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手术室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增加手术室护理是必要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机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术后肺部感染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在降低约束肢体肿胀发生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约束肢体肿胀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肢体约束肿胀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8.8%降低至实施后的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有效降低了约束肢体肿胀的发生

  • 标签: 品管圈 约束 肢体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质量管理降低患者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的效果。方法由7人组成,遵循PDCA质量管理步骤,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本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标本溶血的相关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进行PDCA质量管理前,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为8.56%,研究组患者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质量管理活动可以明显降低妇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亦能够提高全科护士的采血操作能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PDCA 持续质量管理 静脉采血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下颌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干槽症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4例行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8.5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17.9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并发症、满意度及手术时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颌阻生牙拔除术 护理干预 干槽症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段中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和引起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制作的300例临床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上述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结果中,呼吸道标本检验的阳性最高,而后依次为阴道分泌物及穿刺标本、大便及尿液标本、血培养标本。2016年3月-2017年9月相较于2014年9月-2016年3月,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不同时段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应根据实际检验结果作为临床诊断治疗依据。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为本期活动主题,设计问卷调查表,按照活动计划、分析、实施、效果确认与检讨的步骤,开展相关护理工作。结果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患者健康教育知晓从11.11%提高到72.9%。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以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健康教育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体温单缺陷。方法对2016年2月在架病历体温单进行调查,利用头脑风暴、鱼骨图分析原因,提出并制定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结果2016年6月对在架病历体温单进行调查得出本科室体温单缺陷降低,体温单书写缺陷率由活动前的51%下降到15%,目标达成为92.3%,进步为70.6%。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体温单缺陷中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体温单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GCS评分为(12.65±2.04)分,痊愈为9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漏为16.67%,颅内感染为2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脑术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几率,也可以加快患者苏醒,增加痊愈

  • 标签: 护理干预 颅脑手术 术后 颅内感染发生率 GCS评分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不同培养时间对其微核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6月间曾在我所接受检查的56例职业病者,这些职业病者均接受辐射作业,采集这些职业病者血液样品,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时间培养,对照组新鲜血液样品培养时间为72h,观察组将其观察组新鲜血液样本放置2℃~8℃冰箱3天后培养,培养时间为72h,培养结束之后对其微核变化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在培养结束之后,通过对两组血液样品微核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在培养结束后两组血液样本微核大致相同,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在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随着培养时间不断增长,其微核的检出大致相同,因此对于延迟血液培养,时间超过三天在进行培养并不影响微核的检出,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好依据。

  • 标签: 人体血液 辐射处理 培养时间 微核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方法研究标本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460例实验室送检标本,综合分析送检标本检验情况,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送检标本中微生物检出为79.57%,其中血培养标本、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检出均较高,但是失误则为17.39%,从80例检验失误样本中可以看出,出现失误的原因较多出现在运输与存储方面,分别占据33.75%与31.25%。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整体的阳性检出不高,失误较为严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进行规范化处理,提升微生物检验技术,逐渐完善检验规范性,为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研究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临床上在6小时内发病,疑是脑梗死患者,予以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的扩散加权成像以及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测。比较两种方式进行扫描的诊断效果。结果在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中,磁共振的扩散加权成像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P<0.05);磁共振的扩散加权成像与常规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敏感度较高,该方式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值得被广泛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常规磁共振成像 超急性期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偏瘫肢体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另外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B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的ADL评分、Fuel-Meyer评分进行对比,A组均显著低于B组,组间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偏瘫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正常,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采纳。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偏瘫肢体功能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双功多普勒彩诊断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80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双功多普勒彩与下肢静脉顺行造影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观察分析诊断结果。结果80例患者104侧肢中共有177条下肢交通静脉被检出逆流,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同。其中双功多普勒彩诊断检出161条,占比90.9%;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检出113条,占比63.8%;两种方法同时检出107条,占比60.4%。双功多普勒彩检出高于下肢静脉顺行造影(P<0.05)。结论双功多普勒彩在慢性下肢功能不全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意义,查出准确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患者做B检查的候诊时间。方法在利用品管圈联合B室、医务科、后勤部多方协作,针对B患者候诊时间长的原因,进行一一分析,各个部门协作整改。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B检查的候诊平均时间由改善前的135.5分钟降低到改善后的68分钟。结论由门诊部牵头,利用品管圈多部门协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B检查的候诊时间。

  • 标签: B超 候诊时间 品管圈 多部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对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36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彩下肢静脉血栓筛查,分析彩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对下肢骨折患者367例进行术前彩检查发现,其中有31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为8.44%;其中有较为严重的患者有2例,占到5.44%;小腿肌间筋脉血栓8例,占比为21.78%。有1例患者超声检测,可显示血栓近端活动度。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可能性极低,同时术前进行彩筛查有重要意义,可为安全进行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彩超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临床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早期治疗及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本文则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护理展开研究。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早期康复 临床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健康指导受检者,给出合理的生活建议。方法对体检筛选出的81例肝血管瘤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参加体检的3029例人群中检出肝血管瘤81例,检出2.67%。其中女59例,检出1.94%,男22例,检出0.73%。30岁以下13例,检出2.74%,30岁~60岁51例,检出2.67%,60岁以上17例,检出2.64%。结论B对肝血管瘤具有较高的检出及符合,其快捷、无创等优点便于临床给出相关院外指导意见。

  • 标签: 肝血管瘤 B超 诊断分析 院外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手术与延迟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延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术后1个月的致残和意识恢复。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致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意识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延迟手术相比,早期手术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并提高意识恢复

  • 标签: 超早期手术 延迟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用经腹彩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疑似异位妊娠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经腹彩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异位妊娠阳性检出以及超声声像图阳性方面,经阴道超声检查均显著高于经腹彩检查(P<0.05)。结论在对异位妊娠进行临床诊断时,和经腹彩检查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更高,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腹彩超 经阴道超声 异位妊娠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