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SSA及MB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50例患者采用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以及对MBI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SSA及MBI在治疗四周后均有明显改善。总体情况来看,研究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的研究数据表明,利用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明显,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康复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通关利窍针刺法 康复训练 中风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减重平板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1.01-2021.12于本院行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的患者共计200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分设组别,探索II组(常规物理治疗,n=100例),探索I组(减重平板训练,n=100例)。比较两组脊柱功能、步行能力及疼痛水平。结果:探索I组治疗前脊柱功能评分、步行距离及疼痛水平比较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与探索II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患者,减重平板训练方式的应用,可提升患者脊柱功能与步行能力,并减轻疼痛水平。

  • 标签: 减重平板训练 脊柱胸腰段骨折 10m步行距离 疼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阴道炎患者护理进程中融入盆底肌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全年覆盖范围内于我院内确诊为阴道炎的女性患者(n=80)纳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是否应用盆底肌训练并经双盲法等比率分组(n=40),依次对应为空白组(仅介入常态化护理干预)与试验组(在前组的前提下介入应用盆底肌训练),观察患者阴道炎症状评分结果、观察患者阴道健康状况评定结局。结果:试验组患者阴道瘙痒、灼烧感、阴道干涩、阴道疼痛、阴道充血等症状评分更低,与空白组患者相较组间具备统计差距(P

  • 标签: 盆底肌功能恢复 阴道炎护理 康复训练 护理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2年7月份至2023年7月份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组别:参照组;实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体外冲击波治疗;实验组:体外冲击波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确患者的JOA评分以及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患者的JOA评分显优,疼痛得到缓解,P<0.05。结论:为腰椎间盘突症患者提供体外冲击波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可能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提倡。

  • 标签: 体外冲击波治疗 核心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盐酸青藤碱定点注射联合本体感觉康复训练对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8月期间于我科接受治疗的40例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半随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20,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与试验组(n=20,采用盐酸青藤碱定点注射联合本体感觉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并计算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侧踝关节主被动关节活动度(A-PROM)、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 试验组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A-PROM水平及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予以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盐酸青藤碱定点注射联合本体感觉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踝关节疼痛,提高踝关节功能、活动度及整体平衡能力。

  • 标签: 踝关节功能障碍 盐酸青藤碱定点注射 本体感觉康复训练 踝关节功能 平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针灸配合阶段性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2021年7月到2022年12月,以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6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3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阶段性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进行温针灸、阶段性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康复优良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d、术后5d、术后1月观察组疼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阶段性康复训练联用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优良率,可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阶段性康复训练 温针灸 康复优良率 疼痛症状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交际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精神分裂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病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患者能够重新回到社会进行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的治疗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动态交际技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性症状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措施对其上肢功能的影响意义。方法:于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实施研究,将1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做为分析依据,根据病床单双号进行组间安排,每组归入(n=80),针对一组实施常规护理;针对二组实施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而后实施比对。结果:研究过后,关于患侧关节活动度、水肿发生率、SAS、SDS评分,两组差异显现,二组更优(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而言,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方案的实施开展,即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还在降低水肿发生率方面作用显著,临床影响意义巨大。

  • 标签: 渐进式康复训练 预见性护理 乳腺癌术后 上肢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以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05月至2023年05月接收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纳入研究组(n=50,早期康复训练)、常规组(n=50,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心肺功能。结果:研究组血管栓塞、心律失常、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力肺活量(FVC)、峰值氧脉搏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心肺功能恢复,降低冠心病相关并发症发生,利于预后改善,值得推荐。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早期康复训练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海军陆战队员军事训练伤康复的影响因素实施探究。方法:病例资料为50例海军陆战队军事训练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均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区间段中某军队康复中心诊治的,通过康复资料的调取,详细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军官与士兵半月板损伤、腰椎间盘突出以及骨折等的发生率的差异性鲜明,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P<0.05)。关节扭伤、脱位,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的康复率分别是75%、71.4%、70%。结论:受到海军陆战队日常训练危险性高的影响,队员的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需提升队员的安全意识,并讲解训练重要性,分解训练动作,预防队员受到很重的训练伤害。

  • 标签: 海军陆战队员 军事训练伤 康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盆底肌训练+心理护理对围绝经期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调查本院妇科病区与妇科门诊2018年11月-2020年11月的122例围绝经期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样本,以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训练+心理护理)各61例。观察指标:治疗有效率及SAS评分。结果 研究组(91.8%)及对照组(67.21%)治疗有效率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SAS评分差异明显,前者明显较低,P<0.05。结论 盆底肌训练+心理护理利于提高围绝经期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病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 标签: 盆底肌训练 心理护理 围绝经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患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时,为其实施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我院纳入研究的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分组,对照组(21例,一般护理),观察组(21例,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实施后经对比,观察组吞咽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方案,观察组的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效果更好,可促使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减轻甚至痊愈,同时能增强护理满意度,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患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时,为其实施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我院纳入研究的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分组,对照组(21例,一般护理),观察组(21例,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实施后经对比,观察组吞咽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方案,观察组的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效果更好,可促使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减轻甚至痊愈,同时能增强护理满意度,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尿失禁患者采取补中益气汤和真武汤加减+膀胱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SCI尿失禁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补中益气汤合真武汤加减+膀胱训练)和对照组(膀胱训练)各45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排尿日记、负面情绪、尿流动力学指标、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脊髓损伤 排尿日记 补中益气汤合真武汤 尿流动力学 膀胱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应用康复教育训练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院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12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康复教育训练,干预组患儿在此的基础上加用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连续治疗1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D患儿康复教育训练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教育 孤独症 低频经颅磁刺激 谱系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门自主收缩与放松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随机抽选66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实验组给予肛门自主收缩与放松训练干预,两组各33例,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每周漏便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应用肛门自主收缩与放松训练,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肛门自主收缩 放松训练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肠道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并高血压患者群体中呼吸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在研究中纳入受治于我院的老年慢阻肺并高血压患者8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两组,A组遵循常规方法予以护理干预,B组遵循呼吸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结局。结果:干预后B组患者包括FVC、IC、FEV1在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较A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结论:为老年慢阻肺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呼吸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效果十分理想,能令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呼吸训练 护理干预 老年 慢阻肺 高血压 效果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生菌。比较两组拔管率、拔管时间、再置管率、肺部感染评分及营养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CPIS、ALB、TF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拔管成功率、ALB、T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CPI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给予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缓解肺部感染情况,改善营养状况,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 吞咽功能训练 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 拔管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穴位贴敷联合抗阻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23年1~12月收治的70例诊断为慢性心力衰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重塑指标、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LVEDd、LVESd、LVEF、SV、6-MWT、MLHFQ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LVEDd、LVESd、MLHFQ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LVEF、SV、6-MW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穴位贴敷联合抗阻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室重塑指标、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缓慢性心律失常 穴位贴敷 抗阻训练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