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肺动脉狭窄闭塞疾病,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尤其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或慢性肺血栓栓塞性疾病(CTED)中。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肺损伤咯血和再灌注肺水肿等。抗凝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基础治疗手段,可有效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复发。普通肝素是抗凝药物中的一种,经常在BPA中使用,若抗凝效果不佳,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该文报道1例抗凝血Ⅲ(AT-Ⅲ)活性下降的CTED患者,两次BPA术后发生肺栓塞。期望通过此病例加强术者对AT-Ⅲ的重视及对此类患者BPA术中处理的探讨,减少类似事件发生。

  • 标签: 肺栓塞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疾病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抗凝血酶Ⅲ 围手术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联合检测在脑出血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取血测定血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水平,分析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联合诊断脑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脑出血组血清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单独的脂蛋白(a)、腺苷酸脱氨活性诊断脑出血,诊断特异度差异显著(P<0.05),脂蛋白(a)诊断的特异度显著高于腺苷酸脱氨活性(P<0.05)。结论血清中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平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脑出血诊断的灵敏度,系列检测可提高脑出血诊断的特异度,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脂蛋白(a) 腺苷酸脱氨酶 脑出血 诊断
  • 简介: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参与了机体病理、生理水平的多方面调节。组蛋白乙酰转移和组蛋白去乙酰化活性共同决定了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可以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我们建立了非同位素法高通量筛选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的模型,筛选了约二百种化合物,发现三种能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的化合物。实验证明,它们能在细胞水平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并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初步体内实验表明,化合物H9能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新结构的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可能具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高通量筛选 抗肿瘤活性 初步观察 结构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 简介:以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la植株(HT)与野生型植株(WT)为材料,测定两种幼苗在渗透胁迫中的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CAT)、超氧化物歧化(SOD)的活性.结果显示,在渗透胁迫中过量表达拟南芥AtHsfAla植株的抗氧化活性比野生型植株的抗氧化活性高,说明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对渗透胁迫中的APX,CAT,SOD有影响,表明AtHsfAla植株在渗透胁迫中能通过提高其内源抗氧化活性来抗衡逆境胁迫.

  • 标签: 热激转录因子AtHsfAla 渗透胁迫 抗氧化酶 拟南芥
  • 简介:以"波兰2号"樱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处理方式(裸果处理相对湿度70%-75%,挽口处理相对湿度90%-95%)和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0、10、20、30℃)果实衰老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樱桃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乙醇和丙二醛(MDA)含量在两种处理中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挽口处理果实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相同温度条件下的裸果处理,与20℃和30℃高温贮藏相比,0℃和10℃低温贮藏明显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抑制了乙醇和MDA含量的上升;樱桃果实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CAT)及超氧化物歧化(SOD)活性均在贮藏期间先上升后下降,与裸果相比,挽口处理有效地延迟POD、SOD活性峰值的出现时间,无论裸果还是挽口,0℃和10℃低温在一定程度上均维持了较高的POD和SOD活性。与裸果处理相比,挽口处理樱桃果实保鲜效果相对较好,而且在0-30℃范围内,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

  • 标签: 樱桃 温度 相对湿度 衰老 抗氧化酶活性
  • 简介:将伽师瓜置于密闭的气调箱内,分别采用NO(60μL/L)、缓释型固体ClO2保鲜剂(60mg/L)7~两者结合熏蒸处理12h后,于4℃条件下贮藏82d,研究三种处理对伽师瓜贮藏期间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均可诱导伽师瓜贮藏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SOD)、过氧化氢(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增加;抑制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提高果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延缓成熟衰老进程。其中NO+ClO2处理的效果最佳。

  • 标签: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氯 采后 伽师瓜 抗氧化酶
  • 简介:为探讨耐力运动对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活性的影响,对32名运动员进行了安静、小运动量训练、大运动量训练负荷下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T-SOD、Mn-SOD、CnZn-SOD)、血乳酸测定.发现小运动量训练后SOD、MDA值与安静状态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大运动量训练后SOD、MAD与安静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耐力运动与短时大极量运动一样可导致体内MDA含量升高,SOD活性升高.

  • 标签: 耐力运动 自动基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l对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端粒活性的影响,为体内端粒活性的调节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BisindolylmaleimideI处理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不同时间后,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生存能力,用PCR-EIA(polymerasechainreaction-basedenzymeimmunoassay)法检测端粒活性。结果: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I能特异地抑制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端粒活性,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该抑制剂不影响被处理细胞的生存能力,因为大多数被处理细胞能生存(>80%),不同浓度BisindolylmaleimideI处理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不同时间后细胞生存能力无统计学差异(F=2.44,P>0.05)。此外,PCR—EIA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限为15ng/μL的细胞提取物蛋白浓度)和特异性。结论:Bisindolylma-leimideI抑制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端粒活性可能是通过PKC而起作用,PKC可能参与体内端粒活性的调节。PCR-EIA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重复性,无同位素污染,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无需特殊仪器,适合于各级医院推广。

  • 标签: 蛋白激酶C抑制剂 人肺腺癌 癌细胞 端粒酶活性 检测
  • 简介:目的:探索芳香基因乳腺癌相关启动子特异性阻滞剂定点抑制肿瘤局部组织原位雌激素合成的可能性。方法:从乳腺癌标本中获取原代脂肪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加入乳腺癌细胞MCF-7的条件培养液,作为芳香肿瘤相关性启动子(PI1,PI3)激活的研究细胞模型。用启动子特异性逆转录PCR、芳香活性检测等方法观察抗组蛋白乙酰化(HDAC)抑制剂丁酸钠(NaBu)对PI1,PI3活性的影响。结果:NaBu特异性抑制PI1,PI3基础和诱导水平转录本,但对另一种芳香启动子P14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其机制在于抑制PI1,PI的转录。结论:NaBu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进一步研究丁酸钠的分子效应靶点,将为了解乳腺癌发病的关键环节提供良好的切入点。

  • 标签: HDAC抑制剂 丁酸钠 芳香酶 肿瘤相关性启动子 乳腺癌 肿瘤
  • 简介:养好仔兔是养兔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笔者在养兔生产实践中运用活性菌体复合(CLBJ^3#)添加在仔兔日粮中进行试验观察,发现活性菌体复合对提高仔兔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速度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仔兔成活率 复合酶 效果试验 菌体 活性 增重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链脲菌素(STZ)诱导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中糜蛋白(chyrruase)的活性变化,探讨chymase在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形成中的作用厦机制。方法20只8周龄雌性仓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糖尿病组10只,腹腔注射SIZ40mg/d。连续3天,诱导实验性1型糖尿病仓鼠模型,成模后18周,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chyma~厦血管紧张素转换活性、血管肾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仓鼠血糖、血脂明显升高,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局部破裂,肌丝广泛溶解,核肿胀,Ⅰ、Ⅲ型胶原沉积、心肌细胞凋亡明显。(2)糖尿病仓鼠心肌chyamse活性(0.88±0.07)U/mg组织较对照组(0.54±0.04)U/mg组织明显升高(P〈0.01),而血管紧张素转换活性无明显差异,分别为(0.72±0.11)U/mg组织和(0.66±0.13)U/mg组织;糖尿病仓鼠心肌AngⅡ含量(95.8±16.0)pg/mg组织较正常对照组(51.1±20.8)pg/mg组织明显升高(P〈0.01)。结论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仓鼠心肌中,chyrruase活性明显升高,并伴随心肌局部AngⅡ含量的升高。

  • 标签: 糖尿病 糜蛋白酶 链脲菌素 心肌疾病 仓鼠
  • 简介:对云南涮辣6个不同时期胎座和果皮的辣椒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涮辣不同时期辣椒素含量不同,随着果实的发育,辣椒素的含量有所升高,生长后期略有下降.而苯丙氨酸解氨活性与辣椒素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随着辣椒素的积累,苯丙氨酸解氨活性急剧升高,到果实成熟后,苯丙氨酸解氨活性也开始下降.

  • 标签: 云南涮辣 辣椒素 苯丙氨酸解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AlanineAminotraasferase,ALT)检测试剂中5’-磷酸吡哆醛(Pyrldoxal-5’-phosphate,PLP)的添加对血清ALT活性测定的影响。方法以山东潍坊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丙氨酸氨基转移试剂(按照IFCC推荐方法配制,不含PLP)和在该品牌试剂中加入5’-磷酸吡哆醛溶液,分别用这两种试剂测定相同的新鲜临床标本280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使用含PLP的IFCC配方试剂较不含PLP试剂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结论康华公司生产的丙氨酸氨基转移试剂添加PLP比较不添加PLPALT活性增加近5%-40%,且两种试剂的ALT检测结果不能通过简单系数实现转换。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5&rsquo -磷酸吡哆醛 IFCC推荐方法
  • 简介: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长期暴露的方法,研究锶(Sr2+)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肌肉Ca2+-ATP及N+/K+-ATP活性的影响。在水温(15±0.2)℃下,将体质量(0.389±0.021)g的大麻哈鱼饲养在可控温玻璃水槽(100cmX50cmX40cm)中。水槽中添加SrCl2·6H2O,使Sr2+浓度达10、20、30和40mg·L^-1,以不添加锶的水槽为对照组。30d饲养表明,各实验组大麻哈鱼稚鱼均能生长,但高质量浓度的锶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大麻哈鱼稚鱼的生长和存活率,显著影响了稚鱼肌肉中Ca2+-ATP和Na+/K+-ATP活性。锶(sr2+)质量浓度为10mg·L^-1时,各项生长指标和存活率最高;随着锶(Sr2+)质量浓度的升高,Ca2+-ATP和Na+/K+-ATP活性下降。结果提示,大麻哈鱼稚鱼长期暴露的锶安全质量浓度在10mg·L^-1之内。

  • 标签: Sr2+ 大麻哈鱼稚鱼 生长指标 CA2+-ATP酶 Na+ K+-ATP酶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组成的改变对土壤活性和养分转化产生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其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连续3a种植2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后,土壤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等土壤质量性状的变化。【结果】在水稻各生育期内,除齐穗期转基因稻科丰8号(GM1)田的土壤酸性磷酸活性显著(P〈0.05)高于其受体非转基因稻明恢86(CK1)外,转基因稻GM1、GM2(Ⅱ优科丰8号)的土壤酸性磷酸、碱性磷酸和脲酶活性与对应非转基因稻CK1、CK2(Ⅱ优明恢86)间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pH、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指标在GM1和CK1或GM2和CK2间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连续38种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并未改变稻田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土壤活性,即短期内种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不会影响土壤活性和养分状况。该结果为进一步评价转基因水稻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生态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水温24~29℃下,将675尾规格整齐、健康、体质量为(35.59士0.4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放养于水泥池中的网箱(100cm×50cm×100cm)内,投喂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油作为脂肪源配制的3个蛋白水平(24%、28%、32%),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4%、6%、8%),共计9种饲料。饲料蛋能比(P/E)在15.81-22.46mg·kJ-1之间。92d的饲养表明:D4组(蛋白质含量为28.02%,脂肪为4.30%)草鱼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草鱼全肠中蛋白的活力逐渐升高,之后又降低,以D4组饲料的蛋白活性最高,显著高于D1、D8和D9(P〈0.05)。本实验表明,该生长阶段的草鱼所需最适蛋白水平为28.02%,能量为14307kJ.kg-1,P/E约为19.58mg·kJ-1。

  • 标签: 草鱼 蛋白质 能量 生长性能 消化酶
  • 简介:在15±0.5℃条件下,向初始体质量为(21.00±2.00)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asSelenka)体内注射400μL(质量浓度为1.2mg·mL-1)几种免疫增强剂(黄芪多糖、枸杞多糖、黄柏提取物、苦参提取物、党参提取物、菊粉、天蚕素、神曲提取物、山楂提取物),第1、3、5d时测定仿刺参肠道消化活性,第5d时制作前肠组织切片,研究不同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消化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免疫增强剂后第3d,菊粉组仿刺参肠道蛋白活性最高,达15.16μg·g-1·min-1,与对照组7.07μg·g-1·min-1差异显著(P<0.05),而黄柏提取物抑制了蛋白活性;神曲组淀粉活性达72.57U·dl-1,与对照组(53.2U·dl-1)差异显著(P<0.05);菊粉和山楂提取物对仿刺参肠道纤维素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他处理组与对照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黄芪多糖组褐藻酸活性最高,达2.06μg·g-1·min-1,其次是菊粉组。在养殖试验期间淀粉比活力变化趋势较稳定,纤维素次之,褐藻酸和蛋白变化幅度较大。各种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同,黄柏、苦参提取物损伤了组织结构,而黄芪多糖、菊粉等促进了细胞分泌。

  • 标签: 免疫增强剂 仿刺参 消化酶 肠道组织
  • 简介:[背景]目前,在农林业害虫治理中,化学防治法占有主导地位.然而,在农药的实际应用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其杀虫效果,忽略了其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将生产中常用的杀虫剂溴氰菊酯用丙酮配制成500、1000和1500倍液,当温室中培育的烟草幼苗长至9叶1芯时,在第9片叶上轻轻涂抹杀虫剂(100μL),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氮蓝四唑和愈创木酚法等,测定药后24h烟草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SOD)、过氧化氢(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溴氰菊酯可导致烟草幼苗MDA含量下降,抗氧化SOD、CAT、APX、GPX活性降低,且随着药剂浓度增大,下降幅度升高.其中,1500和1000倍液处理结果与对照差异显著,500倍液处理结果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结论与意义]溴氰菊酯500~1500倍液对烟草具有生态安全性,不会造成其氧化胁迫反应.

  • 标签: 溴氰菊酯 烟草 丙二醛 抗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