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采用蝶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病变患者72例,其中采用显微镜下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27例,采用内镜下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45例。术后1个月、6个月评估术后嗅觉障碍患者的嗅觉功能。术后3~6个月使用内镜检查患者双侧鼻腔情况。分析术中操作与嗅觉损害是否有关。结果采用内镜下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患者中3例(6.7%)出现嗅觉损害,采用显微镜下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患者中4例(14.8%)出现嗅觉损害,嗅觉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例患者的嗅觉功能轻度减退,4例重度减退,1例嗅觉丧失。术后6个月,2例重度减退者好转,但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余患者均无明显改善。术后3~6个月内镜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鼻腔伤口已愈合,2例患者鼻腔黏液分泌较多,3例患者术后鼻腔黏膜粘连。72例患者术中电灼蝶窦开口上方区域黏膜6例,均出现嗅觉障碍;窥前端高于蝶窦开口上缘2例,均出现嗅觉障碍。结论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并不罕见,应予重视。窥前端高于蝶窦开口上缘或电灼蝶窦开口上方区域黏膜可能是嗅觉损害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经鼻蝶手术 垂体病变 嗅觉损害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人工的护理以及感控措施。 方法:选择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展开对照研究,于 2016 年 6 月 -2020 年 7 月接受诊治,符合研究内容的患者共计 30 例,将其依照方便抽样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确保两组患者例数均等,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临床治疗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护理期间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安全性,降低了治疗风险,有利于帮助 患者 顺利排出痰液,具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症患者 人工气道 感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的危重患者人工的具体护理方法以及相关感控方案措施。方法:调查回顾90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人工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来说,主要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全面监护措施、如何进行吸痰、湿化吸痰方法、预防感染、清洁卫生护理、口腔护理以及进行切口的护理等方面。结论:人工是指保证人体的呈开放状态,避免出现不通畅或者阻塞的情况,护理方面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对进行分泌物的清除以及加湿护理、全面清洁护理以及规范无菌化的操作流程等,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的有效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医源性气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呼吸畅通,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 护理 感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ICU 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患者的临床护理 方式及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共纳入 90 例患者,是 201 6 年 12 月至 20 1 8 年 12 月间 本院 收治的 ICU 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患者 , 在将临床信息整理后根据其就诊时间分组,尾号偶数的患者为实验组,反之则为对照组,两组均包含 45 例患者 。 实验组患者介入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 VAP 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比出重症病房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分析综合护理的具体效果。 结果: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出重症病房时间相比,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同时 VAP 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对于 ICU 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 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有助于减少 VAP 发生率,缩短待在重症监护室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应重点关注推荐 。

  • 标签: ICU重症监护室 建立人工气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BI)常伴发呼吸系统并发症,导致不良预后,因而需要有效的管理。管理包括评估、人工及其维护、氧疗及呼吸支持等方面,雾化吸入治疗是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目前国内尚无针对TBI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指南。本共识由专家组成员基于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制订,阐述TBI患者雾化吸入治疗、适用范围、雾化吸入方案及专家推荐意见,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脑损伤 气道管理 雾化吸入治疗
  • 简介:摘要空气污染对于人体健康可产生全方位的影响,PM2.5暴露以其特殊的生物危害效应,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对于儿童,环境PM2.5暴露对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深远。PM2.5暴露可明显增加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发病率和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可增加咳嗽、气促、胸闷等呼吸感染症状,可增加肺癌发生的风险。PM2.5暴露可导致炎症细胞浸润,17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其相应细胞因子表达上调,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相应细胞因子表达下调;通过芳香烃受体、Toll样受体(TLR)2/TLR4/髓样分化因子88信号通路等调控炎症反应;通过增加活性氧的产生和消耗抗氧化储备来诱导氧化应激;还可能通过表观遗传影响子代健康。针对PM2.5暴露,应加强室外、室内卫生保健和预防性药物干预。如何从源头和政策层面有效控制空气污染、降低PM2.5,还一个清新环境,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 标签: PM2.5暴露 气道炎症性疾病 炎症细胞与因子 信号通路 表观遗传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是以慢性气炎症和气重塑为特征的疾病。表观遗传学是整合环境暴露和遗传学的关键,目前已成为哮喘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研究认为组蛋白修饰、甲基化修饰和非编码RNA相关基因沉默是启动和维持表观遗传修饰的机制。平滑肌(ASM)增厚是哮喘的一个显著的病理特征,增厚的ASM具备重要合成功能,是炎症趋化因子、生长因子、脂质介质和基质调节剂的丰富来源,在哮喘气炎症、重塑和气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ASM的表观遗传变化可能导致不同哮喘患者的异常反应,从而促进炎症持续和气重塑恶化。本文就ASM表观遗传修饰对哮喘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哮喘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技能中心对清远66家基层120的101名医务人员开展管理模拟教学,通过设置不同场景、病情特点及案例表现等,对气管管理内容进行模拟教学、演练。相关医务人员对管理培训的需求强烈,其经过培训后对管理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让学习者对多途径、多层次的管理技能进行实操,在模拟环境中反复练习这些危急关头需要用到的技能操作后,会促进这些技能的临床应用,且有效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模拟教学 气道管理 气管插管 基层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的护理及感控措施。方法: 将2009年~2011年间来本院就诊并建立人工的98名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湿化法吸痰;对病人进行全面监控;对手术切口的护理;预防术后感染。结论: 经过对往年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建立人工的作用是为了保证能够正常开放,进而防止不通畅或者堵塞的情况发生。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保证整个处理过程必须建立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最大限度内降低被外界细菌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呼吸能够畅通无阻。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 ),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质量。已证实CQI对CPR患者预后评估非劣效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级建立是否影响CQI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37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高级分为高级组和非高级组,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高级组中CQI [(63.3±20.7) vs (49.7±23.8)]、PETCO2 [19.8 (11.4, 31.6)mmHg vs 8.8 (3.3, 15.8 )mmHg]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0.4和16.3,其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级组CQI[(63.0±21.8)vs (42.2±29.0 )]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1.1。高级组与非高级组间CQI对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用于CPR过程评估患者预后,其评估效力非劣效于与PETCO2;高级建立与否不影响CQI对CPR患者的预后评估。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高质量胸外按压 脉搏血氧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预后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神经外科建立人工危重患者可行、有效的护理与感控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2017.01~2019.12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74例建立人工的危重患者为样本行回顾性分析。从气管切开前、吸痰、监护、切口等多方面进行控制。研究74例患者治疗情况、感染情况与不良事件。结果:①治疗情况:52例(70.27%)治愈,22例(29.73%)病情明显改善。②感染情况:呼吸感染2例(2.70%)、肺部感染1例(1.35%),无皮肤感染发生。③不良事件:不完全脱管发生1例(1.35%),没有发生完全脱管,管道堵塞2例(2.70%)。结论:加强气管切开前、切口、吸痰、防感染等各个方面的控制,有助于预防不良事件以及感染发生,患者病情可100%改善。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人工气道 护理与感控
  • 简介:摘要藏红花属于鸢尾科单子叶植物,因其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特点,常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癌症、泌尿生殖、皮肤、炎症等疾病。近年来关于藏红花素药理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本篇综述主要总结藏红花素在疾病中的作用,主要介绍其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肺部肿瘤的作用,评价藏红花素在疾病中的治疗前景。

  • 标签: 秋水仙属 藏红花素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肺功能1秒率判断患儿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界值的选取。方法采取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北京市中小学6~14岁健康儿童383名(男190名,女193名),使用德国Jaeger肺功能仪进行流量-容积曲线测定,计算1秒率的正常值低限(LLN)。2018年6至7月,连续纳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6~14岁的哮喘患儿213例(男151例,女62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及主要肺通气功能参数,使用Zapletal预计值公式作为所调查患儿的预计值,计算各参数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以健康儿童1秒率的LLN作为金标准,计算1秒率实测值80%及实测值占预计值92%这两种不同的判断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Kappa值。结果383名健康儿童1秒率实测值为91%±5%,LLN为82%,其中男童1秒率实测值为90%±6%,LLN为81%;女童1秒率实测值为92%±5%,LLN为84%。213例哮喘患儿中,1秒率实测值<80%但1秒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92%的有27例(12.7%),两种标准判断的不一致率达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P<0.01)。以1秒率实测值<80%作为判断标准时,其灵敏度为80.3%,特异度为100.0%,Youden指数为0.803,Kappa值为0.787;而以1秒率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92%作为判断标准时,其灵敏度为57.3%,特异度为100%,Youden指数为0.573,Kappa值为0.547。结论在使用Zapletal预计值公式的情况下,1秒率实测值为80%时与1秒率实测值LLN的一致性更好,采用1秒率实测值80%作为判断气阻塞的标准更为准确。

  • 标签: 儿童 哮喘 肺量测定法 气道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品管圈管理模式在慢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1月—20191月干部病房慢重症患者行人工治疗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行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粘膜出血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于慢重症患者人工治疗患者护理中,其能够有效降低置管期间肺部感染及粘膜出血发生率,对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品管圈管理模式 慢重症患者 气道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脑梗塞并肺部感染致阻塞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在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50例脑梗塞并肺部感染致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临床治疗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然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96.0%)和满意度( 100.0%)均高于对照组( 88.0%)、( 84.0%),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对 50例脑梗塞并肺部感染致阻塞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 标签: 脑梗塞 肺部感染 气道阻塞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小儿消化急性中毒洗胃中有效的急诊护理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在洗胃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运用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急救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6.67%,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消化急性中毒洗胃中通过运整体护理有助于提升患儿的急救效果并改善护患间关系。

  • 标签: 急性中毒 洗胃 小儿 急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方法 抽选来自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在我院实施 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 84 例 ),依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42 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细致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 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患者不适,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并发症 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采集 2020年新冠肺炎一例患者,分析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护理的具体细节与流程,以及最终效果。结果:连续 3次查新冠病毒核算均阴性,查新冠病毒抗体 IgM阴性, IgG阳性,符合出院要求,因基础病多,转专科医院进一步康复治疗。结论: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以辅助发挥疾病控制改善效果,患者接受度更好,具有适用性。

  • 标签: [ ]经鼻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