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虞山诗派是形成于明末清初江南海虞的一个地城性的诗歌流派,钱谦益为其宗师.当冯舒、冯班成为有力的辅翼后,虞山诗派形成了规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相鼎立,影响极大.钱谦益与二冯诗学观既有趋同亦有分歧,尤其体现在对宋元诗的认识上.而趋同与歧异并存正是虞山诗派兼容乃大的条件,它也使虞山后代诗人继承、发展、超越成为可能.

  • 标签: 虞山诗派 钱谦益 冯舒 冯班 诗学观 明末清初
  • 简介:聂华苓在中对小说的形式和技巧进行了有意义的开拓,我们可以从小说诗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作者通过小说形式层面的断片与缝合、技巧层面的零度写作与象征以及效果层面的魔幻和寓言化的世界的诗学整合,呈现了小说的多重主题和复义指涉.

  • 标签: 学分 小说
  • 简介:文化诗学视文学叙事为交流型话语形式,话语的使用者都是以特定的话语形式来追求自己的交流目的。但话语的使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也就是话语使用的具体环境,它表明对事物的理解判断只有在特定的语境里才是有效的。语境是双面性的,一方面没有语境话语的使用将成为无本之木,指称真相难以把握,表征意义难以明晰;另一方面,语境限定也使话语的意义表现出相对性和特指性。所以,对事物的判断和认知就要求人们在相应的语境中进行,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文学话语的审美意义才可能被判定。

  • 标签: 文化诗学 语境化 实践方法
  • 简介:【摘要】朱老师,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正好也是您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从而正式走上学术道路的三十周年。作为“文革”后的首届研究生,您对三十年前中国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包括您的命运的巨大转变一定有深刻的体会吧,我想请您先谈谈这方面的感想。[第一段]

  • 标签: 心灵诗学 探索心灵 教授访谈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10
  • 简介:明代岭南诗坛与复古派联系紧密。选本结合岭南明诗创作特色对复古派作出深入批评,并论述岭南诗坛在接受复古派创作手法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修正,进而促使地方诗歌发展更为健康。选本还指出岭南诗坛对复古派的产生具有引领作用,而本地区不断出现的复古诗学大家和群体又为复古派持续繁荣拓展了空间。

  • 标签: 明诗选本 复古诗学 岭南诗坛
  • 简介:创作于1959年的《赋格》是叶维廉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叶先生诗歌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此,笔者不想对它进行学理上的考察、分析,只是想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描述这首诗带给自己的感受,并由此思考叶维廉在诗歌艺术上所体现的创造性,讨论它可能具有的美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 标签: 文学史意义 诗学价值 赋格 诗歌艺术 1959年 美学价值
  • 简介:宗白华意境说蕴蓄着江南地域诗学的精髓:首先,宗氏论诗的构造,独推桐城古文的诗性法则;其张扬生命内在韵律,以对桐城派阴柔风格的批判为出发点。其次,宗氏述诗画之意趣,标举新安诗画论尚自然之思;其诗画同中有异之论,源于李流芳之说。再次,宗氏说诗画之灵境,深得吴中诗学比兴之义;其妙悟说与家学中的自然入妙论颇有渊源。从江南地域诗学渊源看,宗氏意境说是将桐城形式诗学、新安自然诗学、吴中感兴诗学融合为一体的生命诗学意境论。

  • 标签: 意境说 宗白华 妙悟说 论诗 画论 地域文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01
  • 简介:对于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的现代转化,中国传统诗学的历史意义,以古代文论为中心的中国古典诗学崇尚

  • 标签: 中国诗学 中心现代 现代解构
  • 简介:相对于艾略特和奥登等人对穆旦的影响而言,英国诗人、诗评家威廉.燕卜逊对于年轻诗人穆旦的诗学塑造更为直接而持久,尤其是他提出的一系列诗学观念有力地支持了穆旦诗歌文本的成长。本文将回顾威廉.燕卜逊在西南联大时期的诗学传播史,分析其诗歌主张即以含混为诗歌的特质尤其是写作"未解决的冲突"诗歌等,并阐明这些观念在穆旦诗歌文本中的表现。

  • 标签: 威廉·燕卜逊 含混 未解决的冲突
  • 简介:1993年,我在写作自己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时,是把“现代诗歌符号美学”当作一种普遍性诗学来看待的,亦如我所理解的克罗齐的诗学或者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新批评诗学。但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已经感受到其中的问题。问题的引起正是由于语言。在此期间,我读到叶维廉先生的《中国诗学》,叶先生谈到文言作为诗的媒介的特性和白话在表达上的限制及新的可能性,讲到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以物观物”、“目击道存”的艺术方式,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在谈到白话新诗时,叶先生引用了余光中《钟乳石》的两行诗句,认为由于运用了“依然”、

  • 标签: 现代汉语诗学 汉语诗歌 俄国形式主义 《中国诗学》 中国古代诗歌 写作过程
  • 简介:本文在张健考证“《沧浪诗话》非严羽所编”之结论基础上,继续追究所传该着文本的来历,藉以重建严羽诗学着作生成及早期传播的历史。一是通过具体解析其并不均质的文本结构以及《诗人玉屑》分门类编的商业化制作,推证严着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证的构成方式,或即来自最早以如此构架收录严作的魏庆之是书。一是观照严羽所处的时代,作为传播中介的书坊编刊者与以更为广大的中下层创作者为主体的读者构成的庞大诗歌消费市场已经形成,故考述严氏诗学着述正是在宋元间这样一种文学生态环境中,主要以“诗法”的面目被传播。

  • 标签: 严羽 沧浪诗话 诗人玉屑 文本生成 诗法传播
  • 简介:诗学语音学是研究诗歌的韵律及音响的理论。文章以惠特曼《草叶集》为文本,以诗学语音学为理论依据,通过诗用语音分析、节奏韵律、音响形象、语音修辞等方面分析解读《草叶集》的诗语特征。

  • 标签: 惠特曼 《草叶集》 诗学语音学
  • 简介:《娜嘉》是浓缩了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理念的重要著作,带有浓厚的自传体色彩。通过审视自己与年轻女子娜嘉充满激情却又令人失望的相遇,布勒东在《娜嘉》中践行了其追求绝对真实的理想,赋予该作品独特的诗学魅力和现代性。本文主要基于叙事学的角度,分别从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叙述结构与文本开放性、人物类型与功能以及诗学叙事的时空维度几个方面对《娜嘉》的文本进行解读,以更好地体会布勒东的叙事艺术及其超现实主义精神实质。

  • 标签: 安德烈·布勒东 叙事 超现实 真实
  • 简介:陈廷焯的“沉郁”说与古代诗学传统有着密切联系,它强调“诗词同体异用”,主张词与诗一样,要以“温厚和平”为本,以《风》、《骚》为原,在风格方面吸收杜甫“沉郁顿挫”的诗学思想作为对词的体格要求。

  • 标签: 诗词同体 温厚和平 《风》 《骚》 沉郁顿挫
  • 简介:李贺的诗歌近半涉及到女性,主要有神女、鬼女、凡女等三大类,以神女最为突出.正是对神女意象的着意描写,李贺创造了其寄意遥深的鬼才诗学品格,丰富了盛唐气象.

  • 标签: 李贺 神女意象 诗学品格
  • 简介:本文主要以哲学家柏格森的两部代表性著作与为参照,分析曼德尔施塔姆诗学和哲学家柏格森的学说之间的关联,揭示曼德尔施塔姆玄妙诗学的哲学来源.

  • 标签: 诗学 绵延 《创造进化论》 阿克梅派
  • 简介:在男性霸权话语下,中国古代小说关于男女两性有着各自对照鲜明的心态外化描写,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层面:在情感心理层次上,少男往往厚颜无碍,狂放不羁;女性常常薄面含嗔,颜红羞怯。在性-心理层次上,丈夫多在追求多妻多妾的过程中惧内;妻子多在恪守从一而终时怀妒。在处事心理层次上,男性往往多疑而猜忌,既毁了事业,又坏了家庭;女性往往狠毒而泼悍,既毁了名声.又误了终身.汶方方面面构成中国古代小说心态外化i寸程中富含文化气息的“性别诗学”。

  • 标签: 性心理 性别诗学 病象 对照 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