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25,CA199,和CEA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作用。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52例卵巢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三种肿瘤标记物的变化并对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CEA较正常组明显增高,CEA与CA-199的灵敏度无显著差别,而CA-125的特异性明显升高。联合检测CA-125,CA-199,CEA显示更大的优越性,在其敏感性达92.3%的基础上特异性达100%。卵巢癌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A-125,CA-199,CEA的平均含量及阳性检出率与治疗前相比降低明显。结论三种肿瘤标记物对卵巢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以CA-125,CA-199为优,联合检测对卵巢癌鉴别诊断有一定优势,同时认为检测血清中CA-125,CA-199,CEA水平对卵巢癌疗效监测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 标签: 卵巢肿瘤 肿瘤标记物 生物学 电化学发光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完善的剖腹行胆囊切除术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常规护理组32例病人采用按常规医嘱护理,临床路径组32例病人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临床路经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病率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明显减少,而病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路径在剖腹行胆囊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可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地降低费用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剖腹行胆囊切除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有多种方法切除乳腺良性肿块,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我们旨在探讨乳晕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在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我们对2164例乳腺良性乳腺肿块住院患者进行乳晕切口切除肿块,对切除肿块后所留的残腔采用不缝合技术,通过随访,评价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效果,总结经验。结果采用乳晕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所有乳腺良性肿块均成功切除及痊愈,单个病灶长径为0.5cm~8cm,病灶数量为1个~42个,手术时间37min(5~162min),乳房切口疤痕微细,保持乳房外形,硬块感率25.4%,硬块感时间29day(18day~40day),患者满意98.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乳晕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在乳腺良性肿块切的临床应用中,操作简单,美观,安全可行。

  • 标签: 乳腺 乳晕切口 良性肿块 残腔无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60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症状性CVS比例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整体护理组的症状性CVS比例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却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几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动脉瘤夹闭术 脑血管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非语言交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语言之外的其它途径进行沟通、信息传递。形式包括体语,空间效应,类语言,触摸以及物理环境因素。非语言交流除了辅助语言的作用外,由于其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具感染力,有人甚至认为非语言交流的作用超过语言交流。

  • 标签: 非语言交流 心内科护理 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capture2,HC2)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liquid-basedcytologytest,TCT)技术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0例HC2-HPV联合TCT检查结果,并与组织学对比观察。结果TCT单独诊断的灵敏度为85.9%,HC2-HPV单独诊断的灵敏度为71.5%,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7.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组内细胞学异常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各年龄组组间细胞学差异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1~40和41~50组分别占38.6%和45.6%,合计共占84.2%。结论HC2-HPV联合TCT可显著提高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灵敏度,是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宫颈肿瘤 液基细胞学 活组织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法监测和评价腔镜器械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8月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卵巢手术所使用的腔镜器械,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签法)随机抽取30套腔镜器械,包括分离钳及管腔、5mm穿刺器各30件。按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进行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在清洗前、初步冲洗后、酶液浸泡刷洗后、超声清洗后、干燥后等5个时间点,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测试管中专用棉拭子沾湿无菌水进行取样,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RLU值≤2000为清洗合格判断标准。结果清洗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265,P=0.000),其中操作钳齿RLU值最高。完成清洗干燥程序后与清洗前比较,3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均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清洗组的操作钳齿和钳柄管腔,其RLU值均低于人工清洗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穿剌器在两组清洗方法中RL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洗后,90个内镜部件的清洗合格率为84.4%,不合格率为15.6%(X2=69.091,P=0.000)。三种不同部件的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清洗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钳柄管腔(93.3%)、操作钳齿(90%)、穿剌器(70%),(X2=6.948,P=0.031)。通过清洗和干燥后,三种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比清洗前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器械采用机械清洗的清洗效果优于人工清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以减少TSAH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8例TSAH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操作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TSAH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和精心护理,患者85%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无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理配合,能有效降低TSAH患者的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对缓解头痛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持续性腰大池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激动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应用肌激动器(Activator)矫治。结果患者覆合覆盖基本正常,磨牙达到中性关系,面型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病例选择,矫治器的精确制作,患者的合作是矫治安氏Ⅱ错牙合类畸形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肌激动器 安氏Ⅱ类Ⅰ分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骨源性磷酸酶(NBAP)的测定方法对佝偻病早期诊断及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并与钙磷秉积测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用两种方法对173例小儿进行测定(其中早期佝倭病患儿123例,对照50例)。结果NBAP和血Ca、P检出率不同,有明显差异,NBAP较Ca、P检出率高。结论我们对NBAP≥200u/L者给予胆维丁乳治疗1~3次后,患儿多汗、夜惊等症状在给予治疗后半个月消失,3个月后骨性变化有好转,上述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NBAP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佝偻病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并可较好地指导佝偻病治疗。

  • 标签: 骨源性磷酸酶 佝倭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体液免疫和临床指标的影响及其合理应用。方法将48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FTS组和传统处理组,每组各24例。观察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和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均有下降,FTS组患者术后第1天C3、C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IgA、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TS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好于传统处理组(P<0.01,P<005)。结论FT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体液免疫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结直肠癌 加速康复外科 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
  • 简介:作者简介王思明(1971-08),男,山东枣庄人,硕士,主治医师。摘要目的评价骨形态蛋白-2(BMP-2)复合β一磷酸三钙(β-TCP)在齿槽裂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包括12例齿槽裂患者,齿槽裂的修复首先运用局部黏骨膜瓣形成袋状受植囊,同时关闭鼻、唇、腭间的软组织裂隙,恢复解剖形态;去除裂隙两侧上颌突的部分骨皮质;根据裂隙大小、形状及与健侧的对称性,植入BMP-2/β-TCP。结果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植入物排出,外形恢复理想,局部饱满。术后3个月x线片可见局部骨性愈合,术后1年x线片可见植入人工骨部分被自体骨取代。结论BMP-2复合β一磷酸三钙修复齿槽裂,具有恢复形态准确;修复创伤小的优点;植入物组织相容性好,具有骨引导性,可降解,能被自体骨完全取代,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齿槽裂修复方法。

  • 标签: 齿槽裂 修复 &beta 一磷酸三钙 骨形态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3例RA患者,55例其他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比较两种抗体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抗CCP抗体对RA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优于RF,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P<0.01)结论抗CCP抗体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RF联合检测对诊断RA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我院临床医学生普通外科见习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将PBL法引入临床医学生在普通外科的见习教学,通过调查问卷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采用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结论PBL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于临床医学生普通外科见习学习的教学模式。

  • 标签: PBL 临床医学生 普通外科见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注射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观察组(应用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无水酒精+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观察镇静及遗忘程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注射治疗期间能充分耐受由注射治疗所带来的疼痛,术中无知晓,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单纯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注射治疗效果满意,是一种可取的麻醉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症、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比较内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分析26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肾盂输尿管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QualityofLifeIndex,GLQI)前瞻性测定26例内镜保胆取石术与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入院时、术前、术后4,8周的生存质量值。结果26例成功取净结石,取出最大结石直径约2.1cm,手术时间40.8±10.5min,住院时间5~7d,无手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最长两年,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1例(3.84%)。EMIC组和LC组病人入院时平均GLQI指数分别为114.2分和113.2分(P>0.05);术后4周GLQI指数116.9分,超过入院时水平;术后8周GLQI指数124.4分恢复至正常人水平。LC术后4周GLQI指数110.6分,低于入院时水平;术后8周GLQI指数120.5分,超过入院时水平(P<0.05)。EMIC组GLQI指数高于LC组,且上升快。结论腹腔镜、肾盂输尿管镜联合应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保持了胆道的完整性以及胆囊功能,内镜保胆取石术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快、生存质量高。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镜 微创治疗 胆囊结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种药物降温法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4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的患儿分为4组,分别用四种药物降温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特点。结论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降温方法,对及时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药物 降温法 儿童 发热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