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腔镜及开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来我院接受诊治的88例单纯患有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患(包含吸烟者或者非吸烟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治,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有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进行手术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前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淋巴结清除量等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静脉血栓产生栓塞等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显著低于后组,且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与传统开手术相比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小,易愈合,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应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胸腔镜 开胸手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患者200例,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在研究中发现,患者年龄、疾病类型、ANC含量和粒细胞缺乏时间长短都是影响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因素。并且也发现患者出现感染的部位多以上呼吸道为主且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 通过对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阐释,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诊疗计划,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症 医院感染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人红细胞血型A抗原50A杂交瘤细胞的单链抗体(SeFv)。方法应用重组噬菌体抗体技术,从50A杂交瘤细胞中分离、构建单链抗体基因,并将其克隆入噬粒pCANTAB5E中,转化E.coliXL-Blue,辅助噬菌体援救构建50A噬菌体单链抗体库;采用完整红细胞亲和富集法淘选阳性重组噬菌体,鉴定重组噬菌体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免疫印迹试验检测重组单链抗体的特异性抗原活动。结果用M13KO7援救XL—Blue转化菌中的pCANTABSE重组噬菌体,得到滴度为4×10^9pfu/ml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免疫印迹试验证实表达产物保留了亲本单抗对人红细胞血型A抗原的特异性亲和力。结论成功构建50AMcAb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为进一步研制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基因工程原核血型检定抗体试剂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人红细胞 血型 单链抗体 噬菌体表面呈现 免疫印迹试验 特异性
  • 简介:目的制备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PV-杀白细胞素LukF-PV蛋白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方法纯化获得重组蛋白LukF-PV,免疫新西兰白兔,收集多抗血清,ELISA法测定抗体滴度,Westernblotting法鉴定免疫活性。结果成功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多抗血清,ELISA测定其效价为1∶103,Westernblotting鉴定其能识别重组蛋白和金葡菌PVL蛋白。结论成功制备出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PV-杀白细胞素LukF-PV蛋白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为建立产杀白细胞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廉价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 标签: 杀白细胞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伴癫痫(epilepsy,EP)发作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antibody disease, MOGA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的25例伴EP发作的MOG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5例伴EP发作的MOGAD患者EP类型部分型发作占比最高56.00%、单纯部分性发作最低8.00%;体温升高和/或头痛表现最突出占比68.00%、其次为意识障碍占比32.00%;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升高率80.00%、蛋白水平升高率12.00%、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降低率4.00%;寡克隆区带阳性率44.00%;血液检查结果:寡克隆区带阳性率4.00%、MOG 抗体阳性率100.00%、NMDAR 抗体率8.00%、结缔组织相关抗体率12.00%、甲状腺相关抗体率8.00%;MRI异常率:头部84.00%、脊髓40.00%、视神经36.00%;行大剂量激素静脉冲击治疗68.00%;复发率4.00%。结论   伴EP发作的MOGAD患者男性占比较高,常见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和/或头痛、脑脊液白细胞增高、意识障碍等,患病初期通过激素或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能取得良好的预后。

  • 标签: 癫痫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 临床特点
  • 简介:为了探讨淋巴细胞内IFN-γ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监测免疫抑制治疗前后淋巴细胞内IFN-γ水平变化,同时记录患者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及用药情况等.结果发现:在50例患者中有28例T淋巴细胞内IFN-γ水平高于正常值,占56%,24例IFN-γ水平增高患者的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率达85.7%,其IFN-γ水平下降与血象恢复基本呈正相关,并且明显早于血液学缓解.结论:IFN-γ水平升高的AA患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好,IFN-γ水平变化明显早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这对于提示疗效及复发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流式细胞技术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IFN-Γ 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间收治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0例为对照1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2组,分别检测三组人员血清RF值、CCP抗体,计算阳性率,并分析观察组患者中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对照组1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联合检测阴性预测值及敏感性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抗CCP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 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4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间收治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30例为对照 1组,选取 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 2组,分别检测三组人员血清 RF值、 CCP抗体,计算阳性率,并分析观察组患者中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对照组 1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 2组;联合检测阴性预测值及敏感性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 ]抗 CCP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体)、葡萄糖-6-磷酸酶(GPI)、人类白细胞抗原-DR4(HLA-DR4)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82例RA患者作为RA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82例非RA患者为非RA组,以及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CCP抗体、GPI、HLA-DR4阳性率、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RA组患者血清CCP抗体、GPI、HLA-DR4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P<0.05)。CCP抗体、GPI、HLA-DR4单独检测时,以GPI的灵敏度最高(78.6%),CCP抗体的特异度最高(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检测中,以CCP抗体、GPI、HLA-DR4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90.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CP抗体、GPI、HLA-DR4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效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 标签: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葡萄糖-6-磷酸酶 人类白细胞抗原-DR4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目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necrosisfactor-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能够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凋亡而不损伤正常细胞。部分PC-3细胞能够对TRAIL产生抵抗作用,本研究对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和阐述。方法将体外培养的PC-3细胞分为对照组(仅加培养基)和实验组(不同浓度滴度的TRAIL处理),作用时间24-72小时。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筛选出抵抗TRAIL治疗的PC-3细胞,Q-PCR检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B转换酶抑制蛋白(FLICEinhibitoryprotein,FLIP)、死亡受体4(deathreceptor,DR4)、DR5、Fas相关死亡域(Fas-associateddeathdomain,FADD)和caspase-8基因表达情况。结果TRAIL对PC-3细胞具有一定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平均存活率随着TRAIL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少;同时与TRAIL浓度有关,在200ng/ml的TRAIL时,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较强。Q-PCR检测结果显示TRAIL作用24小时的PC-3细胞较对照组的FLIP、DR4、DR5、FADD和caspase-8基因的表达降低;随着TRAIL作用时间延长至72小时,DR4、DR5、FADD和caspase-8基因的表达下降,而FLIP表达上升。结论体外实验TRAIL对于PC-3治疗具有一定效果,和TRAIL浓度作用时间有关,在TRAIL作用一定时间内,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越强。TRAIL对PC-3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一定关系,在200ng/ml时对PC-3细胞抑制生长率最强。PC3-TR的DR4、DR5、FADD和caspase-8及FLIP在TRAIL短时间治疗内表达下降,而在长时间治疗时DR4、DR5、FADD和caspase-8表达下降,FLIP表达上升。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前列腺癌 死亡受体 CASPASE-8
  • 简介: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宿主病(aGVHD)时Th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观察了23例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病情况,aGVHD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对部分病例进行了皮肤活检,取得病理学依据。移植前后定期采集23例患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h细胞亚群Th1、Th2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23例患者8例发生了aGVHD,其中3例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aGVHD,15例未发生aGVHD。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发生aGVHD患者的Th1细胞量明显高于未发生aGVHD患者(p〈0.01),Ⅱ-Ⅲ度aGVHD患者Th1细胞的IFN-γ表达明显高于未发生aGVHD患者(p〈0.01),而Th2细胞的IL-4表达明显低于未发生aGVHD患者,动态观察发现在aGVHD发生前和发生后未治疗的患者Th1细胞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而未发生aGVHD的患者移植前后Th1细胞量变化不大。结论:发生aGVHD患者Th1细胞明显增多,且这种增多与aGVHD有关。因此,移植后早期动态监测Th细胞亚群Th1量的变化有助于aGVHD的诊治。

  • 标签: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TH1细胞 TH2细胞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胸腔镜、开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84 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用开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胸腔镜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其余指标术后镇痛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存活率 97.6% ( 41/42 )与对照组 95.2% ( 40/4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早期非小细胞癌患者治疗中,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可取得显著疗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开胸手术治疗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抗体检查用于行输血治疗患者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判断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检查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择 2015年1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本科接诊的60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患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数字抽签的原理将之随机等分成甲、乙两组。其中,甲组于健康教育中加用临床护理路径,乙组严格按照常规健康教育的流程进行施护。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比乙组的3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住院天数为(24.46±4.13)d,比乙组的(32.75±4.62)d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积极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减少护患纠纷,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收治的6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应用维甲酸治疗,治疗期间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患儿出血、感染、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1.3%、40.6%、37.5%,干预组分别为9.4%、12.5%、15.6%,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4.4%,干预组是96.9%,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理干预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