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泪小管断裂吻合修复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某医院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实施泪小管断裂吻合修复术的患者选取进来,共17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对于该组而言,实际的成功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2022年3月,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半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应用微创鼻内镜泪囊吻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患者治疗效率更高,患者创伤更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肠胃外科患者吻合口漏的护理处理技巧。针对该问题,护理人员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保持吻合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并监测渗出液量、注意观察患者排气和排便情况、协助患者控制疼痛和不适感、鼓励患者遵循饮食建议。定期监测吻合口周围皮肤状态、观察吻合口漏液性质和量、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定期评估吻合口愈合情况是确保有效护理的重要环节。细致的观察和及时的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肠胃外科 吻合口漏 护理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fetoscopic laser occlusion of chorioangiopagous vessels,FLOC)术后活产儿脑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在纠正12月龄时的神经系统发育。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 年5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 FLOC 术的TTTS患者的136例胎儿作为FLOC组,并对存活儿进行随访。在纠正12月龄时应用Griffith精神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the Griffiths mental Development Scales-Chinese,GDS-C)从运动、个人-社会、听力语言、手眼协调、表现等5个领域进行评估。同时选取期待治疗和羊水减量术TTTS患者的88例胎儿作为非FLOC组。比较2组间围产儿死亡率及脑损伤发生率等,以及FLOC组中采用Solomon术与选择性激光术者脑损伤发生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FLOC术后新生儿脑损伤影响因素及纠正12月龄时GDS-C量表总商评分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FLOC组围产儿死亡率低于非FLOC组[14.7%(20/136)与26.1%(23/88),χ2=4.50,P=0.034];2组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23/123)与21.8%(17/78),χ2=0.29,P=0.592],但FLOC组重度脑损伤发生率低于非FLOC组[6.5%(8/123)与15.4%(12/78),χ2=4.20,P=0.040]。(2)FLOC组中,供血儿与受血儿、Solomon术与选择性激光手术的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4%(10/61)与21.0%(13/62)、20.0%(9/45)与17.9%(14/78),χ2值分别为0.42和0.08,P值均>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OR=7.04,95%CI:1.45~34.20,P=0.016)和术前TTTS分期(OR=2.05,95%CI:1.10~3.82,P=0.023)是发生新生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4)纠正12月龄时随访成功52例,至少一项领域出现迟缓的发生率为34.6%(18/52)。发育迟缓主要表现在运动和语言领域,分别为26.9%(14/52)和11.5%(6/52);受血儿和供血儿各领域Z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DS-C 量表总商评分的影响因素中,行Solomon术式、手术孕周大、低出生体重与总商低有关(95%CI分别为-11.71~-0.23、-1.99~-0.47、0.00~0.01,P值均<0.05)。结论FLOC术后TTTS活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术前分期及产时新生儿窒息有关;纠正12月龄存活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出生体重及手术孕周有关,轻度发育迟缓发生率较高。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儿镜检查 激光凝固术 动静脉吻合 胎盘 神经心理学测验 神经发育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探讨动脉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法在旋髂浅动脉(SCIA)浅支穿支皮瓣移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SCIA浅支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2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7.0 cm~9.0 cm×18.0 cm。根据受区主干动脉上壁或前壁有无与皮瓣动脉匹配的分支,分为2组。端端吻合组:皮瓣动脉与受区主干动脉分支端端吻合10例;端侧吻合组:皮瓣动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端侧吻合11例。皮瓣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端端吻合,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1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及供区的外形和功能。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端端吻合组10例皮瓣全部成活;端侧吻合组11例皮瓣有2例发生静脉危象,探查见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端侧吻合口血流通畅,无栓塞, 1例重新吻合静脉后成活,1例再次静脉危象时改腹部带蒂皮瓣。术后随访6个月~1年,两组皮瓣及供区的外形和功能无差异。SCIA浅支动脉口径、受区动脉分支或侧口口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吻合时间(16.70±1.34)min,短于端侧吻合吻合时间(23.73±1.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SCIA浅支穿支皮瓣移植中,如果受区主干动脉上壁或前壁有与皮瓣动脉匹配的分支,皮瓣动脉首选与其端端吻合,因无需侧口制作,操作更熟练,吻合时间短;否则与受区主干动脉行端侧吻合

  • 标签: 旋髂浅动脉浅支穿支皮瓣 端端吻合 端侧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经PPH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70例患者。结果手术时间15—25min,平均(18.0±4.3)min,术后1。4d出院。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3例,尿潴留8例,发热4例。术后所有患者痔核均渐萎缩直至消失。结论PPH作为治疗重度痔的新方法,因其手术安全、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圆形吻合器在全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存在两个难点:腔内钉砧头放置和吻合器置入腹腔的良好通道。腔内荷包缝合及钉砧头放置技术不断被优化,但目前仍缺少理想的吻合器置入通道。本文报道一种圆形吻合器置入吻合新技术,于标本取出切口放置切口保护牵开器,自其密封盖中央小孔置入钉砧头及圆形吻合器,实现了理想气腹压力维持下,简单灵巧的吻合器置入及腔内吻合。本文报道的3例在吻合过程中均无漏气,气腹维持良好,无中转开腹或使用其他吻合技术,术后恢复顺利。该圆形吻合器置入吻合新技术,可作为全腹腔镜胃癌根治腔内吻合一个新选择。

  • 标签: 胃肿瘤 完全腹腔镜手术 消化道重建 圆形吻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MeroGel 生物胶黏膜贴敷法作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中黏膜瓣吻合的临床效果情况。 方法: 选取 2015 年 5 月— 2016 年 10 月 在本院进行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治疗的患者 120 例,采取随机分组对比分析法分成两组,对照组 60 例给予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观察组 60 例给予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同时进行 MeroGel 生物胶黏膜贴敷,比较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 95.83% ,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 74.67% ,两组疗效优良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上皮化时间为( 3.14 0.25 )周,对照组平均上皮化时间为( 8.25 1.02 )周,观察平均上皮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t=41.3157 , P<0.05 ) ,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 MeroGel 生物胶黏膜贴敷法作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中黏膜瓣吻合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于缩短上皮化时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MeroGel 生物胶 鼻内窥镜 黏膜瓣吻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回结肠端侧吻合与反式侧侧吻合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在2018年3月—2019年10月同一医疗组收治的10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回结肠端侧吻合,对照组采用回结肠反式侧侧吻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吻合口瘘、肠梗阻及吻合口狭窄例数、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吻合方式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以后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84%(2/5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8/52),两组在术后总并发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46)。结论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选择采用回结肠端侧吻合为主的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使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优先考虑此术式。

  • 标签: 结肠肿瘤 吻合口瘘 腹腔镜 回结肠吻合
  • 简介:单侧声带麻痹的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发音,然而这种声音缺乏音调、音量的调节功能。双侧声带麻痹通过各种声门扩大术虽然能改善呼吸困难,但不能兼顾发音及呼吸功能。因此,从理论上讲,重建喉肌的神经再支配,恢复声带的运动功能是治疗喉返神经损伤最理想的方法。自从1909年Horsley首次报道1例颈枪伤致左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成功以来,喉神经手术的历史已有一百年,由于喉返神经中有内收及外展两种纤维,直接缝合不能避免这两种纤维的错向生长,故先后出现了各种喉神经移植术的方案及术式。能用于神经再支配手术实验研究的神经有喉返神经本身、膈神经、舌下神经、颈袢(舌下神经袢)、迷走神经喉返束、副神经等,但只有前4种神经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神经再生 吻合术 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130例治疗的观察,总结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颈部引流量、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颈部的总引流量增加,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缩短,术后复查吻合口狭窄,两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颈部食管胃器械吻合的病人,吻合口瘘发生后,给予颈部橡胶管引流,局部引流量增加,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未增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 标签: 食管癌 颈部吻合口瘘 橡胶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200例Ⅲ、Ⅳ期脱垂性内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Ⅲ、Ⅳ期脱垂性内痔患者中采用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 标签: 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 脱垂性内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混合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判断。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混合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改良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术后出血发生率为为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术后出血发生率40.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直肠静息压无明显差异,经治疗指标对比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直肠静息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混合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实施改良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混合痔 PPH手术 吻合口狭窄
  • 简介:治疗3d后34例进软食和正常进食达到Ⅲ级,经治疗可进流食达到Ⅰ级14例,  1997年5月~1999年4月用热极治疗食道、胃吻合口狭窄68例

  • 标签: 内镜热 口狭窄 吻合口
  • 简介:目的分析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将2013年6月-2017年3月之间在我院进行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移植成活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移植成功率为100%,常规组为84%,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常规组为86%,组间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常规组,且差异明显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手术前后的护理中有明显效果。

  • 标签: 吻合血管皮瓣 移植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何种术式可避免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漏。方法总结了1986年8月至2003年1月366例肾移,植手术两种不同的输尿管吻合法。结果251例采用移植肾输尿管与受者膀胱吻合法,14例出现尿漏,发生率为5.6%。115例采用移植肾输尿管与受者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法,无1例出现尿漏。结论移植肾输尿管与受者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法可缩短移植肾输尿管的长度,避免末端血供差造成的缺血坏死,术后不发生输尿管漏。

  • 标签: 移植肾输尿管 输尿管吻合 受者 尿漏 2003年1月 端侧吻合法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2020年8月6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罕见肝巨大吻合状血管瘤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59岁,主因"查体发现肝占位1周"入院,查腹部增强CT及普美显增强核磁提示肝Ⅳ、Ⅷ段富血供肿物,考虑血管肉瘤可能。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肝吻合状血管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滑片吻合术于1989年被首次报道,作为端端吻合术和补片扩大术等手术的替代术式出现,现已成为治疗先天性气管狭窄和完全性气管环的首选手术。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手术,近年来随着不同医疗中心对滑片吻合术的不断改善和灵活运用,使复杂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手术死亡率不断降低。本文介绍滑片吻合术的发展应用,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以及手术结果以期给滑片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建议。

  • 标签: 气管狭窄 先天性 气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颈前区显微解剖特点,安全、高效显露颈部血管的技巧及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方法。方法2021年1月-2021年7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显微解剖实验室对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实验,麻醉成功后沿颈前中线切开,分别进行颈部组织分离并显露双侧颈外静脉(EJV)、颈总动脉(CCA)及其分支,分别测量游离CCA的长度、双侧CCA间距、CCA及EJV直径,总结外科解剖特点、操作技巧,针对提高神经外科搭桥手术技能建立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模型(端端、端侧、侧侧吻合),观察并记录术后半小时吻合口通畅性、吻合口漏血及狭窄等并发症例数、围手术期大鼠死亡例数。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双侧CCA之间、EJV之间直径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只大鼠均成功完成颈前区重要解剖结构显露,测量游离CCA长度(18.0±2.5)mm,双侧CCA间距(11.0±1.5)mm,CCA直径(1.3±0.2)mm,EJV直径(2.5±0.3)mm。双侧CCA之间、双侧EJV之间直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完成CCA端端吻合10例、CCA-EJV端侧吻合5例、EJV-CCA端侧吻合5例、半环端侧吻合10例、CCA侧侧吻合5例。本组发生吻合口漏血5例,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不通2例,围手术期无大鼠死亡。结论大鼠颈前区是显微血管吻合训练的理想部位:大鼠颈前区解剖分离过程有助于提高显微外科操作技能;充分显露血管获取足够的操作空间是进行多种显微血管吻合训练的前提。

  • 标签: 显微血管吻合 颈部 脑血运重建 动物模型 大鼠 显微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