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受试者采用先期行腓骨下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跟骨牵引,开放创口清创缝合,进行消肿、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二期手术(十到十四天后)对行胫骨下端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放置冲洗引流管,消肿、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的方法,拟总结伤后分期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术中使用不同类型AO接骨板并根据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本论文分别对随访6个月至1.5年,闭合性骨折患者以及开放型骨折患者完成分期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段,优良率达90%以上。研究表明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是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可使患肢早期功能恢复,避免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 分期外科治疗 内固定治疗 切开复位 钢板螺钉 感染 踝关节 闭合性骨折 接骨板 下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穿刺组织病理远程会诊结果确诊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传染病医院肺穿刺组织病理远程会诊80例,综合病理远程会诊确诊结果,分析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意义。结果80例肺穿刺组织病理远程会诊明确诊断率达到90%,为确诊给出了指导性诊断意见,满足了临床需要,给患者提供了精准的治疗依据,给医院病理科提高了病理诊断准确率。结论肺穿刺组织病理远程会诊在本院病理科及全省基层医院病理科值得推广,提高了病理诊断水平及精准治疗临床意义。

  • 标签: 肺穿刺组织 病理远程会诊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疗效。方法对24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采取食指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结果皮瓣均一期愈合,多数皮瓣色泽、质地好,类同于正常皮肤。结论应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疗效满意。

  • 标签: 食指背岛状皮瓣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米福汀在肺癌放疗中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入院的非小细胞癌Ⅲa至Ⅲb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对于联合用药组采用于放疗前半小时静脉滴注阿米福汀的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放疗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放疗疗效及放疗后产生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等毒副反应。结果经阿米福汀联合治疗的患者放射性肺炎、白细胞减少的出现率(9.30%、23.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出现率(20.93%、62.79%),p值(0.024、0.017)均低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米福汀在肺癌放疗治疗中能够保护正常组织细胞,有效降低了患者放射性肺炎及白细胞降低的副反应。

  • 标签: 阿米福汀 肺癌放疗 正常组织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借鉴研究型医院的理论,提出学习型医院的内涵,理论基础和优势,结合医院实践,从推进医院文化建设与发展、坚持医院“姓公为民”的宗旨不动摇、整合医疗资源,开展横向或纵向医疗合作、服务体系创新、构建医院标志性优势学科等方面探讨了建设学习型医院,推动医院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

  • 标签: 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医院 医院创新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zrin蛋白和iNOS在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以及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25例不典型增生胃粘膜和20例正常胃粘膜中Ezrin蛋白、iNOS的表达并加以分析。结果①Ezrin蛋白和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和73.3%,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和不典型增生组(P<0.001)。②Ezrin蛋白、iNOS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③Ezrin蛋白与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3,P<0.05)。结论Ezrin蛋白、iNOS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胃癌 Ezrin iNOS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EphB4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它们与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标本63例、正常结直肠组织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phB4蛋白的表达及MVD水平。结果(1)EphB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5.1%(41/63),正常组织中则为28.0%(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B4蛋白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VD为41.00±7.76,阴性表达组为32.91±10.27,EphB4蛋白阳性表达组MVD水平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2)结直肠癌组织中EphB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phB4蛋白是反映结直肠癌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结直肠癌 EphB4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例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并给予疼痛、饮食、管道、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1例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创面未出现感染、有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患者患肢功能锻炼情况良好,且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通过加强疼痛、饮食、管道、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能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骨折 软组织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在大鼠血浆和肝脏组织中的浓度的方法。方法通过外周静脉注射表阿霉素后,取大鼠血浆及肝脏组织,经蛋白沉淀,有机相萃取,氮气吹干,流动相复溶等处理后,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表阿霉素的药物浓度,结果血浆中最小检测限为5ng/ml,在5~1000ng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肝脏中最小检测限为25ng/ml,在25~2000ng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结论建立了检测血浆、肝脏组织内表阿霉素(EPI)药物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RP-HPLC)。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的特点。

  • 标签: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表阿霉素 肝脏组织 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病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取乳腺组织标本展开免疫组化学染色,并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观察乳腺切片标本以及检验结果。结果乳腺组织切片没有出现收缩干裂现象,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相对清晰,能够对乳腺癌细胞、炎症细胞予以清晰的辨别。HE染色鲜艳,细胞核染色结果显示,颜色为鲜明蓝色。结论免疫组化染色对乳腺癌的病理检查具有重要意义,染色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病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CHB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采取肝活组织检查明确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并采取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患者是否存在Hp感染。按照14C结果把研究对象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结果两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G2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S2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或许和CHB患者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的严重程度无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幽门螺杆菌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烧伤整形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烧伤行整形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收治的烧伤行整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烧伤行整形手术患者41例,男女比例20∶21,年龄均在16岁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36.23±2.09)岁,对照组烧伤行整形手术患者41例,男女比例1922,年龄均在17岁至53岁之间,平均年龄(36.31±2.06)岁,对比两组烧伤行整形手术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于烧伤整形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 整形 术后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尿及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肾组织进行染色,并经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血、尿TGFβ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肾病组患儿的血、尿中TGFβ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GFβ在正常对照组的肾小球无表达,而在肾病组患儿肾小球及肾小管中有较密集的棕黄色颗粒,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显示肾病组肾组织中的TGFβ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尿及肾组织中TGFβ表达显著增加,可能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TGF&beta 基因调控 肾组织超微结构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穿刺组织学活检在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穿刺组织学活检。结果90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无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细针穿刺后组织病理构成乳头状癌58个(64.4%),滤泡癌9个(10%),髓样癌2个(2.2%)。结节性甲状腺肿11个(12.2%),腺瘤8个(8.9%),甲状腺炎2例(2.2%)。伴有淋巴结转移22例(24.4%)。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总符合率为95.6%(86/90)。其中2例甲状腺不典型腺瘤因瘤细胞及其胞核呈明显异型性并可见核分裂相而误诊为甲状腺滤泡性癌,1例甲状腺滤泡性癌因肿瘤细胞分化较好而误诊为甲状腺腺瘤浸润包膜和血管、细胞分化好而误诊为甲状腺不典型腺瘤,1例桥本甲状腺炎误诊为甲状腺滤泡状癌。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使用穿刺活检,可准确判断甲状腺结节位置和穿刺针所在位置,避开大血管和其它重要组织,所取组织不易破碎,能充分满足组织切片及病理诊断需要,是一种安全、简便、可行的术前确诊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彩照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浅表软组织肿块病理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结果采用高频彩超诊断有很好的准确性,敏感性高,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187例,恶性病变13例。结论高频彩照在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中敏感性高,能够判断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体表软组织肿块 高频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体表软组织包块患者行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体表软组织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类型软组织肿块在多普勒超声检查下的表现,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对于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准确率,对比恶性肿块患者多普勒血流影像(CDFI)的分级情况。结果所有接受研究的92例体表软组织肿块患者行超声诊断85例,诊断准确率为92.39%,7例误诊,其中,3例脂肪瘤和1例血管瘤被误诊为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被误诊为恶性肿瘤,1例淋巴结炎被误诊为淋巴转移。软组织恶性肿瘤多普勒超声影像下的血流分级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对照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软组织肿块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不仅可以进一步确定肿块的具体位置、肿块大小以及肿块的变化形态,还能够准确鉴别患者是否存在恶性肿块,值得用于软组织肿块患者的检查过程中。

  • 标签: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体表 软组织肿块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直肠癌中均有过度表达,低氧诱导因子1α能诱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配体的表达,增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过提高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增强细胞对缺氧的反应。本文主要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低氧诱导因子lα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进行阐述。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低氧诱导因子l&alpha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1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密切护理观察等。结果23例创面植皮后愈合;8例瘢痕愈合。结论VSD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过程中,细致到位的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植皮成功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VSD 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