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01年PrierreCurie成功地研制出放射性粒子,从而开始了组织间种植治疗肿瘤的时代。但由于当时释放出中高能γ射线,防护、质控、植入技术条件差,操作烦琐等因素,故临床应用发展非常缓慢。1979年开始报导125I进入临床治疗脑肿瘤。80年代,由于低能γ射线放射性核素研制成功,以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CT、MRI等扫描技术的应用,这种组织间近距离粒子治疗,明显提高了脑肿瘤局部控制率和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90年代,特别是1998年中国原子能研究院解决了纳米焊接技术的难关,国产125I放射微粒开始问世。以及和MRI、CT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的完美结合,解决了放射性粒

  • 标签: 脑肿瘤 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种植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局部控制率 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文章在对煤矿开采作业中瓦斯的危害进行介绍之后,分析定向钻机施工顶板瓦斯抽采技术的原理和区域,在介绍此技术的具体工艺之后,提出了此技术实际应用之后所表现出的优势和效果,以供参考。

  • 标签: 定向钻机施工 顶板 瓦斯抽采 钻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临床定向护理干预的方法路径。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心内科所收治的110例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11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定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临床定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率同时强化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 定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31)与B组(n=31),B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同伴支持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A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弹性明显比B组患者更优(P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同伴支持 心理适应能力 自我效能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leksell立体定向头架抽吸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31例,其中仰卧位经幕上额部途径穿刺14例,侧卧位经幕下桥臂途径穿刺17例。并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无术中死亡,18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清醒,5例患者3个月内未清醒,8例患者3个月内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抽吸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方法。

  • 标签: 脑干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幕上入路 幕下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定向置软管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方法和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做好术前与术后护理,对神志清楚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告诉患者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进行顺利,42例脑内血肿清除术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有1例再次出血死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定向置软管脑内血肿清除术后的好转和康复,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

  • 标签: 脑出血 定向软管 脑内血肿清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已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根治性手段,尤其在不可手术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中是首选治疗手段。在中国,SBRT正在普及,为了规范临床应用、推动技术水平提升和科研协作,特制定本专家共识。共识包括SBRT发展简介、物理技术要求、临床实施规范和特殊临床问题等,期望本共识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以及造福于广大肺癌患者。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立体定向放疗 专家共识
  • 简介: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75%~80%,脑转移总的发生率为20%,尸检为40%[1]。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及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如不积极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4周,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3]。随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0例胰腺癌先行动脉灌注化疗,2周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5~6Gy,共7~8次.结果有效率(CR+PR)为70%,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36.7%.结论动脉灌注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对胰腺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动脉灌注化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胰腺癌 预后 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的并发症分析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功能神经外科采取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分析,为120例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分析患者在护理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调查可知,患者术后护理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38例,其中立体定向头架安装失败患者5例,头部皮肤压疮患者7例,电极与导线脱落患者12例,术后监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14例。结论为采取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关键,就是要消除患者安装立体定向头架的恐惧,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配合手术前的健康宣教,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

  • 标签: 癫痫 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入路选择、手术时机、血肿量、预后等相关问题.方法对118例脑出血病人采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根据血肿部位、形状和血肿量设计引流管的入路,进而达到最佳引流效果.结果CT随访显示118例患者预后较好.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合理确定时间并准确定位,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立体定向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Tguidedstereotacticsurgeryfor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intheselection,operationtime,amountofhematoGma,prognosis,andrelatedissues.Methods118casesofcerebralhemorrhagepatientswithCTguidedstereotacticminimallyinvasivetreatment,accordingtothedesign,shapeandamountofhematomahematomapartofdrainagetubeintotheroad,thusachievethebesteffectofdrainage.ResultsCTfollow-up118paGtientsprognosisisgood.Conclusionthestereotacticminimallyinvasivesurgicaltreatmentof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timeshouldbereasonableandacGcuratepKoesyitiwoonridnsg,improvetheprognosisofpatients.Stereotacticsurgery;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Minimallyinvasive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6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层厚和体位的MRI与CT图像融合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验证头模分别行CT和MRI图像扫描,MRI与CT图像融合后,分别测量放置在头模内均质物体的直径,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A系列测量物体的体积为CT图像23.33±3.75cm3,MRI图像3mm、5mm、8mm、10mm层厚的分别为23.83±3.99cm3、24.39±3.64cm3、24.70±3.62cm3、24.75±3.52cm3。CT和MRI的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3mm层厚的MRI勾画的靶体积与CT最接近。B系列测量物体的体积CT图像22.85±3.92cm3,MRI图像后仰、前倾、偏斜以及旋转体位的分别为24.45±3.77cm3、24.30±4.14cm3、24.68±3.79cm3、24.64±3.54cm3,CT与不同体位的MRI勾画的靶体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应采用相同体位和层厚的MRI与CT图像融合,勾画靶区才更准确。

  • 标签: 图像融合 CT成像 MRI成像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使用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放疗前KV-CBCT扫描,结合扫描图像、CT图像和靶区中心匹配,分析X、Y、Z轴方向误差值变化,判断摆位重复性。结果系统误差(均数)与随机误差(标准差)三轴方向变化为肺癌x(1.80±1.71)mm,y(1.07±1.01)mm,z(2.15±1.87)mm;肝癌x(1.63±1.78)mm,y(1.09±1.11)mm,z(2.88±2.41)mm;脑癌x(0.81±0.82)mm,Y(0.78±0.72)mm,z(0.87±0.80)mm。结论肿瘤放疗中经常会有摆位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只有充分了解误差原因,才能更好的结合体位固定技术和CBCT位置验证,确保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的准确性及重复性。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索院校联合定向培养ICU专业护士的模式。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就读于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的280名学生按照院校联合定向培养ICU专业护士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院校联合定向培养的ICU专业护士理论成绩平均为95.74分、操作考试成绩平均为97.89分,患者或家属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平均为99.38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78%,培训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结论:早介入、共协作、重实践的院校联合定向培养ICU专业护士的模式具有可行性,培养效果较好。

  • 标签: 院校联合 定向培养 ICU 专业护士
  • 简介:目的研究简易立体定向系统治疗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简易立体定向系统结合软通道穿刺引流30例(立体定向组),采用简易标记定位锥颅血肿引流术14例(标记定位组),比较两组的置管准确率、血肿清除率、尿激酶用量、Barthel评分等指标。结果立体定向组引流管置管准确率为86.7%,平均尿激酶使用量为(7.07±4.92)×10^4U、单位体积残留血肿尿激酶用量为(0.27±0.19)×10^4U/ml,均明显优于标记定位组(P〈0.05),但两组间血肿抽吸清除率、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立体定向系统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定位准确、简便有效,优于简易标记定位穿刺引流。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节 立体定位技术 简易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音乐专业和非音乐专业两组人群在不同频率下的听觉定向能力进行测试,比较两组人群听觉定向能力的差异,以期为听处理障碍的评估寻找敏感性指标。方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音乐专业和非音乐专业两组被试进行实验。结果①所有被试高、中。低3种频率的听觉定向能力有显著性差异,且被试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正确率高于中频声源和高频声源。②所有被试0°、45°、90°3个方向角的听觉定向能力有显著性差异,且被试判断90°方向角声源方向的正确率高于判断45°和0°方向角的声源方向。③音乐专业组和非音乐专业组之间的听觉定向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被试的听觉定向能力不受其是否是音乐专业的影响,听觉敏感性高低、平时用耳要求与其判断纯音声源方向没有显著联系,因此,纯音近距音源定位能力的高低不能作为选拔音乐专业人才的参考标准。

  • 标签: 音乐专业 非音乐专业 声源定向 角度 频率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特点。方法:对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CT引导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治疗,分析手术疗效。结果:92例患者中治愈或好转75例(81.52%),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5年,良好率为46.07%,轻残率为30.34%,重残率为23.59%。结论:CT引导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极小,操作简单,用时短,并发症少,高龄、身体条件差的病人也能耐受手术。本研究认为立体定向技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择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采取随机数字法的方法将80例患者划分到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运动、生活能力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突出,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均明显,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相对于内科保守治疗而言临床效果突出,不仅可以有效的清除血块、降低颅内压,同时可以更好的预防脑组织继发性损伤的现象,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脑出血 立体定向穿刺 内科保守治疗 临床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