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膀胱切除和原位回肠代膀胱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0名例采用改良的膀胱切除和原位回肠代膀胱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积极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干预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仅有20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比国内报道水平偏低。其中有6例为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4例为新膀胱阴道瘘,2例为新膀胱皮肤瘘,手术晚期有2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2例患者出现膀胱结石,另外有4名患者出现泌尿道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得到愈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膀胱切除和原位回肠代膀胱容易发生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积极的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全膀胱切除 原位回肠代膀胱术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5.6~2016.12该院90例膀胱肿瘤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人数均为45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并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实施优质护理措施,研究组及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4%、28.89%,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行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中,可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等均产生积极影响,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腹腔镜下 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的主要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以膀胱癌收住院的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总结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尿管的护理、盆底肌功能锻炼,使患者提高恢复能力,预防并发症等护理内容。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膀胱肿瘤40例患者,对患者的围期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0例病人临床手术均成功,临床手术时间为210~330分钟,平均时间为265分钟。出血量在90~440ml,平均出血量315ml。临床手术以后有3例出现尿瘘,2例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通过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后,全部治愈出院。对40例病人进行跟踪随访,临床手术以后三个月40例病人控制排尿能力良好,检查膀胱容量在230~360ml,最大尿流率为14~19ml/s。结论对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的各个阶段采取精细化护理,可以使手术顺利进行,使手术以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免疫功能指标、远期生存情况(局部复发、远处转移、1年生存、3年生存)。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淋巴清扫量多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两组CD4+、CD8+、CD4+/CD8+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略低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给予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术后免疫功能,与常规手术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 标签: 肺癌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疗效差异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118例接受子宫切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LTH组)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LAVH组),其中LTH组55例,LAVH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腹部切口及阴道切口愈合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TH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LA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子宫切除,建议推广运用。

  • 标签: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癌切除与近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近端胃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相比,实验组患者明显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且中出血良更少,组间两两对比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大多为治疗显效,无效患者仅1例,且并无发生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高达93.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60%,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达26.7%。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癌切除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手术时间短,降低了手术风险。同时术后也利于患者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使手术效果得到更好的保障。因此,切除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近端切除,值得推广。

  • 标签: 近端切除术 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和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共34例设立为研究组,将接受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共37例设立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均予以围期护理模式,针对两组术后有关指标予以观察比较工作。结果:研究组镇痛有效率向常规组作出比较后,发现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体温、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并发症出现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向常规组作出比较后,并未发现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围期护理模式配合实施于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或是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群体中,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同时,保证术后康复质量。

  • 标签: 经脐单孔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传统腹腔镜 临床护理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膀胱切除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到我院行膀胱切除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尿道改道造口处皮炎及腹泻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得分低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患者膀胱切除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全膀胱切除术 延续性护理干预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子宫良性疾病经阴道子宫切除、经腹子宫切除、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三种不同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得出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损伤小,恢复快,干扰小,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腹部疤痕小,目前是子宫切除的最佳式。

  • 标签: 腹式子宫切除术 阴式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的围期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共65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共有34例,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式护理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强的围期护理的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指数、发热时间及住院时程,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的发热天数和平均住院时程上均要比对照组患者的天数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期护理干预的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中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 标签: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肺段切除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期的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57例行胸腔镜肺段切除的临床资料,对上述行该手术的患者加强术前宣教,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引流管观察,指导有效咳嗽、排痰和呼吸功能锻炼,做好呼吸道护理,指导早期康复功能锻炼,进行有效的优质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无相关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肺功能保存好等优点,尽最大可能保留了患者的正常肺组织,通过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有效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胸腔镜 肺段切除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阴子宫切除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经阴子宫切除患者20例,对患者在围期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全部成功,创口愈合后顺利出院,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手术后有1例患者阴道出血,经过治疗后痊愈。结论良好的围期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手术后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 标签: 经阴全子宫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的优点并与传统的子宫进行比较。方法对67例妇科患者实施筋膜内子宫,对72例行传统的子宫,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残端感染率及恢复期阴道出血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恢复性生活时间、残端息肉率和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筋膜内子宫切除优于传统的子宫切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筋膜内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实施围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我院行子宫切除的8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研究资料,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中出血量、发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实施围期护理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宫腺肌症 全子宫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单极组(80例)和双极组(76例)。双极组采用双极电切,单极组采用单极电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手术切除时间、中出血量、导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生理指标(包括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红细胞压积变化、血钠浓度、输血率和凝血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包括电切综合征、深层肌肉、严重烧灼伪影)。结果两组手术切除时间、导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红细胞压积变化、输血率和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电切综合征、深层肌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极组的严重烧灼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单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双极电切在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手术切除时间和术后电切综合征等方面并不优于单极电切,但双极电切中出血量少,术后严重烧灼伪影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闭孔神经 手术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