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原发性巨大肝癌与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方法采用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A组43例患者,计划靶区体积(vptv)均≥300cm3;B组28例患者,31个vptv均≤100cm3。设计不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结果A组PTV均由50%~55%等剂量线包绕,PTV周边照射总剂量3200~3900cGy,分割处方剂量300~350cGy,每一计划需14~22个射野,靶区剂量均匀指数1.60~1.72;B组PTV均由70%~90%等剂量线包绕,PTV周边照射总剂量4000~5400cGy,分割处方剂量400~600cGy,每一计划至多需3个射野,靶区剂量均匀指数1.06~1.43。两组计划无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超过相应的耐受剂量。结论设计出合格的原发性巨大肝癌与小肝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是可能的,然而,原发性巨大肝癌治疗计划所需射野数明显多于小肝癌治疗计划,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优于巨大肝癌。

  • 标签: 肝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治疗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6例入本院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同期放化疗治疗。化疗方案EP为主方案,治疗周期4~6周期。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果全组患者CR率为46.2%,PR率为38.5%,SD率为15.3%,总治疗有效率为84.6%,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80.1%及38.5%。1年及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1%及94.2%。结论化疗联合SRT治疗小细胞肺癌是可行的,患者的近期疗效可,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1。

  • 标签: 化疗 立体定向放疗 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方法39例体部恶性肿瘤患者均采用X-SR治疗,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39例体部恶性肿瘤患者经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总有效率84.62%、无效率15.3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0%。结论体部恶性肿瘤患者经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疗效较为满意,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在今后实际应用中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标签: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体部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可靠性评价模型,对国产和进口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设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故障程度、系统异常发生频次和设备工作年限5个层面的可靠性评价指标,对比分析5个层面的可靠性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模型,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通过AHP得到可靠性评价模型定量计算的公式,并计算出理论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设计的5个层面可靠性评价指标,能够将每个指标根据自身特点划分出不同的评价等级。结论:应用AHP对5个层面的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其不同的等级进行定量计算,为国内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可靠性对比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 可靠性评价 指标 模型 层次分析法
  • 简介:目的了解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手术配合效果.方法对28例难治性精神病人进行双侧扣带回、杏仁核、内囊前肢、尾状核、下丘脑等射频毁损治疗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手术配合及术中严密观察护理.结果通过术前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术中严密的配合与护理,28例病人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与病人能否认真配合手术有密切关系.术中严密观察和手术配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 标签: 立体定向 精神疾病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定向挂线在高位肛瘘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本文主要对该术式的基本治疗方法、手术后的常规处理、临床疗效进行综述。

  • 标签: 定向挂线 高位肛瘘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定向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在2021.1-2022.12期间选择4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中医定向穴位贴敷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家长满意度。结果: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干预后观察组更高(P<0.05);肺部啰音、喘息、咳嗽、高热消失时间对比,干预后观察组更短(P<0.05);家长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中医定向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医定向穴位贴敷治疗 小儿支气管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内血肿临床施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所呈现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遴选自本院明确诊断为脑内血肿的患者,共56例(病例范围:2022年01月-2022年12月)。开展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首先抽选的28例施行传统开颅手术作为对照,另外28例则纳入观察组施行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尿激酶液化引流术。分析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安全性,以及患者生活能力等数据,对比得出差异。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良好率(92.86%)、近期有效率(96.43%),以及患者Barthel指数均处在对照组水平之上(P<0.05);组内并发症共2例,发生率(7.14%)相比对照组处在较低水平(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的穿刺引流用于脑内血肿兼有微创、高效的优势,临床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得以降低,且预后生活能力显著改善。

  • 标签: 脑内血肿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 软通道 尿激酶液化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中医定向药透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肌力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4例进行研究,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中医定向药透治疗,比较两组MMT等级及MBI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MMT等级及MBI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中医定向药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肉力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 中医定向药透 脑卒中 肌力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立体定向放射联合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肝癌应用疗效。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肿瘤科接收肝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中晚期肝癌患者7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6例,为单一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36例,为联合组,分析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组中晚期肝癌缓解率94.44%,高于单一组80.56%(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且未增加毒副反应。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 介入 中晚期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效果。方法择选2010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8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行传统肠梗阻手术者作为对照组(52例),将行小肠内排列术者作为研究组(56例),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2.35±0.51)d,腹胀消失(4.03±0.75)d,住院时间(6.13±1.02)d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可推广。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本院所收治的73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肠梗阻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几率较低,两组之间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几率,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肠梗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小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管损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5%,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本院所收治的73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肠梗阻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几率较低,两组之间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几率,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8月-2019年8月间本院所收治的73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肠梗阻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几率较低,两组之间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排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到2017年1月收治患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研究组给予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医用创面胶小肠外固定排列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88.71%),组间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可帮助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降低临床并发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小肠系膜 肠排列术 球囊导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诊断为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58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小肠内排列术,对照组接受传统肠梗阻松解术。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月肠梗阻的复发情况。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月肠梗阻复发率分别为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能明显降低肠梗阻患者术后再发梗阻风险,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小肠内排列术 肠梗阻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肠梗阻手术和小肠内排列术对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74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采用小肠内排列治疗的观察组(37例)与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的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70%(1/37),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16.22%(6/37),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要好于传统肠梗阻手术,缩短恢复时间,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传统肠梗阻手术 小肠内排列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