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今年夏天,天气奇热,很多地方超过了40℃。北京电视台的记者现场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鸡蛋打碎了,泼在马路的井盖上,三分钟后,鸡蛋被烤熟了。除了气候原因之外,中国的城市几乎都是钢筋水泥筑成的森林,由于建筑物过于拥挤,形成了热岛效应。

  • 标签: 热岛效应 治理 北京电视台 建筑物 鸡蛋 城市
  • 简介:研究成果创新点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叫做'热岛效应'。热岛效应不仅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还会增加能源消耗。为避免建设中的南京江北新区将来产生'热岛效应',我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考察、请教专家、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南京市区和郊区的多项环境数据做了对比研究.

  • 标签: 热岛效应
  • 简介:论述了“热岛”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解决“热岛”现象的良策是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 标签: 城市热岛效应 绿地 城市园林 降温
  • 简介:久居都市的你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从酷暑的闹市中突然来到绿树成荫的郊外,迎面吹来的惬意凉风,顿时使你觉得清爽透骨,暑意尽消。而如果你再从这清凉世界返回闹市,感觉又如何呢?是不是扑面一股热浪,重归火海的感觉?2009年夏季,热,真热,连续热。前些日郑州的气温竟达到41℃,这几乎令郑州在全国“火炉”城市中一举夺冠。此种现象与我们经常听到的那个词——城市热岛效应密切相关。

  • 标签: 城市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 高烧 郑州 火炉
  • 简介:一、关于“城市热岛”据气象专家长期的观测:柏油路面能够吸收80%以上的热量,尤其是中午,马路表面的温度比百叶箱气温高出17.4℃。城市中人口、汽车和空调等的急剧增加,城市聚热能力,来自于建设城市的钢筋水泥、土木砖瓦以及纵横交织的道路网,它们的比热容小,在阳光的照射下升温快。

  • 标签: 城市 温室效应 道路网 比热容 吸收
  • 简介:本文通过对杭州城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的4个点最近26个月温湿度自动记录和夏季一个月的连续记录及相应的杭州气象台气象资料的分析,得出,绿地率越高,气温越低,而相对温度越大,特别是在晚上,线性关系显著。年平均热岛强度和干岛强度都以晚上20:00时最大,平均达2.44℃和9.48%,下午14:00时热岛强度最小,为0.67℃,而这时干岛基本上不存在,热岛强度和干岛强度大小顺序都呈20:00>02:0>08:00>14:00。平均而言,一年四季热岛和干岛效应都存在,热岛强度平均为1.64℃,干岛强度平均为5.75%。

  • 标签: 杭州 热岛 干岛 气温 相对湿度 绿地率
  • 作者: 彭博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01-11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1期
  • 机构:UrbanHeatIslandEffectinShenyang彭博PENGBo曰杨丹YANGDan(辽宁水利职业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系,沈阳110122)(ArchitectureandSurveyingEngineeringDepartmentofLiaoningWaterConservancyVocationalCollege,Shenyang110122,China)
  • 简介:根据重庆市园林绿化科研所与重庆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信息研究所对重庆主城2001年、2004年、2006年热岛效应的研究表明,该市热岛效应严重,且有所扩大。对此,该市将采取以下五大绿化措施缓解“热岛效应”。

  • 标签: “热岛效应” 重庆市 环境信息 师范大学 园林绿化 绿化措施
  • 简介:对不同类型下垫面温度进行系统测定,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证实下垫面类型和时间是影响下垫面温度的主要因素,而观测地点在城市中的分布位置不造成下垫面温度的显著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和新复级差测验对各种下垫面进行比较,得出人工构筑物的升温速率和平均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结合遥感数据,对人工构筑物、绿地和水体对热岛效应的贡献进行了相关分析。

  • 标签: 城市化 热岛效应 下垫面 统计分析
  • 简介:利用4个气象站1961-2005年气温资料,对南京市的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1)平均而言,南京市的热岛强度基本在0.5℃左右,热岛强度的高值体现在最低气温上,极端情况可能达到6℃左右;2)南京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夏半年要强于冬半年,夜间强于白天;3)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南京市的城市热岛效应为增强趋势,用年平均气温计算获得的热岛强度增幅为0.109℃·(10a)^-1。

  • 标签: 城市热岛效应 南京 热岛强度 气温
  • 简介:利用MODIS资料研究了2004年4月南京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合地表覆盖类型分析了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地表温度(Ts)、地表反照率(α)的城乡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城市热岛(UrbanHeatIsland,UHI)效应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南京城区存在着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平均Ts比乡村高约10.83%;城市NDVI和α分别比乡村低约为62%和18.75%;NDVI与T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而NDVI与α之间关系与波段有关;城乡植被覆盖差异是造成UHI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地表反照率,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地表反照率可以减小城市热岛效应。

  • 标签: 卫星遥感 MODIS 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植被归一化指数 地表反照率
  • 简介:摘 要 该文阐述了热岛DCS操作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电子间无尘化改造、卡件过程柜封堵改造、DCS系统硬件维护、电气一次系统模拟图逻辑组态的解决措施,提升了装置热岛装置生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标签: DCS操作系统 电子间无尘化 维护 逻辑组态
  • 简介:摘要:利用城区站点与区域自动站的气温比较,作为参考点统计城市热岛效用。分析了淮安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降水、高低温、风对热岛效应的分析,探讨了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与热岛效应的相关性,并对热岛效应的减缓进行探讨。

  • 标签: 热岛效应  时空分布特征   相关分析
  • 简介:案例概述一、学习目标的确定这部分知识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第二框题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确定的学习目标二、教学设计1.采用的是翻转课堂教学2.自学质疑阶段设置任务目标一能够绘制热力环流图,比较不同地点气压值的高低,说出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再小跨度,密集设问,从学生学习思维进阶的角度设问帮助学生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

  • 标签: 热力环流
  • 简介:一,探究背景。2003年盛夏,世界很多地方创造了高温记录。在印度,有1500多人被热死;我国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中心城区已接连刷新武汉百年高温纪录,气温连续9天突破40℃。高温醋热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造成这种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热岛效应?

  • 标签: 武汉市 中心城区 热岛效应 初中 物理 科学探究
  • 简介:概述了城市景观格局和城市热岛效应及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等领域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作用,并结合城市景观格局研究中的新领域——景观格局优化,提出了解决城市热岛问题的新思路,即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来达到缓解甚至消除热岛效应。展望了城市景观格局和城市热岛效应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

  • 标签: 城市景观格局 城市热岛效应 景观格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