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知长沙地区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状况,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儿童保健门诊科接诊的6月龄婴儿624例,对婴儿家属发放喂养状况调查表,了解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产妇母乳喂养状况。结果6个月纯母乳喂养例数为472例,纯母乳喂养率为75.64%,混合喂养例数为142例,混合喂养率为22.75%,人工喂养例数为10例,人工喂养率为1.60%。结论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乳房因素、分娩方式、乳汁分泌量以及对产妇的健康教育不到位,进而降低产妇母乳喂养几率。

  • 标签: 6月龄婴儿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并就相关护理干预予以总结。方法以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vap的患者47例,无vap的患者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vap的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护理对策。结果研究表明,患者意识障碍、通气时间>10d,留置胃管及静脉穿刺置管是导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vap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临床上要针对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肺炎 呼吸机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围术期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7年 9月 -2018年 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的 70例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以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围术期期间 2组分别给予常规、整体护理干预,对比 2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疼痛等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细胞生物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实验方法 。方法:选择 67例子宫颈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 1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观察 2组(开腹手术子宫切除术)各 35例、 32例,选择同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 30例为对照组(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观察组 1组术后宫颈癌细胞凋亡率高于术前( P<0.05);观察 1组宫颈癌细胞凋亡诱导基因 Trail、转移抑制基因 NM23水平术后高于术前( P<0.05),凋亡抑制基因 Bcl2、转移促进基因 MAT1水平术后低于术前( P<0.05)。观察 2组、对照组术前术后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并不增加其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 标签: [ ] 腹腔镜手术 子宫切除术 子宫颈癌 生物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对其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耳鼻喉科患有鼻窦炎患者12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患者闭眼类型分为观察组(真菌性鼻鼻窦炎)和(慢性鼻鼻窦炎)对照组每组64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发病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病程、头痛、斑钙化、涕血、鼻腔侧面病变是导致患者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主要因素。观察组鼻塞、流涕、脓性引流物、下鼻甲肿大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涕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鼻鼻窦炎在上颌窦发生钙化斑均显著高于蝶窦患者。钙化斑在上颌窦的发生率与在蝶窦及颌窦的发生部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临床特征明显且CT诊断特异性强,可作为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 标签: 真菌性鼻鼻窦炎 临床特征 慢性鼻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感染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如何预防感染进行对策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60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为研究案例,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并提出相应感染预防对策。结果经研究调查发现,泌尿系统患者经化疗治疗后出现感染了35例,感染率为9.72%。住院时长、化疗时长与化疗剂量等均为感染因素,能够引起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发生感染问题。在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方面,消毒到位、营养状态与感染预防用药是重要保护因素。结论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感染因素较多,在感染预防措施制定方面必须根据实际问题进行预防方案合理制定,以减少患者感染发生情况。

  • 标签: 预防对策 泌尿系统肿瘤患者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安全因素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防范和对策。方法选取122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防范。结果参照组的满意率为88.52%,在护理风险率为6.56%,观察组满意率为98.36%,在护理风险率为1.64%,两组相比,差异非常大(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正确化、规范化,能有效的确保患者的透析安全性,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可使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更加完善,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 标签: 防范和对策 血液透析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根据不同病情施行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血管抑制类药物治疗等不同治疗方案,并在治疗开始后21-28d择期手术切除,随访12个月,分析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80例肺癌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根除率91.25%(73/80),并发症发生率22.50%(18/80),12个月生存率为76.25%(61/80);与患者预后有关因素主要包括恶性胸水、转移性癌性病灶数量、是否开展靶向分子药物及血管抑制素药物治疗。结论肺癌患者经个体化治疗后,远期疗效较好,化疗、靶向分子药物及血管抑制素药物等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优化远期预后。

  • 标签: 肺癌 个体化治疗 远期疗效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1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且提出解决对策,再对126例老年中风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总结调查结果。结果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前,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3.3%,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后,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能够大大的提高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老年中风患者 不安全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儿,将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监护室内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总结不安全因素,并就其防护措施展开分析。结果140例新生儿监护室患儿中5例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包括1例院内感染、3例针刺伤、1例烫伤,不良事件发生率3.57%。造成新生儿监护室内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及组织管理因素等。结论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因外界多种因素、人员因素及技术因素等影响护理质量,导致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影响患儿疾病治疗。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护理知识的普及、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

  • 标签: 新生儿监护室 不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选出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疾病情况及自我管理水平等方面,对调查结果实施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服药种类、DM知晓率及治疗复杂程度与依从性相关,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经济收入、DM知晓率及治疗复杂程度是影响自我管理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有多种因素可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故而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

  • 标签: 糖尿病 自我管理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避免心血管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方法选取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60例患者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此对10位参与了这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医院、患者自身、医护人员,其中医院的护理人员所占比重最大,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是护理工作者缺乏专业的护理专业知识。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有很多不安全的影响因素,要避免这些因素需要医院、护理人员、患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我院应切实加大对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瘢痕子宫再分娩剖宫产相关因素以及并发症发生的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对瘢痕子宫76例孕妇与非瘢痕子宫76例孕妇,所有孕妇分娩一律为剖宫产手术分娩。瘢痕子宫76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讨论组,非瘢痕子宫76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孕妇进行分娩时选择剖宫产的相关因素以及并发症发生的状况,并将统计分析的相关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孕妇选择剖宫产的相关因素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讨论组孕妇主要是由社会因素、胎儿窘迫两种相关因素造成孕妇再次选择剖宫产手术,而两组孕妇在产后出血、产后发热、盆腹腔粘连三种并发症情况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并发症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妇选择再分娩剖宫产的主要因素是由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所以瘢痕子宫孕妇应当减少社会因素所造成的剖宫产因素是,并且需要把握孕妇分娩时的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的具体方法,降低孕妇选择再次剖宫产的可能,保证孕妇与胎儿的安全。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分娩剖宫产 相关因素 并发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体位安置以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2017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在134例患者当中,有5例患者在腹腔镜术后产生了肩部疼痛等并发症,其余的129例患者由于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因而没有发生因体位不当而发生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合理安置其体位,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疗效,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预防相关的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体位安置 并发症发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宫腔粘连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检索我院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医院妇科病房以宫腔粘连为主诊断儿收入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15例,分类统计相关病史、及高危因素。结果因妊娠相关疾病而进行宫腔手术,可以认为是宫腔粘连的主要高危因素。结论从预防角度看,建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妊娠,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人流等宫腔操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科学避孕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宫腔粘连 高危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对策。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选择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处理对策。结果调查发现并发症、实施有创治疗、住院时间、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患者年龄等因素是心血管内科常见感染危险因素。168例患者中共有15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几率为8.9%。结论为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感染率,积极调查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的感染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处理十分重要。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常见感染危险因素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 】 目的 了解市徐州市 201 8 年成人麻疹疾病严重程度的 影响 因素 ,为徐州 市成人麻疹的有效 预防及 控制提供科学证据 。方法 对徐州市 201 8 年成人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 进行单因素分析及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201 8 年徐州 市成人 麻疹严重程度的可疑因素是年龄、高血压、糖尿病、 SAA ;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SAA 的影响系数为 0.142 ( p<0.05 )、不同年龄组影响系数为 -1.081 ( p<0.05 )、 -0.947 ( p<0.05 ),糖尿病的影响系数为 -0.538 ( p<0.05 ) , 高血压的影响系数为 -0.441 ( p>0.05 ) 。 结论 SAA 水平越高,成人麻疹病情越严重,年龄因素及糖尿病也是成人麻疹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成人麻疹 严重程度 影响因素 徐州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抽选657例进行研究,根据是否患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例,被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照组621例,为非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回顾分析两组新生儿相关资料,对比找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影响因素,性别、胎次、胎龄、分娩方式等两组差异不大,P>0.05。出生体重、自然分娩概率实验组明显更低,早产概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肺炎发生率、败血症发生率、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更高,母亲产前应用抗生素、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人工喂养等概率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败血症、早产等均为诱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应该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预防。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发病因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困难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吞咽功能作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分为2组,即吞咽困难组(n=53)及无吞咽困难组(n=47),并作危险因素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与无吞咽困难组比较,吞咽困难组的年龄(84岁以上)、痴呆程度(中重度)、并存基础疾病(脑血管疾病)、进食依赖(需喂食)、食物类型(固体食物为主)及牙齿缺失(6颗及以上)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P<0.01。年龄75岁或以上,伴有中重度痴呆程度,合并脑血管等疾病疾病、以喂食为主要进食依赖、进食时间30分钟或以上、进食固体食物为主、且牙齿缺失6颗及以上均为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困难情况的发生率较高,临床需尽早发现,积极预防存在相关吞咽困难危险因素,以通过多途径干预措施,从而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吞咽困难情况发生及发展。

  • 标签: 老年痴呆 吞咽困难情况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全麻下鼾症手术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鼾症患者术后躁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的研究方式,随机选取156例全麻下行鼾症手术的成年患者,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依据镇静-躁动评分(SAS)对患者躁动进行评定。按Logistic回归分析的要求进行量化和赋值,先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再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性别、ASA分级、术前焦虑、麻醉方式、利多卡因使用情况、术中低体温、术后疼痛、是否留置导尿管以及苏醒方式对患者术后躁动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术前焦虑、留置导尿管为术后发生躁动的危险因素;使用利多卡因和自然苏醒为术后躁动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成人全麻下鼾症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与很多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患者躁动的发生,保证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

  • 标签: 全身麻醉 鼾症手术 躁动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