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石蜡切片技术中脱水、透明最佳时间.方法:对肝、脾、肾进行分组实验,对照观察.结果:实验器官组织块可连续切片,光镜结构透明度高、清晰,无裂隙,收缩小.结论:此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益于大量教学片制作.

  • 标签: 透明时间 脱水时间 石蜡切片 标本制作
  • 简介:从被发现到能够得到大量天然或基因重组产物,细胞因子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所扮演重要调节分子角色正日益引起人们重视.消化管,如同机体其他器官,其发生是一个复杂而有序过程,但具体机制至今尚未明了.已有文献报道胚胎期胃肠发生与间充质作用有关[1],并认为这种相互作用除了上皮细胞与间充质细胞直接作用外,也与基膜成分、激素、多种生长因子有关[1],是一个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分子、分子与分子相互作用复杂网络调节过程.因此,对各种绌胞因子在胃肠发生过程中定位与表达时相研究,对绌胞因子与受体相互关系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胃肠发育机理.本文现就胃肠上皮增殖与分化过程中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胃肠胚胎 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a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医学人才。但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学科增多,解剖学课时数减少情况。为了不影响解剖学教学质量,巩固已经掌握解剖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我教研室在校教务处支持和倡导下,利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完成后残留尸体头颅湿标本和学生课余时间,在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第5学期)开展颅脑部分实验项目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方法和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解剖学实验教学 实验项目 医学教育改革 合格医学人才 高等医学院校 临床医学专业
  • 简介:目的了解降钙素原(PCT)与常见晚期妊娠并发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S)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关系。方法对190例妊娠晚期合并并发症孕妇和50例晚期健康孕妇PCT、WBC、NEU%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GDM、PIHS、ICP患者PCT检测值均显著升高(P〈0.05),而WBC、NEU%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GDM患者和单纯PIHS患者比较,GDM合并PIHS患者PCT检测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常见晚期妊娠期并发症患者PCT检测值显著增高,应引起临床关注,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标签: 降钙素原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经皮穿刺心室腔内注射术,在临床抢救病人或人体解剖学专业灌注尸体常用。不宜损伤胸廓内血管、胸膜、肺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前区注射点在左侧第4或第5肋间间隙,距胸骨左缘旁开0.5-1.0cm处沿肋骨上缘刺入左心室腔。剑突下区点位于剑突左侧肋弓下1.0cm处,针尖朝心底方向,穿刺针与腹前壁成45℃角,刺入左或右心室腔内。本文就经皮穿刺心室腔内注射术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 心室腔 注射术 胸壁
  • 简介:大肠癌发病率在全世界仅次于肺癌、胃癌、乳腺癌之后居恶性肿瘤第4位,其死亡率居第3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占第4-6位.大肠癌治疗仍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化疗作为大肠癌综合治疗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两大目的.辅助化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大部分.化疗给药途径有多种,各有适用范围,目前临床多采用全身化疗.而大肠癌属化疗非敏感肿瘤,故应少采用全身化疗[1].抗癌药药理特性,对癌细胞杀伤力与血药浓度正相关,在靶区或靶器官浓度增加1倍,杀伤癌细胞数量可提高10倍以上.因此,在围手术期选择合理给药途径,提高靶区或靶器官药物浓度关系到手术疗效.本文就大肠癌围手术期化疗各种给药途径作一综述.

  • 标签: 围手术期化疗 化疗途径 大肠癌 辅助治疗手段 恶性肿瘤 给药途径
  • 简介:目的探讨麻醉苏醒护理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全麻手术治疗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予以麻醉苏醒相关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全麻患者苏醒期间躁动以及全麻静息期心率及血压水平。结果(1)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17.39%),显著低于对照组(45.00%)(P<0.05);(2)对照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其HR、SBP和DBP水平均较麻醉静息期显著上升,观察组患者无明显变化,麻醉苏醒期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苏醒护理可显著降低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间躁动发生率和有效稳定其生命体征,值得作为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间适用护理干预模式。

  • 标签: 麻醉苏醒护理 手术 全麻 苏醒期 临床价值
  • 简介:传统观点认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机体所有细胞能力,而成体组织中干细胞只能分化产生其所在组织中某个或某些特定细胞。随着组织工程和移植医学兴起,人们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

  • 标签: 肝细胞分化 骨髓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软骨细胞 胚胎干细胞
  • 简介:PowerPoint以其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等特点,成为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最普及工具,在教学领域,制作助教型演示文稿基本都是使用Power-Point.PowerPointXP是最新版本,功能有了很大提高,最突出特性是其网络应用和动画设计功能增强.下面介绍演示文稿中出现一些特殊效果使用PowerPointXP实现方法.

  • 标签: POWERPOINTXP 制作技巧 助教型解剖学 演示文稿 滚动字幕 幻灯片
  • 简介:实验教学是解剖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环节,而实验考核是评价学生观察标本好坏标准之一。随着多媒体教学普及,将这一技术引入解剖学实验考核中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教研室利用Powerpoint、数码照相机和相关软件制作了解剖学实验考核软件,经近年来使用,具有诸多优势,值得推广,同时为计算机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实验考核 解剖学 多媒体技术 软件制作 多媒体教学 数码照相机
  • 简介:在这世纪之交时刻,我们中等卫生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届初中毕业生总人数下降,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大部分初中毕业生迎时代步伐,走上了高中,而来上中等卫生学校学生也是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初中毕业生.如何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用得上的人才,培养成为合格中专毕业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难题.笔者对95级护理2班,97级、98级护理3班《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 标签: 专业解剖学 学习成绩现状 护理专业
  • 简介: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现状1、布局不合理:随着社会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镇之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别.与之相应,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差别也越来越大.

  • 标签: 医学教育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改革
  • 简介: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光电镜观察姚忠祥,蔡文琴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20038Pupnick等在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时,观察到内皮细胞具有多种不同形态,并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它们来源于不同节段微血管。本研究取正常人足月产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第五...

  • 标签: 脐静脉 内皮细胞 光电镜检 体外培养
  • 简介:脊髓损伤亚急性期p53表达变化仍不清楚,本实验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大鼠模型,用定量PCR探讨脊髓p53基因水平变化,结果发现,术后14天,损伤脊髓p53基因表达明显下调。提示p53参与了hSCI损伤修复过程,值得重视。

  • 标签: P53 脊髓半横断 Q-PCR
  • 简介:石蜡切片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固一系列环节.一张好切片应平展、无裂纹、无脆烂、厚薄均匀.当然一张切片好坏每一环节都很重要,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切片质量.而最易出现,最难解决问题是切片这一环节,下面是我多年工作中总结经验,仅供参考.

  • 标签: 病理切片 石蜡切片 切片弯曲 切片皱褶 切片裂纹
  • 简介:随着对足内侧皮瓣应用解剖学研究不断深入,足内侧皮瓣临床应用得到不断发展.早期,足内侧皮瓣因位置恒定、转位灵活、不影响美观和功能等原因而被制成带蒂皮瓣用以局部转位修复慢性溃疡或创伤引起组织缺损.进入9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技术提高及手部皮肤缺损修复特殊需要,足内侧皮瓣又因其色泽、质地及厚度与手皮肤相近、可供选择血管多、血管蒂长、具有深浅两套静脉回流、伴有感觉神经等优点,而作为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有关足内侧皮瓣应用解剖学及临床应用不断见诸报道,现就足内侧皮瓣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足内侧皮瓣 解剖学 研究 临床应用
  • 简介:采用强碱浓酸腐蚀法处理制作人体骨标本国内已有报道[1,2],但由于碱性强,酸浓度高,操作时间不易掌握,稍不注意就会腐蚀骨质.也有采用高压熏蒸方法[3],但操作时无法观察,时间难以控制,且温度太高,易损伤骨质.本文采用稀硫酸溶液沸煮法处理制作人体骨标本,酸浓度低,温度适中,时间恰当,可随时翻动,便于观察,既可以清除骨表面的软组织残留物,保持骨表面结构自然完整,又不腐蚀骨质,是一种理想制作方法.

  • 标签: 稀硫酸溶液 人体骨标本 制作方法 溶液浓度 处理时间
  • 简介:淋巴细胞不断地从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迁移至组织,然后通过淋巴循环再回流至血液,这个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机体内巡游可以发现外源性抗原和细菌,并参与炎症反应,起重要免疫监视作用[1].淋巴细胞从血液迁移至淋巴器官及组织,又称为淋巴细胞归巢(homing).它包括淋巴细胞归巢至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及向炎症部位渗出等.本文就淋巴细胞归巢至肠粘膜组织过程和分子机理做一综述.

  • 标签: 淋巴细胞归巢 肠粘膜组织 分子机理