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I)、地(D)或丙酚(P)对单肺通气(OLV)期间出现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和肺内分流(Qs/Qr)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需施行OLV的肺癌、食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I组、D组和P组,每组12例。静脉诱导快速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分别吸入1.3MAC的、地或静脉滴注丙酚6mg/(kg·h)维持麻醉。三组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双肺通气(TLV)20min、OLV20min和恢复TLV20min时,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Qs/Qb值。结果:与TLV时相比,OLV期间I组、D组和P组的PaO2显著下降(P<0.05);OLV期间肺内分流明显增加(P<0.01)。与P组比较,I组和D组OLV时的Qs/Qb明显高于P组(P<0.05),但I组和D组同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和地均有抑制HPV的作用,临床吸入1.3MAC时未发生低氧血症,可安全用于单肺通气的开胸病人;丙酚抑制HPV的作用明显小于和地,更适用于单肺通气病人。

  • 标签: 单肺通气 异氟醚 地氟醚 异丙酚 肺内分流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吸入七快速诱导的临床麻醉效果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有手术治疗指征的小儿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吸入快速诱导及吸入七快速诱导,并进行临床麻醉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结果 B组较A组小儿患者睫毛反射及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均更短,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应用到小儿患者的快速诱导中安全性更高,且麻醉效果较更加理想。

  • 标签: 小儿患者 七氟醚 异氟醚 快速诱导 麻醉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估七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178例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麻醉后在苏醒时间及其安全性比较上,七组均优于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实施麻醉的过程中,运用七的临床实践效果显著,在苏醒时间及其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临床麻醉的可靠选择。

  • 标签: 七氟醚 异氟醚 全身麻醉 苏醒时间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七对老年患者麻醉后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择期在我院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七组和组,每组30例。两组静脉注射阿托品0.3mg、舒芬太尼0.5ug/kg、丙酚1.0mg/kg、维库溴铵0.2mg/kg。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维持采用吸入麻醉,两组分别吸入1MAC(肺泡最低有效浓度)七,必要时追加芬太尼,间断予维库溴铵以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从麻醉药物停用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采用简易只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3、6h及3d时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h时,MMSE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组MMSE评分低于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两组患者MMSE评分恢复到麻醉前水平,两组术后6h、术后3d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均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但七的影响强度小于。同时,七吸入麻醉后麻醉苏醒时间较短,插管时间短,即可以缩短术后苏醒监护时间,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 标签: 异氟醚 七氟醚 老年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越来越多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明能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主要以缺血再灌注后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方式实现。其作用机制目前有多种学说,其中包括:触发体内多种介质相互作用,激活多条信号传导系统如蛋白激酶(PKC)通路、酪氮酸蛋白激酶(PTK)通路和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s)通路等,使细胞产生多种保护性效应子如激活腺苷受体、开放线粒体膜表面ATP敏感钾通道、降低细胞内Ca^2+超载、增强心肌ATP合成能力与储存、抑制氧自由基堆积、增加BCL-2表达、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等。研究还表明吸入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异氟醚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吸入诱导、丙酚维持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小儿先心介入封堵手术255例,ASAⅠ~Ⅱ级,入室面罩吸纯氧6L/min+8%七诱导,意识消失后停用七。开放外周静脉,静注长托宁001mg/kg,给予丙酚5~10mg/kg/h持续静脉泵入。记录吸入七前后,泵注丙酚5min时、15min时,HR、MAP、SPO2值,记录患儿吸入七后入睡时间(s),麻醉时间(min)及苏醒时间(min),术后随访患儿有无缺氧发作、恶心呕吐。结果患儿吸入七后HR、MAP、SPO2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泵注丙酚后5min时HR降低(P<001),MAP降低(P<001),SPO2增高(P<001)。吸入七后入睡时间1392±426s,麻醉时间4125±509min,苏醒时间423±158min,全组患儿均无缺氧发作、恶心呕吐。结论七诱导复合丙酚维持用于先心封堵麻醉,循环及呼吸平稳,不增加心脏的兴奋性,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先心病 介入封堵Sevofluran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to maintain clinical observation fo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七吸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1组和2组,各46例。两组麻醉诱导相同,1组术中给予七吸入维持麻醉,2组术中给予吸入维持麻醉。结果1组气腹后10min、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较为平稳,2组波动较1组明显(P<0.05);1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2组,且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2组(P<0.05)。结论LC术中给予七吸入维持麻醉能够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快,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七氟醚 异氟醚
  • 简介: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是一种新型μ受体激动剂,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苏醒快,作用可被纳洛酮拮抗,具有麻醉诱导及苏醒快,致吐作用轻,循环稳定,扩张冠状动脉,肌肉松弛良好等优点。本文将瑞芬太尼辅用于吸入全麻,观察瑞芬太尼与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氟醚吸入 全麻 苏醒 效果观察 Μ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观测不同浓度对激素诱导下小鼠排卵的影响,麻醉气体对小鼠妊娠的影响,观测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MMP-9的影响,进而探讨麻醉气体对小鼠生殖的影响。方法长期低浓度吸入。激素诱导后,采用镜下压片法计数小鼠排卵数。解剖孕18天小鼠观察产仔数、幼仔体重、身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子宫内膜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MMP-9的表达。结果吸入不同浓度的小鼠排卵数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0.1%的小鼠妊娠产仔数与对照组相比数量下降(P<0.05),小鼠幼仔体重身长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吸入组子宫内膜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MMP-9的表达少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异氟醚 生殖 免疫组化 细胞间粘附分子-1 MMP-9
  • 简介:摘要目的对瑞芬太尼复合N2O、与单纯吸入N2O和麻醉对比观察临床效果。选择ASAⅠ~Ⅱ级病人10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TCI泵入瑞芬太尼,吸入N2O、,B组吸入N2O、。结果苏醒时间A组(5±2)min明显短于B组(8±3)min(P<0.05),A组用量明显少于B组用量(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复合N2O、麻醉可以减少吸入麻醉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

  • 标签: 瑞芬太尼 N2O 异氟醚 静吸复合 吸入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丙酚两种药物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采用丙酚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前后MMSE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丙酚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异氟醚 异丙酚 手术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基于菲克定律计算吸入麻醉药血药浓度的方法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选择17例平衡麻醉腹部手术患者,在吸入20min、40min、60min、80min时,抽取中心静脉血,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浓度,并记录同时点吸入、呼出气浓度(CI、CET),分别利用wai氏公式及自行改良公式计算静脉血药浓度,与实测血药浓度相比较,计算相关系数(r)、偏离性(MDPE)、精确性(MDAPE)、摆动度(MDADPE)并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90,偏离性MDPE′=5.37%,精确度MDAPE′=16.02%,摆动度MDADPE′=15.86%,与wai氏公式的结果,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利用改良公式根据CI、CET可以较好的估算静脉血药浓度。

  • 标签: 麻醉 吸入 异氟醚 血药浓度 Fick定律
  • 简介: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具有明显减少全麻药用量,减轻术中应激反应,苏醒迅速和术后镇痛便利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采用,但全麻药物以吸入麻醉药或静吸联合为主。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何避免或减少吸入麻醉药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麻醉医生的重视。靶控输注(TCl)静脉麻醉药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以往静脉麻醉药使用不方便、不易调控麻醉深度的缺点,使静脉麻醉深浅能象吸入麻醉用标准挥发罐调节一样简便。

  • 标签: 联合 靶控输注 硬膜外阻滞 全麻药 吸入麻醉药 异丙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瑞芬太尼复合丙酚与麻醉在治疗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第一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酚进行治疗;第二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丙酚复合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认真记录两组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果两组患者差异较大,P小于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果单肺通气开始实施后,患者的肺血分流率(Qs/Qt)于阈限值的时候要明显的高于在实施麻醉之前的阈限值1的时候;在实施单肺通气后的三十分钟以及六十分钟的时候患者的肺血分流率(Qs/Qt)达到了最高值;第二组患者在实施单肺通气后的三十分钟以及六十分钟的时候,其肺血分流率(Qs/Qt)要明显的比第一组患者高,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酚与麻醉对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复合 异丙酚 异氟醚麻醉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8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妇产科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复合麻醉诱导,对照组在基础上实施丙泊酚靶控输注进行麻醉维持,实验组则采用进行麻醉维持。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相比对照组更为稳定,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停药后的苏醒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上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对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 标签: 异氟醚 妇产科 腹腔镜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MPO活性的影响,探讨肾脏保护机制。方法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假手术组,只切除右肾,开腹45分钟后关腹;B组缺血再灌注组,切除右肾后左肾建立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分钟,再灌注3小时;C组缺血再灌注组,用浓度为1.2%吸入麻醉,切除右肾后左肾建立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分钟,再灌注3小时,缺血和再灌注期间持续吸入浓度为1.2%。各组实验动物于24小时后处死,测量血浆肌酐(Cr)和尿素氮(BUN)值,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做肾组织病理切片。结果B组和C组血浆肌酐和尿素氮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肾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较A组显著增高(p<0.05),但C组含量较B组含量低,且组织切片提示肾小管结构破坏严重,C组比B组损伤轻。结论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与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有关。

  • 标签: 异氟醚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七吸入麻醉诱导和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麻醉诱导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效果。结果研究1组患者开始麻醉诱导至意识消失时间长于研究2组患者(P<0.05);插管后3min、5min的血压、心率状况均优于研究2组患者(P<0.05)。结论两种麻醉诱导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丙酚静脉麻醉诱导较七吸入起效迅速,但七吸入对患者生命体征产生的影响更小,麻醉状态更平稳。

  • 标签: 麻醉诱导 七氟醚 异丙酚 临床效果
  • 作者: 胡骕彭彪通讯作者罗冬冬赵海林李莉华李丹贺颖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胡骕彭彪通讯作者罗冬冬赵海林李莉华李丹贺颖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95作者简介:胡骕;1987年4月;男;江西省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资助项目:广州医科大学青年项目(2013A38)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青年项目(医学类)(1201430219)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吸入性麻醉药预处理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脑实质的急性炎症的影响,探究减轻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组,每组18只.组吸入1.4%加100%氧气2小时,对照组仅吸入100%氧气.采用侧脑室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方法诱导小鼠脑实质急性炎症反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两组小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TNF-α,,IL-1β和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组小鼠脑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01).结论吸入性麻醉药通过抑制脑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来减轻脂多糖诱导脑实质急性炎症反应.关键词;麻醉;TNF-a;IL-1β;IL-6中图分类号R39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45-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