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周恩来与胡适都属于中国20世纪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走的道路不同:一个是革命领袖,一个是“改良主义者”。纵观二人的关系,五四时期是一个交合点,共同推动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然而不久二人却逐渐疏离,走上了不同的社会改造道路。大约到1937年前后,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二人的关系又出现了一个交合点,一个是政党的代表和领袖人物,一个是知识界的代表和知名人物,一起研究救国方略,体现了在政治和抗日方面的某种共识。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看来,胡适属于“典型资产阶级思想”和“唯心主义”的代表,在无产阶级政权中是需要批判的,但仍希望其“为社会主义服务”,并设想给其一定的言论空间。而对于胡适来说,他根本不认同中共新政权,对周恩来的好意自然无从回应。二人的名字和关系,可昭示“大历史”发展的脉络。

  • 标签: 周恩来 胡适 中国共产党 历史轨迹
  • 简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民主与独裁的论战”中,胡适的“中国无独裁的必要与可能”、“民主政治幼稚园论”以及胡适关于民主制度的其他看法,虽不无偏颇,但也有其学理的根据,在当时起到了打破民主神话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实行的民主制度并不完善,对胡适民主思想的价值进行重新分析和审视,对于推进我国民主政治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民主与独裁 民主幼稚论 国家管理
  • 简介:在今人看来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白话文及新文学方面的首倡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在当时人看来,胡适在新文学的倡导中,尤其是白话新诗的倡导中,却是并未得到认可的,甚至是一个"孤单的蝴蝶"。造成这种尴尬境地主要有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更有胡适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撕裂。

  • 标签: 胡适 新文化 白话文 蝴蝶
  • 简介:科学主义是胡适思想体系及文化实践的哲学基础。启蒙是胡适科学主义思想发展的文化心理动因。以科学方法或日科学精神的布道式宣讲来达到学术与启蒙之间的某种平衡状态,是胡适思想文化实践的重要特征。胡适对科学精神的提倡具有同时完成思想革命和学术革命的价值意义。但胡适以启蒙为主导的学术追求又有着内在冲突与局限,现实、功利的启蒙追求不仅阻碍并干预了其独立、客观的学术探索,有时甚至会使其述学走向科学精神的反面。

  • 标签: 胡适 科学主义 启蒙 白话文学论 整理国故
  • 简介: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来讲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其用心可谓良苫,然其背后总难免不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承载着微者心灵扭曲不安、巨者历史掩饰失真的沉重代价。一代又一代的所谓好人或日奸者就是在这样自觉不自觉的“集体作伪”中生息繁衍了数千年。

  • 标签: 胡适 心灵扭曲 不自觉
  • 简介:胡适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聚光灯式的人物。胡适对先秦法家的理解,既是其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重新认识中国法治与中国法家的一个切入点。胡适以西方学术的视野理解法家,以“讲法治的书”与“法理学家”定性法家。胡适对法家之名的质疑,对法家身份的认定,对法家人物的辨析,对法家哲学的分述,对法治逻辑的梳理,对“韩非学”的概括与归纳,都具有思想史意义。胡适关于法家的著述主要集中在1917年前后。在一百年后的今日回望胡适描绘的法家思想肖像,不仅有助于接续先哲学思,而且可以为法家学说与法治理论的再研究确立一个不容忽视的思想参照。

  • 标签: 胡适 法家 法治 法理学 韩非
  • 简介:50年代,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对胡适思想的清算运动,这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了。但对20年代,毛泽东作为胡适的崇拜者与胡适的历史联系却知者甚少。实际上,毛泽东早年的革命活动都受到了胡适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过,在五四前期,胡适和陈独秀曾经取代康有为和梁启超,一时成了他的楷模。毛泽东1920年7月9日致胡适的信。印证了毛泽东的上述说法。信的全文是:

  • 标签: 毛泽东传 胡适之 驱张运动 埃德加·斯诺 知者 革命活动
  • 简介:<正>严格地说,胡适是一个学术救国论者而不是教育救国论者,但他把教育主要是大学教育与救国的关系看得最为密切——大学教育与学术的独立发展与救国本来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胡适眼里,一个国家有没有合格的大学、大学教育的成败利钝与这个国家的盛衰休戚关系直接,大学通过它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设计、建造的独特功用担负着振兴国家义不容辞的巨大责任。

  • 标签: 胡适 教育救国论者 大学教育 学术救国 学术独立 振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