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水飞蓟素脂质体(L-SIL)对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合用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急性肝损伤模型组及益肝灵(T-SIL)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和L-SIL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共8组。取血和各器官组织,测定肝、脾和胸腺指数,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肝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L-SIL各组血清ALT、AST水平较急性肝损伤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1),L-SIL各组肝组织匀浆GSH-PX水平及L-SIL高剂量组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L-SIL对小鼠合用INH和利福平RFP所致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作用明显优于T-SIL。

  • 标签: 水飞蓟素脂质体 益肝灵片 肝损伤 异烟肼 利福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3例患者临床资料。紫杉醇脂质体90mg/m2,第1,8,15,22天,静滴;替吉奥根据体表面积确定剂量,口服28天;每6周为一个周期;至少给予2个周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有32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4例,总有效率为53.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8个月。20例初治患者中CR3例,PR为9例,有效率为60%,中位TTP为7.9个月;13例复治患者中,12例可评价,PR为4例,有效率为30.8%,中位TTP为5.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性毒性,患者可耐受。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有效,毒副作用可耐受。

  • 标签: 紫杉醇脂质体 替吉奥 化疗 进展期胃癌
  • 简介:目的制备平阳霉素脂质体,建立包封率测定方法,考察处方影响因素,优化处方。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平阳霉素脂质体;以SephadexG-50微柱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应用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硫酸铵梯度法的处方工艺,考察不同处方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SephadexG-50微柱可完全吸附平阳霉素游离药物,空白脂质体回收率为98.3%~101.2%;平阳霉素浓度在5~200μ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2%,回收率为98.3%~100.1%。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平阳霉素脂质体的处方为:磷脂100mg;胆固醇20mg;平阳霉素15mg。优化工艺为采用浓度为250mmol·L^-1硫酸铵溶液制备空白脂质体,加入平阳霉素溶液后在40℃水浴中载药40min。结论硫酸铵梯度法适用于制备平阳霉素脂质体,微柱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准确可靠,处方工艺优化后的平阳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可以达到63.7%。

  • 标签: 平阳霉素 硫酸铵梯度法 脂质体 微柱离心法 包封率
  • 简介:目的以含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pCMVCD重组表达质粒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体外观察5-氟胞嘧啶(5-FC)对转染CD基因的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体外扩增、酶切鉴定pCMVCD质粒并采用DNA序列测定pCMVCD质粒中的CD基因;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pCMVCD质粒转染SHG-44细胞,G418筛选培养获取抗性细胞克隆(即SHG-44/C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SHG-44/CD细胞的CD基因蛋白水平表达;流式细胞仪、TUNEL实验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FC对表达CD基因的SHG-44/CD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含CD基因的pCMVCD质粒成功转染进入SHG-44细胞,获取了含CD基因的SHG-44/C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HG-44/CD细胞成功地表达了CD。在含5-FC的培养液中培养,SHG-44/CD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TUNEL显示凋亡细胞比例极高;透射电镜可见凋亡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达18.6%,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建立了SHG-44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CD/5-FC自杀基因系统。诱导SHG-44/CD胶质瘤细胞产生凋亡可能是脑胶质瘤CD基因疗法的重要机制。

  • 标签: 脑胶质瘤 基因治疗 凋亡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 简介:目的考察吉非替尼脂质体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吉非替尼脂质体,利用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度,以S180荷瘤小鼠为动物模型,给药剂量分别为20mg·kg^-1及40mg·kg^-1,计算抑瘤率、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吉非替尼脂质体体外释放度符合Higuchi动力学模型,高剂量组的相对质量抑瘤率为72.02%,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脂质体对小鼠S180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其免疫系统没有明显损伤。

  • 标签: 吉非替尼 脂质体 释放度 药效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使用毕方王脂质体喷剂在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胃癌手术并需要留置胃管的病人共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手术清醒后30分钟,进行常规护理外加用毕方王脂质体喷剂定时进行口腔喷雾,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在留置胃管期间咽喉部干燥、肿痛、痰液量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咽喉部干燥、肿痛、痰液量和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或P<0.05)。结论定期使用毕方王脂质体喷剂可以显著减轻胃癌术后胃肠减压病人咽喉部干燥、肿痛等不适症状,有效降低置胃管期间的非计划拔管率,增加病人舒适度,提高满意度。

  • 标签: 胃肠减压 毕方王脂质体喷剂 咽喉部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在治疗淋巴瘤患者的过程中,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间接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存率。结果:①对于治疗有效率,总治疗有效率为74.00%,其中完全缓解有57例,占比57.00%,不问缓解有17例,占比17.00%。②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00%,胃肠道不适发生率为40.00%,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0.00%,肝损害发生率为31.00%。③在生存率方面,对选取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一年、两年、三年生存率分别为85.00%(85/100)、75.00%(75/100)、55.00%(55/100)。结论:对于患有淋巴瘤的患者,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进行治疗,会加大治疗的疗效,延缓病情的发展,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淋巴瘤 脂质体多柔比星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在400kA冰晶石-氧化铝熔盐铝电解工艺中,金属锂盐可作为一种重要的铝电解质体系添加剂。在一定铝电解工艺技术条件下,长期使用山西、河南等地区高锂盐含量氧化铝,会造成电解质中的锂含量逐渐升高,对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直接影响铝电解的电流效率、电解槽运行稳定性和能耗。本文从使用原材料、系列电流、工作电压、铝电解温度、分子比、氟化盐消耗、电流效率等几方面对高锂盐铝电解质体系工艺技术条件控制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铝电解质 高锂盐 工艺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对照组(两性霉素B),均给予静脉滴注,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风险比较低,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两性霉素B脂质体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pH敏感脂质体,避免溶酶体对单磷酸脂质A(monophosphoryl lipid A,MPLA)的降解,提高MPLA的利用率。方法以DOPE、CHEMS为载体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pH敏感脂质体。应用动态光散射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不同pH值条件下pH敏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评价THP-1、DC2.4细胞对脂质体的吞噬效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脂质体与溶酶体的共定位情况。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为模式抗原,配伍MPLA pH敏感脂质体免疫BALB/c小鼠,ELISA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水平,ELISPOT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IL-2斑点形成细胞数(spot forming cells, SFCs)。结果制备的pH敏感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90.90±1.13) 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 PDI)为0.076±0.013,Zeta电位为(-27.900±0.666) mV,随着溶液的pH值减小粒径明显增大,呈现不规则形态,具备显著的pH敏感性。THP-1细胞吞噬pH敏感荧光脂质体的吞噬率为10.40%,DC2.4细胞的吞噬率为12.40%,吞噬荧光脂质体的吞噬率分别为1.09%和0.28%。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pH敏感荧光脂质体被THP-1细胞吞噬后,存在于细胞质中,而荧光脂质体存在于溶酶体中,MPLA pH敏感脂质体与MPLA脂质体比较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细胞免疫应答水平,MPLA pH敏感脂质体组的IFN-γ和IL-2 SFCs水平均显著高于MPLA脂质体组(P<0.01)和无佐剂组(P<0.001)。结论pH敏感脂质体递送系统可以提高MPLA的利用率,使MPLA更好地发挥佐剂作用。

  • 标签: pH敏感脂质体 单磷酸脂质A 佐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介入治疗高龄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高龄中晚期肺鳞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介入治疗;观察组47例,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临床控制率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但组间在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方面比较则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胃肠道反应及血小板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中晚期肺鳞癌患者开展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且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紫杉醇脂质体 顺铂 吉西他滨 中晚期肺鳞癌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在利用正交试验进行脂质体的处方筛选时,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对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物理稳定性作为正交设计的评价指标。运用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并通过直观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获得最佳制备方案,采用实验比较确证。结果针对四个不同的评价指标,分别采用两种方法直观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优化,得到的处方各不相同。平行进行两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逐步多元回归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逐步多元回归能够弥补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因不连续取点造成的一些不足并能在已有试验的基础上,得到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试验的工作量。

  • 标签: 正交试验 脂质体 逐步多元回归
  • 简介:边界识别是重磁数据解释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依据其结果可划分出地质体的水平范围。边界识别结果受地质体埋深及导数计算误差的影响所识别边界与真实边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且边界识别法无法直观地给出地质体的深度信息。为了获得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信息,本文提出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其对不同深度的边界识别函数进行归一化计算,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法的最大值对应于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常规边界识别结果的误差随理深的减小而减小,而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法是通过最大值来判断地质体的位置,最大值是在地质体处获得,因此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所获得的结果是准确的。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证明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能有效地完成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的计算,所获得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信息与理论值相一致,为下一步的勘探计划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将其应用于实际航磁数据的解释,获得了断裂的具体分布形式。更多还原

  • 标签: 地球物理异常 归一化边界识别 归一化总水平导数 正则化倾斜角 theta图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脂质体多柔比星用于临床治疗淋巴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抽取 2016年 4月 -2018年 10月本院诊治的 100例淋巴瘤患者,以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方式,对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予以评价。结果: 100例淋巴瘤患者中, 75例患者为完全缓解、 20例患者为部分缓解、 5例患者为无效,总有效率为 95.00%;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率为 32.00%,心脏毒性不良反应率为 25.00%,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不良反应率为 15.00%,药物性肺损伤不良反应率为 10.00%。结论:针对淋巴瘤患者,脂质体多柔比星药物不仅具有总有效率高的特点,还呈现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脂质体多柔比星 淋巴瘤 总有效率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用脂质体介导外源性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Ih以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只。将含报告基因LacZ的质粒和脂质体的复合体注入对照组大鼠的脑脊液中,治疗组注射含TGF-β1的质粒和脂质体的复合体。5d后做行为试验,取动物脑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来鉴定外源基因是否表达;检测脑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用半定量RT—PCR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缺血脑组织中caspase5表达的差异。结果由脂质体介导的LacZ基因和TGF-β1基因均在缺血脑组织中表达;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动物的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和凋亡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缺血脑组织中caspase--3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脂质体介导的外源基因可在缺血脑组织中有效表达。脂质体介导TGF-β1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5的活性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由缺血性损伤而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 标签: 脂质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因 细胞凋亡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F序贯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老年乳腺癌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40例Ⅱb~Ⅲb期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年龄大于60岁,随机入组,分别采用CTF序贯紫杉醇脂质体和TAC方案术后辅助化疗。CTF序贯紫杉醇脂质体组20例,吡柔吡星(THP)50mg/m2d1,静脉滴注;环磷酰胺(CTX)0.5/m2d1,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5-FU)0.5/m2d1,6小时泵入。21天为1周期,3周期。然后序贯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d1,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3周期。TAC方案组20例,吡柔吡星(THP)50mg/m2d1,静脉滴注;环磷酰胺(CTX)0.5/m2d1,静脉滴注;紫杉醇135mg/m2,d1,静脉滴注。21天一周期,6周期。结果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神经毒性、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关节和肌肉疼痛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F序贯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老年乳腺癌较TAC方案毒副反应及不良反应明显降低,耐受性好。

  • 标签: 老年乳腺癌 CTF序贯紫杉醇脂质体
  • 简介: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对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表型特征及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方法贴壁法分离人脐血来源的单核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将其诱导分化为imDC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鉴定,并将其分为转染组和对照组。转染组将pEGFP-NI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imDC;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此法的转染率和两组细胞表面分子[CD86、CD83、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等]的表达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imDC在转染前后刺激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人脐血来源的imDC形态结构和表面标志符合文献报道的典型特征。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转染率约在10%左右。转染组CD86、CD83和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12±6)%、(8.6±2.3)%和(71±7)%;对照组分别为(13±6)%、(9.1±3.8)%和(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R提示imDC转染后其免疫刺激功能较转染前无明显变化(P〉0.05),刺激指数〈2。结论脂质体介导转染imDC后不影响其成熟特性,但转染率不高。

  • 标签: 树突细胞 转染 脂质体 免疫表型分型 胎血
  • 简介:目的考察壳聚糖对泊洛沙姆为基质的温敏性原位凝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两者的配伍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壳聚糖与泊洛沙姆溶液(P407和P188的质量分数均为15%)制备成原位凝胶,测定原位凝胶的体外胶凝温度、胶凝强度和生物黏附力。结果当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从0上升至0.6%时,基质的胶凝强度和生物黏附力均逐渐升高,胶凝温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壳聚糖可改善以泊洛沙姆为基质的原位凝胶的流变学性质。

  • 标签: 壳聚糖 泊洛沙姆 原位凝胶 流变学性质 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