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将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同种血清提取技术分析血清肺炎支原体 IgM抗体的阳性率,并借助血球分析仪对患者体内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总 IgE的水平,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测结果进行对照,通过三组数据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病症的潜在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肺炎支原体 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肺炎支原体血清总 IgE与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合统计学分析可知,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病症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更是诱导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因素,可使其危险发生的概率明显提升。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咳嗽变异性哮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A组的80.00%(P<0.05)。治疗后B组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为(1.9±0.5)次,明显少于A组的(2.8±0.7)次(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8.88%,无明显比较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A,GPA)是体细胞突变研究的重要分子标志之一,为了了解射线作用与GPA突变的效应关系。采用GPA突变分析技术对3例钴源意外受照个体外周血红细胞GPA变异频率进行了检测,经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进行进行算,这3例个体受照的生物剂量分别为2.5,2.9和1.9Gy,所测GPA变异细胞频率分别是正常对照个体均值的3.9,4.3和4.1倍,提示射线所致GPA变异细胞频率增高效应,受照个体外周血中长期持续民存在的GPA变异细胞,来源于突变的造血干细胞,成为射线诱变效应的永久性标志。

  • 标签: 红细胞 血型糖蛋白A 变异频率 ^60CO照射 辐射损伤
  • 简介:<正>背景:很少有人认识到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一种高危因素,目前这种内在联系的研究已经包括了前列腺癌易感基因可能出现的位置—17号染色体q21-22片段。方法:自肿瘤基因相关区域的家庭中选取了94个非相关的前列腺癌病例,并按照遗传基因的顺序检测了其17号染色体q21-22片段中的200个基因。并应用家系成员、门诊病例和对照组去描述基因突变的频率。结果:从四个不同家系的先证者中发现一个

  • 标签: 前列腺癌 高危因素 易感基因 染色体 遗传基因 肿瘤基因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将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同种血清提取技术分析血清肺炎支原体 IgM抗体的阳性率,并借助血球分析仪对患者体内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总 IgE的水平,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测结果进行对照,通过三组数据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病症的潜在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肺炎支原体 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肺炎支原体血清总 IgE与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合统计学分析可知,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病症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更是诱导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因素,可使其危险发生的概率明显提升。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咳嗽变异性哮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氨茶碱度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变异性哮喘患者中,择取68例资料完备的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排序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4例,前者给予氨茶碱治疗,后者给予阿奇霉素联合氨茶碱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与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氨茶碱治疗变异性咳嗽,能够快速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较好,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氨茶碱 变异性哮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每搏变异度(SVV)在肝叶切除术中指导容量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肝叶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CVP维持在0~5cmH2O,SVV维持在10%±2%),对照组(CVP维持在0~5cmH2O)。记录两组病人各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麻醉后30min(T1)、肝叶切除结束时刻(T2)、手术结束即刻(T3)。记录两组病人术前一天(A),肝叶切除结束后(B)和术后第一天(C)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记录两组病人的手术切肝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肝功能分级上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T1、T2、T3的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有创血压(ABP)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输出量(CO)、心率(HR)T2、T3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化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比较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除尿量变化不大,其切肝时间、出血量、术中补液、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叶切除术中应用SVV动态指导容量管理,有利于术中控制出血量及减少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进行优化、个体化补液。

  • 标签: 每搏变异度 精准肝叶切除 容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采取苏黄止咳胶囊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苏黄止咳胶囊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00%,和对照组的72.5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最大力气呼出气体量(FEV1.0)三项指标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上述三项指标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采取苏黄止咳胶囊辅助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苏黄止咳胶囊 辅助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白血病变异表达骨髓抑制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小儿白血病患者,随机选取68例,对其进行化疗干预,化疗后对患儿进行了全面优质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等,对骨髓抑制期患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儿生存情况和红细胞指数进行研究。结果:经过全面护理后,患儿出现发热、口腔溃疡和鼻出血的例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控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指数趋向正常(4.0-10.0)10^9个/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白血病预防感染护理中,全面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使其白细胞指数恢复正常。鉴于相关护理方案在骨髓抑制器预防感染护理中价值较高,可对全面护理方案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白血病 骨髓抑制 变异表达 预防感染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对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应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CVA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20例患者接受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并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POMS-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护理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0.1-2020.12期间收治的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数量为2组,分别为常规组与护理组。其中常规组(49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49例,接受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功能以及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情况,护理组较佳,(P

  • 标签: 中医辨证护理 咳嗽变异性哮喘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西替利嗪配合氨茶碱用于治疗小儿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我院因变异性哮喘而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替利嗪进行治疗,观察者患者予以西替利嗪联合氨茶碱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并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患儿联合用药后咳嗽、哮喘、肺哮鸣音等症状在较短时间内消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特异性哮喘,西替利嗪,氨茶碱,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