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但他的政治观点,尤其是他痴迷美国式的民主政治的观点,始终与中国的国情相背离,终为历史所淘汰.而他的个人生活、待人处世的方式,却留下了很多美谈.他是一个很有故事情节的历史人物.笔者有意摭拾其生平的几个片断,连撰成文,但愿能管中窥豹,从中显现其人格和品德.

  • 标签: 闲话胡适
  • 简介:胡适有着令人信服的气量。他的一生,受到的批评和抨击,不知有多少,可说是荣辱相伴的。但他不是个疾恶如仇的人,对别人的评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性情开明得很。在现代学人中,这类的学者是凤毛麟角的。

  • 标签: 个人 人生态度 人生哲学 人生观
  • 简介:曾是新文化运动的同路人1917年1月,《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来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新青年》也随之迁来北大,于是,这所陈腐、守旧的学府引进了一股清新的春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作为新文学运动的滚滚春雷,惊醒了许多在旧文化的迷惘中彷徨的知识分子,鲁迅便是其中的一位。鲁迅此时的精神状态正如他自己所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躲在补树书屋内,整日抄写古碑碑文,以纾解郁悒苦闷的心怀。北大教授、《新青年》编辑钱玄同对鲁迅如此消沉难以理解,他常去叙谈,希望鲁迅振作起来,“做点文章”,参加到《新青年》的群体之中。

  • 标签: 鲁迅胡适
  • 简介:<正>中西文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自清末以来,始终争论不休;直至今日,仍是值得深入研讨的课题。距今七十余年前,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倡导人之一,自始便以西方文化鼓吹者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上,并成为现代西化思潮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提出的“全盘西化”口号,曾引起人们的激烈批评与争议。探究和总结胡适在中西文化问题上的是非得失,对于今日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也许不无借鉴的意义。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胡适西化思想的形成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和外国一直存在着正常的文化交流。长期雄踞东方的中国文化,

  • 标签: 胡适 全盘西化 西方文化 文化问题 中国文化 中西文化冲突
  • 简介:"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与胡适就有交往.其后的数十年中,他们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联系、分歧和斗争.由于两人身份特殊,他们的交往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 标签: 毛泽东 胡适 交往 文化人物 政治人物 人物介绍
  • 简介:胡适的乐观主义留学美国是胡适一生的转折点。留美期间,他由悲观转向乐观。显然,他后来对中国未来的充满信心与他信奉的乐观主义紧密相连。

  • 标签: 乐观主义 胡适 信心 他信
  • 简介:胡适与台湾有着不了的情缘,他最快乐的童年生活是在台湾度过的,他人生的最后4年也是在台湾度过的,而且他死后,又长眠于台湾。胡适与台湾的情缘还应该从他的父亲胡传说起。胡适的祖上并不姓胡,而是姓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唐昭宗李哗的太子随其义父胡三公南逃徽州,太子为了躲避追杀就改姓了胡。

  • 标签: 台湾地区 胡适 情缘 童年生活 太子 死后
  • 简介:本文梳理了胡适与厦门大学及前后两任校长的关系,发现了一些新史料。特别是由鲁迅在厦门大学期间的议论,分析了鲁迅及"胡适派"文人行事作文的不同风格,同时对鲁迅关于厦门大学的评论进行了辨析和重新评价。

  • 标签: 胡适 鲁迅 厦门大学 自由主义
  • 简介:<正>《民主与科学》2015年第1期登载了《林可胜:伟大爱国者和杰出科学家》,读毕,不仅对林可胜一生有一个完整了解,也对他在抗日战争民族解放事业中做出的杰出贡献产生由衷敬佩。文中说:1942年夏天,林可胜卸去中国红十字会总干事和救护总队总队长之职。为何卸任?文章引用了张之杰文中的分析:"原因约略有二:其一,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及训练所潜藏大批共党分子,其二,红十字会的庞大资源为小人觊觎。"

  • 标签: 林可胜 解放事业 文中 保卫中国同盟 翁文灏 中国抗战
  • 简介:民主是需要用民主的态度来加以提倡的,科学是需要用科学的思维来加以提倡的。但是,《新青年》时代的陈独秀、钱玄同等人,偏偏采用了并不十分民主也并不十分科学的态度来自相矛盾地提倡所谓的民主与科学。被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所“悍”化的胡适,虽然已经开始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 标签: 胡适 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 核心价值观 用科学 以人为本
  • 简介:中国现代学者、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胡适先生,27岁任北京大学教授.

  • 标签: 字电文 胡适字
  • 简介:胡适有“民国第一红娘”之誉,由其促成的有情眷属数不胜数。他喜欢看到青年人相恋、结合,并主持过150多次婚礼。

  • 标签: 红娘 民国 胡适 青年人
  • 简介:去年是钱穆先生诞辰120周年。为此,许多学者写了纪念文章。在此期间,有朋友让我比较一下胡适与钱穆。两人的学问,各有千秋,不好比较,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1950年代末期.当蒋介石决定总统三连任的时候,作为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两人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却高下立判。

  • 标签: 钱穆 胡适 权势 纪念文章 50年代 知识分子
  • 简介:胡适是我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的思想几乎涉及哲学、文学、历史、教育、思想、政治等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並在历史上产生过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开展胡适研究,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胡适是安徽人。作为安徽的地方刊物,我们乐意为胡适研究提供园地,欢迎学术界人士和对胡适有兴趣的同志,特别是胡适先生的门生故旧,为我们撰写稿件。

  • 标签: 胡适 胡适研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治学方法 思想 科学精神
  • 简介:胡适和张君劢终其一生都是坚定的宪政主义者,但是,两人的宪政思想并不尽然相同:他们的自由主义分属于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不同谱系;他们都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摧残人权的行径,但胡适的人权论一直是个人主义的,而张君劢主张社会主义的人权;胡适没有提出具体的政治设计方案,张君劢则完成了庞大的“立国之道”的设计。

  • 标签: 胡适 张君劢 宪政 自由 人权
  • 简介:<正>中国哲学史学史同中国哲学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庄子·天下篇》中就有关于哲学思想的论述。其后,《荀子·非十二子》、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淮南子·要略》、黄宗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以至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都对中国哲学史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它们都是学术思想史、哲学史仍同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柔杂在一起。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和冯友兰的《中国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哲学 胡适 哲学思想 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
  • 简介: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文化巨人。他一生一次次试图与政治保持距离,却一次次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政治漩涡。他不赞成共产主义,也批评国民党,最终却走上了拥护国民党.反对共产党的路途。但作为与陈独秀齐名的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作为“问题与主义”论争的发起者。作为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建党先驱的友人,他却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尽管他信仰的是杜威的实验主义,但他的许多行动和影响,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胡适 五四新文化运动 “问题与主义” 中国现代史 文化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