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作者: 高立伟 殷菊 焦安夏 郭琰 徐保平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22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介入肺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 100045 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
  • 简介:摘要对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收治的l例囊性纤维化(CF)并反复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伴咯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儿童CF并发ABPA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患儿,男,15岁4个月,以反复咳嗽、咳痰起病,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总IgE>500 IU/mL,烟曲霉特异性IgE及IgG阳性,肺部CT提示中心型支气管扩张,伴高密度黏液栓,最初诊断为ABPA。进一步查汗氯89 mmol/L,基因结果提示CFT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909G>A,来自父亲;c.3310G>T,来自母亲),诊断为CF并发ABPA,临床予糖皮质激素及抗真菌治疗,停药后反复,出现大咯血后行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后2年再次出现ABPA,目前随访中。CF是一种少见的单基因遗传病,预后差。当CF患儿并发ABPA时,治疗难度大,易反复,早期识别及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咯血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儿童
  • 作者: 张蕾 杨青 赵钊 俞炯 曹红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杭州 310003;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杭州 310014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杭州 310003 ,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杭州 31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特点、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COPD合并IPA的9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1∶2配对原则,选取同年入院、性别一致、年龄±5岁的COPD未合并IPA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影像学特征,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PD合并IPA的危险因素。结果COPD合并IPA的90例患者中,下呼吸道标本培养出烟曲霉78例、黄曲霉6例、烟曲霉合并黄曲霉1例、土曲霉1例、黑曲霉1例;1例痰脱落细胞学找到曲霉菌丝,2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病例组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片状浸润影(87.8%)、胸腔积液(36.7%)、结节(33.3%)、空洞(18.9%)、实变影(17.8%)、晕轮征(14.4%)和空气新月征(2.2%),且片状浸润影、实变影、晕轮征以及空洞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 <0.05或<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OR=1.183,95%CI 1.047~1.336)、两种抗菌药物联用(OR=5.391,95%CI 1.241~23.421)、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OR=5.275,95%CI 1.586~17.541)、抗菌药物累计使用品种数多(OR=2.270,95%CI 1.406~3.664)是COPD合并IPA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若COPD患者存在住院时间较长、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4 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较多这些危险因素,应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查和胸部CT动态监测,以便于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IPA的发生。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侵袭性肺曲霉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自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入住中日友好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的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平均(55±14)岁。根据是否符合IPA确诊及临床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IPA组及对照组。其中IPA组15例,确诊IPA者1例,临床诊断IPA者14例,男11例,女4例,平均(53±16)岁。对照组49例,均为不合并IPA的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男22例,女27例,平均(57±18)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气管镜下表现,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IPA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及合并IPA患者的炎症因子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15例IPA者中死亡7例。IPA组出现喘鸣音的患者(13/15)明显高于对照组(25/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A组的白细胞计数[(11.0±2.7)×109/L]、血半乳甘露聚糖[(2.46±0.80)μg/L]及BALF的半乳甘露聚糖[(5.30±0.9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3)×109/L、(0.33±0.07)μg/L和(0.73±0.17)μg/L(均P<0.01),而降钙素原[0.50(0.30~40.60)μg/L]低于对照组的1.9(0.60~42.70)μg/L(P<0.01)。与对照组相比,IPA组胸部CT出现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11例)、大片实变影(9例)、晕征(3例)、空洞或空气新月征(5例)的患者多于对照组(8、11、0和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PA组12例气管镜下出现气道黏膜假膜形成,气道狭窄10例,对照组分别为2例和17例(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住RICU后糖皮质激素应用史、降钙素原水平、CT出现多发结节影及晕征、气管镜下假膜形为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IPA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IPA组血浆促炎因子IFN-γ[34.9 (20.6~64.0)μg/L]及IL-2[16.2(8.9~20.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43.8~124.5)μg/L和20.4 (14.6~28.8)μg/L(均P<0.05),而抑炎因子IL-4[51.6(32.7~69.7)μg/L]及IL-10[15.7(11.8~92.5)μg/L]高于对照组的8.9(6.1~15.0)μg/L和7.8(3.6~21.8)μg/L(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IFN-γ(r=-0.658,P=0.02)及IL-6(r=-0.602,P=0.038)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IL-10(r=0.641,P=0.025)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如果有糖皮质激素应用史、治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增高而降钙素原无明显增高、影像学出现沿气道分布的多发结节影及气管镜下表现为特征性假膜形成时,应高度怀疑合并IPA。

  • 标签: 流感,人 肺炎,病毒性 侵袭性肺曲霉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针对此类合并疾病的特点对相关患者进行专项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提高相关疾病患者的治疗质量,进一步改进此类合并病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2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患者共有64例,将以上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结果:以上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患者群体中,男性患者50例,占比78.13%。女性患者14例,占比21.88%。患者年龄范围44-84岁,平均年龄76.33岁。危险因素分析发现,相较于对照组,90d内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14d、近1年内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2次、有创机械通气、既往曲霉感染/定植史是COPD合并IP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实验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多集中于中老年男性。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风险分析以及对患者的用药史后发现:有多数患者在患病前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长时间使用,推测可能与抗生素滥用导致侵袭性肺曲霉菌产生联合抗药性,使得治疗过程中病菌出现耐药性。其次在对实验组的患者的用药史进行研究后还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早期进行治疗时常常会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资料显示,糖皮质激素会对免疫细胞的生长周期造成显著影响。所以糖皮质激素的不恰当使用也可能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发生的诱因之一。综上所述,如何规范慢阻肺早期药物治疗方法,改进慢阻肺治疗手段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主要措施之一。针对此类合并疾病的特点对相关患者进行专项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提高相关疾病患者的治疗质量,进一步改进此类合并病症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侵袭性肺曲霉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1.0mg/L和5.0mg/L多菌灵盐酸盐溶液处理灰霉病菌多菌灵敏感菌株和抗性菌丝体,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敏感菌株存在时,多菌灵盐酸盐溶液2h后的电导率显著降低,而抗性菌株存在的溶液中电导率则未见下降.

  • 标签: 灰霉病菌 电导率 多菌灵 抗药性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通过虚拟导航支气管镜导航经支气管镜局部精准灌注两性霉素B成功治疗肺毛霉病的患者。本例患者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2周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影像学表现为左下肺新发团片状高密度影伴晕征,组织病理及二代基因测序证实为毛霉感染。通过虚拟导航支气管镜于左肺病变部位精准灌注两性霉素B两次,成功治愈肺毛霉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传统药物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和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治疗,观察组是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略高于对照组的9.38%,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微波联合传统药物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药物治疗 肺曲霉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Gm)、血液烟曲霉IgG联合检测对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肺曲霉病患者74例,按照病理类型分为慢性肺曲霉病组35例及侵袭性肺曲霉病组39例。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肺泡灌洗液,对肺泡灌洗液Gm水平进行检测,使用曲霉Ig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液烟曲霉IgG水平,对单独检测肺泡灌洗液Gm、血液烟曲霉IgG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侵袭性肺曲霉病组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均低于慢性肺曲霉病组[0.65 ± 0.09比0.98 ± 0.12、(118.95 ± 12.31)kAU/L比(147.63 ± 15.32)kA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对肺曲霉病进行诊断,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显著高于单独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和血液烟曲霉IgG水平诊断[92.50%(37/40)比61.90%(26/42)和61.54%(24/39)、88.24%(30/34)比53.13%(17/32)和51.43%(1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与肺曲霉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对肺曲霉病进行诊断,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单独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92.86%(39/42)比65.00%(26/40)和67.57%(25/37)、83.78%(62/74)比75.68%(56/74)和75.68%(56/74)],诊断特异度低于单独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71.88%(23/32)比88.24%(30/34)和83.78%(3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灌洗液Gm及血液烟曲霉IgG与肺曲霉病症状具有一定相关性,肺泡灌洗液Gm、血液烟曲霉IgG联合检测对肺曲霉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半乳甘露聚糖 曲霉菌,烟 侵袭性肺曲霉病
  • 简介:测定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敏感-乙霉威抗性(Ben^s—Die^R)、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乙霉威敏感(Ben^R—Die^S)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乙霉威抗性(Ben^R-Die^R)3种类型的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fulvum菌株对不同类型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蕃茄叶霉病菌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与其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及乙霉威的敏感性无关。根据药剂对3类菌株EC50值的平均值,16种杀菌剂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依次为腐霉利〉乙烯菌核利〉异菌脲〉戊唑醇〉百菌清〉嘧霉胺〉醚菌酯〉代森锰锌〉8.羟基喹啉铜〉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灭锈胺〉烯酰吗啉〉烟酰胺〉三唑酮;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依次为醚菌酯〉腐霉利〉百菌清〉乙烯菌核利〉灭锈胺〉8一羟基喹啉铜〉异菌脲〉代森锰锌〉嘧菌酯〉烟酰胺〉嘧霉胺〉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烯酰吗啉。通过紫外诱变共获得17株抗异菌脲突变体,突变频率为4.5×10~。其中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17.65%、70.59%和11.75%。这些突变体对腐霉利和乙烯菌核利表现交互抗性,对苯并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DMIs)、QoIs等药剂的敏感性与亲本菌株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亲本菌株在生长、产孢、致病能力等方面也无显著差异,但对渗透胁迫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亲本。

  • 标签: 番茄叶霉病菌 杀菌剂筛选 异菌脲 抗药性突变体
  • 简介:目的探讨肺曲霉病急性期患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山东省胸科医院呼吸科的肺曲霉病患者51例,同时选52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MBL和半乳甘露聚糖(GM)的水平.同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果肺曲霉病组、健康对照组血清MBL水平为197.96±148.16和120.25±98.65μ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GM水平分别为0.94±0.77μg/L和0.32±0.16μ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曲霉病组、健康对照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07±7.97、40.32±7.30(P〈0.05),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3.00±8.29、25.98±6.65(P〈0.05),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1.08±0.47、1.68±0.65(P〈0.05).结论肺曲霉病组患者的MBL及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会出现显著的变化,可以初步评估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也为肺曲霉病的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肺曲霉病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T淋巴细胞 免疫
  • 简介:矿质元素不仅可使植物旺盛、健壮生长,而且多数元素可作为病原物营养需要或毒害作用而影响病原物的侵染扩散和繁殖,增强植物抗病能力。选用番茄灰霉病敏感型番茄L402为试材,叶片施用Ca-(2+)、Mg-(2+)、SA及其组合处理,对番茄五叶幼苗期抗灰霉病的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叶面增施Mg-(2+)不显著改变番茄灰霉病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为78.25;Mg-(2+)与SA不同顺序复合施用的病情性指数虽低于对照,但均显著高于SA单一处理;Mg-(2+)不仅没有提高番茄抗灰霉病的作用,也没有提高SA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作用;Ca-(2+)与SA不同顺序配施对番茄幼苗抗灰霉病的影响效果不同。明确了先施Ca-(2+)再施用SA处理抗病效果最好。即Ca+SA处理的病情指数比SA降低17.93%,比SA+Ca降低13.34%,比单纯施Ca-(2+)降低45.22%;而SA+Ca处理的病情指数与SA处理无显著差异。说明先施Ca-(2+)再施SA,Ca-(2+)具有显著增强SA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作用。实验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和提高SA诱导抗性机制,为提高番茄产量和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 标签: 番茄 Mg2+ CA2+ 灰霉菌
  • 简介:从气象角度入手,对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的日光温室小气候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室内不同高度(1.5、1.0、0.5m)的温、湿度有所差异:高层1.5m温度相对较高而湿度较小,反之,低层0.5m温度较低而湿度较大,这样,在高层形成了高温低湿的微环境,而在低层形成了低温高湿的微环境.黄瓜整个生育期,温室内日温度维持在12~23.5℃左右,低层相对湿度都在77.3%以上.另外,病害调查结果显示:从苗期开始就有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一直到结瓜期都较严重,且植株下层的发病程度高于上层.因此,得出霜霉病发生发展的适宜气象条件:低温(12~23.5℃)高湿(>83%)有利于其发生.最后提出适合该地区温室的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日光温室 黄瓜霜霉病 气象条件 防治措施
  • 简介: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对改善临床预后极为重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功能和结构损害,并经常接受激素治疗等特点导致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时临床和CT表现不典型,有关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实验室诊断敏感性和(或)特异性降低,给诊断带来了困难。本文试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入手探讨其诊断上的一些问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侵袭性肺曲霉病 病理生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重症与危重症流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和危重症流感病例157例。收集入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血清和BALF的GM值,根据患者是否合并IPA分为IPA组(n=18)和非IPA组(n=139)。以改良版AspICU诊断标准为金标准(需同时符合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微生物诊断标准),比较血清和BALF GM试验及两者联合对流感合并IPA的诊断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57例重症与危重症流感患者中,危重症95例,合并IPA患者的死亡率为55.6%(10/18)。IPA组APACHE Ⅱ评分、PSI评分、尿素氮、流感严重程度(危重型流感占比)和有创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16±6)分、(110±31)分、10.7(8.4,17.8) mmol/L、88.9%、66.7%,明显高于非IPA组的(10±5)分、(83±30)分、5.2(3.6,7.6) mmol/L、56.8%、24.5%(均P<0.05)。所有患者行血清GM试验,32例患者同时行血清和BALF GM试验。临界值为0.5 μg/L时,血清GM试验诊断重症与危重症流感合并IP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66.7%(12/18)、95.0%(132/139)、63.2%(12/19)、95.7%(132/138)。32例患者同时行BALF GM试验,临界值为1.0 μg/L时,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0.0%(8/10)、86.4%(19/22)、72.7%(8/11)、90.5%(19/21);通过ROC曲线计算显示,BALF GM试验的最佳临界值为0.88 μ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10)、86.4%(19/22)。血清GM、BALF GM和两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5和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流感合并IPA的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危重症流感患者需警惕合并IPA的可能,血清GM试验诊断流感合并IPA的敏感度较低,但阴性预测值较高;BALF GM试验临界值为0.88 μg/L时诊断效能最高;联合BALF和血清GM试验可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流感,人 侵袭性肺曲霉病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不同剂量激素联合伏立康唑对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例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正常剂量)和实验组(少剂量),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激素联合伏立康唑对治疗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使用小剂量激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率有所降低。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伏立康唑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抗真菌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BALF液)半乳甘露聚糖(GM)的改变。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COPD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IPA进行分组,单纯COPD组(n=31)为对照组,COPD合并IPA组(n=33)为实验组,全部入选研究对象均给予BALF液GM检测,对比实验组抗真菌治疗前后BALF液GM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BALF液GM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ALF液GM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BALF液GM抗真菌治疗前、治疗7天后、治疗14天后数值两两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F液GM在COPD合并IP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侵袭性肺曲霉病 肺泡灌洗液 半乳甘露聚糖
  • 简介:为评估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对咯菌腈的抗性风险,就室内经紫外照射获得抗药突变体的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茵分生孢子的紫外照射亚致死时间为90~120S;经亚致死时间紫外照射后,4个亲本菌株中有2个菌株共产生了6个抗咯菌腈的突变体,其EC,。值是亲本菌株的310倍以上,抗性突变频率为3.13×10^-7;经紫外照射诱变获得的所有抗性突变体在茵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茵核能力及其在番茄果实上的致病性方面均比其亲本菌株明显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所得抗咯茵腈突变体对氟啶胺、啶茵嗯唑、啶酰茵胺和嘧霉胺无交互抗性。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茵腈的抗药性风险较低。

  • 标签: 番茄灰霉病菌 咯菌腈 抗性诱变 抗性突变体 抗药性风险
  • 简介: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法,对采自山西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4个地区的188个灰霉病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性表现型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旨在了解灰霉病菌的抗药性状况和预测其抗性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对多菌灵的抗性表现型可分为敏感(S)、低抗或中抗(RM)和高抗(R),对腐霉利和乙霉威可分为敏感(S)和抗性(R).以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性为序,检测出8种不同类型的抗性表现型,即RRR、RRS、RSR、RSS、RMRS、RMSR、RMSS和SSR.各表现型的分布频率随各地区用药历史和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并与抗性监测结果相一致.对55个不同抗性表现型的单孢菌株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继代无药培养10代后,以RRR和RSS型表现最稳定,而其余类型菌株均不同程度发生了变异,尤其是RMSS和RMRS型菌株100%发生了变异,抗性表现型不稳定的菌株占52.7%.对多菌灵的抗性变化趋势是由敏感向低抗、再向高抗发展;对腐霉利的抗性变化主要是由抗性转变为敏感;而对乙霉威的抗性则相对比较稳定.

  • 标签: 灰霉病菌 杀菌剂 抗性表现型 稳定性
  • 简介:2013年从湖北省7个小麦主产区分离获得106株禾谷镰刀菌,测定了其对戊唑醇和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多菌灵对所有供试菌株的EC50值分别为0.064~0.778和0.090~0.858mg/L。采用SAS软件的W法对EC50分布进行了正态性检验,表明106株菌株对戊唑醇和多菌灵敏感性的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其EC50平均值分别为(0.383±0.129)和(0.526±0.151)mg/L。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襄阳的菌株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其他6个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未出现对戊唑醇和多菌灵抗性菌群,两种药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仍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小麦赤霉菌 敏感性 多菌灵 戊唑醇
  • 简介:对引起烟草漂浮育苗中“根茎腐烂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vs.)。采用生长速率法用8种杀菌剂对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25%咪鲜胺乳油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制中浓度(EC50)为0.03mg/L;其次为10%多氧霉素WP、50%秀安WP、58%绿色多菌灵WP、50%速科灵WP、50%农利灵干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它们对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2.21mg/L,3.48mg/L,6.79mg/L,23.21mg/L,24.74mg/L,34.94mg/L;80%大生M-45WP的抑制活性最差,EC50为621.36mg/L。

  • 标签: 烟草 根茎腐烂 灰葡萄孢 杀菌剂 毒力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