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套管针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霞要的问题。作者试图通过临床观察与研究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既保证老年患者的舒适与安全,又能充分发挥套管针的优点。

  • 标签: 老年患者 套管针 留置针 时间
  • 简介:摘要部分急诊病人在急诊科的接诊处置中滞留时间较长,不仅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也容易造成医疗隐患和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就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急诊病人中造成部分急诊患者滞留时间较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对策。

  • 标签:
  • 简介:随着我国机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流量的与日俱增,如何准确把握拥挤的交通态势成为航空运行管理的焦点。本文在欧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畅通进场时间计算方法,同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运用北京首都机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检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标签: 畅通进场时间 回归分析 插值法
  • 简介:摘要时间生物医学又称生物钟医学(chronobiologicalmedicine),是时间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与祖国医学的子午流注有异曲同工之妙。近几年,随着时间生物学的兴起,国内外对时间生物学与时间医学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中医时间医学相关资料,对时间生物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时间生物医学 临床应用
  • 简介:药物是人们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利器,应本着安全、有效、经济即合理的原则使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体内环境、身体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时间节律性,如激素的分泌水平、血压的高低、体温的变化等。此外,某些疾病的发病时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如哮喘经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加重,心绞痛的发作则多在上午等。人体功能的改变与疾病发生的节律性,会对药物的药效产生显著的影响。换言之,同一种药物,同一厂家,同一剂量,

  • 标签: 心血管药物 最佳服用时间 时间节律性 疾病发生 发病时间 体内环境
  • 简介:<正>目的:虽然目前有很多文献报道了精索静脉曲张切除术对精液参数有改善,但术后精液质量改善需多长时间并未很好明确。本文旨在研究术后精液参数随时间变化情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精索静脉曲张切除术治疗低生育力的30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至少2次精液分析,并在术后第3、第6个月时复查精液情况。

  • 标签: 精液参数 精索静脉曲张切除术 术后 材料与方法 分析应用 长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反复潜水以往是指一次潜水结束后12 h内所进行的潜水,而其新的定义是指潜水员体内仍留有前一次潜水的余氮时进行的再次潜水。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并非单一的12 h,而应根据前次潜水减压方案的反复潜水分组符号而定。因此,正确确定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上限尤为重要。美国海军认为前次潜水结束后领先组织内氮张力完全脱饱和时即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而本研究认为还需注意半饱和时间更长的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是否完全脱饱和,各类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值≤0.805 ATA时才能保证反复潜水的减压安全,此时才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为方便实际使用,本研究还增加了水面间隔时间0~9 min档次的余氮时间

  • 标签: 反复潜水 水面间隔时间 余氮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之最佳时间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8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畸形与引产证实为胎儿畸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最佳时间。结果28例超声诊断为胎儿畸形与引产后观察情形一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检查在15~26孕周最为适宜。结论超声诊断在胎儿畸形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选择最佳筛查时机,有利于提高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降低初生儿缺陷,提高优生优育率。

  • 标签: 超声诊断 胎儿畸形 最佳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缩短预约患者候诊时间,缓解门诊压力,提升患者满意度,达到以患者为中心的目的。方法以消化内科为调查对象,跟踪记录每位医生就诊人次所需时间,精确计算每位患者的看诊时间,对预约患者的预约时间进行调整,从而缩短预约患者的候诊时间。结果调整前的预约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是30分钟,调整后的预约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为15.37分钟,缩短了近15分钟。结论针对不同科室不同病种就诊时间的长短,来设定每个患者的预约时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 标签: 门诊预约 候诊时间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卧床24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卧床12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6%,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缩短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卧床时间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卧床时间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合适的拔出气管插管的时间,以减少体外循环术后肺部并发症。方法将230例体外循环术后,带气管插管的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115例,对照组115例,实验组1-3小时拔出气管插管,对照组2-6小时拔出气管插管。比较两组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ICU时间。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早拔气管插管能明显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标签: 体外循环 气管插管 不同拔出时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体核对医嘱实施的最佳时间。方法采取医嘱双核对制度,核对后再组织3名护士集体核对,分别于2011年6、7、8月对科室的医嘱选择中午1300、下午1430、下午1600集体核对,比较三个不同时段集体核对医嘱的效果。结果集体核查医嘱时间段选择在中午1300时被意外打断次数较少,护士满意度高达94.4%,明显高于1430的22.2%及1600的55.6%(P<0.01);前者核对医嘱时间仅为(37.6±3.8)min,明显低于后两者(P<0.01);此外,与1430及1600相比,中午1300核对医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差错(P<0.05)。结论在1300集体核对医嘱能节省时间,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缺陷,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集体核查 医嘱 护理 时间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短时遮盖和全天遮盖疗法对儿童单眼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对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儿,依据采用的单眼弱视遮盖疗法不同分为每天短时6h组和全天24h组。同时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弱视进行分析。随访监测12个月以上,对患儿弱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弱视程度,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共完成监测单眼弱视患儿80例(80眼),其中短时遮盖组43例(43眼),全天遮盖组37例(37眼)。短时遮盖组治愈率62%,全天遮盖组治愈率64%,两组间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4,P=0.685)。短时遮盖组有效率88%,全天遮盖组有效率89%,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908)。轻度、中度及重度弱视患儿中,短时遮盖组与全天遮盖组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全天遮盖疗法比较,短时遮盖疗法对于儿童单眼弱视治疗效果相近。

  • 标签: 弱视 儿童 遮盖时间
  • 简介: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将带有套管的针刺入静脉后将内芯(针头)退出,将导管留在血管内的方法,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新技术[1]。2014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定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96h[2]。但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凝血异常导致导管堵塞、管腔回血、穿刺点渗液、套管脱出、药物化学性刺激或因操作不当而引起药液外渗等,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或静脉损伤,这些均造成留置时间缩短,增加患者痛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