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垂体腺瘤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颅内肿瘤,既有肿瘤的性质,同时也有内分泌学特性。垂体腺瘤的危害主要有:垂体激素过量分泌,产生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肿瘤压迫使其它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的靶腺功能低下:肿瘤压迫鞍区结构,导致相应功能严重障碍。其诊断和治疗也应从以上三方面考虑。核磁共振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测定是垂体腺瘤诊断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经蝶入路优于经颅入路。本文从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予以概述: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疗效的评价,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及垂体腺瘤放疗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显微外科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报道11例垂体脓肿,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11例垂体脓肿均行手术治疗,8例经鼻蝶入路,2例经翼点入路,1例经额下入路。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诊未见复发。结论垂体脓肿早期明确诊断后,最佳选择为经鼻蝶手术治疗。

  • 标签: 脓肿 垂体 手术 脑部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垂体卒中围手术期相关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15年1月间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共42例垂体瘤卒中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及处理的相关资料,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有关体征等,及早发现及处理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后遗症,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手术预后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42例垂体卒中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死亡及失明等并发症,未发生严重的合并症。结论应重视垂体卒中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通过相关护理经验,有利于促使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临床指导意义显著。

  • 标签: 垂体卒中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3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突发高渗高血糖状态患者。对3例患者的发病过程、血清学检验结果、治疗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7例相似病例的文献。3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均无糖尿病家族史及术前糖尿病病史,术后突发高渗高血糖状态,且合并高脂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经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尚可。临床工作中要注意监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血糖水平,以避免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

  • 标签: 糖尿病 颅咽管瘤术后 垂体功能减退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观察和了解颅脑损伤后下丘脑垂体功能情况,分析和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素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1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对象,1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通过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的垂体前叶激素、甲状腺功能和生殖激素的改变情况,根据患者的GCS评分分析颅脑创伤严重程度与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程度不同患者血清中COR、T3和ACT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SH水平表现为颅脑损伤越重,TSH水平越低,轻型、中型和重型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脑创伤患者通过监测其下丘脑垂体释放激素的改变情况可作为观察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颅脑创伤 下丘脑垂体功能 激素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MEG3a是功能未知的母本印记基因MEG3的新型转录产物,研究表明MEG3a在正常垂体组织中高表达.而几乎在全部无功能垂体腺瘤、大部分功能垂体腺瘤中不表达。同时,该基因的异位表达能抑制许多癌细胞株的增殖。包括Hela细胞.MCF-7和H4组蛋白等,因而它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其生物学功能与细胞增殖有关。本文就MEG3和MEG3a基因与无功能垂体腺瘤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 标签: MEG3基因 MEG3a基因 垂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切除功能垂体瘤术后激素水平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功能垂体瘤患者 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采用的是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手术。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进行垂体激素检测化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激素的恢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神经内镜经蝶手术切除功能垂体腺瘤能显著改善垂体激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显微镜手术。

  • 标签: 神经内镜 功能性垂体瘤 术后 激素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鼻切除功能垂体瘤术后激素改善的差异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58例功能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8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手术组34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组24例。每组患者根据不同激素功能类型分为泌乳素(PRL)腺瘤、生长激素(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皆行垂体激素检测化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显微镜组34例,术后激素恢复正常15例(44.1%),下降〉术前激素水平50%13例(38.2%),无变化6例(17.4%);内镜组共24例,术后恢复正常17例(70.8%),下降〉术前激素水平50%2例(8.3%),无变化5例(2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蝶手术切除功能垂体腺瘤能显著改善垂体激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显微镜手术。

  • 标签: 功能性垂体瘤 神经内镜 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视嗅觉刺激对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后嗅觉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12月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垂体瘤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视嗅觉刺激,包括磁共振嗅觉刺激、室内嗅觉刺激、视觉想象刺激。观察并比较两组垂体瘤患者嗅觉功能、鼻腔功能及睡眠效果。结果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嗅觉功能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鼻腔功能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夜间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觉醒频次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视嗅觉刺激充分利用视觉、嗅觉等感官刺激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患者提供专项护理,有利于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患者嗅觉快速恢复,减轻鼻腔症状,改善术后睡眠。

  • 标签: 垂体肿瘤 嗅觉 鼻腔 睡眠 围手术期护理 视嗅觉刺激
  • 简介:本文对肾阳虚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与垂体-性腺轴功能的进行相关性分析,动态观察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及垂体-性腺轴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肾阳虚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垂体-性腺轴

  • 标签: 垂体性腺 垂体肾上腺皮质 大鼠垂体
  • 简介:本文对肾阳虚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与垂体-性腺轴功能的进行相关性分析,动态观察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及垂体-性腺轴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肾阳虚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垂体-性腺轴

  • 标签: 垂体性腺 垂体肾上腺皮质 大鼠垂体
  • 简介:1临床资料1.1病历摘要女,60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并偶伴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及意识障碍,曾于2010年3月10日就诊于青岛市立医院,确诊为“垂体瘤”,并行γ刀手术治疗,术后未行正规激素替代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给予“安博维”控制血压;元输血及药物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史;14岁月经来潮,月经可,50岁绝经;23岁结婚,育2子。

  • 标签: 垂体瘤术后 低钠血症 高热 感染 垂体危象
  • 简介:摘要:妊娠期垂体卒中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严重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关于妊娠期垂体卒中病例报导文章数量有限,本文报告一例妊娠晚期垂体大腺瘤合并垂体卒中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晚期妊娠 垂体大腺瘤 垂体卒中。
  • 简介:患者,男,51岁,中草药师。患者10年前自觉右上腹部隐痛,伴恶心,无呕吐及发热症状,超声发现胆囊多发性结石。因3d前饮酒后出现右上腹疼痛,陈发性加剧,疼痛时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出现尿及皮肤发黄来急诊拟诊为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胆石症收住入院。体检:T40℃,P110次/min,R38次/min,BP85/55mmHg,急性痛苦病容、精神差,巩膜及皮肤明显黄染,心肺(一),腹平坦,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反跳痛明显,墨菲氏征(+),全腹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一)。

  • 标签: 胆管疾病 消化系统畸形
  • 作者: 李欣 张鑫 梁雪 金伟 李宝新 张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影像科,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影像科,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影像科,南京 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影像科,南京 21000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HP)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华西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部确诊为HP患者(HP组)的临床资料,因鞍区病变就诊但腺垂体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HP组依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和Non-MS组,根据生长激素(GH)水平将HP组分为GH>0.35 μg/L、0.13 μg/L<GH≤0.35 μg/L、0.05 μg/L<GH≤0.13 μg/L和GH≤0.05 μg/L组,比较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HP组264例(男163例,51.5%),对照组53例(男22例,41.5%)。两组年龄[(41±13)比(40±12)岁]及体质指数[(23.3±4.5)比(23.1±3.9)kg/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组普遍存在诊治时间延误现象,接受规范替代治疗者不足50%。HP组的MS患病率(39.4% 比 24.4%)、腰围[(87.2±10.6)比(82.2±12.6)cm]、三酰甘油[M(Q1,Q3)为1.81(1.15,2.83)比1.14(0.80,1.69)mmol/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30.9% 比 12.5%)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P组的血压[收缩压:(112±19)比(124±16)mmHg;舒张压:(70±12)比(81±12)mmHg,1 mmHg=0.133 k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6(0.83,1.35)比1.49(1.14,1.78)mmol/L]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MS组GH[0.11(0.03,0.35)比0.20(0.05,0.41)μg/L]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58.33(38.12,76.03)比65.54(51.78,101.76)μg/L]水平均低于Non-MS组(均P<0.05)。HP患者GH水平越低(GH>0.35 μg/L、0.13 μg/L<GH≤0.35 μg/L、0.05 μg/L<GH≤0.13 μg/L以及GH≤0.05 μg/L),其MS患病率(25.5%、30.0%、42.9%、48.6%)越高(P=0.031)。结论成人HP患者MS患病率高于腺垂体功能正常者,腹型肥胖及血脂异常是其MS的主要组分,GH缺乏与HP患者发生MS密切相关。

  • 标签: 垂体功能减退症 代谢综合征 生长激素缺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创伤(TBI)患者不同高压氧(HBO)治疗时机对其疗效及脑血流速度、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就诊的88例TBI患者,按照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n=45)和晚期组(n=43)。2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HBO治疗,早期组在创伤后1个月内、晚期组在创伤后1~2个月内开始HBO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残疾等级量表(DRS)评分,脑血流速度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垂体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早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77.8%)高于晚期组(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GCS、ADL及DR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GCS和ADL评分显著高于晚期组,DR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患者的GOS分级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素(GH)、促甲状腺素(TSH)、催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早期组患者治疗后GH水平显著降低晚期组患者治疗后L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FSH水平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患者尽早进行HBO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组织缺氧,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颅脑创伤 脑血流速度 垂体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颅咽管瘤(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影响因素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差异,为该疾病的诊治积累理论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确诊为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基本情况对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率的影响,垂体功能减退不同发生情况患者炎性因子(TNF-ɑ、IL-1ɑ、IL-6、IL-8、MCP-1)的改变情况及各炎性因子对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结果46例CP患者中,28例(60.87%)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不同年龄、肿瘤直径、钙化情况的CP患者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对炎性因子中TNF-ɑ、IL-1ɑ、IL-6、IL-8、MCP-1表达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拟合影响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各炎性因子,5个因素均纳入了方程,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因素对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MCP-1、IL-8、IL-6、TNF-ɑ、IL-1ɑ。结论CP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较为常见,年龄、肿瘤直径、钙化情况为导致CP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主要因素,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对多项炎性因子均存在明显影响,其中,MCP-1、IL-8、IL-6含量的改变较为显著。

  • 标签: 颅咽管瘤 垂体功能减退 影响因素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腺垂体功能减退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中并不少见。腺垂体功能减退在aSAH的急慢性期均可发生,且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急性期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严重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会导致肾上腺危象。慢性期生长激素轴和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受累最常见,垂体性腺轴和垂体甲状腺轴也可受累,常表现为疲乏、运动能力下降、认知障碍、性欲减退等症状。aSAH后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具体机制及危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aSAH急性期应关注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监测,慢性期出现相关症状时,应进行腺垂体功能的全面评估。aSAH患者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诊断主要依据激素基础水平的测定和激发试验。aSAH急性期出现的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较大,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慢性期并发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对aSAH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质量会造成持久的影响,均应进行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垂体功能减退 激素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