水诗和游仙诗,对于中国诗学中言意之辨和意境诗学,以及丑怪的审美方面都有深入影响。

  • 标签: 老庄 时间概念 中国诗学
  • 简介:经过明清两代的充分发展,古典唐诗学无论是在理论建构,还是在资料积累、研究形态等方面均已臻至最为完善的状态。清中叶以降,诗坛风尚发生变化,如“宋诗派”用宋诗的眼光观照唐诗,“诗界革命”诸子将解读唐诗的视阈指向域外,说明古典唐诗学的研究已透露了新变的消息,而王国维是最早用西方的观念来研究唐诗的诗人,这一现象昭示了古典唐诗学发生变革的路径与方向。

  • 标签: 王国维 古典唐诗学 人格 人本主义 超越
  • 简介: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体现的是一种新历史观,强调的是审美阐释和文化阐释的辩证综合.文化诗学方法的出现为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研究提供了特殊性和可能性.本文即尝试运用这一方法对京派和海派文字给以新的观照和解读.

  • 标签: 文化诗学 京派 海派 审美 文化
  • 简介: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传播学理论家之一,麦克卢汉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传播学思想。然而与其他理论来源相比,他曾经的恩师、新批评派的奠基者瑞恰兹对他的影响更为深远。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重返部落化”“冷热媒介”“媒介定律”等核心媒介理论都带有瑞恰兹诗学的影子。虽然两人的研究领域各异,但二者存在许多内在的学理关系,具体表现在形式主义立场、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文和科学的二分、科学化理论建构等方面。

  • 标签: 麦克卢汉 媒介理论 瑞恰兹诗学
  • 简介:由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联办的首届现代汉诗学术研讨会,1997年7月26日在武夷山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汉语诗歌研究领域60位知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采用演讲者

  • 标签: 现代汉诗 现代汉语 学术研讨会 现代性 诗歌语言 九十年代
  • 简介:禅诗的成立,源自禅与诗相同的否定语言理据性的“无理而妙”。同时,它需要在否定诗语陌生化的克制叙述中不存机心、生发禅意。这种否定式的语言运作方式及美学追求,既可为当下在“反讽”中日渐疲劳的中国汉语先锋诗写提供参考,又为禅诗的现代转换提供契机。

  • 标签: 禅诗 否定 理据性 克制叙述 符号自指
  • 简介:诗歌去了,诗学来了,关于海子的诗学刚刚开始。走进《亚洲铜》,走进海子的领地,捡起沙滩上的自鞋子。诗中诗人将死亡充斥,并赋予其苍凉气息。诗人背负着历史的沉重,挽起了“爱”与“恨”的情缘,用情感的复沓撞击历史的日寸钟,激起读者无限的感伤与遐想。对《亚洲锕》的诗学解读,打开了解读海子诗歌的大门。解读海子刚刚开始,让我们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吧!

  • 标签: 《亚洲铜》 海子 诗学
  • 简介:《华阳国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地方志,共记载诗歌13首,谣谚32首,因此成为研究汉晋时期西南地域文学的重要诗学文献;卷末《序志》所载四言史述13首,或序其篇目内容旨趣,或总结全书义旨,语言典雅,意蕴深厚,手法多样,诗格独特,下开陶渊明《读史述》诗之先河,是研究魏晋咏史诗重要的诗学文献。而所载谣谚诗歌的地域性特征、以史证诗的阐释学范式、四言史述的咏史诗类型、五言诗歌的文体学意义,极富诗学史意义。

  • 标签: 常璩 《华阳国志》 谣谚 诗歌
  • 简介:七月诗派重要成员牛汉,在文学失落的历史空间重新找回诗性。“文革”时期牛汉的诗歌创作,具有相当独特的意义,它们不仅凝结了他本人的命运与痛苦,表达了特定年代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还代表了牛汉诗艺历程中富有转折意义的重要阶段。牛汉的“文革”诗作,从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出发,将最大的精神关切置放于生命本身,体现为生命的冻结与囚禁的困厄意识,以生命的体验去寻求艺术的创造,这是牛汉区别于其他诗人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 标签: 牛汉 “文革”诗歌 潜在写作 生命体验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9
  • 简介:《毛诗序》和《诗谱》还提出风雅正变说,《毛诗》这种以诗为史,那就是认为汉人以《诗》为史、以史证《诗》

  • 标签: 化解读 历史化 解读诗学
  • 简介:学科建设日益成为衡量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和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学科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和学术发展的延伸也更加趋于深化与细化。从学科这一概念的当代西方意义看,有人概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学科是特定研究领域走向成熟的产物,称一个研究范围为一个学科,即是说它并非只是依赖教条而立,其权威性并非源自一人或一派,而是普遍接受的真理或方法;其二,学科是研究领域制度化与建制化的结果,在此种意义上,学基于科的形成也就在于它成功地界定了自身的研究边界,并规划了本学科研究学者的学术规范,即所谓的学科结构成了话语生产的一个控制体系,它通过同一性的作用来设置其边界。”…这种界定相对于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或1993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的定义,显然要丰富、复杂得多。

  • 标签: 学科化 学科建设 《现代汉语词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诗学 学术规范
  • 简介:在20世纪中叶法国学术界现象学与结构主义的纠结中,崛起了德里达、福柯和德勒兹等新一代后结构主义思想家。"符号"(sign)是源自当时文学批评争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今天仍然值得深入探讨。在当代西方符号诗学从二元论到多元论的嬗变轨迹中,德勒兹诗学受皮尔斯等人多元符号思想影响,扬弃索绪尔一脉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观念,体现出多元流变的特质。在德勒兹文学批评著作和电影艺术哲学著作中,符号诗学是一个重要的维度。在跨语境意义上,德勒兹差异哲学衍生出来的符号诗学突破西方传统的二元论思维模式和语言学局域,富于当代学术意识,并且与中国古典诗学题旨构成一定的思想共振关系。这种跨语境耦合,能够激活异质诗学的潜质,开辟新的思想探索空间。

  • 标签: 德勒兹诗学 符号理论 跨语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