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胃溃疡( SU)患者疾病认知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取 95例 S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对比患者人疾病认知度及疗效。结果:研究组疾病认知度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升患者对 SU病症认知度,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胃溃疡 个体化健康教育 疾病认知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和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内科护士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本次研究总共选出60名神经内科护士作为案例。借助文献回顾、专家咨询等途径构建关于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活动的现状调查表。总结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和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知识、护理态度以及护理能力的平均得分分别为(86.56±10.56)分、(95.21±8.46)分、(82.11±13.2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年龄、婚姻状况、职称、医院等级属于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内科护士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是操作水平低的现象,临床中需要尽量多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康复护理水平,优化临床服务效益。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偏瘫康复护理 认知和活动现状
  • 简介:目的探讨团体绘画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尊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5月与2019年1月至5月收治的100例住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抽男、女均等分为2018年为参照组与2019年为实验组,每组各50例。均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2019年患者进行签定相关同意书进行团体绘画治疗,对比参照组与实验组两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尊水平、视觉记忆测验及情绪管理测验情况。结果实验4周后对比结果为实验组自尊水平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视觉记忆测验、情绪管理测验结果较参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团体绘画治疗后,实验组各项数据结果均优于参照组,说明团体绘画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尊水平及认知功能有积极影响,患者的整体情况有明显改善。

  • 标签: 团体绘画治疗 青少年 抑郁症 自尊水平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以认知理念为基础导向的护理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不良情绪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 -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0 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0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 组实施以认知理念为基础导向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及 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SAS 以及 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干预后 SAS 以及 SDS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以认知理念为基础导向的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妇科 恶性肿瘤 认知理念 护理模式 情感状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将丁苯酞与胞磷胆碱钠联合应用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主要作用。方法:本次研究所参与的对象均是来自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将两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细化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和实验组(丁苯酞与胞磷胆碱钠联合使用),并辅以统计学相关工具将两组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及入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并以此判断检验是否有意义。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及入院时间差异明显,且(P<0.05),表明此次研究有意义。结论:将丁苯酞与胞磷胆碱钠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故此方法可广泛推广并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 标签: 脑卒中 丁苯酞 胞磷胆碱钠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认知行为干预对PICC患者持续管理中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进行PICC导管治疗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认知行为 PICC 置管 延续管理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市市民随机抽样调查,总结部分人群对于防晒的认知程度,探究面部皮肤光老化关系,并从中医角度分析调查研究结果。旨在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并分析中医中防晒相关的文献资料,在中医的角度上总结紫外线防晒经验。方法:随机抽选我市463名市民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日常防晒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总结群众防晒认知平均水平,同时对所有人员进行面部光老化情况分析。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随机抽选的人员中,大部分人员均对防晒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有89.63%的被调查者表示重视日常防晒工作(415/463),同时76.89%(356/463)的被调查者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紫外线的相关危害。在防护方式方面,72.29%(300/415)的被调查者表示进行过除物理防晒外的其他防晒措施,如面膜、防晒霜等。有56.67%(170/300)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或者正在使用中医方法进行防晒工作。另外,在面部皮肤光老化关系研究中发现,使用防晒霜、面膜的部分被调查者其面部皮肤的色素斑、皱纹、皮肤老化速度以及皮肤光老化程度明显低于不进行防晒霜、面膜的部分被调查者,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皮肤光老化 紫外线 防晒 随机调查 中医观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公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6月在临沂市罗庄区人民医院门诊取药的40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0)和实验组(n=20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窗口发药指导,发放ADR宣传资料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推送ADR相关知识的图文信息,提供安全合理用药指导。结果:实验组1个月后ADR认知及行为的得分为(7.49±3.81)分、(12.85±2.17)分,高于对照组的(5.39±2.93)分、(10.74±1.6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施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公众对ADR的认知度,应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微信平台 不良反应 认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 年01月至 2020 年12月于我院随诊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服用尼麦角林纳入对照组,联合服用多奈哌齐及尼麦角林纳入观察组,每组各50例,连续治疗8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MoCA、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有显著提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优于对照组的52%(χ2=6.25,P

  • 标签: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多奈哌齐 尼麦角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深度对高龄患者全麻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高龄全麻手术患者180例进行研究,根据不同麻醉深度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为浅度麻醉,实验组为深度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MOCA、MMSE:(t=3.2548,P=0.0214)(t=4.2013,P=0.0013)评分均高,P<0.05。实验组手术结束后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率:(t=6.5285,P=0.0011)、(t=7.5263,P=0.0000)、(t=6.8523,P=0.0024)均优,P<0.05;2组麻醉指标无较大差异(T=1.006、1.897、0.367、1.017、1.215,P>0.05);实验组术后第1d及第3d时认知功能障碍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x2=4.715、6.716,P<0.05)。结论:深度麻醉可降低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进一步的提高麻醉效果,保障患者手术的全面展开,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麻醉深度 高龄患者 全麻手术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采取渐进式引导护理对其认知功能的效果。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均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入本院治疗,共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为护理A组及护理B组,其中护理B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A组则施行渐进式引导护理,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的WMS、BRME评分对比分析。 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护理A组护理前WMS、BRME评分与护理B组对比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含义(P>0.05),护理后,护理A组WMS评分相比较护理B组较高(P<0.05),BRME评分相比较护理B组较低(P<0.05)。 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的护理中采取渐进式引导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改善其认知功能。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渐进式引导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 WMS评分 BRME评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公众使用的化妆品现状以及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了解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从而为监测部门提供主要的信息依据和数据支持。现阶段就镇江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展开问卷调查,根据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化妆品的情况、对化妆品的关注点、化妆品的不良反应认知和发生情况与建议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向不同群体的消费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填写,最后对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

  • 标签: 化妆品 不良反应 认知度 调查问卷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实施阿托伐他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2年03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阿托伐他,对比两组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PDW、PADT、HC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血小板参数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中采取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确切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介于2020年4月-2021年6月,纳入我院8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为分析样本,以红篮球法分为参照组(行人际心理治疗),研究组(行认知行为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评分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广泛性焦虑障碍 人际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予以奥拉西坦对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3月起,拟定临床分析计划,同期选取治疗案例,于2022年3月截止,期间共计纳入患者62例进行临床分析,将研究期间纳入患者随机进行分组,以31例病患为一组进行抽签分配,并成功组建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奥拉西坦治疗,将本次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出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经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据临床相关研究得出,结果分别为(6.45%)、(29.03%),研究组不良反应较少;两组病患治疗情况对比,依照研究结果所示,治疗效果分别为(96.77%)、(77.42%),研究组治疗效果较为优异,比较临床相关数据(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临床治疗脑梗塞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患期间予以奥拉西坦,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保障病患身心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极为明显,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奥拉西坦 脑梗塞 认知功能障碍 疗效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阶段性健康认知护理对淋巴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2-2021.2收治的42例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21例,常规护理)与B组(21例,阶段性健康认知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心理弹性。结果:干预后,B组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弹性均优于A组(P<0.05)。结论:对淋巴瘤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认知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弹性,可推广。

  • 标签: 阶段性健康认知护理 淋巴瘤 心理状态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认知训练护理的依从性,并深入分析给予健康教育对其产生的作用,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以本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参与研究时间为2020年-2021年间,依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以及精神病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数据分析比对,研究组在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GSES的数据指标高于对照组,其中激怒、抑郁、精神病状况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训练护理中介入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依从性以及护理效果的提升,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精神病症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认知训练 治疗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居民对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通过对当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改革建议与具体措施,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方法进行进一步完善,使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居民,提高农村居民满意度。结论:由于农村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影响,造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作用在农村居民中的认知程度偏低,建议国家和政府方面应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程度以及满意度。

  • 标签: 新医改 农村居民 认知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居民对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通过对当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改革建议与具体措施,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方法进行进一步完善,使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居民,提高农村居民满意度。结论:由于农村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影响,造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作用在农村居民中的认知程度偏低,建议国家和政府方面应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程度以及满意度。

  • 标签: 新医改 农村居民 认知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睡眠质量及持续性注意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和持续性注意力评分。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8.73±1.42)分、持续性注意力(3.45±1.37)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1.35±2.69)分、(5.88±1.64)分,P<0.05。结论:在失眠患者的治疗当中,采取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持续性注意力得到改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失眠 认知行为治疗 睡眠质量 持续性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