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血压采用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效果和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治疗效果、血压、心率、不良反应、复发。结果: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复发、心率、不良反应发生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复发率 甲磺酸氨氯地平片 治疗效果 高血压 血压 不良反应 心率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总护师应用PDCA模式在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堵管的效果评价。方法265例成功留置PICC的住院患者,2015年3~5月在本院置管的1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6~8月在本院置管的1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观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模式,分析PICC留置期间出现管路堵塞的原因,比较两组管路堵塞发生。结果观察组导管堵塞的发生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5%(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能明显降低PICC留置期间堵管的发生,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住院总护师 PDCA循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 简介:目的研究H型高血压病与冠心病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8例血压疑诊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0例)和实验组(4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冠心病患病和Gensini积分情况。结果H型高血压实验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生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的观察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孕妇围产期B群链球菌的带菌情况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预防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性疾病。方法同时收集孕35~37周孕妇阴道和直肠分泌物的标本各430份,进行培养和鉴定并统计其阳性,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0例围产期孕妇检出B群链球菌52株,阳性12.1%(52/430),其中围产期孕妇阴道和直肠部位同时检出B群链球菌的有18株,占4.2%(18/430),仅阴道部位检出B群链球菌的有27株,占6.3%,仅直肠部位检出B群链球菌的有7株,占1.6%。用K—B纸片扩散法对B群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未见耐药株,但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分别是21.2%、69.2%和51.9%。结论孕妇阴道和直肠均为B群链球菌的携带部位,建议应对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同时送检以提高其检出;如发现阳性应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B群链球菌阳性的孕产妇应立即进行干预治疗,以保证围产儿健康。

  • 标签: 围产期 B群链球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对院内感染发生控制的影响。方法针对2018年1月-2018年3月期间神外科收治的400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同时为患者实施对应性抗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和感染程度。结果观察组总发生为0.50%,对照组总发生为2.00%,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重度感染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结果对住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然后结合检验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抗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应当高度重视。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院内感染 发生率 抗生素
  • 简介: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被证明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以及胃肠道以外有关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并在胃癌发生的初始阶段起重要作用。根除幽门螺杆菌已成为治疗以上疾病的关键手段。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胃内酸化法 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护理中,采用协同护理方案,分析此方案给病人肌肉痉挛发生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01-2021.02期间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92例病人进行调研,将其分为2组,每组46例。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总得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组肌肉痉挛发生较高,反之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协同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肌肉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患者手术后发现院内感染的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 随机选择我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两组:严格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方法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5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最后通过多因素分析优降低儿科术后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结果 两组护理后的感染发生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感染10%(5/50),术后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3例;对照组术后感染为36%(8/50),切口感染12例,并发症6例,统计学分析结果P

  • 标签: 医院感染 优质护理 儿科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西药房调配差错中的应用,提高门诊西药房精益化管理程度的效果。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分析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对策拟定和对策实施,同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品管圈活动结束后调剂差错率由实施前的1.55%降至0.62%,下降60%。全体圈员能够熟练运用PDCA循环,在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有很大提高。结论在门诊西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可行性高,有助于降低调配差错,实现圈员的自我管理,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西药房 调配差错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住院患者经护理管理期间采用优质护理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择范围主要从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住院(例数=1000例)患者,不同时间段进行管理分为2组,对照组在此研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研究采用优质护理,经不同干预后对2组疗效展开比对。结果:2组在感染监控、无菌操作技能、病房管理、消毒隔离、院感发生以及满意度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

  • 标签: 优质护理 住院 院感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骨折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感染的实际作用。方法:于2020年07月--2021年07月,以本院纳入的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主体,将之随机分成常规组、研究组并进行对照干预比较,其中常规组辅以普通护理,研究组辅以手术室护理,两组分别60例。结果:研究组感染发生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骨折 手术室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防控出生缺陷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9002对育龄夫妇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监测信息,对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等予以统计、分析。结果:2018年-2019年共有9002对育龄夫妇进行孕前免费优生健康检查,共检出风险人群1028对(12.02%),2018年共检出风险对数749对(14.98%),2019年共检出风险对数332对(8.30%)。本次研究共有3593例随访至分娩或终止妊娠,共有252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7.01%)。自然流产、低出生体重、早产为主要不良妊娠结局。共有3473名围产儿得以随访,5例存在出生缺陷,出生缺陷发生为0.14%。结论: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应用于育龄夫妇健康检查中效果确切,可有效防控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确保优生优育,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出生缺陷
  • 简介:  【摘要】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方法:在我科接受体检的636名人员当成研究对象,观察检出高尿酸血症情况,随后将检出高尿酸血症79例设置成A组,将未检出高尿酸血症剩余557例人员设置成B组,在对患病情况进行统计的同时,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636名人员,12.42%检出高尿酸血症,女性占1.89%,男性占10.53%,高尿酸血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纪较高,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脂肪肝。结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需注重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使高尿酸血症得到有效防治。

  • 标签:   健康体检 高尿酸血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降低急诊小儿输液纠纷投诉中的具体措施,并总结其应用价值体会。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急诊输液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对比组常规输液护理,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分别对比两组的护理纠纷投诉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纠纷投诉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对接受急诊输液治疗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避免或减少护理纠纷,进而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输液 护患纠纷 应用价值 临床体会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该文章主要针对儿科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儿科专科静疗护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实验研究在开展之前,选择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名儿科患者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在对这些儿科患者进行分组时,采用了时间顺序的方法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儿科专业静疗护理以及常规的护理,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儿科患者的静脉输液外渗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前,对患者之间的基线进行了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后,外渗比较低的是采用专业静疗护理的一组儿科患者(P<0.05)。结论:要想很好的对儿科患者的静脉输液外生进行降低,可以应用专科静疗护理模式,这样能够保证输液过程的安全有效。

  • 标签: 儿科患者 静疗护理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就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护理纠纷发生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针对急诊科的患者而言,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明显,可以降低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科 优质护理 护理纠纷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