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气象观测资料等,对出现在高安市2017年6月24-25日发生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为200hPa高空急流、500hPa槽线、700hPa和850hPa切变伴随着西南急流(高安市处在急流轴上)以及地面维持锋面辐合。本次大暴雨天气主要源于暴雨对流云带,由云带上若干对流云团持续经过高安形成连续降水而形成。ABC对流云带的合并为暴雨对流云带的形成机制。

  • 标签: 高安市 大暴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2020年8月30日彭州市发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影响。

  • 标签: 彭州市 大暴雨 天气过程 分析
  • 简介:2006年的最后一天,一场冷雨夹杂着雪花,飘落在荆州古城的每个角落,仿佛要把积累了一冬的寒冷彻底宣泄干净;已经是傍晚时分.位于荆州沙市区江汉北路的天发大厦内,离下午5点下班还有2分钟,几个不安分的员工便嘻嘻哈哈地出现在一楼大厅,迫不及待地来到指纹考勤机前“按手印”,大厅左侧.是写有“抢抓新机遇.开启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建设新天发”的大红条幅.与对面“热烈庆祝天发石油(000670)在深交所上市十周年”的另一条幅相得益彰。

  • 标签: 梦想 雨天 指纹考勤机 相得益彰 沙市区 深交所
  • 简介:摘要利用高低空实况观测资料、EC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和NECP(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29至7月2日北疆阿勒泰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0hpa南亚高压逐渐向双体型调整后东西震荡,西太副高稳定维持;200hpa高空急流;500hp里咸海脊推动中亚低槽东移北收同时受到下游脊阻挡,是此次大暴雨强对流发生的天气背景。(2)除中亚低槽自身携带水汽外,低槽南伸北收,槽前强劲的西南气流带来孟加拉湾的大量水汽,为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水汽源。(3)700hPa暖湿风切变,高空辐散,底层辐合,整层较好的垂直运动条件,这些都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

  • 标签: 暴雨 短时强降水 环流背景 水汽输送 强对流
  • 简介:文章利用常规观测、1°×1°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资料,诊断分析2016年9月18日20时到19日08时发生在泸州合江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的高低空配置、能量条件、水汽条件、动力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明显,层结弱不稳定,冷空气触发了中小尺度系统,加强了动力抬升,加上热岛环流的作用,触发了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

  • 标签: 大暴雨 中尺度和物理量分析 冷空气 热岛环流 非典型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郑州机场2015年5月6日出现的一次雷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雨天气具备突发性强、来势凶猛、危害性大等特点,给机场航班的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在低层切变以及上层干、下层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的配合影响下,源于西北一带的对流云团朝我国华中上空区域移动中持续变强,促进了郑州机场发生雷雨天气。高层冷平流在低层暖平流互相叠加的垂直结构充分表明大气层结存在不稳定性,为雷雨天气的发生发展给予良好的条件。由地面至925hPa高度层区域有逆温层分布,这充分表明这个时候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积聚,同时配合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共同推动了雷雨天气发生。中高层干、低层湿的条件为雷雨天气的出现不但给予了水汽条件,而且也提供了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条件,郑州机场自1000hPa至500hPa的

  • 标签: 郑州机场 雷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
  • 简介:摘要2017年7月13-14日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出现罕见大到暴雨天气,对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可知副热带高压、切变线、低空急流等是此次强降雨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天气系统;比湿、水汽通量散度、不稳定能量等物理量发生演变与暴雨区有很好的对应,同时雷达产品监测分析可为强降雨尤其是雷暴、大风、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过程预报分析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暴雨 低空急流 切变 比湿 水汽通量散度 不稳定能量 雷达产品
  • 简介:针对发生在2012年8月10日门源地区的大到暴雨天气,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卫星、雷达、自动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前期低层增温增湿有利于不稳定层结形成与能量积累,较强冷空气和中低层切变线触发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流区上空湿度层结构的差异,导致门源以雷雨大风等短时强降水为主;锋区较强,坡度大,在锋区上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与比湿,有利于对流性天气产生。

  • 标签: 大到暴雨 成因 分析
  • 简介:摘要:在民航运营中,当遇到雷雨天气时,稍有疏忽便容易引发灾难性后果,因此,做好此种状况下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雷雨天气对民航空中交通飞行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并从多方面探讨了民航在雷雨天气下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挥方法,望能为此领域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民航 雷雨天气 空中交通管制
  • 简介:为了探讨冬季冻雨天气成因并提高冻雨天气的预报能力,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2月安徽省一次冻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此次冻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冻雨发生的物理量场和层结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安徽省南部山区和北部平原地区的冻雨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北方强冷空气快速南下,在安徽省境内大陆冷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遇,形成鞍形场切变线引起的.从模拟结果来看,此次安徽省山区与平原地区冻雨天气的成因和层结特征均有较大区别,山区冻雨天气的形成与山脉对冷暖空气的阻挡和抬升有关;而平原地区冻雨天气的形成需强冷空气快速南下,产生有利于冻雨天气发生的层结结构.山区冻雨天气发生时,具有较大的逆温梯度和较高的冷心高度;平原地区冻雨天气发生时,近地面有较大的负变温中心和较高的冷心高度,但与逆温梯度不存在稳定的对应关系.冻雨天气的产生与逆温强度、冷垫厚度及其变温幅度均有一定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

  • 标签: 冻雨 WRF模式 逆温层 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本文对虎林市 2019年 8月 14-17日一场大范围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前期受台风“利奇马”残余云系影响,后期台风“罗莎”北上与东北冷涡合并汇聚,带来充分的水汽输送和动力条件,造成虎林市境内 14日至 17日普降暴雨、局地大暴雨的天气过程。

  • 标签: 台风 东北冷涡 暴雨
  • 简介:摘 要: 利用 MICAPS系统下各种资料 ,对 2012年 8月 31日— 9月 1日兰州市大雨局地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及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是在欧亚中高纬度两槽一脊型的环流形势中产生的,槽线和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大暴雨发生前,低层有较强的水平能量输送和较强的能量积聚,同时整个暴雨区的大气运动由下沉运动转变为上升运动;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与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完全一致,“抽吸作用”和反馈作用对大暴雨的形成非常有利,为今后的预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暴雨 环流背景 物理量 卫星云图
  • 简介:对2009年8月18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区域性大雨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水汽条件、卫星云图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500hPa巴尔喀什湖至新西伯利亚阻高的发展使得脊前冷槽南压加强,为这次区域性大雨形成提供了冷空气来源,副热带高压明显西升北抬为大雨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700hPa低空低涡的辐合为大雨产生提供了必要的上升运动,并促使对流不稳定层结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发现,中低层不稳定能量触发,在大尺度锋面降水云系中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是造成局地雨强较大的主要原因。高低空螺旋度“上负下正”的配置,对强降水的预测和落区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 标签: 大雨 物理量场 天气诊断
  • 简介:摘要:雷雨天气是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雷雨天气的破坏性较强,它被全球航空领域以及气象部门一致认为是对航空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天敌,轻则会导致飞机机体受到损坏,严重时则会直接造成机毁人亡的惨重事故。基于此,文章对雷雨天气对航空飞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究在雷雨天气条件下保障航空飞行安全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雷雨天气造成的各项损失,确保飞机飞行的安全。

  • 标签: 雷雨天气 航空飞行 安全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7月19-20日出现在昆明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区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为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抬升条件,中低层辐合与高层急流的辐散抽吸作用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在强降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昆明地区存在强烈的上升运动,垂直运动则提供了动力机制,上升运动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时间对应着强降水天气时段;700~500hPa高度区域以西南风为主,500hPa以下属于暖时曾,400hPa处以偏北风为主,说明此时有干冷平流存在,中低层潮湿高层干冷的配置,对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较为有利。

  • 标签: 强降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昆明
  • 简介:摘要利用实时资料,对造成2010年8月13~14日莱芜暴雨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演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本次暴雨过程产生在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区,由于前期副高控制,积累了丰富的温湿能量,当有弱冷空从底层南下时,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垂直速度和θse高能舌在此次过程中对暴雨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 标签: 暴雨 西南暖湿气流 垂直速度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利用重庆南川区自动站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等多种资料,着重采用天气学与物理量分析等方法剖析了2019 年6月22日发生在重庆南川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地区维持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而中低纬度地区则出现有呈现出东西向带状分布的副热带高压,受到西南暖湿气流与低涡底部东北气流的共同作用进而引发了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南川区位于水汽通量辐合区当中,且比湿值较高,为本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高空辐散抽吸作用与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上条件是导致重庆南川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暴雨 天气形势 副热带高压 水汽 南平市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针对东营2021年9月19日~20日暴雨天气,应用天气学分析、物理量诊断分析、雷达回波形态分析等方法对本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以稳定性降水为主,由径向型深槽东移引导中低层低涡切变,并配合副高边缘强的偏南暖湿气流所引起的。充足的水汽供应、强的辐合抬升以及较长的降水时间是此次暴雨发生的环境场特征。

  • 标签: 暴雨 气旋 低涡 切变线 急流 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