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本院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统计,探究利用 CT诊断及 MRI分析其确诊率,并对其临床治疗价值、推广使用价值进行探析。 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探究 CT诊断 、 MRI法对腰间盘患者诊断的实用价值,并与手术检验结果进行对比,根据比较结果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 在经过术后结果对比,采用 MRI进行检查的结果准确率更高,与手术验证结果更贴近,总有效率为 90.0%。 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对比可知,对于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临床检验中 MRI的诊断效果显著,更准确 ,但在临床推广中其面临价格高、检查扫描时间长的特点,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优化。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CT诊断 MRI分析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蛇式瑜伽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腰痛及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根据锻炼方法分蛇式瑜伽组和传统腰背肌锻炼组。观察患者锻炼后腰部的症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定患者锻炼后1、2、3个月的疼痛程度;症状改善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判定。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蛇式瑜伽组与传统腰背肌锻炼组治疗后1、2、3个月腰腿痛VAS及ODI评分结果进行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蛇式瑜伽组ODI与传统腰背肌锻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背痛VA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锻炼方法均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腰痛及功能改善有效,蛇式瑜伽组在功能改善方面优于传统腰背肌锻炼组,蛇式瑜伽组在腰腿疼痛改善程度与传统腰背肌锻炼组疗效差不多。

  • 标签: 腰椎退行性变 蛇式瑜伽 腰背肌功能锻炼
  • 简介:年过60的李女士,去外地探亲期间,因搬重物出现腰背部疼痛,且疼痛呈持续性,活动后加重.随后的几天,李女士左下肢疼痛及麻木呈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左下肢放射痛及麻木感,达左足背部,并出现左下肢肿胀.她在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予止痛等对症治疗,效果欠佳,且疼痛仍持续加重.李女士不得不提前结束行程.

  • 标签: 腰背部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 牵引器 患者 体内 进行性加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系统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方法以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入我院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分层法进行两组分组处理之后,其中一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另外一组再强调予以系统健康教育(实验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护理效果的有效率93.5%、73.9%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腰椎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而且实验组腰椎功能改善要显著好于常规组(P<0.05),差异检验统计学意义极大。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加强系统健康教育,有益于改善其疾病症状、促进快速康复。

  • 标签: 系统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脊柱微创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60例,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分为两组进行比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传统开放手术和脊柱微创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发生率20.00%,p<0.05;结论脊柱微创手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加速患者恢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我科收治62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腹胀及腹胀带来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腹胀及腹胀带来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患者极易产生腹胀的现象,针对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舒适症状。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综合护理 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效果展开探讨。方法选择于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对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而对于观察组,则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选择针灸治疗,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对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18%vs75.00%,χ2=5.436,P=0020);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VAS评分较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针灸康复疗法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推荐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康复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骨伤科门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好发于青中年人群。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小针刀治疗LDH疗效确切。通过查阅近几年来国内相关报道,对小针刀治疗LDH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认为小针刀可以通过松解软组织粘连、恢复腰部生物力学平衡,并且可以和多种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形引起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根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也是引起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有效的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要想切实提高康复效果,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从而避免各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主要针对门诊护理指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疗效的影响展开分析。

  • 标签: 门诊护理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电针理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的疗效及是否可以作为安全疗法而推广。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电针理疗治疗,研究组进行电针理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4周,通过用一系列指标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做安全性评估。结果电针理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5.32%),且该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疾病转归效果更好。结论电针理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且具有安全性。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 临床疗效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牵引治疗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采用温针灸治疗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降低,腰椎功能JOA评分升高,治疗前和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4.44%,即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温针灸 疼痛 腰椎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中药熏蒸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用随机方式分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法,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疗法护理,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疗护理前两组的VAS评分(疼痛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护理的应用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疼痛感,值得使用。

  • 标签: 中药熏蒸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通道技术的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16例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PIPELINE可扩张微创通道下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统计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置钉优良率及手术优良率;②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VAS)、矢状位Cobb角、椎体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及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1个月。其中手术时间(95.3±15.3)min;术中出血量(97.1±21.5)ml;住院天数(10.5±1.8)d,置钉优良率100%。术后3天的疼痛VAS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疼痛VAS与术后3天比较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的椎体压缩率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的椎体压缩率与术后3天比较有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的伤椎矢状位Cobb角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的伤椎矢状位Cobb角与术后3天比较有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复查的椎管占位率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椎管占位率与术后第3天比较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估末次随访时手术优良率为87.5%。结论基于通道技术的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微创 通道技术 椎管减压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手术,完成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结果对43例实施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为期平均时长17个月的康复随访,31名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之后病症完全消失,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其中7人症状基本消失,过度劳累时会导致腰部酸痛不适,需要休息才能好转;其余5人则症状减轻,但是仍然不能恢复正常工作秩序。结论青少年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物理治疗无效后,尽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手术方案,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特点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iltse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内固定治疗的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1选择Wiltse入路作为观察组,41选择后正中入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年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轻,更有利于脊柱功能恢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Wiltse入路 内固定术 骨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通过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的150例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成各50例每组的一组、二组与三组,一组病患用电针夹脊穴进行治疗,二组的病患用中频理疗进行治疗,三组的病患用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进行治疗。比较三个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与JOA评分。结果一组有效率为80%,二组有效率为60%,三组有效率为90%,所以三组与一组和二组比较有效率更高,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JOA评分与一组和二组比较更高,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患使用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的治疗效果比单一使用电针夹脊穴或中频理疗的效果更好,JOA分数更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夹脊穴 中频理疗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下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26例,远外侧或水平入路12例,后路或椎板间入路7例。结果本组43例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2例症状复发,其余症状明显减轻,生活活动无障碍,椎间隙无感染,无继续加重表现。结论微创下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很好地切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椎间孔狭窄、侧隐窝狭窄的几乎所有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 标签: 椎间孔镜 微创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16年 7月至 2017年 2月期间收治的 5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理疗及针灸,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8%,对照组为 67.8%;治疗后两组患者 Oswestry下腰功能指数( ODI)均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明显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 ] 针灸 本体感觉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