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对于全世界来说,2012年是艰苦的一年,而这并不是因为人们担心玛雅历法中的世界末日所致。事实上,这是到处充斥着极端天气的一年:在美国遇到了干旱和热浪;在英国出现了破纪录的降雨;而罕见的大雨袭击了肯尼亚、索马里、日本和澳大利亚;西班牙发生了干旱;中国则遭遇了洪水;当然人们也忘不了超级飓风桑迪。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极端天气 极端事件 科技动态 风险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泰州市高血脂人群的患病率,找出其中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2011年1月—2011年12月对泰州市某社区人群2643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1)2011年该社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0.8%,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45.3%、33.9%。(2)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异常患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X2=36.07,P<0.01)。(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腹型肥胖、肥胖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本次调查发现该社区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社区应重视对血脂异常危险因素的控制,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

  • 标签: 社区 血脂异常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孕不育患者的表型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分析染色体畸变的频率分布和类型。方法选自2009年3月-2011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对核型异常的染色体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40例患者经分析出现106例核型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12.6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51例,占48.11%,性染色体异常55例,占51.89%。临床表现多为性生殖器发育不良、原发或继发闭经、自然流产、胚胎停育、无精、少精等症状。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患者若久治不愈,可检查染色体的核型,以尽早发现不孕原因,对症治疗。

  • 标签: 不孕不育 染色体 核型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程过程中B超诊断胎头位置异常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推广意义。方法对926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在产程中行B超检查,检出68例胎头位置异常,指导妇产医生立即做出无损害干预纠正异常的胎头位置,或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分娩。结果通过产程中行持续地B超检查,及早发现胎头位置异常现象68例,立即行人工无损害干预后,成功阻止24例枕前位发展成持续性枕后位(24/27,88.9%),19例枕前位发展成持续性枕后位(19/24,79.2%),另外果断对3例高直位、3例面先露胎儿行剖宫产终止分娩减轻母儿损伤。结论产程中利用B超对胎儿状态、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有效减少胎头位置异常引发的头位难产,提高生产安全行,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胎头位置异常 B超 诊断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异常与围生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产前检查至分娩的120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脐动脉血流参数S/D值、血流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新生儿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等的变化。120例患者中轻度子病前期75例、重度子痫前期45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分娩、无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的100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S/D、PI、RI值及母婴结局。结果随着子痫前期病情严度的增加,S/D、PI、RI值均呈增高趋势,重度子痈前期组脐血流参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组比较增高趋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脐血流参数的增加,重度子痫前期的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Apgar评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脐血流异常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的上述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脐血流参数S/D、PI、RI值可以作为判断胎儿宫内状况的指标,为胎儿预后提供了简易无创的监测手段。AEDV的出现意味着胎儿循环已出现失代偿,围生儿预后不良。

  • 标签: 子痫前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脐动脉血流比值 围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脂蛋白(a)Lp(a)检测结果异常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做脂蛋白(a)结果与患者类型,并对非心脑血管疾病原因引起的Lp(a)因素进行归类。结果除心脑血管疾病因素引起的Lp(a)检测结果升高外,严重创伤患者,重度感染患者和肾透析患者中也存在Lp(a)检测结果升高的现象。结论脂蛋白(a)检测结果异常升高。不仅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

  • 标签: 脂蛋白(a) 心脑血管疾病 严重创伤 重度感染 肾透析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慢病监测点成人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特征。方法在监测点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空腹和给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血糖检测。结果共调查3575人,糖代谢异常(GA)患病率为30.9%,糖尿病(DM)患病率为10.9%,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为20.0%,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分别为13.4%和11.6%。糖代谢异常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均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结论安徽慢病监测点成年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健康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和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监测与控制、IGR早期筛查等综合干预措施应成为糖代谢异常防控的重点。

  • 标签: 糖代谢异常 疾病监测 成人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与糖耐量异常(IGT)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1200例确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含RVVC560例。对其进行75gOGTT糖耐量实验。分析RVVC与IGT相关性。结果1200例确诊VVC。单纯VVC512例,IGT62例,IGT发生率12%。RVVC128例,IGT40例,IGT发生率31%。孕妇560例。VVC121例,IGT1例,IGT发生率1%。RVVC304例,IGT41例,IGT发生率13%。其中,非IGT孕妇383例。妊娠期糖尿病135例。RVVC128例,IGT17例,IGT发生率13%,VCC7例,IGT1例,IGT发生率14%。其中,非IGT孕妇117例。结论RVVC合并IGT与VVC合并IGT相比较,OGTT各点血糖水平无显著升高。两者无明显相关性。孕妇VVC与RVV伴IGT发生率比较OGTT各点血糖水平无显著升高。两者无明显相关性。妊娠期糖尿病与孕妇IGT比较,RVVC发病率无明显上升趋势。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糖耐量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和血小板(PLT)含量的变化和意义。方法25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T、APTT、FIB、FDP、D-二聚体和PLT测定,与2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FIB、FDP、D-二聚体较健康对照者增高。PT、APTT、PLT无明显变化。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栓塞等并发症,应重视这些患者的抗凝治疗。

  • 标签: 恶性肿瘤 凝血功能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胎儿异常情况诊断中B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产科实施B超诊断并经分娩证实胎儿异常情况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分析B超的应用价值。结果对3900例孕妇进行B超检查,查出有50例胎儿异常,达到了1.28%的总检出率。经过分娩确认之后,B超正确诊断47例,漏诊3例,达到了94.0%的符合率。结论B超在产科胎儿异常情况诊断中诊断效率高,漏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科 胎儿异常 B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2型DM)患者血糖血脂的异常变化以及血糖血脂变化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102例住院的2型D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进行多因素检测、分析,并与86例健康人的血糖、血脂代谢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血糖和血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型DM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LDL-C、ApoB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C、ApoAl水平明显降低(P<0.05);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TC、TG、LDL-C、ApoB水平也随之升高,而HDL-C、ApoAl水平则随之降低。结论2型DM患者大多表现有明显的血糖血脂代谢异常。血糖浓度对2型DM患者的血脂变化有影响,在治疗中控制血糖浓度的时候,应该注意其对血脂的影响。

  • 标签: 2 型糖尿病 血脂异常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发育不全、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fibroblastgrowthfactor3,FGFR3)相关性短肢发育异常胎儿X线特点。方法取产前超声疑诊、经FGFR3基因检测确诊的6例软骨发育不全和9例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引产胎儿为研究组(ACH组和TDⅠ组),65例因计划生育或其他原因引产的骨骼发育正常胎儿为对照组。3组胎儿引产后行全身整体正侧位X线检查,定性分析3组胎儿全身骨骼发育特点,定量比较分析3组胎儿坐骨切迹角度、肱骨长/宽、股骨长/宽、第一腰椎长/高、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腓骨长/胫骨长等指标。结果ACH组胎儿X线表现:6/6例为长骨干骺端膨大、火焰状、边缘不光整;5/6例长骨粗短、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TDⅠ组胎儿X线表现:9/9例显示长骨极其短小、椎体扁平、椎间盘间距增宽、"电话接收器"状股骨、干骺端边缘不光整和喇叭口样改变、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8/9例"电话接收器"状肱骨、巨颅。研究组坐骨切迹角度小于对照组,2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67.9°±16.0°和109.0°±10.3°。3组胎儿肱骨长/宽、股骨长/宽、第一腰椎长/高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依正常组、ACH组、TDⅠ组次序,肱骨和股骨有逐渐短粗的变化趋势,第一腰椎有逐渐扁平的变化趋势。3组胎儿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ACH组和TDⅠ组胎儿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无病理改变。3组胎儿腓骨长/胫骨长具有统计学差异,但3组胎儿均无腓骨长于胫骨。结论软骨发育不全和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胎儿X线均表现为长骨粗短、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等,但后者X线畸形程度更重—长骨极其短小,表现更典型—"电话接收器"状股骨和肱骨、胸廓狭小、椎体扁平、椎间盘间距增宽。与儿童或成人期软骨发育不全不同,胎儿期患者并无典型腰椎椎

  • 标签: 软骨发育不全 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 FGFR3基因 X线 胎儿
  • 简介:利用1954--2010年地面气温、降水观测资料和月环流特征量、NCEP高度场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常规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初夏6月气温、降水的气候特点,通过初夏6月气温、降水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相关分析,建立起与中高纬度环流因子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初夏气候异常与中高纬度环流异常有关,影响初夏气候异常的中高纬度环流因子主要有亚洲纬向环流指数,阿留申低压指数,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鄂霍次克海的阻塞高压指数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气及中高纬度环流因子的背景,考虑外强迫因子海温的间接作用,掌握中高纬度环流因子的变化,是准确预测黑龙江省初夏气候的关键前提。

  • 标签: 环流异常 极涡指数 小波分析
  • 简介:基于1958/1959~2009/2010年冬季全球海表温度(HadISST)和中国160站地面月平均温度等资料,利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分析了中国地区2009/2010年冬季气温异常型态与SST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ElNio型和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对2009/2010年冬季中国地区西南暖东北冷的异常型态(简称LN型)影响显著。为了验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利用MPI(MaxPlanckInstituteforMeteorology)全球大气环流模式ECHAM5进行气温异常型态对关键海盆SST变化响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温异常对热带太平洋ElNio模态强迫的增暖响应在0.5°C左右;对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强迫的增暖响应在0.6°C左右,增暖中心的云贵高原一带最大增温幅度达到1°C。对ElNio模态、热带大西洋"三极型"的强迫,东北绝大部分地区表现出冷的响应,气温异常下降分别在0.6°C和0.45°C左右,中国东部地区气温异常型态是热带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和热带太平洋ElNio模共同强迫的结果。这两种海温异常型态使中高纬度地区西风加强,阻挡了来至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南方输送,导致西南地区较常年偏暖,而东北偏冷。同时,西太平洋地区出现的海平面气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可能削弱了东亚冬季风。

  • 标签: 冬季气温异常 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 ECHAM5模式 SST 遥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探讨胎儿大脑中动脉多普勒血流预测宫内窘迫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出现宫内窘迫的孕产妇9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监测胎儿各项生长指标,同时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记录检测结果,同时对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异常的进行分析,评价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异常对胎儿宫内窘迫的应用。结果大脑中动脉RI值超出正常范围84例(85.7%),阻力指数异常降低的8例,其中胎死宫内7例,占总例数的7.1%。结论通过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多普勒血流,在胎儿缺氧状态下可以出现低阻力的大脑中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失甚至反向,为妊娠不良结局的提供一个敏感指标。

  • 标签: 胎儿 大脑中动脉 阻力指数 多普勒血流 宫内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乌鸡白凤丸联合阿胶治疗IUD所致的月经异常的疗效,为治疗IUD所致月经异常提供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320例因IUD所致的月经异常的就诊患者随机分4组A组实验组为应用乌鸡白凤丸联合阿胶组(80例),对照组分别为B组单纯应用乌鸡白凤丸组(80例)、C组单纯应用阿胶组(80例)、D组应用西药消炎止血组(80例)。根据不同用药的分组进行对比观察临床治疗后月经量改变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应用乌鸡白凤丸联合阿胶组显效6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1.3%;单纯应用乌鸡白凤丸组显效4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80.0%;单纯应用阿胶组显效42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73.8%;应用西药消炎止血组显效43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77.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鸡白凤丸联合阿胶治疗IUD所致的月经异常治疗效果确切,可在计划生育机构及妇产科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乌鸡白凤丸 阿胶 宫内节育器(IUD) 月经异常 联合 治疗
  • 简介:摘要酶联免疫试验是目前国内采供血机构筛查四项传染性指标的主要方法,保障其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从试验中断、白板、花板、结果呈负值及非特异性显色五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减少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旨在提高ELISA筛查血液传染性指标的准确性,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ELISA 试验中断 白板 花板 负值 非特异性显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00例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及B超检查。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功血200例占40%,正常子宫内膜150例占30%,子宫内膜癌22例占4.4%,子宫内膜息肉8例占1.6%。子宫内膜炎20例占4%,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腺肌10例占20%。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大部分病因是功血,其次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但子宫内膜癌不可忽视,盆腔彩超、诊刮、内膜活检是主要诊断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及CT的表现。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12年2月间在我院诊断的7例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的X线与CT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总结。结果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因病理组织成分的差异,在X线片和CT上可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磨玻璃样及丝瓜络样改变。结论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通过X线片可整体观察其病变范围及形态改变,CT可多横断面来观察,显示病变内部的细微结构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同时可对病变部位CT值进行测量,X线与CT联合应用在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X线表现 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