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亲密关系对于个体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影响亲密关系建立和维持的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提供有效、可靠的保障。本文从人际关系的构成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而延伸到亲密关系理论,并对其进行了相关介绍。这样有助于加深对亲密关系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了对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对于从事亲密关系相关的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亲密关系 承诺 异性吸引力
  • 简介:摘要本文以鱼骨图的思维方式,从人员、工具、管理、方法四方面对成人疼痛评估实践中的促进因素及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在对国内外文献的检索过程中发现,目前关于成人疼痛评估的研究以量性研究为主,少有人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疼痛评估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与探析。

  • 标签: 疼痛评估 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针对门诊输液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实施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0名输液患者,并随机将400名输液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的200名门诊输液患者实施较为常规化的输液护理,对观察组的200名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并加强管理门诊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结果观察组的输液患者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输液患者,并且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也要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门诊输液不安全因素实施护理措施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护理成绩,可以显著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幅度提高输液患者的患者满意程度。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输液患者 患者满意程度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科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选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肿瘤科护士10名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肿瘤科护士心理健康状态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针对影响心理健康状态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观察实施措施前后护士心理健康情况。结果影响肿瘤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和工作因素,工作因素影响力度大于社会因素。经采取措施处理后,护士心理健康评分要显著高于措施实施前,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影响肿瘤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与工作因素,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对应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

  • 标签: 肿瘤科 护士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对在我院治疗的患儿的护理情况,探讨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有关的因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为得出与儿科会理安全隐患有关的因素,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从2011年7月份到2016年7月份因护理工作的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探讨出防范安全隐患的具体措施。在此期间从2011年7月份到2014年12月份儿科采取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措施,标记此阶段为常规组;从2012年12月份到2016年7月份儿科采取的护理方法为优质护理措施,标记此阶段为优质组。结果常规组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有68例,此68例中占安全隐患问题的比例最大的为48.5%,有33例,是因为护理人员及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太端正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其次占安全隐患问题比例第二的为23.5%,有16例,是因为护理人员及医生缺乏责任心,对患者病情未给予一定的重视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占安全隐患问题第三的为14.7%,有10例,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太熟练及护理人员素质方面的不足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占安全隐患问题第三的为7.3%,有5例,是因为患者就诊的周围的环境比如卫生打扫不合格等方面的问题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最后有4例,占安全隐患问题的6%,是因为各种其他不太明确的原因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优质组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为21例,其中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及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太端正、护理人员及医生缺乏责任心引起的。由护理人员及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太端正引起的有15例,占比例为71.4%;由护理人员及医生缺乏责任心引起的有6例。占比例为28.6%。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两组的安全隐患问题引发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的安全隐患发生率远远小于常规组。结论儿科患者为小儿,更需要医护人员的更全面的护理。由两组间的对比,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由每组间各种因素的对比可以得出端正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以及加强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素质能更好的防范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在对待儿童患者上应给予更优质的服务,加强端正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以及加强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素质。

  • 标签: 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问题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安眠药中毒患者在进行急诊时出现滞留现象,分析其滞留时间影响因素。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出现安眠药中毒并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其安眠药中毒急诊滞留时间长短进行分组,急诊滞留时间小于3小时的患者列入A组,共有30例,急诊滞留时间大于3小时的患者列入B组,共有18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等进行观察对,急诊滞留时间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在年龄、药物服用量、就诊治疗时长等方面上,B组的均明显高于A组,并且B组需进行插管及具有严重内科病史的人数多过A组的,对两组患者进行早期预警风险(MEWS)、昏迷指数(GCS)进行评估,B组两项评估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存在统计学差别。综合上述说明,患者的年龄、药物服用量、就诊治疗时长及MEWS、GCS等评分与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相关。结论在对安眠药中毒的患者进行急诊时滞留的时间长短与患者治疗效果、年龄、MEWS等指标相关,滞留时间长还会与患者的昏迷程度有关。

  • 标签: 安眠药中毒 急诊 滞留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炎琥宁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自2003-2007年间使用炎琥宁发生的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输液浓度、速度、发生反应轻重度等原始参数,以统计处理方法探讨不良反应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炎琥宁输液不良反应与年龄,输液速度,浓度,给药途径相关,而与溶媒种类等因素无关。结论炎琥宁输液反应出药物本身可能的因素外,输液过程的某些相关参数会影响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炎琥宁 输液反应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索Braden评分表对于泌尿外科卧床病人的评估及防范。方法运用Braden评分表对泌尿外科72例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估并采取压疮预防及防治措施。结果我泌尿外科运用Braden评分表评估及预防卧床患者72例压疮情况,其中69例皮肤完好出院,2例入院时有带入性压疮好转出院,1例发生压疮治愈出院。结论运用Braden评分表针对高危患者实施重点预防,提高了护理质量质控环节,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 标签: 泌尿外科 压疮 评估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胰腺癌辅助化疗的预后及复发因素。方法对30例于我院接受胰腺癌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预后及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由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切缘情况、血管侵犯、脉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是否完成辅助化疗、术前CEA水平等单因素与化疗预后正相关(P<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血管侵犯、术前GEA水平升高属于胰腺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腺癌辅助化疗后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未完成辅助化疗等属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术前GEA水平升高、血管侵犯则为引起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需临床重视。

  • 标签: 胰腺癌 辅助化疗 预后 复发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对研究护士职业安全影响因素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其次对职业安全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述,再次,对护士职业安全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影响护士职业安全度的因素,提出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

  • 标签: 护士安全感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就200例孕妇产前焦虑相关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200例孕足月产妇,每个研究对象均是在医院内单独完成问卷调查,若产妇的文化程度较低,那么可由护师来进行解释说明。结果非焦虑组产妇的人数为156例,所占比例为66.2%;焦虑组产妇的人数为80例,所占比例为33.8%。孕妇产前焦虑的内容较多,非焦虑组产妇与焦虑组产妇有8个项目(担忧产后疾病与分娩感染、担忧分娩母婴意外、担忧乳水、担忧医生技术、担忧其他人干扰、担忧膳食营养、担忧新生儿误认、担忧胎儿性别、其它)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深入调查孕妇产前焦虑相关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标签: 产前焦虑 调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脑出血患者的肺部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500例在我院ICU住院的脑出血患者,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肺部感染情况以及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结果在500例ICU脑出血的患者中,有98例并发肺部感染,所占比例为19.6%。而造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吸烟史、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住院时间、年龄等因素。结论ICU脑出血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几率很高,在工作中需加强护理工作的质量,重视基础护理,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使在院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降低。

  • 标签: ICU脑出血 高危因素 肺部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州海珠区首次脑梗死(CI)、脑出血(CH)患者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收入我区的9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其中CI860例,CH40例;昼夜按600~1200、1200~1800、18~000、000~600共4个时间段;发病季节根据广州市区的亚热带地区气候特点按一年四季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卒中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性脑卒中发生于600~1200时间段居多,显著高于其他间期(P<0.05),且以春冬两季相对高发,夏秋两季相对低发;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段集中于1200~1800,但季节规律性不明显。结论广州海珠区脑卒中患者首次脑卒中发病具有昼夜和季节性规律,在脑卒中防治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发病规律性,并结合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脑卒中 首次 发病规律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有关因素,为解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以及网络平台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进行文献调研,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安全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孕妇60例,按照单双数的方法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孕妇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孕妇受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为50%,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的刨宫产率为78.26%;实验组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种比较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干预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受社会因素影响的刨宫产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社会因素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医院的感染于护理行为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方法。方法将我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10在我院入住的217例新生儿进行调查,分析男性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气管插管等新生儿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总结所有新生儿感染部位的构成比例,了解微生物的培养种类。结果217例中出现医院感染的有15例占总数的6.9%,主要是呼吸道感染,皮肤组织、消化道组织感染的依次是12.7%和9.5%。结论对新生儿造成感染的危险主要因素分别有气管插管、重症监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窒息等。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是在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显示为小的(直径一般小于5mm)、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低信号灶。脑微出血与脑梗死存在部分相同的危险因素。本文主要对脑微出血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相关性文献进行综述复习,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微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老年骨质疏松症引发骨折的危险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进行调查,所有病人经过X线骨密度仪检测,均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病人年龄范围60~90岁,平均(68±11.2)岁。将15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人组(60~69岁)与高龄组(70~90岁)。结果女性(68.94%)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多于男性(31.06%),骨折发生频率较高的部位是股骨颈与椎体。主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是跌倒。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人群总量大,引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很多。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做好老年人心理、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症 骨折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