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品检验作为药品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对于提高药品质量、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药品检验实验室作为药品质量检测的重要场所,其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对于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和可观性必然会产生影响。细节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习的代表性成果,在药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维护数据的精准性。故此,本文针对药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应用进行研究,分别从细节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优化、经营人员责任意识的提升以及垂直管理模式的实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具体应用对策,以便为今后药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精细化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节管理 药品检验实验室 质量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性病临床标本实验诊断应用PCR检验技术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做性病临床标本实验诊断的89例疑似性病患者,对所有疑似患者均做常规培养和PCR检验技术,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常规培养准确率为77.53%,特异度为25.00%,灵敏度为87.01%,PCR检验准确率为96.63%,特异度为83.33%,灵敏度为98.70%。PCR检验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高于常规培养(P<0.05)。结论 PCR检验技术因其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可用于性病临床标本实验诊断,未来具备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PCR检验技术 性病 临床标本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数字切片系统对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40例微形态学实验教学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分为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实施数字切片系统教学法,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考核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数字切片系统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数字切片系统教学法 显微形态学实验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其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加强师生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评估的准确性等。同时,也讨论了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标签: 护理实验 新课标 开放式实验教学 辅助教学
  • 简介:摘要 通过对本中心实验室一起艾滋病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完成了组织构建及中心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按规范实施生物安全管理,确保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

  • 标签: 艾滋病 职业暴露 生物安全管理
  • 简介:【 摘要 】 《面向中小学校园的中医药文化读本》的编写主要涉及到中医药字词的阐述、中医药诗词、谜语的收纳、古代名医的典故趣闻、中医药方面的相关典故以及中医药所需普及的常识几个方面。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是继承 和 发扬我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 ,也 是延续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件大事。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中医药文化中小学读本可以培养提升我国中小学学生对国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可增强中小学学生对中华民族固有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近年来,中医药文化在科普读物方面得到不断的拓广,得到了基层群众的一致认同。中医药文化能够帮助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更加有利于在中医药知识在生活中的普及传播,因此越来越多的大众群体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医药文化也深受一线群众的深度喜爱。

  • 标签: 中小学校园 文化读本 中医药文化 文化精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控制肺结核患者学校中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以及服药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01月-2021年02月的90例控制肺结核患者学校中密切接触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情况以及服药效果。结果 有卡介苗接种史和无卡介苗接种史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各组接受治疗及完成治疗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 感染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应用于学校传染性疾病中的控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期间的580例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学生均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接受健康教育之前设为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之后设为研究组,分析学生对结核防治知识的了解度以及行为的正确性。结果: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后,学生对结核防治知识的了解度明显提升,组间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结核病防治 健康教育 传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少年卫生学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我市于2022年1月-12月期间进行儿童少年卫生学,抽取5000名在校学生,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021年1-12月期间未进行儿童少年卫生学5000名在校学生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通过少年卫生学后,流行性腮腺炎、流感、沙眼、视力低下和蛔虫病发生率降低,且提升了保健知识、膳食营养、身体发育、心理健康和卫生习惯评分,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儿童少年卫生学应用于学校中可减少常见病的产生,进而将健康认知水平提升。

  • 标签: 儿童少年卫生学 学校常见病 预防 重要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性疾病特点,总结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方法:选择某一小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了500名学生。2021年1-12月,未实施全面传染性疾病预防。2022年1-12月,实施全面传染性疾病预防。比较实施前后两个时间段学生的传染病发生情况、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实施后比较实施前的传染病发生情况,P<0.05;实施后比较实施前的传染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P<0.05;实施后比较实施前的学校卫生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P<0.05。结论:小学阶段手足口、水痘等各类传染病发生风险较高,且基于人群密集的特点,传染风险高。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中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可以在提升管理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传染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进而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 标签: 传染病预防 学校卫生管理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给予儿童少年卫生学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本地区中小学2021年1月--2022年1月500名学生为对照组(未开展),本地区中小学2022年2月--2023年2月500名学生为观察组(开展儿童少年卫生学教育),分析学生疾病发生率效果。结果:观察组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给予儿童少年卫生学教育,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健康认知水平,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 标签: 儿童少年卫生学 学校 常见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价值。方法:于2022.9月-2023.9月对某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抽取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比教育前后健康教育效果。结果:教育后,学生结核病防控意识提高,相关行为变化、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度均高于健康教育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规范学生相关行为,并提升其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度。

  • 标签: 结核病防治知识 健康教育 学校结核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上海市部分初中和高中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相关数据,并探讨如何对此类事件进行预防控制,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3年6月5所初中5所高中学校的疾病数据,对这10所学校所发生的疾病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2020年6月—2023年6月这一期间,合计发生了12起学校内的传染病传播事件,并且这些病例其均发生在农村的学校中,在12起事件中,共发生了400例病例,病例当中有200例初中病例,200例高中病例,尚未发现死亡病例。病例当中的首发病例距离要求的报告时间最长为16.21d,相应的时间最短的是2.46d,而报告与创造事件之间相隔的时间最长的是2.23d,最短为1h,并且首发病例与末例病例的间隔时间最少的是4.35d,最长间隔43.21d,在调查中,多数病例集中在4-6月和9月,本研究中的调查数据均进行核对。结论: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主要发生在农村中的初中和高中,这些学校学校环境普遍较差,设施不齐全,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学校的卫生条件建设,改善卫生水平。

  • 标签: 学校卫生 传染病 预防控制 公共卫生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慢性荨麻疹患者并建立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9年 1月 1日至 2020年 3月 31日收治的 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40例)与实验组( 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联抗胺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则行药师干预联合健康管理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治疗依从性与不良反应。 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 82.50%( P< 0.05)。对照组 DLQI评分与 MMAS-8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感染指标和病原微生物的变化情况。方法:筛选我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42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42例患儿入院当天均行血常规、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查。血清白细胞计数增高者为45例(31.69%),减低12例(8.45%),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的53例(37.32%),C-反应蛋白增高87例(61.26%),降钙素原(PCT)升高者54例(38.02%),血沉升高(>20mm/h)者76例(53.52%), D-二聚体升高(>2ug/mL)20例(14.08%),乳酸脱氢酶>478u/L者8例(5.63%),铁蛋白(>325ng/mL)15例(10.56%)。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60例(42.25%),其中6岁以上32例(53.33%)。15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且>325ng/ml。可能是支原体感染致使免疫功能紊乱所致。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导致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升高、铁蛋白均明显升高。结论: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感染指标和病原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儿童大叶性肺炎 临床表现 感染指标 病原微生物
  • 简介:摘要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和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

  • 标签: 参与式教学法 《病原生物与免疫》 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