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序》提出了“画有六法”的著名论点。这是一个在我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有深远影响的问题;亦是一项具有总结性、指导性和开创性的魏晋六朝对于绘画鉴赏和创作的审美原则问题。说其有“总结性”,因为“气韵”“骨法”“应物”“随美”“经营”“传模”以及“六法”这些不相统属的美学概念及其用词,在谢赫以前应该已有所存在,所以谢赫才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赅;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看来这些用以品画的单独概念,直至并合成为“六法”,并不全是谢赫的创造发明,不过谢赫予以系统整理诠释,

  • 标签: 气韵生动 谢赫 六法 古画品录 骨法 张彦远
  • 简介:本文通过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为前提展开论述,引出“气韵生动”在国画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不同时代不同画家对“气韵生动”的不同感悟,从而进一步的叙述气韵是怎么慢慢地转向山水画以及气韵是怎么在山水画中不断演变的。分析了“气韵生动”是如何运用在创作当中,并且加以自己的观点来理解气韵在中国画中的作用,同时肯定了它和中国画之间的密切联系。

  • 标签: “六法” “气韵生动” 山水画
  • 简介: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论》摘...

  • 标签: 历代名画记 中国书画 张彦远 骨气 笔法 善书
  • 简介:气韵生动”,是谢赫六法第一法,根据美术史理论与张彦远《论画》文章观点来分析,当时(谢赫时代)指画面的形象神气,也是顾恺之的“形神兼备”和山水画技法表现江南秀丽山水的韵味,是画面所追求的一种风格、韵味;也或有山水纵横、格高思逸,或“融灵而变动…孤岩郁秀若吐云亏”(南朝宋王微《叙画》)等等画风给人的感受。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画的要求和追求。气韵生动这四个字被后代人们反复阐释,延伸出很多因时代变化引起的不同解释。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说:“画有六要,一日气,二日韵,三日思,四日景,五日笔,六日墨,画者华也。”

  • 标签: “气韵生动” 《笔法记》 山水画 形神兼备 文章观 张彦远
  • 简介:世顺兄作画,多以水墨为之,极少设色。他的画足以“水墨淋漓”、“气韵生动”和墨有无限色相合奏的乐章,在这甲“演奏”焦浓枯淡、点线面勾勒、皴擦、点染、泼破冲击、虚实纵横长短的不同墨法、技法、笔法、章法、并能在意境和气韵上着力,使画面和谐为统一的佳构。观其作品,仿佛

  • 标签: 气韵生动 点线面 技法 绘画作品 色相 演奏
  • 简介:南齐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而以“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具体来讲,气韵中的“气”最初是指自然之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它被认为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这个范畴又被引申为精神气象,如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就是指人的精神气象。“韵”本身是诉诸听觉的东西,后来也成为表达人的精神性体验的范畴,衍生出韵味、韵律、风韵等观念。

  • 标签: 人格精神 “气韵生动” 美学思想 笔法 “六法沦” 艺术精神
  • 简介:“气”是中国哲学的元点。”气韵生动”以”气”的哲学为基点,以“生”的美学为延伸。中国画是通过一张画去体验宇宙的生气、表现生命的意韵。“气韵生动”的提出极大地延伸了中国画的表现空间,使中国画的艺术实践走向了以技进道、道体合一的东方之路,使中国画的艺术实践成为了画家澄怀观道,静心涤虑的人生方式。

  • 标签: 气韵 生动 养气 美学
  • 简介:谢赫以'气韵生动'为首的绘画'六法',全面地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美学的角度,着重剖析了'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总结了其中'气'、'韵'和'生动'各自不同层次的哲学美学品质,突出了'气韵生动'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气韵生动” 谢赫 “六法”
  • 简介:中国画与中国诗,属于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两种不同的门类。然在王维山水田园诗中,这两类艺术却合为一体,所谓"诗中有画",恰是道出了这一艺术真谛。中国画主要讲"气韵生动",就山水画而言,山水之势即是"气",作者情感即是"韵",加之"生动"两字,气韵生动则为作品由作者气格

  • 标签: 王维诗歌 山水田园诗 气韵生动 诗中有画 气格 新晴野望
  • 简介:本文从画家主体的独特性分析、考察“气韵生动”在几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的审美感知及演变,形成对“气韵生动”的新理解,即发自画家内在本能,而形成“生动”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画家对内在气质与外在表现能力所作的自觉而自由的抒发所创造的审美情趣。

  • 标签: 气韵生动 审美特性 时代演变 创新
  • 简介:公元795年,李白沿长江西行,赴流放地夜郎,途经巫山一带,遇大赦放还。他返至江夏,复叉出至湘中,这年秋天,李白南游岳阳,与朋友夏十二一起登上岳阳楼,写下了下面这首诗:

  • 标签: 李白 《夏十二登岳阳楼》 诗歌 初中 语文 阅读欣赏
  • 简介:孙鸿骏的山水画取向不惑,气韵生动。其布局大都为全景式,或斗方,端庄整饬;或竖幅峻拔雄伟,自前而窥后者,意蕴深远,色调重晦;自下而仰山巅者,山势突兀,格调清明。其用笔遒劲豪放,施墨苍茫沉郁,山石草木,点线相宜,以点簇为主,画面呈现明快、洒脱、壮观、雄浑之美感。

  • 标签: 气韵生动 山水画 天籁 全景式 用笔
  • 简介:《兰亭序》传为晋大书家王羲之所书,曾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可惜世上所见的都是摹本,其中比较接近真迹的,要数冯承素的摹本,因是钩摹,忠于原作,故能保持本来的笔情墨趣和神态风貌。《兰亭序》的书法艺术究竟怎样呢?明方孝孺说《兰亭序》“得其自然,而兼具众美”。这种说法是很有见地的。《兰亭序》的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兰亭序》全篇28行,共计324字,写来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布局来说,《兰亭序》采取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配合,错落有致,而点画皆映带而生,显得气脉贯通;其行与行,大致相等,但时有宽狭,略带曲折,宽狭相间,曲折互用,相映成趣。试拿第十四行“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这行字来说吧,总的形势有所倾斜,忽左忽右,呈曲线的形状。比较来看,如果以“趣”字作基准的话,那么“舍”字偏右,“万”字向左,“殊”字又偏右,而“静躁”两字向左,“不同”两字则基本居中。由于重心始终保持在行线中,因此虽有倾斜而不偏离,于是乎形斜体正,势曲态直了,富有韵律感。再拿第十行“所以游目骋怀”几个字来说吧,不论“所”字的收笔与“以”字的起笔,还是“以”字的收笔与...

  • 标签:
  • 简介:吴永刚曾经把自己一生的美学追求归纳为四个"看不见",即以"看不见布景为好布景"、"看不见导演为好导演"、"看不见表演为好表演"、"看不见摄影为好摄影"。在结构银幕画面和经营叙事格调时,隐去突兀、夸饰、生硬、做作,彰显匀称、协调、自然、真切、平实,追求一种气韵生动、以和为美的艺术风格,氤氲着中国传统诗情画意的美感。

  • 标签: 绘影 叙事 戏剧性消解 和为美
  • 简介:“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致.默契神会,不知其然而然也。”。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论”首次作为完整的绘画理论系统影响了我国历代的绘画创作,其间的“气韵生动”更是以一种先验的道体形式承载了中国绘画的核心旨趣。气韵之理即以“气质”为先,以先验之道体贯之则神韵自得,因其有神韵则形象必生动,其形象生动必体现于笔墨之精巧.笔墨化为中介沟通艺术家之精神与现象两界,使其在“气质”之下达到完美的契合。

  • 标签: 气韵生动 国画创作 “道” 当代 《古画品录》 形象生动
  • 简介:构图对于绘画本身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只要有绘画创造就必然要面对构图的问题,而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东方绘画形式,有其特有的构图法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的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就提到:"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着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

  • 标签: “气韵生动” “六法” 中国画 构图 谢赫 绘画形式
  • 简介:【内容摘要】

  • 标签:
  • 简介:气韵.作为品评中国画的关键标准,最早见于南齐谢赫《画品》。之“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其作为“六法”之首,在后世画论抑或名师大家的绘画观点中多有发展。至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一篇中又被发展到新的高度,原文云:

  • 标签: 气韵生动 “六法” 《画品》 中国画 绘画观 画论
  • 简介:邬满栋是我国著名的竹笛艺术家,山西省二人台艺术的传承者之一,从艺五十余载,其凭借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色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从切字吹奏、叮格手法和以情行腔这三个方面出发,对其演奏风格进行了归纳梳理。

  • 标签: 二人台 邬满栋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