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对人血浆阿司匹林酯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酯体外培养体系中水杨酸(SA)和阿司匹林(ASA)浓度。通过对照组和添加单体成分的观察组间阿司匹林酯活性的改变分析各成分对阿司匹林酯活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浓度下,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对酯影响不显著,为临床使用阿司匹林与含有该类化合物的药物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绿原酸 新绿原酸 隐绿原酸 阿司匹林 同分异构体 阿司匹林酯酶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通过对过度训练大鼠补充黄柳菇总黄酮,观察大鼠血清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探讨过度训练后机体的氧化损伤状况及黄柳菇总黄酮对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过度训练后的大鼠血清抗氧化系受到严重破坏,而补充黄柳菇总黄酮的大鼠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血清抗氧化活性.表明黄柳菇总黄酮可有效降低过度训练造成的机体氧化损伤。

  • 标签: 黄柳菇 总黄酮 过度训练 血清抗氧化酶
  • 简介:沙棘是一种非豆科固氮植物。其蛋白的定性定量评价显示,除了海拔2530-3350m间的种类M-8以外,具有结节的植物普遍比没有结节的植物具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在17个沙棘种类的叶,果实,种子中蛋白质水平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在9.65~21.07mg/g鲜重之间变化。其中种子为1.62~5.11mg/g,果实中为0.68~3.51mg/g。数据显示,叶中硝基还原活性与蛋白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海拔较低的Ladakh地区(2500-2850m)发现的种类(M-2,8,13)比海拔高于2850m的种类具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12.38~15.10mg/g鲜重),此外,在河畔生长的品种比丘陵斜坡上生长的种类蛋白含量更高。在荒芜的Ladakh地区,这种沙棘叶可能为人或动物提供多样的食物供给。可以鼓励农业或商业种植沙棘用于饲料。

  • 标签: 蛋白质含量 硝基酶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对胆囊癌细胞端粒活性的影响及对胆囊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方法:设计针对端粒RNA亚基模板序列并经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正义和随机序列寡核苷酸,并以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作对照,观察其对人胆囊癌细胞(GBC-SD)端粒活性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作用以及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结果:反义寡核苷酸可有效地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端粒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并明显的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生长,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生长无明显作用.结论:硫代反义寡核苷酸(PS-ODN)对胆囊癌端粒活性有明显的抑制用并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胆囊肿瘤 端粒酶 寡核苷酸类 反义
  • 简介:通过固体分离培养基的分离培养和牛奶琼脂鉴别培养基的鉴别初筛,从烟草(NicotianatabacumL.)的初烤烟叶中分离到一株嗜热产蛋白菌株,编号为YYFG3,其生长温度范围是30℃-65℃,最适生长温度55℃左右,对pH的耐受范围是5-9,最适范围是6-7;在发酵产培养基中,56℃、180r/min条件下发酵32h的蛋白活力达到最大值35.3U/mL,故将YYFG3定性为产蛋白高温菌株。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的观察、相关生化特性的测定、16SrDNA的克隆测序以及对菌株分子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确定菌株YYFG3隶属于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暂将其命名为Geobacillussp.YYFG3。菌株YYFG3可作为产蛋白高温微生物诱变育种和全基因组育种的良好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 标签: 烟草 高温菌 分离 蛋白酶 16S RDNA
  • 简介: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法提取芦荟多糖,并测定其抗肿瘤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纤维素提取芦荟多糖的条件。通过测定芦荟多糖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影响,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当料液比1/30(g/mL)、超声波功率600W、pH5.0时,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量0.2%、提取温度49℃、提取时间16min。此条件下芦荟多糖的提取率为5.99%,比超声波辅助法和纤维素法分别提高了9.91%和37.38%。芦荟多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其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强。当其质量浓度为160mg/mL时.使70%的HepG2细胞处于裂解状态。超声波辅助纤维素法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芦荟多糖提取方法。

  • 标签: 超声波 纤维素酶 芦荟多糖 响应面法 抗肿瘤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子优化后顶体活性变化与体外受精(IVF)受精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对接受IVF治疗的93例不育夫妇男方精液,测定优选处理前精子顶体活性,分析其与IVF受精率的相关性。结果优选前的精子顶体活性与IVF受精率无明显相关性,单纯精子顶体活性降低并不影响IVF受精率。结论精子顶体活性与IVF受精率无明显相关性,通过精子优化处理后,可以预测IVF受精率。

  • 标签: 优化 顶体酶活性 IVF 受精率
  • 简介:测定了盐胁迫下的好氧活性污泥中转化和脲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逐渐升高,转化活性也逐渐升高,脲酶活性降低,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降低。在30g·L^-1盐度条件下,转化活性达到最大,其升高率为75.3%;在35g·L^-1盐度水平时,脲酶活性最大降低率为23.5%,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最大降低率为98.6%。综合各个表征指标,转化因其相应敏感且测试精密度高,因而被推荐作为表征污泥活性的敏感指标。

  • 标签: 活性污泥 盐度 转化酶活性 脲酶活性 耗氧速率
  • 简介:【摘要】将指向艾叶的总生物碱提取数量作为主要关注对象,借助于单因素实验控制技术方法,具体获取到指向料液比技术参数项目、复合物质添加数量技术参数项目、解过程持续时间技术参数项目、解pH技术参数项目、超声时间技术参数项目、超声功率技术参数项目、乙醇物质溶液浓度技术参数项目,以及超声温度技术参数项目的最优化控制范围技术条件。要择取运用Plackett-Burman技术方法筛选确定针对艾叶总生物碱物质提取数量施加影响改变作用的各类因素,接续运用Box-Behnken技术方法针对正在运用的提取工艺流程展开优化分析,确定并且获取针对艾叶总生物碱物质展开提取技术环节的最优化工艺流程控制条件。要择取运用纸片技术方法,以及稀释技术方法,确定艾叶总生物碱提取物质,针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发挥的抑制作用效果,以及在发挥抑制作用效果过程中需要满足的最小浓度控制条件。本项研究过程中获取的结果显示,能够影响制约艾叶总生物碱提取量的代表性因素,涉及超声技术过程持续时间因素、复合物质添加数量因素,以及解技术过程持续时间因素。

  • 标签: 超声波结合酶法 提取艾叶总生物碱 工艺优化 抑菌活性 研究分析
  • 简介:“哇!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你也一起来玩玩泥巴吧。”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由岩石组成的球体,在地表上覆盖有一层从零到数十米厚的土壤。别小看这一层薄薄的土壤,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我们终日踩在它的上面,你对它又了解多少呢?

  • 标签: 土壤 食物来源 地球 生物
  • 简介:目的: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进行二氢嘧啶脱氢(DPD)活性分析,并考察二氢嘧啶脱氢基因(DPYD)多态性与DPD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已确诊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使用含氟化嘧啶类药物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作为化疗组患者;从住院病历中筛选出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或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者,发出随诊函,在患者自愿回访时采集血标本,作为回访组;采用HPLC法测定患者DPD活性(以二氢尿嘧啶/尿嘧啶比值表示,即UH2/U),分析DPD活性分布特点。在前期研究DPYD基因型的基础上,考察DPYD多态性与DPD活性的关系。结果:共有130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参加研究,化疗组105名,回访组25名。化疗组患者的UH2/U比值为(7.91±3.23),回访组比值为(7.46±2.00),均近似呈正态分布,但个体间变异程度较大。携带DPYD^*2杂合子变异和C2303A杂合子变异患者的UH2/U比值低于DPD活性均值的70%,表明DPYD^*2和C2303A杂合子变异与DPD活性缺乏相关;DPYD^*9变异与DPD活性未见明显相关关系。结论:中国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中存在与DPD活性缺乏相关的DPYD^*2和C2303A突变者,但发生频率可能低于1%;DPYD^*9、A720C和A2670C在中国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但未见与DPD活性降低相关。

  • 标签: 二氢嘧啶脱氢酶 基因多态性 酶活性 氟化嘧啶类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 简介:摘要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肺动脉狭窄闭塞疾病,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尤其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或慢性肺血栓栓塞性疾病(CTED)中。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肺损伤咯血和再灌注肺水肿等。抗凝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基础治疗手段,可有效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复发。普通肝素是抗凝药物中的一种,经常在BPA中使用,若抗凝效果不佳,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该文报道1例抗凝血Ⅲ(AT-Ⅲ)活性下降的CTED患者,两次BPA术后发生肺栓塞。期望通过此病例加强术者对AT-Ⅲ的重视及对此类患者BPA术中处理的探讨,减少类似事件发生。

  • 标签: 肺栓塞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疾病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抗凝血酶Ⅲ 围手术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联合检测在脑出血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取血测定血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水平,分析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联合诊断脑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脑出血组血清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单独的脂蛋白(a)、腺苷酸脱氨活性诊断脑出血,诊断特异度差异显著(P<0.05),脂蛋白(a)诊断的特异度显著高于腺苷酸脱氨活性(P<0.05)。结论血清中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平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脑出血诊断的灵敏度,系列检测可提高脑出血诊断的特异度,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脂蛋白(a) 腺苷酸脱氨酶 脑出血 诊断
  • 简介: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参与了机体病理、生理水平的多方面调节。组蛋白乙酰转移和组蛋白去乙酰化活性共同决定了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可以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我们建立了非同位素法高通量筛选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的模型,筛选了约二百种化合物,发现三种能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的化合物。实验证明,它们能在细胞水平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并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初步体内实验表明,化合物H9能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新结构的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可能具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高通量筛选 抗肿瘤活性 初步观察 结构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 简介:以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la植株(HT)与野生型植株(WT)为材料,测定两种幼苗在渗透胁迫中的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CAT)、超氧化物歧化(SOD)的活性.结果显示,在渗透胁迫中过量表达拟南芥AtHsfAla植株的抗氧化活性比野生型植株的抗氧化活性高,说明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对渗透胁迫中的APX,CAT,SOD有影响,表明AtHsfAla植株在渗透胁迫中能通过提高其内源抗氧化活性来抗衡逆境胁迫.

  • 标签: 热激转录因子AtHsfAla 渗透胁迫 抗氧化酶 拟南芥
  • 简介:以"波兰2号"樱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处理方式(裸果处理相对湿度70%-75%,挽口处理相对湿度90%-95%)和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0、10、20、30℃)果实衰老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樱桃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乙醇和丙二醛(MDA)含量在两种处理中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挽口处理果实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相同温度条件下的裸果处理,与20℃和30℃高温贮藏相比,0℃和10℃低温贮藏明显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抑制了乙醇和MDA含量的上升;樱桃果实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CAT)及超氧化物歧化(SOD)活性均在贮藏期间先上升后下降,与裸果相比,挽口处理有效地延迟POD、SOD活性峰值的出现时间,无论裸果还是挽口,0℃和10℃低温在一定程度上均维持了较高的POD和SOD活性。与裸果处理相比,挽口处理樱桃果实保鲜效果相对较好,而且在0-30℃范围内,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

  • 标签: 樱桃 温度 相对湿度 衰老 抗氧化酶活性
  • 简介:将伽师瓜置于密闭的气调箱内,分别采用NO(60μL/L)、缓释型固体ClO2保鲜剂(60mg/L)7~两者结合熏蒸处理12h后,于4℃条件下贮藏82d,研究三种处理对伽师瓜贮藏期间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均可诱导伽师瓜贮藏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SOD)、过氧化氢(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增加;抑制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提高果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延缓成熟衰老进程。其中NO+ClO2处理的效果最佳。

  • 标签: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氯 采后 伽师瓜 抗氧化酶
  • 简介:为探讨耐力运动对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活性的影响,对32名运动员进行了安静、小运动量训练、大运动量训练负荷下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T-SOD、Mn-SOD、CnZn-SOD)、血乳酸测定.发现小运动量训练后SOD、MDA值与安静状态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大运动量训练后SOD、MAD与安静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耐力运动与短时大极量运动一样可导致体内MDA含量升高,SOD活性升高.

  • 标签: 耐力运动 自动基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l对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端粒活性的影响,为体内端粒活性的调节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BisindolylmaleimideI处理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不同时间后,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生存能力,用PCR-EIA(polymerasechainreaction-basedenzymeimmunoassay)法检测端粒活性。结果: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I能特异地抑制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端粒活性,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该抑制剂不影响被处理细胞的生存能力,因为大多数被处理细胞能生存(>80%),不同浓度BisindolylmaleimideI处理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不同时间后细胞生存能力无统计学差异(F=2.44,P>0.05)。此外,PCR—EIA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限为15ng/μL的细胞提取物蛋白浓度)和特异性。结论:Bisindolylma-leimideI抑制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端粒活性可能是通过PKC而起作用,PKC可能参与体内端粒活性的调节。PCR-EIA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重复性,无同位素污染,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无需特殊仪器,适合于各级医院推广。

  • 标签: 蛋白激酶C抑制剂 人肺腺癌 癌细胞 端粒酶活性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