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由德国司法进行的纳粹罪行审判是德国反省纳粹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乌尔姆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以及联邦议院对纳粹罪犯追诉时效的辩论,对德国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德国人反省纳粹历史的自觉意识的产生和变化是其主要成果之一.

  • 标签: 自觉意识 纳粹 历史 反省 罪行 战后
  • 简介: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列里赫(Николай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Рерих,1874-1947)是世界著名的俄罗斯画家。

  • 标签: 俄罗斯 画作 历史 尼古拉
  • 简介:语言研究中的地域观念十分重要,是异质语言研究的前提.从世界语言学范围内看,我国很早就发现古无轻唇音,也很早就发现腭音定律,两者的发现都与异质语言观有关.本文认为,《切韵》音系的性质是异质语言系统,中国传统语言学有若干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的成果.

  • 标签: 历史语言学 古无轻唇音 腭音定律 《切韵》音系的性质 异质语言观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给初中历史老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想要实现此目的,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这既是学生发展最根本的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是十分重要的,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以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研究中心,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策略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期对初中历史老师的教学能提供借鉴。

  • 标签: 初中历史 问题意识 问题 培养策略
  • 简介:练习系统是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的变化。本文以《祝福》为例,通过梳理1958~2007年版人教版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纵横比较之后发现练习系统的变化对教学内容有重要影响:从“单级”到“多级”的提问方式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从“抽象”到“具象”的追问方式能够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 标签: 教学内容 课后练习 《祝福》 演变
  • 简介:中古的从、邪、床、禅几个声母的区别一直存有疑问。通过对位于江淮官话和吴语之间的丹阳方言的考察,以及丹阳与邻近几个方言点的对比,可探讨这几个声母在江淮官话和北部吴语一带的演变情况:其中,从、邪两母可推断出在某个时点是有区别的,但更早时可能有共同来源;而中古的床母、禅母在这一带则倾向于不分或相混。

  • 标签: 从母 邪母 床母 禅母 丹阳方言 层次
  • 简介:荷尔德林与一些18世纪德国作家相似,通过关于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阶段的历史发展模式表达历史哲学观与诗学观。万有和谐的理念构成其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的鲜明特征,历史的发展演进遵循由过去的和谐与繁荣转为现代社会的异化与不和谐,再转向未来更高层次的万有和谐。本文结合荷尔德林的代表作,分析梳理他对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的演绎。

  • 标签: 荷尔德林 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和谐观 诗艺理想主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影响的,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由于学生对历史的积极性不高、老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导致了初中历史课堂效果的低效率现象。为了把初中历史课堂的效率提高,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研究,来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具有有效性。

  • 标签: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教学 策略研究
  • 简介:安子介汉字学说的理论基础──“采生活、科技、历史、人性观点”李敏生安子介在《汉字科学的新发展》一书《序言》中指出:“汉字是由发展而来,没有人能加以否认。但这发展是否有科学性,我肯定了。用‘采用观念化哲学化进路’一句把它肯定下来。证明在哪里?证明在用另...

  • 标签: 汉字学 安子介 汉字科学 人性观 理论基础 甲骨文
  • 简介:第二届汉语历史音韵学高端论坛于2009年11月7日至8日在苏州举行。汉语历史音韵学高端论坛由苏州大学教授张玉来先生倡导,并由苏州大学承办,2006年4月举行第一届会议。

  • 标签: 音韵学 论坛 历史 汉语 苏州大学 大学教授
  • 简介:前言流行音乐的制作依靠一系列录音与机械复制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早期与中期麦克风、扬声器和录音机的发明,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数字合成器、采样器等设备。除了实际功用,这些技术还融人了与流行音乐制作、市场及消费相关的社会文化进程。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追踪这些进程,其中涉及了家庭录音。我尤其关注这些技术的混杂与铭刻现象,以及各种机构,与随着以软件为主导的家庭录音技术而出现的各种问题。

  • 标签: 文化进程 音乐制作 录音室 家庭 追踪 20世纪80年代
  • 简介: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纷争四起,在思想上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思想主要分“倡乐”和“非乐”两部分,以儒、墨、道三家最具代表性,各流派在对于音乐的价值性和功能性问题上提出不同观点。本文主要以先秦时期儒家孔子音乐思想为探究对象,深入分析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以便全面的了解儒家思想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发展。

  • 标签: 孔子 儒家 春秋战国时期 音乐美学思想
  • 简介:论文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幼儿艺术教育多种多样,幼儿园音乐教育就属于其中典型的一部分,它指幼儿园为幼儿们开设的音乐教育活动,意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的审美能力。幼儿园音乐的教育目的就是在于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培养幼儿们的情绪集中能力,促进幼儿听觉等多方面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形成与发展。本文旨在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 标签: 幼儿园音乐教育 幼儿 认知发展
  • 简介: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来审视中国的翻译家必将有一番新的发现,这点对于个案诗人兼翻译家陆志韦的译诗研究同样适用。文章重点追寻陆志韦早年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说明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中,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形成迥异的译诗风格,他的译诗对早年汉语诗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标签: 译诗 规范 诗学观 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