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身高降低与跟骨骨密度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为参加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者,此次调查时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骨密度。本研究纳入分析24 231人。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至重复调查的身高变化与重复调查时骨密度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基线至重复调查平均间隔时间为(8.0±0.8)年,身高降低≥1.0 cm者占33.0%,≥3.0 cm者占3.7%。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身高降低与骨密度水平的关联存在线性趋势(均P<0.001)。身高降低1.0 cm,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分别变化-0.79(-0.95~-0.63)、-2.74(-3.35~-2.13)和-1.29(-1.54~-1.04)。与身高稳定者相比,身高降低≥3.0 cm者的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的β值(95%CI)依次为-3.29(-4.08~-2.50)、-10.70(-13.66~-7.73)和-5.16(-6.36~-3.96)。亚组分析显示,上述关联在女性、年龄≥55岁和低体力活动者中更为显著。结论身高降低幅度越大,骨密度指标越低。身高作为容易测量的体格指标,应该定期关注其变化情况,以早期发现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等骨骼健康问题。

  • 标签: 身高降低 骨密度 跟骨 队列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身体成分、男性运动负荷试验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81例华东交通大学教职工,进行身体成分、运动能力、骨密度测试。计算和对比分析BMI、体脂肪率、每分最大摄氧量、运动能力及骨密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身体成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BMI、体脂肪率逐渐递增长趋势;每分最大摄氧量与骨密度T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骨密度和运动能力在20~25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在41~45岁年龄段呈现出下降现象。身体成分、运动能力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骨密度T值有明显的年龄段变化趋势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

  • 标签: 成年男性 身体成分 运动能力 骨密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影响。 方法: 收治中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护理),各 45 例,分析和对比组间的护理干预前后骨密度。 结果: 研究组 BMD 优于对照组 BMD ( P < 0.05 )。 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于骨质疏松症患者之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并应用一种基于X线骨密度方向的骨质疏松诊断方法。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可能导致骨折和其他健康问题。准确的骨质疏松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骨骼X光影像中的骨密度方向,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诊断方法,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大规模数据集的实验验证,该方法表现出潜在的诊断优势。本文的研究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X线 骨密度 诊断方法 骨骼健康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健康管理对于骨质疏松与骨密度降低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保科门诊接诊的78例骨质疏松与骨密度降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A组39例采取健康管理,B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对比骨密度变化、疼痛程度变化、健康行为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疼痛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6个月后,A组患者的股骨颈、L2-4腰椎与大转子骨密度水平均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A组患者的运动行为、疾病相关生活习惯、钙摄取行为和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骨质疏松与骨密度降低患者采取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其骨密度水平,缓解疼痛症状,且能规范患者的健康行为。

  • 标签: 健康管理 骨质疏松 骨密度降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影响健康体检者骨密度的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从本院健康体检者中抽选520例进行研究分析,抽选时间即2020年2月-2021年2月,分析总结体检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方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520例健康体检者中有380例为骨质疏松症者,占比为73.08%;影响骨密度因素中,每天日照时间低于1h的因素占比最高,即27.37%,其次是占比为26.84%的吸烟行为。实施护理干预之后,体检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干预之前,P值<0.05。结论: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包括日照时长、吸烟饮酒、运动等,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病发之后,给予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改善病情,促进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密度 健康体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给予骨质疏松患者维生素D治疗,探究对患者骨密度的具体影响。方法:择取90例骨质疏松患者分成两组进行不同药物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以分析对提升患者骨密度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T值(-2.5324±0.9167)与对照组T值(-2.5307±0.91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价值;治疗后,观察组的T值(-1.5602±0.7283)高于对照组的T值(-1.8310±0.6447),P<0.05。结论: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利于患者骨密度的改善与提高,值得借鉴。

  • 标签: 维生素D 骨质疏松 骨密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500例接受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的患者,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骨密度≤x-2.0SD中,40-50岁患者占比为8.8%、51-60岁患者占比为12.00%、61-70岁患者占比为10.20%、71-80岁患者占比为7.80%、81-90岁患者占比为4.00%;在骨密度≤x-2.5SD,40-50岁患者占比为9.80%、51-60岁患者占比为15.80%、61-70岁患者占比为12.00%、71-80岁患者占比为14.80%、81-90岁患者占比为4.80%。骨密度指标和年龄增长处于负相关关系(p

  • 标签: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骨质疏松症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骨密度检查结果,观察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体检者,并基于不同的性别、年龄和生活习惯分析他们存在的骨密度差异。同时,我院为100名健康体检者实施了护理干预,并对其骨质疏松和骨量异常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对比。结果:研究对比发现,男性体检者的骨密度比女性体检者高;相较于高龄体检者,低龄体检者的骨密度更高;生活习惯良好的健康体检者(不吸烟、不喝酒),其骨密度高于生活习惯不佳者(吸烟、喝酒),各组差异明显,P<0.05。同时,护理干预后,不论是体检者的骨质疏松还是骨量异常率,均比护理干预前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女性、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等的健康人群,更容易减少骨质含量,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骨量流失会更为严重。对这些人群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骨量异常率,还能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健康体检 骨密度 检查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密度体检中,为女性受检者提供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的意义。方法:选取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2021.01-2022.12接纳的202例女性骨密度体检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101,常规指导)和观察组(n=101,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结果:202例女性骨密度体检者中有137例为骨密度正常(67.82%),57例轻度骨质流失(28.22%),8例中度骨质流失(3.96%)。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管理各子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女性骨密度体检者提供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能起到增强其管健康意识,提高其管理能力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和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女性 骨密度 体检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体重对骨密度和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并发骨折组40人和未发生组110人。通过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揭示影响骨折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长期大量吸烟、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光照不足、饮食习惯差、跌倒、高龄以及骨密度低等是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重要风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风险因素对骨折的影响,并揭示了他们的相对重要性。其中,光照不足是影响骨折风险最大的因素,其次是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发生跌倒。结论 体重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和骨折风险有重要影响。在关注骨密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其他因素,如性别、吸烟、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光照、跌倒等,在防止骨折时,这些因素也应被考虑。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折风险
  • 简介:目的探索绝经后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和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病房及门诊就诊的244名绝经后妇女参加了这项横断面研究,她们都没有服用骨质疏松药物,也没有患任何慢性疾病。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用于评估髋部、股骨颈和腰椎(L1~4)的BMD。每个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症标准在至少一个骨骼区域进行分类。在数据收集结束时,测量所有参与者的血脂谱和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血清水平低于30ng/mL被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结果27.9%的参与者表现出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患者的HDL血清水平更高(P<0.05)。参与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总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调整年龄、绝经年龄、肥胖和使用抗高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后,HDL水平与腰椎(1~4)、髋部和股骨颈的BMD值和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根据维生素D水平对参与者进行分类以及调整混杂因素之后,仅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参与者中观察到HDL水平与三部位的BMD值以及T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在维生素D缺乏的绝经后妇女中,血清HDL水平与骨骼状态呈负相关。

  • 标签: 骨密度 骨骼状况 高密度脂蛋白 骨质疏松 绝经后妇女 维生素D
  • 简介: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腔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盆X射线正位片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和股骨颈骨密度,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为1.8-4.8(3.1±0.7);髓腔闪烁指数4.7者1例。年龄对髓腔类型有影响,〉60岁组烟囱型髓腔显著性多于≤60岁组,髓腔闪烁指数≥3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髓腔闪烁指数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为(0.590±0.092)g/cm2,显著低于≤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51±0.235)g/cm2(P=0.000),比较发现随骨密度降低,髓腔闪烁指数均值变小。因此股骨颈骨密度与髓腔闪烁指数显著相关。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髓腔闪烁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髋关节成形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三髓粉”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腰腿痛等骨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将66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两组,S组(三髓粉组):36例每人每天食用三髓粉2袋(钙含量为900mg),C组(钙尔奇D组):30例每日服用钙尔奇D1.5片(钙含量900mg),均连续服用6个月。所有参加者试验前后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髋部骨密度(BMD),并对骨症状变化进行记录。S组试验前后加测尿羟脯氨酸(U—HYP)、血压、血脂和血糖等。结果试验后S组大粗隆、Ward’s三角区及股骨近端平均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股骨近端平均骨密度增加1.61%,增加者占75%;骨症状中腰背痛、关节痛、手足抽搐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后C组骨密度及症状也有所改善,但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前后S组U-HYP、血压、血脂、血糖等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三髓粉”可作为补钙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的辅助食品。

  • 标签: 三髓粉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性别、年龄与骨密度及骨代谢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此期间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年龄将其分为40岁~50岁年龄组、51岁~60岁年龄组、61岁~70岁年龄组以及70岁以上年龄组;同时观察组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将其分为控制不达标组(33例)与控制达标组(67例);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对各组人员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控制达标组的腰椎BMD为(1.09±0.64)g/cm2,Ward区BMD为(0.81±0.15)g/cm2;控制不达标组的腰椎BMD为(1.03±0.35)g/cm2,Ward区BMD为(0.65±0.14)g/cm2;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控制达标组的腰椎BMD与Ward区BMD均略高于控制不达标组,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中,男性腰椎BMD平均为(1.17±0.22)g/cm2,Ward区BMD平均为(0.81±0.15)g/cm2;女性腰椎BMD平均为(1.09±0.13)g/cm2,Ward区BMD平均为(0.77±0.12)g/cm2。观察组中,男性腰椎BMD平均为(1.03±0.18)g/cm2,Ward区BMD平均为(0.65±0.14)g/cm2;女性腰椎BMD平均为(1.01±0.13)g/cm2,Ward区BMD平均为(0.76±0.14)g/cm2。各组在不同性别、不同部位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中,40岁~50岁、51岁~60岁年龄组患者的腰椎和股骨Ward区的骨密度略低于对照组相应年龄组,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1岁~70岁、70岁以上年龄组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的BGP与DPD水平分别为(6.73±3.54)μg/L与(7.59±4.81)nmol/mmol;对照组的BGP与DPD水平分别为(4.39±1.87)μg/L与(4.51±1.71)nmol/mmol;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其骨密度丢失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新疆女性食管癌患者骨密度和有关骨盐矿物质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新疆女性食管癌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对5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血镁、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并与55例同龄对照组比较。结果食管癌患者组的骨密度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钙、磷、镁、白蛋白也显著降低(P<0.01或P<0.05),白蛋白无显著变化。行化疗患者与未行化疗患者相比,骨密度值也显著降低(P<0.05),但钙、磷、镁、白蛋白无显著变化。结论食管癌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为骨吸收量增高,导致骨量丢失,引起骨质疏松症。原因可能与食管癌患者营养物质代谢失衡、手术、年龄及化疗等因素有关。

  • 标签: 食管癌 骨密度 碱性磷酸酶 血清白蛋白 血钙 血磷 血镁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有限元法分析评价不同骨密度条件下椎弓根螺钉拔出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最大拔出力,探讨安全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最低骨密度。方法基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21年1月就诊的1例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腰椎CT平扫数据和标准椎弓根螺钉参数,建立腰1椎体和椎弓根螺钉的三维模型,将椎体按骨密度值(QCT法)分为A组(BMD=120 mg/cm3)、B组(BMD=110 mg/cm3)、C组(BMD=100 mg/cm3)、D组(BMD=90 mg/cm3)、E组(BMD=80 mg/cm3);依据参考文献完成材料赋值后,向所建立的5组有限元模型模拟轴向拔出力实验,观察各组螺钉应力分布及最大轴向拔出力,对所测指标进行不同骨密度之间的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E组有限元模型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1 834±78)、(1 626±65)、(1 441±55)、(1 141±48)、(1 039±42) 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3,P<0.05)。骨密度每下降10 mg/cm3,最大轴向拔出力相应下降11%、23%、43%、51%。螺钉最大主应变出现在螺钉的尾端,拔出过程中螺钉的最大应力由尾端逐渐向头端移动。结论随着骨密度下降,椎弓根螺钉稳定性会相应出现减低。最大拔出力从D组(BMD=90 mg/cm3)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故对需要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QCT法检测骨密度,当椎体骨密度低于90 mg/cm3(男性≥70岁,女性≥60岁)时,不建议单独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围绝经期女性群体骨质疏松干预工作中骨密度检测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完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样本收录工作,共收录样本126例,根据其月经状况将其分为月经规律组,月经紊乱组与绝经组,收录同期体检非围绝经期月经正常女性样本40例作为对照组,完成其骨密度指标的检测工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女性的骨密度检查结果与非围绝经期月经正常女性骨密度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月经规律组、月经紊乱组与绝经组女性样本的骨密度检查结果存在差异,绝经组样本的骨密度变化幅度更大。结论: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自身骨密度将会出现一定变化,定期对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查可尽早发现骨质疏松风险,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有利于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预防干预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 标签: 骨密度检测 围绝经期 骨质疏松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