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别通过三个例子说明德国刑事诉讼中脱离实务的理论与脱离理论的实务,表明近年来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明显不足。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刑事司法中理论与实务再次走近的美好期待。

  • 标签: 刑事诉讼 脱离实务的理论 脱离理论的实务
  • 简介:刑事政策刑法化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刑事政策刑罚化能满足刑事政策的合法性、稳定性需要,并能弥补刑法相对滞后的不足。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从局部试点到全面试行,实现了刑事政策刑法化的成功实践。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适用主体有遗漏,矫正主体不明确,法律监督缺位等问题,应通过明确适用对象、执行机关赋予检察机关监督主体地位和专门立法等方式解决。

  • 标签: 刑事政策刑法化 模式 社区矫正 先实践后立法
  • 简介:对于行为人以较轻的殴打行为造成特殊体质被害人死亡的案件,一般认为行为人的殴打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死亡结果能否归责于行为人则存在争议。如果将结果归因与结果归责相区分,将事实判断与规范归责层序化,笼罩在因果关系理论上的迷雾将散去,归责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客观归责理论不仅为我们判断归责提供了规则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方法论上的启迪,也许能够推进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向前迈进并逐渐融入追求刑法精确化、精细化、精致化的潮流中。

  • 标签: 被害人 特殊体质 死亡 归责
  • 简介:类型是介于抽象概念与具体事实之间的桥梁。犯罪构成要件即不法类型。立法者通过价值设定、法益评价辅以技术考量,使类型观不同程度地融入海峡两岸的刑事立法,通过刑法分则中的罪名设置、要素关联、类型谱系,最终形成类型体系。但"类型化"作为一种新型思维方式,并未引起大陆刑法学界的应有关注。从立法技术、罪名设置、类型谱系方面对两岸刑事立法进行比较研究,可为完善中国大陆刑法体系提供正当进路。

  • 标签: 类型思维 概念思维 海峡两岸 刑事立法
  • 简介:法国未成年人刑事程序法成型于二战后,系意大利实证主义犯罪学影响的产物。与普通的程序法则相比,法国未成年刑事程序法奉行独特的原则体系和制度框架,旨在强化对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改造、促使其尽快回归社会。但近些年来,随着未成年刑事人案件的急剧增加,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恶性案件也时而有之,法国开始弱化未成年人刑事程序的特殊性,包括增设了程序速决机制、强化了强制措施和刑罚体系。制度的演进显然已超越了某些技术细节的调整,而可能动摇长期以来以未成年人利益保护为核心的刑事程序原则和体系。

  • 标签: 法国 未成年刑事程序 制度框架 演进
  • 简介: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存在许多问题,如赔偿范围过窄、被告人赔偿能力不足时出现判决"白条"、民事侵权之诉与刑事被害之诉的选择僵局。刑事被害人损害得到公正、合理、及时的赔偿就需要扩大损害赔偿请求权范围,保障被害人诉讼程序选择权,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等。我国有必要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民事诉讼制度、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 标签: 刑事损害赔偿请求权 精神损害赔偿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
  • 简介:作为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规定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强化的过程。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围绕"强化法律监督、实现公平正义"这一基本宗旨,扩展了诉讼监督的范围,增添了诉讼监督的内容;丰富了诉讼监督的手段,明确了诉讼监督的效力;强化了诉讼监督的责任,健全了诉讼监督的程序。当然,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更是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修改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诉讼监督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长期以来,中缅双方跨境边民在打击刑事犯罪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对外开放政策和实施“桥头堡”战略,促进边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跨境边民 打击跨境犯罪 影响
  • 简介:未成年人犯罪是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但由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所决定,不能对未成年犯罪实行严厉的刑事政策。在我国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和无释放可能的无期徒刑是国际公约的基本要求,我国作为缔约国必须遵守该规定。对未成年罪犯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没有实际意义;财产刑对教育、改善未成年罪犯的作用有限,而且有悖于刑事法治公平正义原则,故而不宜对其适用财产刑。《刑法修正案(八)》对未成年人犯罪累犯、缓刑、犯罪报告义务的规定,是进一步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的体现,但仍有立法完善的余地。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 范围 方式
  • 简介:行政调解作为诉讼外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法形成的行政调解协议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导致权利人诉累增加、义务人违约成本低廉、行政及司法资源的双重浪费、行政机关专业技术优势无法发挥等问题。基于效力位阶、政治传统、文化传统的视角,行政调解协议均应具备可申请强制执行的应然效力,在赋予行政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调解程序,加大行政调解的制度保障和投入,设立风险保障金机制。

  • 标签: 行政调解协议 强制执行 效力位阶 政治文化传统
  • 简介:国务院决定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作如下修改: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本决定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2006年3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2号公布根据2012年3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修订)

  • 标签: 交通事故责任 修改机动车 国务院修改
  • 简介:适应公安机关办理现行犯案件的现实需要,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117条增设了对现行犯的口头传唤措施,但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立法的科学性不足,当下实践中,现行犯案件中初查措施的适用乱象纷呈。现行犯案件初查中强制措施的适用既具有现实必要性,也具有理论正当性。应当将现行犯的立案程序独立设置,同时修改拘留制度,以明确被口头传唤或者无证拘留后的现行犯的犯罪嫌疑人身份,解决紧随其后的讯问行为的合法性以及讯问笔录的证据效力,消除“先侦后立”的现象。

  • 标签: 现行犯 初查 强制措施 传唤 立案
  • 简介:最近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作为原则写入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我们通过探析该原则的立法本意,进而分析其在中国政治哲学基础的缺失,再结合相关制度以及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观念,分析其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可能面临的困境。

  • 标签: 自我保护 沉默权 程序正义
  • 简介:刑事法律援助本质上是运用国家的财政力量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收费用的法律服务,用法律的武器帮助他们行使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本文旨在思考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缺陷,并进一步提出完善的建议。

  • 标签: 刑事法律援助 弱势群体 合法权益
  • 简介:少年司法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少年司法制度起步晚,发展速度较慢,多年来只在实体法上有原则性规定,但没有相应的程序法作保障,因此少年司法制度一直处于困境之中。今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这对于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少年司法 刑事诉讼法 价值
  • 简介:公诉案卷移送制度是指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时,是否一并向法院移送案卷和证据材料的制度。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从诉讼流程看,它是审查起诉活动和审判活动的衔接点,是否移送案卷和证据材料,法院在审判前如何对待案卷和证据材料,会对审判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从诉讼主体看,它直接影响到控辩审三方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下,

  • 标签: 刑事诉讼制度 移送制度 提起公诉 案卷 刑诉法 修改
  • 简介: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已经在人大立法层面上正式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深入理解其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原则和立法规定,以期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势在必行。本文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含和意义、我国非法证据的界定、非法证据排除的诉讼阶段与排除机关,非法证据排除的启动程序,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与证明方式以及非法证据的证明标准等几个方面对《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阐述和分析。

  • 标签: 新刑事诉讼法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加大了对贪污等职务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这对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也从保障人权的角度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如何合理的运用刑事诉讼法,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者之间寻找到正确的平衡点,这对我国反贪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新刑事诉讼法认真分析研究,找出其对我国反贪工作的相关影响,并试图寻找积极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反贪工作 职务犯罪案件 保障人权 犯罪嫌疑人 廉政建设
  • 简介:贝卡里亚被誉为“近代刑法学之父”,后人对其思想的解读多限于刑事实体法领域。实际上贝卡里亚并未泾渭分明地区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他对纠问式诉讼模式痼疾严重、刑讯逼供泛滥、非理性证明方式主导审判等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贝卡里亚的刑事程序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主张无罪推定、反对刑讯逼供、反思证据制度,并在这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对贝卡里亚刑事程序法思想的解读不仅有助于全面研究贝卡里亚的思想,而且对探究现代刑事程序法形成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贝卡里亚 无罪推定 刑事程序 证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