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徐悲鸿作为我国现代美术大家、卓越的教育家.一生提倡“写实主义”.由于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在英语中源自同一单词——Re8lism.人们往往将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视为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在创作方法上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在艺术手法上.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画家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形象而不是抽象的符号。

  • 标签: 写实主义 徐悲鸿 现实主义 真实存在 现代美术 意识形态
  • 简介:一直,在各种辞典上界定,浪漫、是洋溢着诗意情调和充满幻想色彩的结合。一直,我不明白,19世纪德拉克罗瓦之流何为称谓浪漫主义巅峰,画面既无诗意的抒发,亦无色彩的幻象,只有剑拔弩张的情绪和恐怖的气氛,如果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是感情高于理性的话,你会察觉,德氏绘画对明暗和造型的运用,远远高于对情感抒发色彩的追求,对物象塑造的理性的科学解析,更多于情调的感性散布,许是对立过古典主义,

  • 标签: 浪漫主义 画面 绘画格局 德拉克 理性 艺术家
  • 作者: 刘浩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巴尔说:“如果印象主义把眼睛作耳朵,表现主义则把眼睛作嘴巴。”(巴尔:《表现主义》,1920年版)表现主义的原理是渴望以主观视象来描绘外部世界,反对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那样用照相式的眼睛将焦点聚于外部细节上。表现主义代表了人类的内部的眼睛,要对世界作出全新的完全独特的解释,认为可观察到的当代物质和机械的社会不代表真正的世界,这个社会歪曲了人性,将人沦为机器似的动物,使世界充满了痛苦和绝望。所以表现主义艺术家要求从主观愿望出发去改造外部现实,直至将其改变到与人的精神本质相一致,此时,这个世界对人类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把晋唐宋的美术史归于古典期,其主流风格是现实主义;把明末至民初的美术史归于现代期,其主流风格是表现主义;把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美术史归于当代期,其主流风格是娱乐主义。但相应的风格并不限于特定的时期。

  • 标签: 现实主义 20世纪90年代 意义 美术史 表现主义 风格
  • 简介:当代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视觉艺术设计早已是一种广泛充斥于人们日常生活和设计艺术审美活动中的设计形态随着当代社会炙化、艺术及审美价值等圆素的发展变化,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发展的同时,也体现出众多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是视觉艺术设计其外在的张扬的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展示形态同理性的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男一方面当代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商业化审美价值的存在与发展,导致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内在价值同世俗化和商业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 标签: 当代文化 视觉艺术设计 视觉图像 影像 视觉符号化 商业化
  • 简介:胡锦涛说,社会主义事业在20世纪曾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本世纪初俄国布尔什维克形成,1917年十月革命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严重挫折。但在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经受住诸多风险的考验,不仅站住了,而且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站得住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最主要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很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20世纪前半叶,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D盾日益激化,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并D且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至1933年的世D界资本主义大危机。到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D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但资本主义国D家对一些具体制度也作了不少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电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使其经济、科技继续发D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使劳资...

  • 标签: 研究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胡锦涛说
  • 简介:刘京希撰文指出,从“社会主义”一词的始意,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释,社会主义无不以社会化为其本质特征。无论是对生产资料归属和分配方式变革的判断,还是对国家职能变迁和个人的发展前景的展望,无不体现着一个共同的特征──社会化。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化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进行历史否定。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主张国家化社会主义,它们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演变为生产资料的国有制乃至国营制,把国家政治职能日趋强化而非弱化,把政治国家化而非社会化,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日益临近,全球化时代的迫近,社会化将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一种世界的潮流和时代的最强音,反思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回归社会化,走社会化社会主义之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社会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化、政治生活的社会化、社会生活的社会化是社会主义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从国家化社会主义到社会化社会主义

  • 标签: 国家化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化 社会化社会主义
  • 简介: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时期。一方面,工业文明给西方社会带来了极端丰盈的物质生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城市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给艺术家带来了新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契机.自由主体观念深入人心,去创作新的、个人的艺术成为这一时期艺术领域的共识。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为人类提供了更为舒适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导致了对利益追求的无节制和日益尖锐地民族、阶级等矛盾,最终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使得当时的人们产生了空前的信仰危机,

  • 标签: 现代主义美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两次世界大战 异同 人类历史 创作背景
  • 简介:功能主义和装饰主义各以其特点在现代设计史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时代的发展带来设计理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选择将装饰中过于夸张的成分去除,也不再将功能作为设计的唯一诉求,而是将两者融合。这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回应。其中,尤以日本的现代设计较为出色。

  • 标签: 设计艺术 功能主义 装饰主义 日本现代设计
  • 简介:作为艺术史上两种有代表性的艺术潮流,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主张是截然不同、相去甚远的。巩绪发在《晚明浪漫书风研究》一文中指出:古典主义追求适度的观念、均衡和稳定的章法、形式的协调和叙述的含蓄;它主张模仿古代作家,弃绝罕见事物的表现,控制情感和想象,遵守各种协作体裁所特有的规则。

  • 标签: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 晚明 艺术主张 艺术潮流 古代作家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是一个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陆梅林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一文(载《文艺研究》1981年第3期)中谈了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我认为值得商榷。下面我想就这篇文章中的两个主要论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人道主义 主要论点 文艺研究 梅林 空想社会主义
  • 简介:在近几年的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中,“局内人和局外人”、“主位与客位”这两对概念出现的几率非常之大,说明了它们在研究中所起到的、并正在起着的巨大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其在民族音乐研究中的有效性与相对性,其中包含:层面1: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自然存在与“主客位”的有效性;层面2:局内人与局外人的混淆与“主客位”的相对性;层面3:我们都是局外人和“我”只能作为“我自己”。本文认为,这些概念是动态变化的,表现出了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由人与音乐的关系,逐渐演变成了人与音乐的距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形成了研究者在研究中只能作为自己而存在。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局内人 局外人 主位观 客位观
  • 简介:迪本科恩毫无疑问是20世纪出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于1922年出于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但是从两岁起就移居旧金山,并在那里长大。他在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大学学习艺术,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在海湾区或者在洛杉矶作画。

  • 标签: 人文主义者 现代主义 理查德 加利福尼亚州 伯克利大学 斯坦福大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莎乐美》在中国的摹仿者也在推销莎乐美唯美主义式的死亡艺术和刹那主义的瞬间快感,社会生活的物质商品关系在《莎乐美》中并没有明显的痕迹,中国对于唯美主义的接收以及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发展和上海的都市生活方式和这个城市的消费文化有极大的关系

  • 标签: 启蒙现代性 吻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消费主义
  • 简介:到目前为止,关于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词,中国当代视觉艺术界的绝大多数有关知名艺术家和理论家几乎均已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不一而足。

  • 标签: 现实主义 卡拉瓦乔 写实主义 视觉艺术 中国当代 艺术家
  • 简介:从《美丽人生》到《工农兵》,我画小幅人像系列,有写生,也画记忆和映像。我的素材多数是图片电影,是画和书本。即便为画而画,也是要画的理由。艺术是这样,在甲看来的微不足道,在乙那里则汹涌澎湃,任何简单的理由都可以画开,艺术及可以艺术的理由就是使普通素材发出火花和光亮,并且映照出现实、映照出历史和时代的肌理和色彩。

  • 标签: 工农兵 图像 艺术语言 形式语言 中国艺术 思想
  • 简介: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1949年7月2日,由全国文代会举办的“艺术作品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后来,这个展览被确认为第一届全国美展。而五年举办一次全国美展在历史的发展中就成了一种展览制度,这不仅是五年一度的盛举,而且因为它的连续性,直接反映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和成就。

  • 标签: 发展 国画 画家 艺术展览 中国
  • 简介:中国人对于艺术内容、形式与客观物象的关系问题研究甚早,南齐时的理论家谢赫在其名著《画品》中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位置是也,传移摹写是也。”),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应物象形”。

  • 标签: 雕塑艺术 “应物象形” 艺术内容 关系问题 客观物象 气韵生动
  • 简介:艺术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戏剧、舞蹈、音乐,我们还有美术、民间文学,艺术收藏……甚至紧随时代潮流而生的艺术产业也正风生水起,它们是我们情不自禁要投去眼光的地方,那里有一道独特的风景。

  • 标签: 舞蹈 《观》 剧场 速度 灵魂 艺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