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儿,男,1个月。因咳嗽1个月,加重伴呼吸困难3d入院。患儿1个月前吃奶时出现呛咳,伴气促,偶有发绀,予暂停吃奶及拍背后可缓解。无发热、气喘、声嘶、流涕。3d前咳嗽加重伴呼吸困难,遂到当地医院就诊。

  • 标签: 先天性左肺不发育 呼吸困难 医院就诊 患儿 咳嗽
  • 简介:入院时日龄<1d21例、~7d17例、~14d10例、~28d4例,梅毒患儿经正规治疗出院后,52例患儿中男31例

  • 标签: 例诊治 患儿例 梅毒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先天心脏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已经有44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患者 护理
  • 简介:remain5793@163.com问:我的儿子4个半月大,出生后48小时没有排出胎便,到医院经灌肠后排出,在未满月时又出现连续3天不排便的问题,也是经灌肠后排出,此后一直正常。到4个月大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钡剂灌肠 出生后 排便 医院 排出
  • 简介:摘要大多数先天血管畸形(CVM)可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诊断。然而,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及随访所必需的手段。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鉴别血管瘤,确定CVM病灶的范围和类型、血流特性、局部血流构筑(包括供血动脉及引流血管),以及了解对局部和全身功能的影响。在不遗漏可能存在病灶的前提下,影像学检查前应作个体化选择,先考虑无创或微创检查,再考虑侵入性检查。

  • 标签: 先天性血管畸形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女,生后15h,困抽搐2次于2008—03—28入院。患儿系母孕39周侧切分娩出生,出生体重3000g,羊水III度污染,生后Apgar评分10分,胎膜早破时间不详。患儿生后8h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表现为头有节律后仰,皱眉,双眼凝视,四肢强直,血氧饱和度

  • 标签: 巨脑回畸形 先天性 APGAR评分 血氧饱和度 病例报告 出生体重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短鼻畸形的治疗原则、方法、材料选择和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行鼻翼软骨缝合技术者208例,鼻小柱支撑移植192例,帽子状鼻尖移植者168例,鼻尖盾形移植32例,隆鼻根及鼻背200例,鼻中隔延伸移植者187例,耳廓复合组织移植16例。结果除3例患者仍嫌长度不足,2例出现鼻孔不对称,鼻小柱歪斜,1例鼻尖突出度不足,1例感染,取出移植物后6月,再次手术纠正外,其余病人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合理使用软骨移植技术和缝合技术,根据解剖病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短鼻鼻小柱支撑移植 鼻中隔延伸移植 鼻尖帽子移植
  • 简介:先天脊柱裂是最常见的神经管畸形,近些年对脊柱裂的病因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是一些复杂类型脊柱裂即使通过手术治疗,术后仍会出现严重的肢体活动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通过对病因学研究以及孕期B超检查,可以提前预防和早期诊断,有效降低了先天脊柱裂的出生率。脊柱裂的手术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应在保护神经组织的前提下,尽量切除病变组织,最大程度地松解脊髓拴系;应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手术前后需要通过泌尿系统B超和尿动力学检查进行评估,对手术后出现的下肢畸形应及时行矫形手术,这样可以提高脊柱裂的总体治疗效果。但目前对于最佳手术年龄、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和无症状脊髓拴系的手术指征等尚存在争议。因此,对于先天脊柱裂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前进行全面评估以及术后定期随访,及时处理并发症,能明显提高其总体治疗效果。

  • 标签: 椎管闭合不全 诊断 治疗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男,4个月零20d。主因躯干、四肢红斑,伴手掌、足跖脱屑20d余,于2013年3月27日就诊。患儿为第2胎足月顺产,未进行过产前检查,夜间临产急诊入院,产后数小时即出院回家,产科未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等检测,新生儿评分满分。生后10d余出现鼻塞,按“感冒”治疗,未见好转。20d余前患儿臀部出现红斑,且逐渐增多,蔓延至背部、颈部,伴手掌、足跖脱屑。曾按“尿布皮炎”、“湿疹”、“念珠菌皮炎”等治疗均无好转。近1周臀部及腿部皮肤出现皲裂,爱哭闹,睡眠欠佳。患儿有一姐,5岁,体健。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皮肤病史,否认有外生殖器溃疡史及其他性病史。体格检查:发育良好,精神状况佳,儿科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部及颈背部、阴囊、臀部、双大腿弥漫浸润性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臀部及大腿皮肤潮红皲裂;双手掌、足跖潮红,脱屑明显(图1);口腔黏膜及舌面见灰白色假膜粘附,鼻腔未见异常,口角、肛周皮肤黏膜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口腔黏膜直接镜检念珠菌孢子和菌丝阳性,手掌、足跖、外阴、颈部真菌直接镜检阴性;RPR滴度为1∶64,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其母RPR滴度为1∶16,TPPA(+);父RPR、TPPA均(-)。经单独询问,生母有一婚外性伴,妊娠前及妊娠期均有无保护性非婚性行为,男性伴外院检查RPR滴度为1∶16,TPPA(+)。诊断:①早期先天梅毒;②鹅口疮。治疗:给予患儿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U,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5d;氟康唑5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擦洗口腔,躯干、四肢局部外涂尿素软膏。患儿母亲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5d。1个月后复诊,患儿皮损完全消退,鼻�

  • 标签: 梅毒 早期 先天性 误诊
  • 简介:【摘要】先天巨结肠症 (Hirschsprung disease, HD) 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研究发现 HD相关致病基因有 RET, GDN, EDN3, EDNRB, ECE1和 HCMV等。有关数据表明与 HD相关的基因突变主要涉及 2个信号转导途径:一个为 RET受体途径,另一个为内皮素 B受体途径,这些基因的突变可能通过削弱消化道神经嵴干细胞功能而导致肠神经系统发育严重缺陷而引发 HD。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症 基因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