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之一。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解聚的染色质及相关蛋白形成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s),参与到血管内血栓构成。近些年,NET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中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研究结果表明NET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有着重要作用,文中介绍了NET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血小板 粒细胞 卒中 脑缺血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测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NGAL(脂质运载蛋白)重症患者AKI(急性肾损伤)的早期的诊断。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入本院ICU病房治疗的12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60例。A组伴有AKI疾病,B组未伴有AKI疾病,监测其不同时间点的血清NGAL浓度、CysC(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和SCr(血清肌酐)浓度,用以评估AKI早期诊断效果。结果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NGAL浓度均高于术前,CysC浓度于术后12h与48h明显高于术前,SCr浓度于术后48h明显高于术前,对比有差异(P<0.05)。B组各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对比均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NGAL浓度在患者术后6h便会明显升高,其对AKI的预测价值较佳,且预测时间早于其他指标,可于AKI早期进行疾病诊断。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 NGAL 重症患者 AKI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异常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COPD中中性粒细胞特定的表型变化,为老年CO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周龄C57BL/6雄性小鼠(n=24)随机分为空气AIR组(n=12)和香烟烟雾CS组(n=12),通过吸入香烟烟雾建立了COPD肺气肿模型,造模时间总计16周。HE染色评估CS诱导的肺气肿程度,BALF中瑞氏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leavage-Caspase-3表达,流式分析中性粒细胞表型。结果长期CS暴露组小鼠肺组织的肺泡腔扩大,部分肺泡间隔断裂,肺泡腔融合,肺气肿形成,统计分析提示CS暴露组平均线性截距(MeanLinearIntercept,LM)值显著高于AIR组(P〈0.05);CS暴露组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IR组(P〈0.05);免疫组化提示CS暴露组c-Caspase-3阳性的天青色颗粒比例显著高于AIR组(P〈0.05)。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提示,CS组的CD11b+CD66b+双阳性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IR组(P〈0.05)。结论CS诱导COPD小鼠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及凋亡增加,其中以CD11b+CD66b+双阳性中性粒细胞表型增高为主。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气道炎症 中性粒细胞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基因(neutrophil-expressed elastase, ELANE)变异导致的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纳入4例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7~15个月。收集4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用Sanger测序方法验证。结果患者均因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口腔或皮肤等反复感染入院治疗。外周血常规均提示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0.04~0.5)×109];骨髓涂片发现杆状核粒细胞以及分叶核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提示骨髓中性粒细胞存在发育成熟障碍。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4例患者ELANE基因存在杂合变异,分别为c.496G>A(p.A166T),c.58C>G(p.L20V),c.391G>A(p.A131T),IVS1+5T>A,患者的父母均未见异常;其中c.58C>G和IVS1+5T>A为未见报道的新变异。定期随访患者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推测例1和例3可能是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而例2和例4可能是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结论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粒细胞显著降低,ELANE基因变异是常见病因,本研究发现两个未见报道的新变异。

  • 标签: 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 ELANE基因 临床特征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异氟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MPO活性的影响,探讨异氟醚肾脏保护机制。方法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假手术组,只切除右肾,开腹45分钟后关腹;B组缺血再灌注组,切除右肾后左肾建立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分钟,再灌注3小时;C组异氟醚缺血再灌注组,用浓度为1.2%异氟醚吸入麻醉,切除右肾后左肾建立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分钟,再灌注3小时,缺血和再灌注期间持续吸入浓度为1.2%异氟醚。各组实验动物于24小时后处死,测量血浆肌酐(Cr)和尿素氮(BUN)值,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做肾组织病理切片。结果B组和C组血浆肌酐和尿素氮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肾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较A组显著增高(p<0.05),但C组含量较B组含量低,且组织切片提示肾小管结构破坏严重,C组比B组损伤轻。结论异氟醚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与异氟醚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有关。

  • 标签: 异氟醚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性粒细胞
  • 简介:目的检测服用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儿体内中性粒细胞活性的改变,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服用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儿34例作为癫痫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癫痫组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癫痫组治疗6、12个月中性粒细胞活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36±4.72)%、(15.87±5.68)%比(5.32±1.41)%,P〈0.01],且治疗12个月中性粒细胞活化率高于治疗6个月(P〈0.05)。癫痫组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治疗6、12个月血清h-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64±1.22)、(6.96i2.64)mg/L比(1.46±0.27)mg/L,(74.72±22.58)、(96.67±30.25)ng/L比(31.72±12.16)ng/L,(32.59±8.45)、(46.74±12.16)ng/L比(15.36±4.45)ng/L,P〈0.01],且治疗12个月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患儿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328、0.402、0.344,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儿体内中性粒细胞活化率出现了显著的升高,中性粒细胞的异常活化使机体处于高氧化应激状态。

  • 标签: 癫痫 丙戊酸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中性粒细胞升高在诊断细菌性感染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4例hs-CRP升高者与WBC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WBC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升高组与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同时升高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升高组检测hs-CRP阳性率高于WBC计数升高组,对诊断细菌性感染hs-CRP检测更为敏感,对早期诊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总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ANE相关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ELANE相关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自出生起即反复因感染性疾病就诊,感染部位多为口腔、肺部及皮肤,动态监测外周血粒细胞大致呈周期性变化,骨髓象示粒细胞增生减低,存在ELANE基因一处杂合子突变:exon4:c.G570A。故诊断ELANE相关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结论临床医生对反复感染及多次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应考虑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可能,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规律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有助于减少感染并发症及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ELANE基因 感染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外陷阱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中性粒细胞外陷阱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机制,然后详细分析了其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 缺血性脑卒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中性粒细胞胞质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相关性血管炎(MPO-AAV)患者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9例初诊未治的MPO-AAV患者为病例组,记录患者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积分(BVAS),选择39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D4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补体C5活化片段a(C5a)及中性粒细胞胞质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ANCA)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2组间PAD4、C5a及NETs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病例组内各检测指标与BVAS间关系。结果病例组表达PAD4中性粒细胞比例及PAD4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I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11)%与(26±6)%,t=22.456,P<0.01;(33±4)与(14±4),t=18.668,P<0.01]病例组NETs和C5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62±0.22)与(0.26±0.15),t=8.466,P<0.01;(4.6±1.0)ng/ml与(2.9±1.0)ng/ml,t=7.697,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BVAS分别与表达PAD4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AD4的MFI、NETs、C5a和MPO-ANCA呈正相关(分别为r=0.843,P<0.01;r=0.821,P<0.01;r=0.411 1,P<0.01;r=0.613,P<0.01;r=0.790,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表达PAD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MPO-ANCA水平分别是BVAS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为β=0.325,t=5.889,P<0.01;β=0.796,t=4.298,P<0.01)。结论活动期MPO-AAV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DA4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且是影响MPO-AAV疾病活动度的独立因素,干预中性粒细胞PAD4的表达可能是MPO-AAV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 标签: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补体C5a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对T淋巴细胞(T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CD80/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途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①体内实验:将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20)、Sham+CTLA-4抗体处理组(Sham+aCTLA-4组,n=20)、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模型组(CLP组,n=30)和CLP+CTLA-4抗体处理组(CLP+aCTLA-4组,n=30)。采用CLP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组不对盲肠进行结扎和穿孔,余操作同CLP组;CTLA-4抗体处理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腹腔注射CTLA-4抗体50 µg。术后48 h,Sham组、Sham+aCTLA-4组随机取6只小鼠,CLP组和CLP+aCTLA-4组随机取14只小鼠检测脾脏T细胞活化指标CD69的表达;并取脾脏、骨髓和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80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各组其余小鼠用于观察术后96 h生存情况。②体外实验1:提取健康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分别用LPS(1 mg/L)刺激4、8、12 h,每个时间点设置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的对照组,检测各时间点CD80的表达。③体外实验2:提取健康小鼠脾脏T细胞,分为PBS对照组、LPS组(LPS终浓度1 mg/L)、中性粒细胞组和中性粒细胞+LPS组,后两组建立中性粒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模型后再给予相应处理,检测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以上述4组为对照,再分别设置CTLA-4抗体处理组(CTLA-4抗体终浓度50 mg/L),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①体内实验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脾脏、骨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80表达均上调,T细胞表面CTLA-4表达明显增加〔(9.98±0.84)%比(3.48±0.64)%,P<0.05〕,说明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CD80/CTLA-4途径影响T细胞功能。与CLP组比较,CTLA-4抗体可明显提高CLP小鼠96 h累积生存率(56.25%比18.75%,P<0.05),增加T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说明CTLA-4抗体可能会促进脓毒症时T细胞活化,并提高生存率。②体外实验结果:随LPS刺激时间延长,中性粒细胞表面CD80表达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加,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4 h:(6.35±0.40)%比(3.41±0.40)%,8 h:(8.57±0.64)%比(3.09±0.27)%,12 h:(19.83±1.06)%比(5.16±0.36)%,均P<0.05〕。与PBS对照组比较,单纯LPS刺激对CD4+/CD8+ 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而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后CTLA-4的表达明显增加〔CD4+:(4.92±0.30)%比(3.33±0.25)%,CD8+:(4.26±0.21)%比(2.53±0.66)%,均P<0.05〕,与LPS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后CTLA-4表达的增加趋势则更加明显〔CD4+:(6.34±0.50)%比(3.33±0.25)%,CD8+:(6.21±0.41)%比(2.53±0.66)%,均P<0.05〕。在PBS对照组和LPS组中,CTLA-4抗体对T细胞分泌IL-2无明显影响。与PBS对照组比较,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能抑制T细胞分泌IL-2(ng/L:1 938.00±68.45比2 547.00±218.00,P<0.05),与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则抑制作用更明显(ng/L:1 073.00±34.39比2 547.00±218.00,P<0.05);而CTLA-4抗体的加入可部分恢复IL-2的分泌。说明中性粒细胞在促进T细胞表面CTLA-4表达后,可能通过减少IL-2生成来介导T细胞功能抑制。结论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可介导T细胞功能障碍,而CD80/CTLA-4途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拮抗CTLA-4后,脓毒症小鼠生存率和T细胞功能明显改善,这可能会成为脓毒症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 标签: 脓毒症 免疫抑制 中性粒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脑血管病救治中心收住的未进行静脉溶栓和机械血栓切除的AI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资料。HT定义为AIS患者首次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出血征象,但住院后影像学复查发现颅内出血。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NLR与HT的独立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LR对HT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805例AIS患者,中位年龄67岁(四分位数间距63~71岁),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4分(四分位数间距2~9分),中位NLR为3.84(四分位数间距2.66~5.30),72例(8.9%)患者发生HT。HT组与无HT组年龄、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采血时间、发病至影像学复查时间、NLR以及心房颤动、既往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和卒中病因学分型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NLR是AIS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55,95%置信区间1.099~1.672;P=0.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HT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最佳截断值为4.75,其预测H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1.8%。结论高NLR是AI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HT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颅内出血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危险因素 试验预期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lymphocyte, N/L)对原发性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ICH)老年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155例,根据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92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63例)。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组间差异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分析,确定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N/L对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出血破入脑室占比、血肿体积、WBC计数、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ANC)、N/L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他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比值比(odds ratio, OR)1.108,95%CI 1.048~1.172,P<0.001]、N/L(OR 1.342,95%CI 1.178~1.528,P<0.001)是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N/L预测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 0.723~0.866,P<0.001),截断值为5.36,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9.4%、66.3%;NIHSS评分预测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 0.640~0.804,P<0.001),截断值为16.50,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9.4%、67.4%。结论N/L和NIHSS评分是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原发性急性脑出血 短期预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预测价值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ymphocyteratio,NLR)的上升与多种肿瘤的预后不良相关n本研究目的为探讨NLR对根治术后直肠癌患者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e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的结果选取NLR截点,根据NLR截点分析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高、低NLR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以及总体生存的差异。结果根据ROC曲线选取1.76为NLR截点。两组问患者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直肠癌组织类型、手术方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及术式(Dixon或Mil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高NLR组患者T3+4期、淋巴结转移(N1-3)以及TNM、Dukes分期较晚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低NLR组患者。高NLR组及低NLR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1.4%及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升高提示患者总体预后不佳。结论NLR可作为预测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直肠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截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疾病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3月援鄂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重症病区收治的72例新冠肺炎患者,按疾病分型分为普通型(纳入非重症组)和重型/危重型(纳入重症组)。收集两组患者入院第2天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白细胞介素-6(IL-6)和D-二聚体水平,并计算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WBC、NEU、LYM、IL-6、D-二聚体和NLR对新冠肺炎疾病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新冠肺炎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普通型52例,重型17例,危重型3例。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70.8%)、咳嗽(36.1%)、胸闷气喘(37.5%)、腹泻(15.3%)、乏力(15.3%)及恶心呕吐(11.1%)等,偶尔伴有急性呼吸困难(2.8%),仅1例(1.4%)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重症组患者WBC、NEU、IL-6、D-二聚体水平和NLR均明显高于非重症组〔WBC(×109/L):7.81±3.65比5.34±1.69,NEU(×109/L):5.83±3.13比3.24±1.53,IL-6(ng/L):133.63(71.09,249.61)比28.05(6.41,101.24),D-二聚体(mg/L):0.86(0.31,2.56)比0.33(0.20,0.71),NLR:6.14±4.75比2.66±1.93,均P<0.05〕,LYM水平明显低于非重症组(×109/L:1.09±0.56比1.49±0.7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NEU、LYM、IL-6、D-二聚体和NLR诊断新冠肺炎疾病分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WBC 0.790 〔95%可信区间(95%CI)为0.684~0.897〕,NEU 0.869(95%CI为0.789~0.949),LYM 0.719(95%CI为0.592~0.847),IL-6 0.790(95%CI为0.682~0.898),D-二聚体0.676(95%CI为0.526~0.827),NLR 0.888(95%CI为0.814~0.963),以NLR的AUC最大,说明NLR的诊断价值最大;当NLR的最佳截断值为3.00时,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3.1%。结论NLR可作为一种独立预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能够为新冠肺炎患者的疾病分型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分型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及血小板参数与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的49例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评分为3~6分的31例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小板、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压积(MPV)、淋巴细胞绝对值(AL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参数、NLR对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预后不良组NLR、PDW、MPV水平分别为8.89±1.95、(16.75±4.32)%、(14.82±3.52)%,高于预后良好组3.13±0.21、(12.89±2.71)%、(10.78±1.62)%;血小板水平预后不良组(0.37±0.20)%,低于预后良好组(0.62±0.33)%(t=20.564、4.918、6.969、4.918,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DW、MPV水平升高,血小板水平下降均是造成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2.759、2.606、1.756、0.095,均P<0.001)。结论NLR、PDW、MPV、血小板均与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考虑将其作为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 标签: 脑出血 血小板 淋巴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30‌日至2‌月18‌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COVID-19重型患者133‌例,根据在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n=29)和非心肌损伤组(n=104)。通过电子病历库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住院期随访,共30 d,随访期间监测患者的器官损伤和/或功能障碍、记录在院死亡情况,住院14 d时行疾病转归再评估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并获得最佳截断值。结果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患者的年龄、入院呼吸频率、收缩压,呼吸困难症状、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病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素、预估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二聚体、CD3+计数、CD4+计数、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其他器官损伤、临床转归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是COVID-19重型患者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6,95%CI 1.021~1.111,P=0.033)。ROC曲线结果显示,NLR预测COVID-19重型患者心肌损伤的AUC=0.774,95%CI0.694~0.842,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5.76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69.5%。结论NLR对COVID-19重型患者心肌损伤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脏损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 作者: 张梦 姚爱明 刘林 冯斌 刘筱 燕宪亮 花嵘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急救与救援医学系 221002,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后早期炎症水平变化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因急性创伤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当天及伤后第3天、第7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等检验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1个月后使用PCL-5量表评估患者PTSD症状,以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与非PTSD组。分析PTSD组和非PTSD组的NLR变化规律。结果纳入创伤患者91例,其中PTSD组23例,非PTSD组68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91例创伤患者入院当天、第3天、第7天的NLR水平均升高(均P< 0.01),PTSD组在创伤后第7天的NLR值明显高于非PTSD组(P= 0.025);而非PTSD组则呈下降趋势,在创伤后第7天非PTSD组NLR值已明显低于入院当天(P= 0.001)。此外,伤后7 d的NLR高水平(β= 0.206, P= 0.01)是影响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动态监测急性创伤后的NLR值变化,对创伤后PTSD的早期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创伤 炎症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PCL-5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